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孙权64时33岁太子去世 揭开东吴大乱的序幕

孙权64时33岁太子去世 揭开东吴大乱的序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1767 更新时间:2023/12/15 22:38:00

公元241年,对于步入60岁的孙权来说,是极为悲痛的一年,因为他的长子孙登死了,才33岁。老年丧子,白发人送黑发人,本已伤心欲绝。而孙登又是他耗尽大量心血培养的接班人,寄托了无限的希望。他的死如同一把尖刀刺过孙权胸膛,痛得难以言说。更令孙权意想不到的是,太子的死是东吴大乱的序幕。

孙登对下属很尊重

孙登17岁时,孙权为他聘了妃子,是周瑜的女儿。孙登几乎是一个完美的人,具有当领袖的一切优良素质。

他对名臣非常尊重。孙权在武昌称帝时,孙登就被立为皇太子。孙权派了四个人,分别是诸葛恪(诸葛瑾之子)、张休(张昭之子)、顾谭(顾雍孙子)、陈表(名将陈武之子)辅佐他,四大“金刚”中要文有文、要武有武,外围还有个庞大的智囊团,人才济济。孙权迁都建业后,孙登继续镇守武昌,最重要的助手是上大将军陆逊,也设相对完整的政府班子,集中了一批东吴的精英。这套豪华阵容就是为了众星捧月,让孙登尽快适应一把手的角色。

孙登有年轻时孙权的影子,礼贤下士。下属来拜见他的时候,按照规定要穿正式的官服,见面要下跪。他都很客气地说:快快起来,把那些繁文缛节免了吧,以后你们就像平常在家一样,穿便服就可以了。

孙登并不轻易下决定,总先征询名士的建议,小心谨慎。他有自己的专车,经常邀请诸葛恪、张休、顾谭等一起上车,路上一起商量国家大事,反复斟酌。如果意犹未尽,大家就在孙登府里秉烛夜谈,晚上睡在一起。

孙登对父母非常孝顺

他还很孝顺,汉以来提倡“以孝治国”,皇帝当然更要当全国的楷模。

孙登的生母地位低贱,孙权正宠爱徐夫人,就让她以养母的身份抚养孙登。后来徐夫人失宠被废,流放到了吴郡。孙权的新欢步夫人,考虑到孙登是未来接班人,也会上门巴结,经常送一些礼物给他,联络感情。

孙登虽然不好拒绝,但也只是礼节性地说几句谢谢关心,然后收下。但徐夫人送给他的衣服,他都要先认认真真地洗个澡,然后才穿上。孙登将被册立为太子时,他对孙权说:要立太子,应先立皇后。

孙权说:你的母亲在哪里?

孙登答:在吴郡。

孙权沉默无语。因而犹豫不决,很久没有确立正式的皇后。

孙登对孙权也是极尽孝道。公元232年,孙登二弟孙虑病死,仅20岁,孙权伤心得吃不下饭。孙登听说后,昼夜兼程赶到建业,当面劝孙权:孙虑一病不起,这是命中注定的。现在北方还没有统一,天下的人都在仰首期盼,陛下现在吃得太少,我私下非常担忧。

孙权听从了劝告,收住眼泪,饭量也增加了。孙登住了十多天,孙权打算让他回到武昌。孙登说:我长时间在外,一直不能侍奉父亲,作为儿子心里一直很内疚。陆逊忠诚勤勉,武昌的事都能处理得井井有条。

孙权于是留他住在建业。

孙登临死前还上了奏章

孙登智商也很高。他有一次乘马外出,突然有颗弹丸从身边飞过,身边侍卫大怒,到处寻找这个胆大包天射弹丸的人。正好看到有个人手握弹弓,身上还带着弹丸,侍卫把他抓起来,认定是他射的。

但这个男子坚决否认,侍从们看他狡辩想揍他。孙登不允许,派人寻找飞过身边的那粒弹丸,并且把这个人身上携带的也拿出来,一比较,发现两者并不一样,于是放走了他。

孙登临终前,孙登上书给孙权,提出富国强兵的几项建议,又推荐陆逊、诸葛瑾、步骘、朱然、全琮朱据、吕岱、吾粲等多位优秀的人才,希望孙权能多加亲近任用他们。孙登死后,孙权才看到这篇表章,痛哭不已,心似滴血。以后每次只要谈到他,都不自觉地流下眼泪。

孙登一开始葬在句容,三年后又改葬蒋陵,即如今的明孝陵内,也已无迹可寻。

孙登有儿子孙璠、孙希,都死得早。还有一个次子孙英,封为吴侯。后来因为不满权臣大将军孙峻擅权,密谋诛杀孙峻,事情泄露后自尽,封国也废除,孙氏这一支遂绝。

三儿子孙和继位做了太子

孙登死后,由于孙权的第二个儿子孙虑早逝,孙权只好立第三个儿子19岁的孙和为太子。

孙和也很优秀,好文学,善骑射,聪明敏捷,尊敬师长。14岁时,就担任宫廷侍卫。更重要的是,不玩物丧志。他常常对人说:有本事的人应当探讨学问,操练武艺,下棋、旅游都是浪费时间,徒耗精力,毫无用处。

只爱工作,不爱玩耍,就是太子的不二人选。然而他的下场却极为悲惨。这又是为什么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真实存在的武林门派:当今中国各大门派及掌门人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武侠小说中常会提到什么七大门派、九大门派的说法,据说这是中原武林中的名门正派,实力最强代表武林正道的七大(九大)武学社团组织势力,是江湖上第一流的武林大派。此是小说家言,固不可信,只存在于虚构的武侠世界里,虚拟的江湖中。那么,在现实社会里到底有没有所谓的几大门派呢?还真有。经过官方认可,确有武术研习

  • 刘禅的“另一面”:礼贤下士 深谋远虑的明主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刘禅:(207-271)即蜀汉后主,字公嗣,小名阿斗。刘禅这个人大家都知道,而且都觉得他是个昏庸无能之辈,不管是《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上都把他写成了一个昏庸的亡国之君。后来还有一句话叫:“扶不起的阿斗”,甚至还有人说刘禅是:“亡国之昏君,丧邦之庸人”。阿斗真的扶不起吗?他真的是个昏庸、愚钝甚至有

  • 奇特的皇帝汉文帝:皇帝不贪享受却以勤俭著称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汉文帝刘恒(前202年—前157年),汉高祖第四子,母薄姬,汉惠帝之庶弟。前196年刘邦镇压陈豨叛乱后,封刘恒为代王,其为人宽容平和,在政治上保持低调。高祖死后,吕后专权,诸吕掌握了朝廷军政大权。前180年,吕后一死,太尉周勃、丞相陈平等大臣把诸吕一网打尽,迎立代王刘恒入京为帝,是为汉文帝。汉文帝即

  • 令宋太宗胆寒的寡妇萧氏:一力支撑起庞大辽国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在契丹男人的手里,这个王朝没能成为太平盛世。于是,历史把这个重任赋予了契丹的女人。赋予了年仅20多岁的萧燕燕。民间广为流传的评书《杨家将》中,有一个大名鼎鼎的萧太后。她的原型,就是契丹历史上举足轻重、风光无限的承天皇太后。萧太后,名萧绰,小名燕燕,辽景宗耶律贤的皇后。与《杨家将》等戏剧、小说中杀伐决

  • 赵光义继位之谜:到底其继位是否有历史依据?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国古代皇帝们一般在临终前,身边仅有几个贴身大臣,有的皇帝更是暴毙,而身边无一人,所以有些皇帝的临终遗诏不知是真是假!无从考证!更是扑朔迷离!尤其是仅有的几个托孤大臣一旦故去,宫廷内幕就更成为不解之谜了!在没有第一手确切资料的情况下,只有凭“其他”资料来推测其来龙去脉,真真假假,难以琢磨,所以历史

  • 宋高宗皇后吴氏为何升迁快:擅处理婆媳关系是法宝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吴氏还擅长搞好婆媳关系。高宗的母亲韦太后从金国还朝后,由吴贵妃侍奉起居。吴氏体贴周到,“顺适其意”,饱受惊吓之苦的婆婆非常受用,对这个知冷知热的媳妇也非常满意。高宗赵构的皇后吴氏,开封人,14岁被选入宫侍奉高宗赵构。1143年吴氏被正式册立为皇后。经历高、孝、光、宁四朝,在后位(含太后)长达5

  • 汉武帝一生的功过评说:文治武功出色 瑕不掩瑜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前87年,汉武帝在立了刘弗陵为太子,任命了霍光等五个顾命大臣后,终于安心地走了,他七十年的人生尘埃落定。汉武帝在位的五十四年里,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重用人才,招贤纳士;他严刑峻法,重用酷吏。汉武帝的一生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太多让人谈论的话题,关于他本人的历史评价更是莫衷一是。当我们回过头来

  • 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基于什么历史基础?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在我国儒学发展史上,有一个上继孔子、下开朱熹的里程碑式的人物,他的出现使儒学成为了中国社会的统治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个人就是董仲舒,司马迁的《史记》和班固的《汉书》都对这个人物做了记载。司马迁和董仲舒是同时代的人,他还曾经问学于董仲舒。那么董仲舒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是怎样被汉武帝发现

  • 屠岸贾历史上真有其人吗?揭秘历史上的屠岸贾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屠岸击是春秋时期晋国人,在晋灵公和晋景公时期都当过大夫的官职,他的家族就曾经是一个贵族,祖父屠岸夷和父亲屠岸击都是晋惠公时期的大夫官职,为什么他家竟然全是大夫官职,这里还有一个要说一下,就是他的祖父屠岸夷是晋惠公身边的一个大臣,在晋惠公权利的争斗中,为晋惠公力下大功,为此后来被封为大夫官职。在

  • 隋炀帝在位14年在京都住1年:远征高句丽大肆炫耀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公元581年, 北周小皇帝的外祖父杨坚篡周建隋,仅12天之后,年仅13岁的次子杨广,也就是后来的隋炀帝,就被封为晋王。这是一个异常出众的皇子,不仅外表俊秀,上天还赐予他超乎常人的能力。20岁时,他统军50万南下,平灭陈朝,自三国至南北朝长达400年的南北分裂局面在他手中轻松结束了。第二年,旧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