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努尔哈赤的家族矛盾:先后杀了自己的弟弟长子

努尔哈赤的家族矛盾:先后杀了自己的弟弟长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4352 更新时间:2024/1/20 1:39:13

到萨尔浒战役那一年,努尔哈赤已经59岁了,到了离退休的年龄。而他吵着闹着非要娶人家叶赫老女的时候,是34岁,到了58岁时发布“七大恨”,还咬牙切齿地提起这桩事——这已经相隔24年了,以这么个理由发动战争,其借口的牵强程度,堪称登峰造极。

对于他的部属来说,努尔哈赤掌握着他们生杀夺的权力,随努尔哈赤弄出什么离奇的借口来,都是无法反抗的。

但是,努尔哈赤的家人却不然。

恰恰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才会出现了以努尔哈赤大弟弟舒尔哈齐、小弟弟雅尔哈齐为首的“反大哥集团”,以努尔哈赤的大儿子褚英为首的“反老爹集团”,这两次政治斗争是大清史上比较闹心的疑案,很多史学家翻遍了资料,也搞不懂一团和气的爱新觉罗家族里,怎么会闹出这么两伙分裂力量。

实际上,这两个“反努尔哈赤集团”的出现,是因为努尔哈赤的家人,没有意识到他的雄才大略,对于努尔哈赤挖空心思找借口,不间断地挑起战争表示反感,感情上无法接受而已。

就以努尔哈赤的大弟弟舒尔哈齐来说,替可怜的老兄想一想吧,有一天,他正在和老哥喝酒,两人都是花白的胡子,一大把年纪,黄土已经没了半截腰了,连孙女儿们都已经嫁人生娃娃了,这时候他听到大哥说道:“二弟啊,你还记得二十四年前吗?那时候你还年轻,大哥我瞧上一个漂亮姑娘……可是人家说啥也不嫁给我,二弟啊,要不横竖咱也没事可干,干脆拎刀子把那丫头她全家都杀了吧……”

听听努尔哈赤这个理由,他的脑子还正吗?舒尔哈齐听了这种话,多半会气到发疯。

努尔哈赤就是这样一种人,他居然能够以二十多年前的一件小事为借口,弄出“七大恨”来,掀起满天的腥风血雨。我们读历史是看热闹,很难发现这个借口有什么不妥当之处。可是舒尔哈齐,天天和这种人待在一起,肯定是没办法再忍受下去。

所以舒尔哈齐果断地提出分家另过的要求,真的是受不了了。

然而满洲八旗是努尔哈赤花费心血、精心打造出来的军队,他岂能容忍这种分离主义分子在他眼皮底子为所欲为?于是温柔地请二弟赴宴喝酒,就在酒桌上将他逮了起来,关进一个石匣中,让他认真反省自己的过错。此外,凡是建议分家的分裂主义分子们,统统遭努尔哈赤酷刑杀死。

说到底,雅尔哈齐落得这样一个下场,主要是跟不上飞速发展的大好形势,吃老本,最主要的是他没弄清楚分家就意味着分裂军队,以致犯下了严重的政治错误。

而努尔哈赤的长子褚英,却是与雅尔哈齐恰恰相反,雅尔哈齐是没有跟上形势的发展,而褚英却是因为跑得太快,跑到了形势的前面。虽然两人一前一后,相互之间距离甚远,但是错误的性质却是等同的,都是没有意识到在努尔哈赤这个特殊的家庭里,家事往往就意味着重要的政治活动,家庭矛盾,则意味着残酷而血腥的政治斗争。

褚英身为长子,最早跟着老爹屁股后面杀人放火,身经百战,渐渐地在军队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威信和地位,而且他的追随者越来越多,渐成与老爹分庭抗礼之势。饶是他脑子中并没有跟老爹过不去的想法,但是遇到事情,他难免要为自己的追随者想一想,这一想,就远离了努尔哈赤的正确领导,走到了斜路上去。

形势比人强,半点不由人。当褚英利益集团形成之时,也就是努尔哈赤集团面临着重大威胁的时候。

褚英利益集团在利益分配上,本能地对努尔哈赤的亲随部属进行强力打压,这引起了努尔哈赤亲信们的强烈不满。努尔哈赤所面临的境况是,如果他不打掉褚英利益集团,那么不唯他的追随者会离心离德,星零四散,而且一旦褚英利益集团公然发难,连他自己都有性命之忧。

或许努尔哈赤会相信儿子,但他决不会相信自己的政敌。

于是努尔哈赤果断地出手了,弹指间,以褚英为首的“反老爹集团”灰飞烟灭。

这两场残酷的政治斗争,就是大人物必须要付出的代价。

大人物要做的是大的事业,而大的事业必然会牵连着太多人的利益,一旦发生利益冲突,那绝非是道一声歉就能够化解得了的。

这个道理,在努尔哈赤死亡的那一年,他就已经悟得透透的。所以他留下遗言,吩咐由十四子多尔衮继承汗位,藉此维系爱新觉罗家族的团结,以便吞并中原。然而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的尸骨未寒,宫中已经掀起了惊天的权争之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努尔哈赤很有厨师天赋:他的招牌菜是回锅肉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李锦记红烧汁好吃吗,儿子具备做厨师的天赋,感觉自己没有干厨师的天赋

    老子说:“治大国如烹小鲜。”意思是说,治理国家,就跟在厨房里炒菜是一个道理……炒菜这种活,看起来很简单,而过程却是极为细腻复杂,火候刀工,放盐加醋,哪怕有一个小小的环节出了纰漏,菜还是那道菜,但是味道相差,却是判若云泥。令人惊讶的是,努尔哈赤这个流浪乞儿,他恰恰有“烹小鲜”的能力,中国菜谱上那道著名

  • 刘邦的大封功臣:汉初三杰的张良为何坚决推辞?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张良为什么投靠刘邦,刘邦为什么杀张良,刘邦为什么要礼葬虞姬

    当年项羽消灭大秦王朝后,他开了一次英雄大会,对天下的各大诸侯进行了分封。但是因为项羽感情用事,使得很多人都对他的分封不满,致使英雄大会后,不是今天这个诸侯造反,就是明天那个诸侯言变。总之项羽在西楚霸王的位置上就没有过一天安稳的日子。而正是因为这些诸侯的叛乱,使得刘邦在汉中得到了喘息和厉兵秣马的机会,

  • 刘邦身世传说:史记中记载刘邦为赤龙所生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与项羽刘邦有关的典故,项羽本纪中刘邦的形象,刘邦的身世

    秦亡后,经过多年的诸雄争霸战,刘邦最终拔得头筹,开创了西汉王朝。历代开国皇帝中,刘邦的异禀异样最多且复杂,自然也更为引人入胜。《史记·高祖本纪》一开始就指出刘邦不是他爹的儿子,而是龙的儿子。话说刘邦的母亲王氏有一天在河边睡着了,“梦与神遇”。此时电闪雷鸣,刘邦的父亲刘太公出来寻找妻子,找到河边,看见

  • 春秋美女南子简介:因为招惹孔子而名声不好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南子见孔子的缘由,孔子卫国夫人南子,孔子和南子的故事

    南子是春秋时期,卫国国君卫灵公的妻子。南子是宋国人,她在嫁到卫国前就有一个叫子朝的情人,是当时著名的美男子。后来两人虽然相隔遥远,却依?藕断丝连。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卫灵公知道这事后不但不生气,反而将子朝招来,精心安排他与妻子约会。虽然春秋时期,世俗礼法还比较宽松,但南子这个事还是召来了不好的反响。南

  • 为什么武则天晚年会把权利还给李家?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李治为什么把皇位让给武则天,武则天被谁推翻,谁推翻了武则天的王朝

    历史上武则天辛辛苦苦从李唐夺得江山,为什么晚年又把江山还给李家?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武则天不仅有过人的魄力、能力,和拥有无上的权利,重要是她还是一个很有野心、权利欲的女子。后来她废唐中宗李显,改立李旦为帝。然而李旦同样是没有实权的皇帝。李旦明白他母后武则天的心思,他

  • 唐玄宗李隆基对杨玉环是一见钟情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李隆基为什么喜欢杨玉环,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感情看法,唐明皇和唐玄宗是同一个人吗

    唐玄宗李隆基对杨玉环是一见钟情的吗?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唐玄宗李隆基,是唐睿宗李旦之子。他在位前期,重用名臣贤相,经过他的励精图治和大臣们的辅佐,最终开创了开元盛世,此盛世是唐朝极盛局面。虽然他后期开始怠慢朝政,甚至还发生了安史之乱,让

  • 袁绍当初胆敢顶撞董卓 董卓为什么没有杀他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袁绍和袁术是什么关系,袁绍是个怎样的人,袁绍怒斥董卓

    董卓极度残暴,袁绍当场顶撞,为何董卓并没有杀他?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汉宫大乱,董卓入主洛阳,结束了士族与宦官长期斗争。董卓掌权,也引发大量士族的不满,比如曾经支持何进的曹操与袁绍,他们俩人就坚决反对董卓干政,可是反对归反对,毕竟俩人实力太弱,没

  • 刘邦只比秦始皇小三岁 早年时期的刘邦在做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邦推翻的是哪个朝代,刘邦和项羽谁的年龄大,刘邦杀了多少开国功臣

    还不了解:秦始皇和刘邦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只比秦始皇小三岁的汉高祖刘邦,早年都在做什么?公元前256年(另一说出生于前247年,这里采用出生于公元前256年的说法),刘邦出生于沛郡丰邑(今徐州丰县)中阳里。他的父亲是刘惴,母亲是刘媪。《史记·高祖本纪》载,刘

  • 古代兵马俑到底是什么制作的 真的是用真人浇筑而成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兵马俑里面是不是活人做成的,说你是兵马俑是啥意思,为什么说兵马俑是真人烧制的

    还不了解:古代兵马俑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兵马俑是否用真人烧制?一具兵俑裂开后,千古谜题终于真相大白一派诚心护帝灵,谁言土偶不无情。——《兵马俑》坐落在陕西,距离西安三十七公里的临潼区东,有一座世界闻名的博物馆,它就是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 范仲淹都已经在朝中做官了 范仲淹为什么会娶雏妓为妻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范仲淹娶了几个老婆,范仲淹老婆,范仲淹是哪朝的

    北宋文人范仲淹,为何会娶雏妓为妻?这里面有何隐情?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知道,给大家一个参考。北宋名臣范仲淹的先祖曾是唐代的宰相,由于他的父亲早逝,母亲改嫁到一户姓朱的人家,因此他青少年时使用的是朱说这个名字。他在二十六岁时,以朱说的名字考取了进士,从此开始在朝中做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