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皇太极简介生平:他凭什么被公推继承后金汗位

皇太极简介生平:他凭什么被公推继承后金汗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3483 更新时间:2023/12/4 10:52:51

姓名:爱新觉罗·皇太极

曾用名:爱新觉罗·黄台吉

性别:男

出生日期:1592年11月28日

出生地: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老城村

属相:龙

星座:射手座

血型:A型

身高:174厘米

体重:51千克

职业:皇帝

特长:喜欢瞎掰,富有创意

社会关系:

父亲: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母亲:叶赫那拉氏

拥有同父异母兄弟15人,表哥、表弟130人心路历程:0岁:出生。

7岁:成为爱新觉罗大家族的管家。

20岁:参军入伍,并参加了剿灭东海女真乌拉部落的战斗。

24岁:晋级成为八大旗主(贝勒)之一,主掌正黄旗。

26岁:参加了抚顺关战役。

27岁:萨尔浒战役爆发,大明伪政权派出了47万伪军,兵分四路,直取赫图阿拉,皇太极率旗下人马参加了这次战役,尽歼大明伪军四路人马中的三路,立下了赫赫功勋。

34岁:参加了宁远战役,在这场战争中,老汗王努尔哈赤殒命。

34岁:团结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打掉了后宫大福晋阿巴亥为首的“反老公集团”,拨正了大清航船前进的方向。

34岁:与三大贝勒同登大宝,实行集体领导制。

35岁:发动宁远战役,给大明在宁远的守将袁崇焕以重创。

37岁:率领野战军绕道喜峰口,直逼北京,发起了北京战役,严重地打击了大明伪政权的嚣张气焰。

38岁:坚持不懈地与极左势力作斗争,打掉了以二贝勒阿敏为首的“反四贝勒集团”,拨正了大清航船前进的方向。

39岁:打掉了以三贝勒莽古尔泰为首的“反四贝勒集团”,再一次指明了大清前进的方向。

43岁:打掉了以大贝勒代善为首的“反四贝勒集团”,确定了他无可动摇的领导地位。

43岁:坚持不懈地与军事冒险主义作斗争,打掉了以阿巴亥长子阿济格为首的“反四贝勒集团”。

47岁:创造性地发明了一个全新的文字组合“满洲”,获得历史创意奖。

48岁:创造并发明了“大清”这一全新的文字组合,获得了历史最高荣誉奖。

52岁:因突发脑溢血,卒。我们从这份个人简历上可以发现,皇太极这辈子活得可真是不轻松,他疲于奔命地与各家贝勒拼命,不停地消灭他们……此外原来皇太极并不叫皇太极……确切地说,他的名字发音是皇太极,但早年努尔哈赤给他起名字的时候,用的并非是皇太极这三个字,而是黄台吉。

而黄台吉这个名字,却是满族人最常用的起名方法,台吉就是大胖小子的意思,再在台吉面前随便添一个颜色,譬如红台吉,绿台吉,黑台吉……花台吉……总之是这个名字与“皇”无干,更与“太极”无涉。可想而知,这孩子刚刚出生的时候,分明是不受重视,看这名字起的,太漫不经心了。

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看看皇太极的生母是谁——叶赫那拉氏。

哈哈,原来生下皇太极的女子,便是努尔哈赤的死对头叶赫部落的女人,又称孟古格格。孟古格格有一个表哥?名叫不宰,曾经参加了九部联盟讨伐努尔哈赤的战役,然而在九综山,不宰不幸牺牲。牺牲就牺牲了吧,可你猜努尔哈赤干了什么?

他命人将不宰的尸体撕成两半,一半自己留了下来,另一半还给了叶赫部。

努尔哈赫到底是个野蛮人,他留下人家一半尸体干什么?煮着吃吗?不管怎么说,叶赫部与努尔哈赫从此结下了血海深仇,后来被迫将孟古格格送给努尔哈赤幸御,这就意味着努尔哈赤的人生成功。

如此说起来,皇太极这厮,不过是努尔哈赤搂草打兔子、捎带脚的战利品而已。或者说,皇太极这个倒霉孩子,打一生下来就背负着沉重的历史包袱,政治上不够清白,血统上不够纯正。

史书上说:皇太极这可怜孩子,他在生活中遭遇到了许多艰难和困苦……

能不苦吗,出身不好,在爱新觉罗大家庭里,他是地地道道的“黑五类”。这个“黑五类”能够让自己吃饱长大,就已经是不菲的人生成就了;他居然还能够晋级为贝勒,继而推翻集体领导制,改由他一人说了算,这不能不让人感到惊讶。

我们并不知道皇太极这孩子打小都受过什么苦,遭过什么罪,但可想而知,这孩子遭受饥饿威胁的可能性不是太大,他最大的人生痛苦,始于自己出身不正、成分不高所带来的精神屈辱。这种屈辱恰恰也带来了他人生奋斗的动力……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到了自己这一辈,就已经是“黑五类”了,如果不能混上个皇帝当当,等到自己的下一辈,就是狗崽子了;再往后,就是不齿于人类的垃圾堆……再往后……这样的政治背景,还有以后吗?

所以要奋斗,要成功,皇太极当时就琢磨。

可是这个斗,又该如何一个奋法呢?万一奋错了,折腾到最后铁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那么如何才能够避免把斗奋错,弄得无功可成呢?于是皇太极仰天长啸,发出了一声怒吼:我要读书……

于是皇太极就开始了读书。

这一发奋读书,让皇太极直如羊群里的骆驼,立即于爱新觉罗这家人中脱颖而出。史书上说,皇太极这孩子极有出息,他不仅精通满文,还能阅读汉文,刚刚年满七岁的时候,就已经负责替努尔哈赤打理家政。

皇太极固然聪明过人,但才七岁就在家族中崭露头角,这跟爱新觉罗这一家人太原始、太不爱读书有相当大的关系。据《满洲秘档》记载,在皇太极将三个哥哥从皇位上硬推下去,改集团领导为首长负责制之后,他做的头一桩事,就是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读书运动:天聪五年十一月,上谕金、汉、蒙古官员知悉:“儒书一节,深明道理。朕闻各官多有不愿子弟读书,以为我国历来取胜,何用书为。然昨年滦州失守,二王不救,其遵化、迁安、永平弃城,皆由不读书、不晓义理之故也。昨我兵围困大腸河三月有余,城内官兵食人死守,及救兵杀尽,复城已拔,而锦州、松山,仍守不弃,皆因读书通晓尽忠守节之道。尔金汉等官,但有子八岁以上、十五岁以下俱令报名读书,不许姑息容隐。如有爱惜不令读书者,其父兄亦不许披甲随征,可与子弟一同在家闲处,特谕。”看看这皇太极,他甚至明确规定,不爱读书的子弟们,家长一并要受到责罚,不允许上战场,统统在家里待着……待着干什么?那肯定是服苦役,别人上战场厮杀,你就因为不读书,在家里吃现成的,世上没这好事儿。

由此可见,这皇太极真的是一个读书人,大凡喜欢读书的皇帝,就会喜欢找人瞎辩论,朝中自然会挤满了喜欢读书的儒生大臣,而像秦始皇这种人,铁定不喜欢读书,所以他才“焚书坑儒”。

那么皇太极读来读去,都读出了什么门道呢?他在书中发现了一个天大的秘密,正是这个秘密,让他得以问鼎天下,独登大宝。

那么皇太极到底在书中发现了什么秘密呢?

皇太极发现的这个秘密,那说起来可谓是石破天惊,把这个秘密概括起来就一句话:人生就是一场戏。

人生就是一场戏?这句话听起来,好像一点也不陌生,凭这句话就能当上皇帝,这是不是有点瞎掰?

不是瞎掰。一旦你用脑子仔细地想一想,就会发现,在这句话里边,潜藏着极深的大智慧。

在皇太极37岁的那一年,我们可以看他的个人简历,那时候他还没有打掉三个贝勒的“反四贝勒集团”。爱新觉罗家族内部的政治斗争,可以说是波诡云谲,险象环生。但就在这么复杂的政治局势之下,他老人家也没有撂挑子,而是勇敢地承担起人生重担,亲自率领大军不辞辛苦地绕道喜峰口,跑到北京城郊区,去找大明崇祯皇帝的麻烦。

大军一路所向披靡,入洪山口,克遵化城,遂由蓟州进逼燕京。到了燕京城外,大队人马驻营于城北土城关之东,后来不晓何故,又搬家去了南海子,这当口部属们纷纷求见,要求领兵攻城。

皇太极亲切地问:“哦,你们要攻城……有信心没有?”

大家齐齐回答:“有!”

“有信心就好,”皇太极点头道,“不过攻打这座城池,我们会不会损伤人马呢?”

大家齐齐回答:“有奋斗,就会有牺牲。”

“那你们家里的老婆孩子,都安顿好了没有?”皇太极问。

“这个……”众人眼珠一转,齐齐答道,“某等只知有国,不知有家,老婆孩子的事……这个……就托付给朝廷了……”

皇太极站了起来,沉下了一张脸:“开什么玩笑?兄弟我受命于天,攻城必克,可是如果攻城之战,伤害到我的部属的话,那我宁可选择不攻城。实话跟你们说了吧,在我眼里,即使是一万座城池,也比不了你们这些忠勇猛将更值钱……所以我决定,这个城,咱们不攻了,就留给崇祯吧。”

史书上说,皇太极慷慨激昂地说完这番话,“遂止弗攻”。然后史官评价说:“呜呼,噫吁戏,呜嗷……圣人智勇天赐,犹审几遵养如此,唐之太宗宋之太祖,瞠乎后矣……”

可是史官这么瞎掰,蒙得了别人,却蒙不了我们。先不要说皇太极的文治武功,与唐太宗宋太祖根本就不在一个档次上——他差得太远,单只说他不攻打城池一事,是不是原因只是担心部属的伤亡呢?

没那事!

攻城或是不攻城,这个纯粹是基于战略的全盘考虑。对于一个军事指挥官来说,如果这座城池应该攻打,那么哪怕是部属死光死绝了,这城也是要攻的;反之,如果这座城完全没有必要攻,那指挥官就算是吃得再饱,也撑不到攻城这份上来。

那么这座城,到底是该攻还是不该攻呢?

这个故事还没完……天聪己巳,文皇帝欲伐明,先与明巡抚袁崇焕书,申讲和议。崇焕信其言,故对庄烈帝有“五载复辽”之语,实受文皇绐也。帝乃因其不备,假科尔沁部道,自喜峰口洪山入,明人震惊,蓟辽总督刘策潜逃。帝率八旗劲旅抵燕,围之匝月,诸将争请攻城,帝笑曰:“城中痴儿,取之若反掌耳。但其疆圉尚强,非旦夕可溃者,得之易,守之难,不若简兵练旅以待天命可也。”因解围向房山,谒金太祖陵返,下遵化四城,振旅而归。伟哉帝言,虽周武观兵孟津何以异哉?明人罔知深谋,如姚希孟辈,反谓本朝夙无大志,真蠡测之见。这里说的还是这件事,要攻的,还是同一座城。但是在这里,皇太极却给出了完全不同的解释。

这一次皇太极说:“兄弟们啊,实话我跟你们说了吧……我们要拿下这座城,真是太容易了。可是我们拿下这座城干啥呢?要知道,如今的大明,四方疆域仍然稳固,名臣宿将仍然骁勇,绝不是你拿下人家一座城池就能彻底解决问题的。再者说了,如果我们真要是拿下这座城的话,粮草的问题如何解决?到时候人家四面八方的勤王大军,络绎不绝地开了来,你拿什么来守住这座孤城?与其攻打一座根本不可能守得住的城,还不如留下城里的活口,让他们自己死磕去吧,等他们自己把自己搞得七七八八了,咱们再来收拾局面……”

这才是皇太极不肯攻城的真正原因。不是他不想攻,而是攻下来也没什么好玩的,还不如不攻。不攻也就算了,他偏偏还跟部属们瞎扯,说什么他爱惜部将的忠勇,担心部属的伤亡……说得像真的一样。

或许有人会认为,皇太极声称担心部属伤亡的说法,只是出自于本能的虚伪,目的是收买人心。这固然是不错,但是我们要知道,皇太极此人,对于收买人心,有着比较严重的嗜好。

《满洲秘档》中还有这么一段记载,说的是皇太极40岁的那一年,他老兄带了扈从,亲自去费德里山打猎。当时的情形是这样,他自己引弓搭箭,全神戒备地走在前面,到处寻找目标。他的一名侍卫,名字叫詹士谢图,距离皇太极约有二十步左右的距离,骑在一匹马上,也在东张西望。忽然之间,詹士谢图的眼睛,与树林中一双温柔的目光相遇了。

那是一只凶猛的老虎。

詹士谢图刚刚认出这是一只老虎,还没来得及打招呼,这时候就听“嗖”的一声,也不知谁这么缺德,猛的一箭射了过来,老虎顿时大怒,咆哮一声,凌空一跃扑来。詹士谢图既然身为御前侍卫,那身手是相当的不凡,叫一声,来的好……妈呀!已经被老虎扑下马去,按倒在地。

有可能詹士谢图大声地呼喊救命,但也有可能他咬紧牙关,不屈不挠地与老虎展开了自由搏击,到底是哪一种可能,书上没有记载。

史书记载的是皇太极,他是理所当然的主角,聚光灯要打在他的身上才对。詹士谢图,充其量不过是一个跑龙套的匪兵甲……

但皇太极发现詹士谢图被老虎按倒在地,当即发出了一声呐喊:“呔,兀那花尾巴大狸猫,不得伤我的侍卫……”并勇猛地向老虎扑了过去,打算揪住老虎的花皮盖,打这家伙个半死,老虎分明是被这只彪悍的灵长类动物吓坏了,竟然跳起来,远远地躲开了。

然而不幸的是,这只老虎最终未能躲得过去,“詹士谢图幸未大伤,虎为御前众侍卫射死……”

这又是一段皇太极勤政爱民、爱兵如子的历史性记载,尽管这里边破绽极多,比如一只老虎会不会被一个疾冲过来的大活人吓得掉头飞逃?要逃到多远,才能够任由侍卫们引弓搭箭、一通乱射并保证不会射到皇太极的屁股上……这些问题,我们已经无法追究了。我们要追究的是,皇太极何以喜欢让史官给他记录这些不着边际的糗事儿?

说这些记载不着边际,那是有缘故的,因为在《满洲秘档》中,类似的怪异记载很多,而且多不可信。

比如说,曾经有一年,有一个捕鸟人,逮到了一只稀有的铜嘴雀,就把这只倒霉的鸟装进笼子里,兴高采烈地给皇太极送去。可是皇太极却说什么:“这只鸟儿啊,叫得是挺好听,可以让人耳朵一新……不过呢,有一个教训大家可别忘了啊,玩物这东西,可是丧志的……把这只鸟拿回去,以后谁再逮到这东西,别再给我送来了,我不要。”

这段记载,十足十的抄了唐太宗玩鸟的故事。贞观年间,唐太宗就喜欢玩鸟,可是名臣魏征专门跟唐太宗过不去,有一次,唐太宗正玩着自己的鸟,这时候魏征来了,唐太宗心里发慌,害怕魏征发现,就急忙将鸟藏在了自己的衣服里,却不料魏征早就发现了,偏偏装出不知道的样子,故意揪住唐太宗东拉西扯,等他扯得开心走掉之后,唐太宗再瞧瞧自己的鸟……死鸟!

但是,关于唐太宗的这段记载,突出的是名臣魏征的形象,明显有着抹黑英明领袖唐太宗的意图。等到了皇太极这里,他就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了,他要将聚光灯全部打在自己身上,只让观众看到他自己的光辉形象。

但是皇太极却忘了,像唐太宗玩鸟之事,真实性是毋庸置疑的,君王吗,就是一个玩鸟,不是在后宫里玩,就是在朝堂上玩,谁也管不着。可等皇太极只顾突出自己的时候,破绽就出来了。

这个破绽,让我们发现这样一件史实:皇太极本人,是一个成功的演员,一个在他的人生游戏之中,完美地出演了他的角色的艺术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宋太宗为何三换太子?宋太宗为什么要两次废太子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康熙三次废太子为何不杀,太子两次被废的原因,康熙两次废太子的原因

    不管宋太宗如何在文治武功上谋求超越太祖的地位,但终了太宗一朝,始终无法摆脱太祖的阴影。太宗继位之后,面对的一个头疼问题就是如何对待此后的皇位继承。按照“金匮之盟”约定的兄终弟及,赵廷美是皇位第一继承人,并由赵廷美传回太祖之子赵德昭。但这是太宗所不愿意看到的。经过种种手段,太宗终于清除了几个可能染指皇

  • 艺术家皇帝总会亡国:陈后主喝酒作诗致国灭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陈后主指的是谁,诗人之死赏析,谁是陈后主

    隋朝对陈国的最后攻势非常轻松,大将贺若弼、韩擒虎分别在广陵、采石渡江,一举拿下了陈国都城建康,他们四处寻找陈叔宝,最后发现陈叔宝带着他最宠爱的张贵妃和孔贵嫔,陈叔宝倒是个多情的皇帝,逃命的时候还带着喜爱的女人。这位亡国的陈叔宝同志,是个不折不扣的艺术家。无数历史在证明,哪个艺术家当了皇帝,哪个国家就

  • 揭秘名妓柳如是的归宿:被老男人钱谦益明媒正娶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柳如是钱谦益,钱谦益柳如是故居,李民桥罗宝盈婚变

    揭秘秦淮八艳名妓柳如是的最后归宿柳如是,女诗人,秦淮八艳之一,一说浙江嘉兴人,一说江苏苏州吴江区人。本名杨爱,后改名柳隐,字如是,又称河东君,丈夫为明清侍郎钱谦益,因读宋朝辛弃疾《贺新郎》中:“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故自号如是。柳如是是活动于明清易代之际的著名歌妓才女,幼即聪慧好学,但

  • 努尔哈赤的家族矛盾:先后杀了自己的弟弟长子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努尔哈赤的十大恨,努尔哈赤第十四代,努尔哈赤的父祖

    到萨尔浒战役那一年,努尔哈赤已经59岁了,到了离退休的年龄。而他吵着闹着非要娶人家叶赫老女的时候,是34岁,到了58岁时发布“七大恨”,还咬牙切齿地提起这桩事——这已经相隔24年了,以这么个理由发动战争,其借口的牵强程度,堪称登峰造极。对于他的部属来说,努尔哈赤掌握着他们生杀予夺的权力,随努尔哈赤弄

  • 努尔哈赤很有厨师天赋:他的招牌菜是回锅肉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李锦记红烧汁好吃吗,儿子具备做厨师的天赋,感觉自己没有干厨师的天赋

    老子说:“治大国如烹小鲜。”意思是说,治理国家,就跟在厨房里炒菜是一个道理……炒菜这种活,看起来很简单,而过程却是极为细腻复杂,火候刀工,放盐加醋,哪怕有一个小小的环节出了纰漏,菜还是那道菜,但是味道相差,却是判若云泥。令人惊讶的是,努尔哈赤这个流浪乞儿,他恰恰有“烹小鲜”的能力,中国菜谱上那道著名

  • 刘邦的大封功臣:汉初三杰的张良为何坚决推辞?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张良为什么投靠刘邦,刘邦为什么杀张良,刘邦为什么要礼葬虞姬

    当年项羽消灭大秦王朝后,他开了一次英雄大会,对天下的各大诸侯进行了分封。但是因为项羽感情用事,使得很多人都对他的分封不满,致使英雄大会后,不是今天这个诸侯造反,就是明天那个诸侯言变。总之项羽在西楚霸王的位置上就没有过一天安稳的日子。而正是因为这些诸侯的叛乱,使得刘邦在汉中得到了喘息和厉兵秣马的机会,

  • 刘邦身世传说:史记中记载刘邦为赤龙所生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与项羽刘邦有关的典故,项羽本纪中刘邦的形象,刘邦的身世

    秦亡后,经过多年的诸雄争霸战,刘邦最终拔得头筹,开创了西汉王朝。历代开国皇帝中,刘邦的异禀异样最多且复杂,自然也更为引人入胜。《史记·高祖本纪》一开始就指出刘邦不是他爹的儿子,而是龙的儿子。话说刘邦的母亲王氏有一天在河边睡着了,“梦与神遇”。此时电闪雷鸣,刘邦的父亲刘太公出来寻找妻子,找到河边,看见

  • 春秋美女南子简介:因为招惹孔子而名声不好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南子见孔子的缘由,孔子卫国夫人南子,孔子和南子的故事

    南子是春秋时期,卫国国君卫灵公的妻子。南子是宋国人,她在嫁到卫国前就有一个叫子朝的情人,是当时著名的美男子。后来两人虽然相隔遥远,却依?藕断丝连。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卫灵公知道这事后不但不生气,反而将子朝招来,精心安排他与妻子约会。虽然春秋时期,世俗礼法还比较宽松,但南子这个事还是召来了不好的反响。南

  • 为什么武则天晚年会把权利还给李家?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李治为什么把皇位让给武则天,武则天被谁推翻,谁推翻了武则天的王朝

    历史上武则天辛辛苦苦从李唐夺得江山,为什么晚年又把江山还给李家?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武则天不仅有过人的魄力、能力,和拥有无上的权利,重要是她还是一个很有野心、权利欲的女子。后来她废唐中宗李显,改立李旦为帝。然而李旦同样是没有实权的皇帝。李旦明白他母后武则天的心思,他

  • 唐玄宗李隆基对杨玉环是一见钟情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李隆基为什么喜欢杨玉环,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感情看法,唐明皇和唐玄宗是同一个人吗

    唐玄宗李隆基对杨玉环是一见钟情的吗?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唐玄宗李隆基,是唐睿宗李旦之子。他在位前期,重用名臣贤相,经过他的励精图治和大臣们的辅佐,最终开创了开元盛世,此盛世是唐朝极盛局面。虽然他后期开始怠慢朝政,甚至还发生了安史之乱,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