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第一位执掌大权的宦官赵高:秦朝崩塌的最大推手

第一位执掌大权的宦官赵高:秦朝崩塌的最大推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4794 更新时间:2024/1/19 13:00:17

赵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秦朝时期的太监。赵高是赵国人,出身卑微。他的父亲因犯重罪,不仅自己被处以宫刑,而且也连累赵高的母亲被罚为官家奴婢,后来赵母与人野合生下了赵高。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大规模充实后宫,嫔妃多达万人。庞大的后宫需要众多的太监来服务,阉割去势的太监由此广泛使用于宫廷,太监制度逐步完善。当时为了补充后宫服役者的队伍,一些战败国的太监也与宫中美女一样作为战利品归入秦朝宫廷。赵高就是在秦灭亡赵国后,作为阉宦被掳入秦的。由于他身体强壮,又粗通法律,很快得到了秦始皇的信任,被任命为中车府令。

秦始皇三十六年(公元前211年),东郡落下一块陨石,上书"始皇帝死而地分"几个大字。不久,秦始皇的使者从关东夜经华阴时,又有人持玉璧拦住使者说:"秦始皇今年将死!"连续发生的不测之事,使秦始皇深感不安,急忙命人占卜,卦辞说只有外出巡游方可化凶为吉。秦始皇听信了术士之言,于秦始皇三十七年出京巡游,次子胡亥及丞相李斯陪同左右,赵高以负责皇帝乘舆的中车府令身份随驾出行。当车驾行至平原津时,秦始皇突患重病。他自感时日无多,急令赵高给长子扶苏发诏书,让其把所属部队交由大将蒙恬掌管,然后迅速赶往咸阳办理后事并继承皇位。诏书尚未送出,时年五十岁的秦始皇即病亡于沙丘平台。丞相李斯认为宣布秦始皇的死讯恐怕会引发全国的混乱,决定秘不发丧,而命令车骑加快向咸阳进发。

李斯的这一策略为赵高实施偷梁换柱的计划创造了难得的机会。他深知为人正直的长子扶苏对自己不屑一顾,手握兵权的大将蒙恬又与扶苏关系亲密。相反,次子胡亥却跟随自己学过书法与法律,一旦胡亥继位,自己必将得到重用。赵高决定冒险扣留秦始皇遗诏,进而谋划胡亥继位,以保住自己的政治地位。为了达到目的,赵高首先争取到大权在握的丞相李斯的支持,然后与李斯、胡亥一道,诈称始皇遗诏,立胡亥为太子,并恶毒地伪造了令扶苏与蒙恬自杀的遗诏。为人忠厚的扶苏与三代功臣蒙恬接到诏书后先后被迫自杀,成了赵高"沙丘之谋"的牺牲品。

阴谋得逞后,赵高以胜利者的姿态回到了咸阳,随后向天下宣布了秦始皇驾崩的消息,宣布胡亥即皇帝位,史称秦二世。赵高作为拥戴秦二世上台的头号功臣,自然受到了胡亥的宠信,被任命为中书令,身居列卿之位,成为朝中的实权人物。为了堵住众大臣与诸皇室公子对矫造诏书的怀疑与不满,赵高与胡亥对众人展开了残酷无情的诛杀。继扶苏、蒙恬之后,蒙毅、右丞相冯去疾、将军冯劫等功臣纷纷以莫须有的罪名被处死,还有难以数计的人被株连。同时,赵高对皇室诸公子、公主也不放过,十二位公子"戮死咸阳市","十公主死于杜",公子将闾在被逼自杀前仰天大呼无罪,然后与其兄弟三人流着眼泪拔剑自杀。自此以后,大臣凡是进谏者均以诽谤罪论处,更有甚者,百姓面色不好也要治罪。整个国家,人人自危,处于一片恐怖之中。

每杀死一名大臣,赵高便安插自己的亲信补缺,因此许多要职都被赵高的亲信所把持。在赵高的愚弄下,本来就安于享乐的秦二世更加纵情酒色、怠于政事,进而为赵高胡作非为创造了有利条件。此时朝廷统治腐败,百姓的赋敛、徭役相当沉重,加上阿房宫之类庞大工程的修建更使民穷财尽,陈胜吴广起义随之爆发。但是秦二世在赵高的蒙蔽下对岌岌可危的局势一无所知,继续过着花天酒地的腐朽生活。

这时,丞相李斯对秦朝的危局十分忧虑。李斯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及其后立下了汗马功劳,因而备受秦始皇的重用。李斯又是"沙丘之谋"的参与者,秦二世也对他颇为宠信。陈胜、吴广起义爆发后,李斯基于对秦朝统治的忠心,多次上书进谏但毫无成效。赵高担心秦二世了解朝局后会追究自己的责任,另外也将李斯视为其专擅朝政的障碍,因而便把矛头对准了李斯。于是赵高设计了一个陷害李斯的圈套。他对李斯说,如今盗贼猖狂,我很想劝谏皇上,但因为皇上深居皇宫,我没有劝谏的机会。李斯也表示自己很想找机会劝谏皇帝。赵高表示他负责给李斯制造劝谏的时机。于是,赵高找一些秦二世玩兴正高、最烦人打扰的时机让李斯进谏,如此再三,秦二世开始与李斯产生嫌隙。赵高见时机一到,就诬蔑李斯因未能分土称王而心存不满,诬蔑李斯的儿子与陈胜等起义军有关联。秦二世偏听偏信,使赵高操纵了对李斯的刑讯过程,最终如愿以偿地把李斯父子腰斩于刑场,李斯三族以内的人也因受株连而被尽杀。

赵高杀死李斯后,官拜中丞相,朝中事无巨细都由赵高裁决。这时起义军距咸阳已不足百里,面对秦王朝即将垮台的危险局面,赵高不仅不思挽救之策,反而想乘势取秦二世而代之,体验一下帝王之尊的荣耀。为了检验群臣对他篡位的态度,他导演了一出历史上有名的"指鹿为马"的丑剧。赵高牵来一只鹿献给二世,并说这是马。秦二世以为赵高开玩笑,询问左右大臣。大臣们慑于赵高的淫威,有的说是马,有的沉默,个别的也说是鹿。事后,赵高把说鹿的大臣都杀死了。

农民起义已严重危及秦朝的统治,怠于政事的秦二世对此有所察觉,对长期专权的赵高产生了不满。赵高害怕二世追究他的过失,决定先下手为强,利用自己掌握的宫内外大权派亲信强迫秦二世自杀,然后操纵政局,欲立秦二世之子公子婴为秦王。秦王婴认识到赵高的险恶用意,经过周密的策划,派手下人设伏挥剑杀死了赵高,结束了赵高罪恶滔天的一生。

千古一帝秦始皇在天之灵怎能知道,铁打的大秦江山竟然毁于太监赵高之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乾隆朝第一权臣和珅:富可敌国却最终被嘉庆清算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和珅,幼年丧母,家境贫寒,贫穷和冷漠的生活给和珅童年留下了深深的创伤和阴影,从那时起和珅就立志要出人头地,争取抓住一切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和珅十来岁时就被选入咸安宫官学,接受儒学经典和满、汉、蒙古文字教育。他天资聪颖,勤奋努力,成绩突出,因而得到老师的器重。乾隆三十四年,20岁的和珅继承祖上三等轻车

  • 细说历史上秦昭王刘备曹操等人的用人识人之道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引才案例:秦昭王五跪得范睢秦昭王雄心勃勃,欲一统天下,在引才纳贤方面显示了非凡的气度。范睢原为一隐士,熟知兵法,颇有远略。秦昭王驱车前往拜访范睢,见到他便屏退左右,跪而请教:“请先生教我?”但范睢支支吾吾,欲言又止。于是,秦昭王“第二次跪地请教”,且态度上更加恭敬,可范睢仍不语。秦昭王又跪,说:“先

  • 女皇武则天的女皇之路:杀死亲姐姐毒死外甥女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武则天14岁入宫,进宫一年多之后,终于被召入掖庭宫,受唐太宗初次宠幸,被太宗赐名叫武媚。这时的武媚娘千娇百媚,含苞待放,情窦初开,渴望皇帝的宠爱,可在太宗身边十多年,她仅是个"才人",与一个侍女的作用差不多。太宗是个盖世英才,他要求女性的只是贤德、温顺、体谅、娇柔,而武则天的美貌与才干自然得不到皇帝

  • 没有被爱过的汉宫皇后张嫣:终身处女孤独终老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贵为天子的皇帝,本应有一段美丽的爱情,但最后竟演变为一段丧失人伦的畸形婚姻。此时,权力是否真像世人所梦想的那样,成为幸福的奠基石呢?皇宫的生活是很无聊的,皇后的生活更是无聊,皇帝没有心思找皇后,张嫣只好在宫中一个人玩耍。政治斗争的残酷,使惠帝发现自己是一个低能的皇帝,在吕后的一手操纵下,惠帝日益成为

  • 东汉桓帝刘志的皇后窦妙:暗藏嫉妒心的女人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延熹八年(165年),窦妙被选入后宫立为贵人。同年冬天,皇后邓猛女被废,窦妙被立为皇后。窦妙虽为皇后,却不得宠。桓帝宠幸采女田圣,这使窦妙怒火中烧,永康元年(167年)冬,桓帝封田圣等采女为贵人,不久后,桓帝驾崩。窦妙为发泄失宠之恨,竟在桓帝梓宫前,斩杀了田圣。桓帝一生无子。他去世不久后,窦皇后掌握

  • 夏桀宠妃妹喜的奇葩爱好:喜欢听撕裂帛缯的声音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夏朝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所建立的第一个王朝,而夏桀则是夏朝的最后一个国王。当时刚刚进入文明的初期,各地部落林立,征战连年,兵刃不断。弱肉强食,以武力使天下臣服,成了部落方国之间进行生存竞争最自然、最强有力的法则。除了掠夺财富之外,战争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掳获奴隶和臣妾,他们或被用于仆役,

  • 揭秘:是谁帮助了古代中国领先世界1000年?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105年,蔡伦造纸成功,距今已1910周年。纸的发明和使用,使中国文明摆脱沉重的竹简,走上了快速发展道路,在长达1000多年的时间里,居于世界领先地位。蔡伦是位宦官,他的一生,他的成就,都跟这个身份浑然一体,无法分开。我们热衷于讨论英雄和权贵,而对蔡伦这样伟大的发明家没有足够的敬意,只能说明我们

  • 贤君唐太宗的恶劣事迹:开创了君主干预修史先河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皇帝,正是他开创了大唐盛世的局面,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繁荣的顶峰,由于他的文治武功,历朝历代都视之为圣明君主的代表。然而对于他取得皇位的过程,却有着各种各样的传说。在野史和民间传说中,李世民是通过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长兄李建成,逼迫父亲唐太祖李渊退位,才登上了皇位

  • 历史解密:项羽不肯过江东的三种推测的合理性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项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霸王,关于他的传说汗牛充栋,这其中又以他自刎乌江最为慷慨悲壮,在民间流传也最为广泛。关于他的死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种是以南宋词人李清照为代表,她在《乌江》中写道:“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对项羽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英雄气概做出高度评价和赞扬;一种是

  • 晚清奇人赵烈文:能够预测满清在五十年内灭亡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从现存的文献中考证,第一个准确地预见了清朝灭亡的人,是曾国藩手下最受其器重的幕僚赵烈文。他于同治六年,即公元1867年预言颓废不振的清朝不出五十年必亡。清王朝在1911年土崩瓦解,距赵烈文发此预言时的1867年是四十四年,果然没出五十年。赵烈文生于1832年,字惠甫,一字伟甫,江苏常熟人,年少时即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