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皇太极继位疑问:多尔衮是否威胁到了他的地位?

皇太极继位疑问:多尔衮是否威胁到了他的地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997 更新时间:2024/1/24 6:20:37

长期以来,一些明清史专家认为,皇太极汗位是从其幼弟多尔衮手中篡夺来的。有的则认为,皇太极的汗位是通过激烈争斗,力克竞争对手而得到的。还有学者认为,皇太极汗位并非夺立,而是由诸贝勒推举产生。那么真实的情况到底是怎样的呢?后金天命十一年(1626)八月二十一日,努尔哈赤驾崩,皇太极继承汗位。关于皇太极怎样继承汗位的问题,长期以来有不同的说法。一些明清史专家认为,皇太极汗位是从其幼弟多尔衮手中篡夺来的。清人蒋良骥的《东华录》顺治八年(1651)二月己亥诏内载,多尔衮声称“太宗文皇帝(皇太极)之位原系夺立”,暗示皇太极篡夺汗位。有的则认为,皇太极的汗位是通过激烈争斗,力克竞争对手而得到的。还有学者认为,皇太极汗位并非夺立,而是由诸贝勒推举产生。那么真实的情况到底是怎样的呢?

事实上,努尔哈赤晚年并没有确立汗位的继承人。自天命七年(1622)三月努尔哈赤宣布将来实行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制,规定未来之汗由八旗旗主诸贝勒共同任免,直至其去世,努尔哈赤一直为这一制度的过渡而做着准备工作。这一时期,努尔哈赤还有意识地让诸贝勒共理国事,进行着八王共治的演习。天命十一年(1626)六月二十四日,即努尔哈赤死前一个多月,他还强调了诸贝勒“有德政者方可为君为王,否则君王何以称也”?

因而,可以确定的是努尔哈赤生前不仅没有立某人为储的迹象,事实上是根本没有立储。从史料观察,他七月二十三日“不豫”,八月十一日死去,中间经历了近二十天的时间,显然不是暴亡,也就是说完全有可能在病重期间将属意的接班人公之于众贝勒。所谓坊间传说的有意立多尔衮,不过是朝鲜方面的猜测,后金政权的任何人,包括皇太极继位后所打击的诸大小贝勒,从来也没有说过努尔哈赤立过多尔衮。所以朝鲜方面的这种猜测传闻不足为据。顺治皇帝就是在这里登基的

从当时多尔衮的状况来看,其被立为汗王的条件并不充分。多尔衮在努尔哈赤生前的身份地位并不高,他不过是兄长阿济格旗下的掌有半旗牛录的贝勒而已。而其同母三兄弟中,阿济格、多铎都被其父安排为旗主。而多尔衮成为旗主,是在皇太极继位后的天聪二年(1628)。而且当时多尔衮年仅15虚岁,可以想像在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的体制下,一个掌半旗的少年贝勒,是缺乏驾驭包括四大贝勒在内的八个旗主,从而顺利行使汗王的权力的。

至于多尔衮后来所说的皇太极即汗位“原系夺立”,这句话并没有说努尔哈赤曾立多尔衮或其他人为储,皇太极是从他或别人手中夺取储位而立的。“夺”,也可作“抢夺”、“争夺”解,本来努尔哈赤死后,八王争立为汗,每个人都可以说是争抢。

据推测,在努尔哈赤临终前,皇太极与岳托极有可能有过密谋,因为努尔哈赤八月初七日已病重,十一日下午未时去世,群臣将其灵柩抬至沈阳宫中已是“夜初更”。随后岳托联合萨哈廉连夜动员代善立皇太极,因而“翌日”清晨“卯时”,以代善为首包括皇太极在内的大贝勒便召集诸贝勒会议,由代善提议立皇太极为汗。以此可见,皇太极继位,确实是诸贝勒按照努尔哈赤的遗训,经过众人推举最后确立的。

岳托等人为皇太极主动谋求,且说服代善抢先提名,占得先机,为推举皇太极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但其最终得以继统还不仅仅由于他们的这一活动,而是有更多的有利因素作依托。

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的“爱子”,他所以受到乃父的喜爱,一是由于其生母叶赫那拉氏得努尔哈赤专宠,在继妃富察氏失宠后入居正室,成为嫡妻,皇太极也自然成为努尔哈赤膝下爱子。二是他本人聪慧。《清太宗实录》卷一记述他幼年时“太祖钟爱焉,甫三龄,颖悟过人。七龄以后,太祖委以一切家政,不烦指示,即能赞理,巨细悉当。及长,益加器重。”《实录》所述虽多为溢美之词,但不会是毫无根据的编造。

皇太极不仅得到父亲的偏爱,而且与岳托、萨哈廉、济尔哈朗、德格类等几个小贝勒的关系也很好。四大贝勒中,皇太极的年龄最小,与诸小贝勒易于接近,加上皇太极在后金中的显赫地位及努尔哈赤对他的钟爱与青睐,因而成为这些人追随的对象。这些人中,与皇太极关系最密切的是岳托、济尔哈朗、德格类三人。皇太极与岳托、济尔哈朗在幼年时便结成了朝夕相处的伙伴友谊。岳托深得祖父努尔哈赤喜爱,幼小“抚育宫中”。当时宫中得努尔哈赤专宠的是皇太极的母亲叶赫那拉氏,岳托因而依偎在叶赫那拉氏膝下,得其抚育,这段生活也使他与皇太极结下了深厚友情。济尔哈朗比小岳托小一岁,他也曾“幼育于太祖宫中”。从其年龄来看,很有可能是与岳托一起,得皇太极之母的抚育。

皇太极十二岁丧母之后,与岳托、济尔哈朗同炕而眠、同桌而食、朝夕相伴的童年生活也随之结束,但因为政治的利害关系,他们几人的关系在其后的年月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天命元年(1616),皇太极与代善、阿敏、莽古尔泰同被封为和硕大贝勒,在后金政权中是颇有权势的人物。在四大贝勒中,惟有皇太极可称得上是文武双全的英才。天命五年(1620)代善被废掉太子之后,皇太极在众人心目中无疑已被视为储位的最佳人选。按照《实录》所记,天命十一年(1626)八月十二日议立新汗的会议成员有如下诸人: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阿巴泰、德格类、济尔哈朗、阿济格、多尔衮、多铎、杜度、岳托、硕托、萨哈廉、豪格等十五人。这些人,按宗支关系大致可划分为五个系统,即代善、岳托、硕托、萨哈廉、杜度一系;阿敏、济尔哈朗一系;莽古尔泰、德格类一系;皇太极、豪格一系,阿巴泰与豪格同旗,也可划入此系;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一系。

阿济格三兄弟因其母大妃的地位而成为竞争汗位不可忽视的力量,其不利因素是年岁较小,最小的多铎年仅十三虚岁,他们军政实践经验很少,难当重任。阿济格虽已二十二岁,但此人有勇无谋,性格粗暴,很难入选。

其他各系中较有资格的是各系具有父亲或兄长身份的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以上四人也正是凭借他们的嫡出身份及政治经验,在竞争汗位上具有其他人无法比拟的优越条件。

四大贝勒中,阿敏属于汗室旁支,而且与努尔哈赤发生过严重的矛盾冲突事件,在决定汗位人选的成员中,努尔哈赤子孙又占有绝对优势,所以阿敏根本不可能入选。莽古尔泰在行政能力、战功方面,比起代善、皇太极并无突出之处。代善一系成员较多,且其宽柔性格及处理行政的能力也曾赢得不少人的好感,而且战功颇著。但天命五年(1620)九月其太子位遭到努尔哈赤的废黜,不能不对他以后汗位的入选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相比较而言,皇太极在后金诸贝勒中可称得上文武双全,而且人际关系也较好。

值得注意的是,在四大宗支中,都有皇太极的支持者:代善一系的代善、岳托、萨哈廉;阿敏一系的济尔哈朗;莽古尔泰一系的德格类,本系的豪格。皇太极的这种交际能力,无形中削弱了其他宗支的竞争势力,而使自己在几大宗系中处于相当有利的优势地位。尤其是岳托、萨哈廉倾向于皇太极并争取了代善,更具有关键作用。岳托与其父代善的关系并不十分融洽,在代善与皇太极二者之中,他宁愿选择皇太极。代善虽然与皇太极不无矛盾,但大约是考虑到自己曾被汗父废黜,而且两个儿子已倒向皇太极一边,竞争不过皇太极,因而在岳托、萨哈廉的说服之下,索性顺水推舟。

代善一系中的主要代表人物推举皇太极,更使皇太极在拥戴力量上具有了绝对的优势。在议立新汗的十五个成员中,有七人属于皇太极一派,其他任何人也不具备这种优势条件。其他的诸人,阿巴泰、硕托有可能属于中立派。阿敏、莽古尔泰、杜度及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兄弟即使有不同意皇太极为汗者,也提不出在能力素质上优于皇太极的人选,更不可能获得如皇太极那么多的支持者。因而,皇太极之最终以推举的形式入继大统,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光绪宠妃珍妃之死:其到底是被人推下井还是自杀?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光绪二十六年(1900)七月,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慈禧仓皇出逃前夕,珍妃死于宁寿宫外的玻璃井中,但珍妃是否坠井而死,一直众说纷纭。珍妃,姓他拉氏,满洲镶红旗人,才色并茂,颇通文史,光绪十四年(1888)进宫,后晋封为珍妃。光绪帝与珍妃感情甚好,但慈禧与珍妃一直有嫌隙,后因珍妃支持光绪戊戌变法,受到慈禧

  • 唐高宗昏聩:是否因高宗无能才致使武则天上位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唐高宗和武则天共同执政,历史上武则天爱李治吗,李治为什么放权给武则天

    李治字雉奴,是唐太宗的第九个儿子,在文德皇后长孙氏所生诸子中排行第三。由于他得了风眩病,眼睛无法看东西,就让武则天替他处理政务。武则天最后控制了朝廷大权,于是人们对唐高宗的昏庸就坚信不疑了。不过,一些人有不同的看法。李治是唐朝第三代君主,在位33年。由于病弱,655年,在武则天成为皇后之后,他就让武

  • 南宋大将张浚忠奸之论:到底他是否是个称职将军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宋朝张浚后人,增将军和损将军,张浚功过

    张浚是南宋初年一位主战派大臣,几度执政,几次率大军与金决战,兼为将相,权倾一时,颇为显赫。然而八百多年以来,人们对他的评价,却存在着截然相反的两种意见:褒之者誉之为抗战派英雄;贬之者斥之为害国之狗熊。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张浚(1097一1164)字德远,汉州绵竹(今属四川)人。出生于一个世代仕宦

  • 努尔哈赤死因之谜:到底其是被炮伤致死还是因病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努尔哈赤被大炮击中,努尔哈赤为什么传位给皇太极,努尔哈赤的十大恨

    天命十一年(1626),六十八岁的马上皇帝在宁远城遭到了明大将袁崇焕的顽强抵抗,兵退盛京(沈阳),不久便撒手人寰。突然驾崩的努尔哈赤为自己的子孙们留下了未竟的大业,同时,也给后人留下了许多不解之谜。关于他的死因,史学界争论不休,始终没有定论。努尔哈赤,姓爱新觉罗,号淑勒贝勒,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

  • 太平天国最大疑案:石达开远征到底出于什么目的?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太平天国石达开出走,石达开出走对太平天国的影响

    石达开回京辅政,军事节节取胜,稳定了形势,极大地鼓舞了太平军的士气,安定了人心,使天国转危为安。然而,天国的形势稍微有了转机,洪秀全又开始把斗争的目光转向内部。石达开被迫出走。然而,他的出走是“另树一帜”,还是“远征报国”呢?1856年夏天,正当太平天国运动发展到全盛的时候,发生了天京事变。天京事变

  • 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难得糊涂”解:对仕途不满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郑燮为什么是扬州八怪之一,清代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扬州八怪是指哪八怪

    郑板桥的“难得糊涂”,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有望文生义的;有作词语解释的;也有就其深邃的内涵进行探讨的,诸说不一。看来后人难知前人心态和处世的复杂文化环境,有时也难以自圆其说了。“难得糊涂”,原是清朝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刻在一方闲章上的一句“心”语,是由他所觉、所悟、所感而抒发的一种情怀。说起“难得

  • 残疾人会被歧视:汉朝有人因腿瘸而失去了相位?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很多人都是歧视残疾人的,社会对残疾人的歧视,社会怎么歧视残疾人的

    韩安国是现在河南商丘那地方的人,早年学过“帝王之术”,起初给梁孝王刘武做幕僚,因协助梁王顽强阻击吴楚七国叛军而出名。刘武是汉景帝刘启的亲弟弟,又深得太后窦氏疼爱,加上平叛有功,一时骄纵得无法无天,在自己的封国俨然摆出天子的派头,引起了太后和皇兄刘启的极大不满,以至于梁国的使者朝见,统统不见。韩安国一

  • 高分低能的光绪皇帝:老师赞他远超当年的同治帝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为什么同治皇帝只活了19岁,明治天皇和光绪皇帝,同治皇帝是好皇帝吗

    晚清皇帝中,光绪是学习成绩最好的一个。1875年的1月13日,小光绪从熟悉的家里被送进紫禁城。紫禁城实在不适合一个孩子的成长。从进宫的第一天起,小光绪总是处于太后的调教和训斥之中。精明强干的太后在教育上却是一个失败者。对亲生儿子同治,她任母爱泛滥,过分娇纵。而对继子光绪,她却矫枉过正。为了让小皇帝成

  • 古代第一个女皇帝不是武则天 哪两人更早称帝?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武则天在秦始皇前面还是后面,武则天是哪个朝代的女皇帝,武则天是谁的皇后啊

    导读: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女皇,但是中国第一个女皇帝不是她。历史上比武则天更早称帝的女人有两个:一个诞生于北魏,不过只是另一个女人布置的一场闹剧;另一个则唐高宗时期货真价实的女皇帝陈硕真。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女皇,但是中国第一个女皇帝不是她。历史上比武则天更早称帝的女人有两个:一个诞生于

  • 刘秀的中兴大汉之路:隐忍杀兄之仇终成就霸业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刘秀三千对四十万,历史上的刘秀与阴丽华,刘秀天选之人

    自王莽篡汉自立新朝开始,广大刘姓皇室成员就无不以复兴刘氏汉家天下为己任,暗中积极进行活动。新朝乱政,天下大乱,绿林、赤眉等大规模农民起义在全国风起云涌的时候,各地刘氏皇族纷纷揭竿而起,投身于反新莽、复刘汉的斗争之中。其中,以刘秀为代表的长沙王后裔一支,在反新莽起义中异军崛起,最后推翻新政,平定群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