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历史上的一代名将于禁为何能完败于关羽?

三国历史上的一代名将于禁为何能完败于关羽?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792 更新时间:2024/1/28 14:04:33

于禁在三国时期堪称一代名将,为曹氏集团的振兴与发展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樊城之役,因为一着不慎,被关羽水淹了七军。于禁兵败后先是被关羽羁押,吕蒙夺取荆州以后,又被孙权软禁在江南。曹操死后,孙权为了集中力量对付刘备,从改善孙曹关系的角度出发,才把于禁放回江北。回到魏国后,曹丕对于禁战败后没有杀身成仁的做法深表不满,用庞德战败被杀的事迹羞辱于禁,于禁心情压抑,不久抑郁而死。一场樊城之战,于禁输掉了不只是一次战役,而且输掉了自己的一代英名,输掉了自己的后半生。那么,于禁作为一代名将,身率七路大军,却为什么却被关羽杀得大败呢?细究起来,这里面的门道不少。从表面上看,于禁的失败是因为汉水暴涨所致,但为什么汉水单单淹了于禁,而没有冲毁关羽的部队呢?于禁不知地利是一个原因。于禁作为一个北方将领,不清楚南方河流受上游降雨影响,说涨水就涨水,所以在地势低洼处扎营,并且,也没有准备一定的船只以防不测。

其实,更重的原因是于禁到达樊城后,并没有马上投入战斗。《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中记载:“秋七月,遣于禁助曹仁击关羽。八月,汉水溢,灌禁军,军没,羽获禁,遂围仁。”是说曹操七月份就派于禁开赴樊城,到了八月才出现汉水暴涨的情况,大水淹了于禁。我们换个思路想想,如果当时于禁率七路大军到达樊城后,立刻一路掩杀过去,曹军是有一定胜算的。因为刘备率军西取四川,已经分去了关羽的半数人马,于禁的七路大军加上曹仁的樊城守军,数量上应该占有绝对优势。并且,关羽部署在樊城外围,没有城垣作依托,在局势上曹军战有绝对优势。

问题是,为什么在于禁的领导下,曹军的绝对优势却没有体现出来,反而让弱势的一方把自己打得大败?我们接下来看一看后面徐晃救曹仁的故事,或许能够从徐晃救曹仁的过程找到些于禁失败的原因。话说于禁兵败后,关羽四面合围樊城,曹操为了保证荆州一带的战略支撑,派出徐晃继续增援曹仁。《三国志·魏书·赵俨传》中有这样一段记载非常值得玩味:“晃所督不足解围,而诸将呵责晃促救。俨谓诸将曰:‘今贼围素固,水潦犹盛。我徒卒单少,而仁隔绝不得同力,此举適所以弊内外耳。当今不若前军偪围,遣谍通仁,使知外救,以励将士。计北军不过十日,尚足坚守。然后表里俱发,破贼必矣。如有缓救之戮,余为诸军当之。’诸将皆喜,便作地道,箭飞书与仁,消息数通,北军亦至,并势大战。羽军既退,舟船犹据沔水,襄阳隔绝不通,而孙权袭取羽辎重,羽闻之,即走南还。”

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是说徐晃的部队到达樊城后,诸将都要求徐晃赶紧攻打关羽以解樊城之围。但是赵俨对大家说,现在关羽对樊城包围严密,汉水在淹了于禁的七路大军后,水势还没有消退。我们部队现在人又少,并且又和曹仁隔绝,不能同心协力。现在从樊城的守军情况看,再坚持十天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不如先把部队向前压一压,不去进攻,派人告诉曹仁外面有了救兵,来激励樊城守军。然后我们再与曹仁一起反攻,关羽必败。如果因为我们救援迟缓而被治罪,全由我负责。诸将听了都很高兴,于是通过挖地道、把箭绑在箭上的办法与曹仁沟通。接着,后续救援的人马陆续到来,开始与关羽交战。后来,关羽后退了,但还占据着沔水。再后来孙权袭取了荆州,关羽才退军。

徐晃到达樊城后,虽然面临着许多客观原因,但与当时于禁面临的一个问题是相同的,就是希望整场战役应以曹仁自救为主,而不愿消耗自己的力量。徐军到时,关羽已经合围樊城,这时徐晃还让曹仁坚守。与此相比,于禁增援时曹仁境况更好,关羽尚未对樊城合围,所以于禁当然不愿自己首先上来就与关羽死缠烂打。毕竟在整场戏中曹仁是主角,被围的还没怎么样呢,于禁先上,自己算哪根葱呀?所以于禁按兵不动。曹仁据有樊城,关羽轻易不能攻破,加之自己前期已与关羽鏖战多时,当然也不愿首先出兵拼杀。

双方都算得很精、很细,但于禁和曹仁都没有想到,等来等去,等到的不是对方与关羽的战斗,而是一望无际的漫天大水。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自己的梦还得自己圆。徐晃到来后,曹仁有了第一次救援的教训,所以拼死硬撑,直至关羽退去,整个博弈也就此结束。是于禁和曹仁的自私行为才导致第一次救援失利吗?不能这样说,从管理上讲,曹操在人事安排上存有漏洞。曹仁、于禁官职相当,互无隶属关系,又不具备私人感情基础,所以才出现了双方都不愿牺牲自己集团的利益去帮助他人的局面。正确作法应该是:于禁的大军派出后,将整个战区的指挥权或者统一到于禁,或者统一到曹仁手中,那样就不会出现相互推委扯皮的情况了。作为身经百战的曹操难道不明白这一点吗?显然不是,曹操这种看似“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的行为只能存在这样一种合理的解释。就是故意不将军权统一到一人手中,将将军们军队平衡配置,以免将军造反。正是曹操出于对手握重兵的将军的忌惮才导致了于禁的大败。

对于曹操而言,国家有着蜀吴无法比拟的雄厚家底,损失几十万人马算不得什么,并且没人能够对自己问责,所以曹操不但玩得起,也赔得起。但对于一个一线将领来说,上有领导管理,下有群众制约,又有制度规范,于禁、曹仁也好,徐晃也罢,都是绝对玩不起,也赔不起的,只不过曹仁,徐晃的运气要比于禁好些罢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揭秘:小说《水浒传》中的哪些英雄最好喝酒?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无酒无肉,怎么交朋友?一壶清茶,人手一把羽毛扇,坐而谈玄论道,是否太务虚了?况且聊到高兴处,是要碰杯的;以茶代酒,只能使人逾发理智与清醒,挺煞风景的。虽然中国自古即提倡君子之交淡如水,但我更信奉这样一句现代格言:宁做真小人,不做伪君子。伪君子总想显得像个素食主义者,其实肚子里同样惦记着人生的那点荤腥

  • 一代名妓柳如是从良嫁人后却又为何红杏出墙?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末年,兵连祸结,眼见社稷摇摇欲坠、大厦将倾,人们只求能苟活于乱世中,哪还有闲心去卿卿我我、风花雪月。可偏偏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或为饱读诗书的风流名士,或为沦落风尘的美丽女子,在乱世的烽火硝烟中逆风飞扬,肆意张扬着不羁的个性与旺盛生命力。有关明末名士与歌妓之间的传奇事迹很多,最出名的有冒辟疆与董小婉

  • 太平天国诸王都有谁?揭秘太平天国将领东南西北王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太平天国诸王:太平天国建国后洪秀全封各太平天国将领为王,其中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分别被封为东王、西王、南王、北王和翼王。太平天国东王简介: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 (约1820—1856),太平天国革命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广西桂平人。原为烧炭工人,1846年加入拜上帝会。1848年冯云山

  • 宋史上一代废后两次垂帘:奇迹般挽救了宋室江山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北宋靖康之难,至今想来,犹让后人感觉屈辱。当时汴京所有值钱的人和物,几乎被金人一网打尽。在这场被后人称作“靖康耻”的文化浩劫和资源掠夺中,仅有两位皇室成员得以幸免,一个是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一个是宋哲宗第一任皇后孟氏。赵构的故事,人们多耳熟能详,然则孟氏的传奇人生,就鲜为人知了。孟氏(1073—1

  • 伍冰枝:从“小难民”到加拿大第一位华裔总督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你想要得到什么,必须要自己努力工作。”伍冰枝父亲对她的这番教导,何止适用于伍冰枝?1999年10月7日,时年60岁的加籍华人伍冰枝女士宣誓就任加拿大第26任总督,成为加拿大历史上第一位华裔总督。在加拿大,伍冰枝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传奇式人物,其公众影响力曾一度达到几乎无人能及的程度。她不仅是加拿

  • 明京师保卫战:明朝第一次面对亡国的直接威胁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明京师保卫战是明朝以于谦为首的军民抵抗蒙古瓦剌军侵犯的正义战争。瓦剌是居于漠北的蒙古族三部之一。明朝初年,脱欢统治瓦剌。英宗正统四年(1439年),脱欢死,子也先继父即太师位,自称淮王。他东征西讨,势力大盛,梦求再现大元一统天下的局面,其锋芒直指中原的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初,也先遣使200

  • 百大武将排名: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战神竟是他!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百大武将排名、文治大于武功者滚粗冷兵器时代优先,对外作战优先,屠城、虐待士兵者降低排名甚至不上榜。大家都知道中国古代名将众出,很多名字都是耳熟能详的。那么在排名上谁更胜一筹呢?我们在这里揭晓答案。好男儿谁没英雄梦呢?血战沙场,马革裹尸,为国为民,保家戍土!一起来看看,那些叱咤疆场的历代英雄吧

  • 谁是中国历史上最有骨气的状元?南宋状元文天祥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上状元不计其数,其中也不乏文武双全、英名盖世的天下奇才,然而,最为后世钦敬的却是南宋(1256年)丙辰科状元文天祥,他被后人被誉为“状元中的状元”。我却说,文天祥是中国历史上最有骨气的状元。文天祥原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 号文山, 江西吉州庐陵(今吉安县)人。据我所知,文天祥之所以得到后

  • 斯大林晚年为何性情大变 私人医生日记透露隐秘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前苏联领导人斯大林一名私人医生的日记21日首次在俄罗斯报章上刊登,揭露斯大林可能因吸烟过量而患上脑动脉硬化,严重损害他晚年时的决策和行动能力,甚至无法分辨敌友和好坏,使他喜怒无常的性格变本加厉。斯大林1953年临终前,米亚斯尼科夫是其中一名在其病榻前照料的医生之一。俄国《莫斯科共青团报》前(21)

  • 王政君如何间接将西汉王朝推向灭亡?真实王政君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王政君的命运实在波折:还没等到出嫁先夫就死了,一个偶然的机会做了太子妃生下了儿子得以“母以子贵”,逐渐成为掌握实权的皇太后、太皇太后。然而,她万万没有想到,将西汉王朝推向灭亡的就是她的侄子王莽。政君,西汉元帝的皇后,汉元帝时出现在政治舞台上,后经成帝、哀帝、平帝三朝,贵为天下国母,先后以皇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