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能干不如会玩:清朝陪慈禧打麻将能得多少好处?

能干不如会玩:清朝陪慈禧打麻将能得多少好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979 更新时间:2024/1/7 7:04:04

都说跟慈禧不好玩。有个太监跟慈禧下象棋,下得忘乎所以了,忘了自己的奴才身份,兴头上大叫一声:我吃了老佛爷的马。这老佛爷名为佛,实为魔,不是老佛爷,是个老魔头,听得这话,立刻甩了棋盘,说了一句:我杀了你奴才的头。吃了领导棋盘上的马,领导就要你血淋淋的脑壳。玩棋的太监以及玩政治的大臣,都说跟慈禧这样的领导不好玩。

但是,谁都应该知道,只知道跟领导干,不知道跟领导玩,那么你这人一点前途也没有。这里头有个要诀,白送给各位时刻念着:干的不如看的,看的不如烂的,烂的不如跟领导玩的。干的不用解释,八小时以内死干的,干死也是白死。烂的就是捣蛋的,哪个领导都怕人来捣蛋嘛,所以,《水浒传》里的赵官家要招安宋江。烂的毕竟不是领导心甘情愿用的,最多给根骨头而已,比如宋江,被招安后,位置安排并不好,结局也不太好。而玩的不同,什么人才能跟领导玩?跟领导干,很多人都有资格,能跟领导经常玩的有几个?跟领导玩当然有风险,但有高风险才有高收益。跟领导不好玩,玩不好会掉脑壳。但不能不玩,如果会玩,那就特别好玩。一言之,跟领导好不好玩,就看你会不会玩。

慈禧特别喜欢玩,举凡下棋看戏都喜欢,还喜欢闲逛,“每日晚膳后,必游幸各处”。慈禧老公早死,她不像山阴公主一样要36个面首,她就要一个李莲英玩,天天跟一个男的玩,玩多了也没意思,所以她就喜欢玩其他项目。晚膳后逛街,逛街后呢,长夜漫漫,实在无聊,她就打麻将,“那拉后宫居无聊,每召集诸福晋格格斗雀”。慈禧玩麻将,她当然也是“带秘书走”的,后面必定站着一个秘书,这秘书一边观慈禧手上的牌,一边向其他牌鬼打手势。这秘书竖一根手指,直的,那就是叫你出“幺鸡”,弯的,那就是叫你出“幺万”,圆的,那就是叫你出“幺饼”,一块手板是“白板”,双手一捧是“发财”,等等。“那拉每有诸对,侍赌者必出以足成之”。她手上有对子,你就必须拆对子打给她,即使“放炮”也当奋不顾身,踊跃当炮手。百把年后,官场小说作家王跃文先生出了一本《国画》,里面写领导打牌,正是这样子的打法。你别以为这是“小说家言”,他是有出处的,其典故就是这慈禧打麻将。

慈禧打麻将,当然是天天赢,盘盘赢,是个常胜麻婆。领导常常赢,领导天赋聪明嘛,现成的奉承话谁不会说?问题在这里,领导赢,那就是说你输,你输了,会不会“发输火”?牌桌上是最见性情的、最容易露本相的,那太监下棋下得兴起,叫了一声“我吃了老佛爷的马”,就是其本性暴露使然;高明也在这里,领导次次赢,你盘盘输,你输了之后,脸上得是三月阳春,灿烂无比。一般人是做不到的,做到了的就不是一般人。但你既然跟领导来打“业务麻将”,这一点起码的“修养”必须有,你必须“输得起”。奴才要被杀头了,奴才还得向着主子跪拜道谢:“谢主隆恩。”你输了钱,你当然也得向领导叩头谢谢,谢谢领导看得起你才来赢你的钱。慈禧与人打牌,赌者“输钱亦必叩头,求太后赏”。这样太后一高兴,就有可能一声喊:今天我请客。一呼拉,叫大家去洗脚、去按摩、去桑拿。慈禧一般不体恤下人,但在这时候,常常体恤“牌友”,打麻将赢了大把之后“既成,必出席庆贺”。这么说来,慈禧难道也搞“人民打牌领导赢,领导赢了为人民”?人家慈禧可是封建统治者,没有这么高的思想觉悟。她赢的,就自己兜了,她请的,那是从国库里开销。领导在一起消费,打牌也好,按摩也好,谁人埋过单?都是喊一声:老板,签单!

“上了牌桌,没有不想赢的”,据说这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牌桌定律”,与“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一样富有真理性。可是,这真理在这里是不是失灵了?这里,四个人只有一个想“赢”,其他三个都是想“输”的。是不是这里有三个是人类之“杂种”,与众不同?非也,其实也一样,他们都是想来赢的,而且是想来赢大钱的。你一次输一万十万,十次输十万百万,那么领导一划拉,给你分个项目,一个项目成千万上亿,够你赚一大把的吧。不聪明的人打牌,只在牌桌上赢,赢的也只是几个小钱;聪明人打牌,在牌桌上输,在官场上赢,这样一赢,就赢个一本万利。为什么有人越输越高兴?为什么有人输了还要叩头?是因为“牌场如失意,情场就得意”、“牌场走霉运,官场走红运”嘛。天天输,次次输,夜夜输,盘盘输,输了很多次后,那就可以“提要求”了。跟慈禧打牌的人,打到一定时候,就开始向这位一把手谈帽子问题了,“至于累负博进,无可得赏,则跪求司道美缺,所获乃十倍所负也”。怎么样?赢了吧,赢了一把大的吧。跟领导经常打牌,而且经常输的,他们要求去的地方当然是“美缺”,当然是财政部门、人事部门等要害部门。去了这美缺,去了这要害部门,当年所输的钱,一下子就挣回来了。至于是不是十倍,那就看你怎么玩,会玩的莫说十倍,几十倍都是很容易的。

跟领导玩牌,谁不喜欢玩呢?玩都可以玩出十倍、百倍利润,爽啊!所以,脑瓜子活络的人,思想道德上不给自己添堵设禁区的人都不喜欢干,而是都喜欢跟领导没日没夜地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盘点: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中的十大女神都是何人?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女神一号,女娲 人类老祖宗据说盘古开天辟地以后,女娲因为寂寞就抟起黄土,造了许多人,因为手工有精细,最开始细心捏得就成了高贵的人,后来用泥水甩出来的就是咱普通人。就当然是某些家伙造的谣言,无非就显得他们天生有贵种罢了。后来,她让人类自己繁衍,这就没她什么事了。但因为水神火神大战,不小心把天给整塌了,

  • 关羽为何留下骄傲自大的恶名?替刘备背上黑锅?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关羽骄傲自满、目中无人,源自陈寿的评价:“关羽刚而自矜。”之所以说关羽“刚而自矜”,主要依据有两件事:一是要入川与马超比武;二是受封官职时声称不与黄忠为伍。要入川与马超比武,发生在刘备取得成都之后。在攻取成都的战役中,马超不负众望,兵不血刃地拿下了成都,为刘备立下大功一件。由此,他逐渐居功自傲起来

  • 三国史上的五虎将之马超:一个官二代的悲哀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马超,东汉名将,江湖人称:白马将军,在老爹马腾退休后,成为一代军阀,在兼并与被兼并的路上,始终打不过曹操,最后跟了刘备,大大小小战役打了7年,刘备刚建国称帝,五虎将中唯一的官二代,就这样死了。马超的身世之谜马超(176年-223年),字孟起,扶风茂陵,也就是现在的陕西兴平人,说到地名,老崔总是喜欢研

  • 三国历史上的顶级无名高手:曾一招秒杀马超?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人向来都有武侠情结的,在流传翻阅《三国演义》的时候,非要将里面的英雄人物按着武力折腾个排行榜,因此民间就有了“一吕二马三典韦,四关五赵六张飞,黄许孙太两夏侯,二张徐庞甘周魏,神枪张绣与文颜,虽勇无奈命太悲,三国二十四名将,打末邓艾与姜维”这样的说法。当然,三国时期勇者如云,罗贯中先生纵使百般细心

  • 史上唐太宗与李治父子情深:肉麻书信古今少见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所谓的天之骄子,指的就是唐高宗李治这样的天潢贵胄。李治的出生并不平凡。这不单单是因为他的父亲是“千载可称,一人而已”的唐太宗,母亲是“贤哉长孙,母仪何伟”的文德皇后,更是因为他的甫一降世就让父亲欣喜之下大宴群臣,而有幸在这一天出生的人也因此得到了赏赐。所以李治的诞生,排场不可谓不大。等到贞观五年李治

  • 明末历史上的魏忠贤为什么要剔取文官的喉骨?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自古就有把管不住的舌头用大铁钉钉在柱子上,或者干脆割掉喂狗的传统,虽说有这些生动的例子,以及许多类似鲜活的警示,有些人依然管不住嘴巴。同时,古人也慢慢认识到舌头只是一个吐字器官,而喉是一个振动器官,在发音运动中占主导地位,是声源所在。因此,因言获罪所受到的惩处也升级换代了,不仅要小心舌头,还要小心

  • 丰臣秀吉死亡真相:竟是被明朝馈赠丹药所毒死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日本文禄五年(公元1596年)九月初一,金秋时节的伏见城已是草木黄落,随着微风的吹动,满城一片赤黄。在那通往伏见城的道路两旁人群耸动,观者如堵。一排排日军士兵持枪配刀分列左右维持秩序。道路上明朝使节团打起了全副仪仗,一路上鼓乐喧天,端的是威风凛凛。朝鲜使节黄慎坐于轿中,见沿途日本人甚至有焚香祝祷的,

  • 汉元帝是怎样将大汉江山一步步推向灭亡之路的?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西汉的历史,一般以宣、元两帝之间为一界线,分为两个时期。宣帝是“中兴之主”,维持了西汉平稳发展的局面,但从元帝开始,西汉衰落,所谓“元、成、哀、平,一代不如一代”。史家对元帝的定评是“柔仁好儒”。这个评语应是褒多于贬,至少是褒贬参半。现在看来,“柔”字用得恰切。元帝确实是一个性格柔弱、优柔寡断的人。

  • 大宋朝太祖赵匡胤:一生只写过一首半诗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927年3月21日,赵匡胤生于洛阳夹马营的一个军人家庭。其父赵弘殷,曾是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代王朝的禁军将领。赵匡胤年少时就器宇轩昂,仪表非凡,《宋史》评之为“既长,容貌雄伟,器度豁如,识者知其非常人。”赵匡胤来到这个世界上时,威震四海达数百年之久的大唐帝国已经消失整整20年了,其时中华大地

  • 春秋贪官羊舌鲋:中国贪官的“开山鼻祖”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如果说,中国的贪官非要寻一个“开山鼻祖”来供奉的话,那么,羊舌鲋就是“当之无愧”的祖师爷了。羊舌鲋,字叔鱼,春秋时期晋国贵族,声卒年月不详,官至晋国大夫、代理司马、代理司寇。他是我国有史以来,第一个见诸文字记载的大贪官,也是第一个被以“墨”罪论处、杀头示众的人。他在任职期间,“渎货无餍”,“邀宠窃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