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司马炎与司马攸:谁是“八王之乱”罪魁祸首?

司马炎与司马攸:谁是“八王之乱”罪魁祸首?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3219 更新时间:2024/1/21 12:07:31

西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武帝司马炎诚恳地向尚书令张华讨主意:“谁可托寄后事者?”

张华想都没想,脱口而出:“明德至亲,莫如齐王攸。”

这太令司马炎伤心了。在这个世界上,他内心深处最忌惮、最讨厌的人,就是同胞弟弟、齐王司马攸。

司马攸是司马昭的次子,景帝司马师一直没有儿子,文帝司马昭便将司马攸过继给兄长。司马师死后,司马昭接替兄长掌握大权,他经常拍着身下的座位说:“天下是景帝的天下,我代他摄政,百年之后,这就是桃符的座位。”

桃符,是司马攸的小名。

完全可以想像,司马炎听到父亲说这番话,心情该有多么不安、愤懑。

关于继承人问题,司马昭犹豫了好久,终于在死前半年,确定了司马炎的世子地位。

4年后,司马炎的母亲王太后病死。她临终时,担心司马攸的命运,对司马炎说:“桃符性急,你作为兄长,要好好待他,勿忘我言。”

王太后没有看走眼。她死后十五年,三十六岁的司马攸忧懑而死。

司马攸小兄长十二年,王太后死时,司马攸才二十二岁。司马炎当上皇帝后,司马攸一天天成熟,为人低调谦逊,爱读书,是西晋宗室中的贤人。

与他相比,司马炎属意的皇位继承人、儿子司马衷则是有名的白痴。

从理论上讲,司马攸继承皇位一点障碍都没有——他是景帝的嗣子,而景帝是宣帝司马懿的嫡长子,按道理皇位就应该是司马攸的;即使抛开景帝不论,光说司马攸以皇弟的身份继承皇位,也是史有先例的。太子是个白痴,国赖长君,让司马攸做皇帝才是正确的。

贾充、荀顗、荀勖、冯紞、杨骏等大臣坚持以太子为嗣,在《晋书》中,这些人无一例外地被视为奸佞。

与他们敌对的,有张华、羊琇、任恺等人,在《晋书》中,这些人大多被视为忠臣。

双方各自结为朋党,相互攻击,从朝堂之上吵到宫廷之外,设陷阱、下套子,闹得不亦乐乎!

讨平吴国后,司马炎将吴主孙皓宫中的姬妾、宫女五千余人据为所有,致使洛阳后宫人数猛增到一万余人。人太多也不好,司马炎满眼缤纷不知所从,每天坐着羊车随遇而安,羊车停在哪个美人房前,就在哪里过夜。宫人们知道自己的命运寄托在那几只拉车的羊身上,纷纷学习放羊人的本事,在房前插竹枝、洒盐水,吸引羊群。

就这么毫无节制的地夜夜笙歌、春宵苦短,皇帝的精神与肉体一天比一天委靡。

太康三年,皇帝对张华说“谁可托寄后事者?”与其说是想征询张华的意见,毋宁说是想让张华表明立场。结果张华站错了队,他就毫不留情地将其贬到幽州去了。

张华被贬走了,那朝中另外那些向着齐王的人怎么处理?

荀勖一肚子坏水,他建议皇帝引蛇出洞:“陛下令齐王回封国,以此观察朝臣的反应。”史书上说“帝以为然”。

于是,太康三年十二月甲申,皇帝下诏,让齐王司马攸回封国。

诏令一出,举朝哗然。

皇帝的叔父扶风王司马骏拄着拐杖,跑到宫里来要求皇帝收回成命。随后,征东大将军王浑、中护军羊琇,侍中王济、甄德,纷纷上书向皇帝施加压力。

司马炎这时应该不止感到愤怒,而且还恐惧。扶风王司马骏是宣帝的儿子,在关中有极高的威望;征东大将军王浑是攻灭吴国的功臣,手握重兵;中护军羊琇是外戚重臣,统率京城洛阳的禁军;侍中王济、甄德是驸马。这些人如果想搞一次政变,那实在太容易了。

这时,王济、甄德又出了昏招,分别让妻子常山公主与长广公主到宫中去哭谏。

眼泪这种武器只能打动女人心,两个公主去找皇帝哭,常山公主还是个瞎子,哭起来肯定不好看,皇帝被她们哭得烦死了,越发下定主意,要让齐王回封国养老。

当群臣与皇帝廷争面折的时候,处在暴风眼中的齐王是什么反应呢?

史书说上,甲申诏令下达之后,齐王“攸不悦”。

千载之后,我们无法揣度齐王那微颦的双眉之后,隐藏着怎样的心思。

也许,他确实只是感到伤心;也许,他确实暗藏着野心,在缄默中等待众意逼迫皇帝就范。

纷纷扰扰间,太康三年接近了尾声。

瑞雪初降、天地静止,这是折梅看雪的好时节,再为些许俗事争吵未免焚琴煮鹤,收拾收拾过年吧。

太康四年(公元283年)元日的朝会照常举行。正月晦日,皇帝领着众臣到洛水泛舟,绿波徐徐,春枝袅袅,新鸟欢歌,心旷神怡,只是众臣中不见齐王攸,听说是病了。

二月,皇帝又增加济南郡为齐王封地,给齐王设轩悬之乐、六佾之舞、黄钺朝车乘舆等物。

这可以看作是皇帝的最后一点耐心。轩悬之乐、六佾之舞、黄钺朝车,这些都是受命出征的诸侯才能享用的,皇帝恩威并施,看来是铁了心了。

齐王上书说自己病了,请求解除官职,去崇阳陵给父母守陵。

皇帝不许。

齐王亲自进宫向哥哥求情。皇帝越看越觉得弟弟不像是生病的人,他这时铁石心肠,心里想着只是“你快快从我眼前消失”。

结果齐王如他所愿消失了。就在进宫后的几天,齐王病情加重,吐血几升,不治身亡。

凶信传到宫中,皇帝猛然醒悟,原来弟弟不是在耍诡计、耍小聪明,他是真的病了!

司马炎大哭了起来,那一刻皇帝想到的全是弟弟的好,想到弟弟幼年时的乖巧可爱,想到弟弟成年后的恭谨谦让,想到父母临终前的叮咛嘱咐。

皇帝就这么真诚地哭泣着,直到侍中冯紞冷冷地抛来一句话:“天下归心齐王,他的死是社稷之福,陛下何必哀伤!”

皇帝猛然止住了泪,脸上浮现起冷冷的讪笑——我正沉浸在自己虚假的悲痛之中,扮演着一个痛失爱弟的悲情兄长角色,你就不能让我多装一会儿?

随着齐王的去世,喧嚣十几年之久的皇嗣问题尘埃落定,储君的位置上赫然端坐白痴太子司马衷。

三百年后,编写《晋书》的唐朝史官充满遗憾地假设,如果齐王不死,兴许八王之乱就不会发生,随后五胡乱华、南北长达三百年的分裂就不会到来。

但也有人说,如果齐王不死,内乱将提前十年爆发,齐王的死消弥了一场分裂,其实是最好的结局。

孰对孰错,已经无法知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最危险的三国女性孙尚香:与侍女一同带剑训练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三国杀孙尚香技能良助,三国杀ol界孙尚香,侍女

    孙氏(戏剧中名孙尚香),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东汉末年讨虏将军孙权之妹,左将军刘备夫人。才智敏捷,性格刚强,有其诸兄之风。赤壁之战后,嫁给左将军刘备。常以侍婢百余人持刀护卫,刘备每与相会,常恐遭遇不测。建安十七年,刘备入蜀,孙权派人接回孙夫人,孙夫人想将刘禅一并带走,被牙门将军赵云夺回。此后不详

  • 合作的智慧:诸葛亮是如何“摆平”五虎上将?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刘备是公司的大老板,从来说一不二。诸葛亮就惨了,既已受命于刘备,完不成任务可不行。孤掌难鸣,要干好工作就要靠手下这些弟兄们多支持、多配合。否则,自己纵有通天的本事也只能是纸上谈兵。但这些手下都是刘备一手提拔起来的,能不能听命于自己是个大问题,尤其那“五虎上将”,武艺高强,性格各异,一个比一个难伺候。

  • 奸臣录:秦桧为何能够独揽朝政 连皇帝也怕他?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众所周知,秦桧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权奸,也正是他害死了千古英雄岳飞。那么,秦桧究竟有什么手段,才能在南宋开国之君宋高宗的手中独揽朝政?宋高宗又为何对他听之任之,甚至惧他三分?打击政敌,手段狠毒秦桧从北国回到南宋后,很快就得到了高宗皇帝的宠信,升任宰执。高宗皇帝那么抠门儿,赏赐起秦桧来却是不遗余力,不但

  • 隋唐演义俏罗成葬在潍坊大地上,还有九个老婆!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隋唐演义里面的“罗成”几乎是唐代家喻户晓的人物,他是燕山北平王罗艺的儿子,秦琼的表弟,精通枪法,因皮肤白皙面容俊俏但却不苟言笑,人送绰号“冷面寒枪俏罗成”,在《隋唐演义》和《说唐》中都是第七条好汉,而后跟随秦琼、程咬金等人投奔李世民,小说里被称为是可以比于三国时的常胜将军赵云。那么,现实中真的有罗成

  • 盘点中国古代被封王的宦官:并非只有童贯一个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宦官是中国古代专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员。中国早期宦官并非全是阉人,自东汉开始才完全使用阉人做宦官。自唐高宗时期,宦官又称作“太监”。唐甄在《潜书》中这样描绘太监:“望之不似人身,相之不似人面,听之不似人声,察之不近人情。”宦官原本只是负责宫廷杂事的奴仆,不得参与国家政务,但因与皇室朝夕相处,

  • 唐朝历史上的李世民时代:凌烟阁开阁二十四功臣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由范冰冰领衔主演的电视剧《武媚娘传奇》已更新至60集,太宗李世民驾崩,大唐即将迎来新篇章,新一轮宫斗即将上演,且看范爷如何华丽转身,登顶皇位。80集长片,60集写太宗时期,对于李世民的二十四功臣描述甚少。小编略觉遗憾,就趁这个时候,来凑个热闹。唐代长安城皇宫内三清殿旁有一个不起眼的小楼,名为凌烟阁。

  • 盘点历史上的奇葩校长:国子监祭酒跳舞哄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为升官丑态百出的祝钦明唐中宗时,国家最高学府——国子监的祭酒(即校长)祝钦明为了快速晋升,不把精力放在公务教学上,而总是打歪主意。《新唐书·祝钦明传》记载,韦后觊觎皇权,一心想做第二个武则天。天子将去南郊祭天之际,韦后非常想参与这一仪式,借此可进一步夺权。祝钦明揣摩到她的意图,上疏引经据典,论证韦后

  • 功盖一代入凌烟阁:权倾天下得善终的传奇人物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781年,汾阳王郭子仪逝世。他是唐代的传奇人物。“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可以说是历史上少有的功高盖主却得善终的人物。郭子仪,华州郑县人,武举出身。安史之乱时担任朔方(宁夏灵武西南)节度使。安史之乱爆发,给唐王朝带来了意想不到的震撼,唐玄宗实在是无法可想的情况下派郭子仪率兵东讨叛军

  • 北宋太监童贯因何被封王?北宋六贼之童贯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童贯(1054年—1126年),字道夫(一作道辅),开封人,北宋权宦,“六贼”之一,性巧媚。初任供奉官,在杭州为徽宗搜括书画奇巧,助蔡京为相,京荐其为西北监军,领枢密院事,掌兵权二十年,权倾内外;时称蔡京为“公相”,称他为“媪相”;宣和四年,攻辽失败,乞金兵代取燕京,以百万贯赎燕京等空城而回,侈言恢

  • 震惊:明朝第一贪污犯刘瑾可以成为当时世界首富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对于究竟谁是明朝第一贪污犯、第一反贪案,学界似乎有不同的看法,比如有人认为是郭桓,有人认为是胡惟庸,等等;而我个人还是认为是刘瑾,毕竟他贪的钱财是最多的,他也是个人遭到处罚最严酷的(凌迟)。刘瑾(1451—1510年),陕西兴平人,明代宦官,大贪污犯。本姓谈,6岁时被太监刘顺收养,后净身入宫当了太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