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宋太祖母亲的杜太后:干政酿成“烛影斧声”谜案

宋太祖母亲的杜太后:干政酿成“烛影斧声”谜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3064 更新时间:2023/12/17 8:11:19

杜太后临终前,与儿子宋太祖约定,将来死后把皇位传给宋太宗。这段由赵普记载的盟书,经太祖亲手放于金匮之内,成了宋太宗继位合法化的最好证据。长期以来,很少有人怀疑“金匮之盟”的真实性。清末,有人提出了疑问,接着人们纷纷认为杜太后的顾命是伪造的,“金匮之盟”成了一团历史疑云。

“斧声烛影”事件后,赵光义在太祖的灵柩前悲痛即位,是为太宗。但一些事情总使人有所怀疑,如太祖不曾卧病,为什么会突然死亡?在此之前太祖并没有足以致命的病史,为什么竟然一病而不起?宋太宗在即位当年的十二月就改年号为“太平兴国”,而按常规,新君即位当年应沿用旧的年号,次年方得更改,太宗为何如此迫不及待?一时之间,疑云重重,朝野上下暗中议论纷纷。这时,忽然又出现了“金匮之盟”。

太宗太平兴国六年(981),受卢多逊排挤已罢相的赵普密奏太宗,谈到其母昭宪杜太后临终顾命之事。太宗找到誓书,打开金匮一看,不由得大喜,于是赵普重新得到重用,晋升为司徒兼侍中。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记载道:建隆二年(961),昭宪杜太后临终前,太祖侍药饵不离左右。太后自知在世时间已不长,就召宰相赵普等入宫受遗命。太后问太祖说:“你知道你为什么能得天下吗?”太祖说:“能得天下主要是靠了祖宗们和太后的恩泽。”太后说:“不是这样的,恰好当时是柴氏让个小孩子主天下,群情不服。如果后周有年纪稍长一点的国君,你怎么能够得到皇位?你与光义都是我生的,你之后应当传位给你的弟弟。四海至广,能立年纪大一点的国君,这是社稷的福分。”太祖一面哭一面顿首说:“怎么敢不如太后教诲的那样去做。”转身对赵普说:“你把我们说的话全部记下来,不能有所改动。”赵普就在病榻前写成誓书,并在纸末署上自己的名字:“臣普记。”太祖手封其书,将之放到金匮之中,命可靠的宫人掌管。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金匮之盟。

在这条资料下,李焘又注释道:“司马光《记闻》称太后命传位给二弟,其本意是指太宗及秦王廷美。现在是根据《正史》和《新录》综合成的,而《旧录》原本不载这件事。《正史》和《新录》也称太宗入受顾命,而《记闻》不载,今从《记闻》。”翻看《记闻》的记录,太后是这样说的:“汝万岁后当次传之二弟,则并汝之子也获安矣。”李焘注释的理解是没有问题的。

李焘的记录,是综合了各书编成的。其中《正史》是指成书于宋仁宗时的《三朝国史》,《旧录》指成书于太宗太平兴国五年的《太祖实录》,《新录》则指成书于真宗时的《太祖实录》。另《太宗实录》修于太宗至道三年,其时太宗已死,成书于真宗咸平元年。以下各书除《太宗实录》残存外,其他均已亡佚。

由此看来,昭宪顾命最早的记录是《太祖新录》。在此之前,《太宗实录》已涉及赵普于太平兴国六年密奏昭宪顾命的事情,并像模像样地谈到太宗找到金匮后,打开一看,如获至宝,“遂大感悟”。据此李焘认为顾命时,太宗是不在边上的,后来的史书是进行了加工润饰。

“金匮之盟”的出现,使太宗的继位变得合情合理,使人们原先对他即位的怀疑一扫而光。长期以来,没有人怀疑它的真实性,却变成了称颂宋太祖坦荡无私的具体例证。尤其是明代的一些评论家,都接受了这种说法。

清代后期,学者恽敬对此提出疑问,认为盟约内容是掩饰之说。毕沅的《续通鉴》有两处考异认为《长编》记载是曲笔,决不可信。当代学者也认为“金匮之盟”可能有诈。

史学家张荫麟认为顾命之事有很多破绽。其一,杜太后死时,太祖仅三十五岁,长孙德昭十一岁,杜太后怎么能预知太祖死时德昭仍是幼童?其二,太祖既遵母命,为何将盟誓藏起来对谁也不说?太宗即位五年后,打算对皇弟廷美动手时突然将盟誓公布,其中很有可疑之处。其三,赵普是参与盟誓的,太祖在世时自不能多说,但太宗即位后为什么不马上说明,要待数年之后?其四,太宗时修的《太祖实录》中没有“金匮之盟”,到了真宗时修《太宗实录》就有了,而且又说太宗也是在场的,史料的记载为何这样矛盾?此外,金匮盟誓全部在秘密中进行,知情者最多只有四个人知道,太祖和太后已经作古,剩下赵普和太宗,想怎样讲就可以怎样讲,谁会知道真相是怎样的。因此他认为“金匮之盟”是假的。

之后,怀疑“金匮之盟”的人蜂拥而起。

有人指出,在宋代二百多年的历史中,从来没有出现过皇帝健在,而太后为接班事草遗诏的。即使皇帝没有儿子,也不用太后越俎代劳。杜太后草诏的理由是为了不重蹈周世宗传位幼子丢失天下的覆辙,而太祖身体很好,屡次出兵亲征,太后怎能知太祖必然短命?如有遗诏,太宗临终时必然会布置人打开金匮,即使是突然死亡,皇后和掌管金匮的宫人也应知晓其事,为何要到六年之后才由赵普揭出?如有遗诏,应该全文公布,堵众人之口,却闪烁其词,只有大概意思。太宗既然要利用遗诏证明自己继位是正当的,但又为何自己传给比弟侄年幼的儿子?结论只能是赵普为了投靠太宗,恢复相权,报复政敌,才编造了遗诏。

有人认为顾命可能是有的,但太宗公布的盟誓是假的。昭宪临终或许是有此顾命也未可知,但绝无藏于金匮二十余年之久的盟书。另外,昭宪太后顾命没有谈及太宗死后再传位给太祖之子也极悖常理,李焘在长编中实际上已有所怀疑,他说:“始太祖传位给太宗,这是昭宪太后的顾命。有人说昭宪和太祖的本意,是想太宗再传位给弟弟廷美,而廷美再传位给太宗长子德昭。所以太宗即位后,马上任命廷美为开封尹,廷美之子德恭授贵州防御使,称为皇子,这些都是太祖和太后的本意。”由于赵普在金匮之盟中记录和最终披露者都是他,可以认定伪造者就是他。成书于太平兴国五年的《太祖旧录》对这件事没有记载,此年就发生了这件事,说明伪造就在这一年。宋太宗和赵普伪造这个盟誓的原因,主要是为自己无太祖顾命入继缘饰。太祖死之前,太宗为开封尹,而太祖诸子虽已成年出阁,但均未封王,更无太子之位,太宗实际上居储君之位。然太宗想到自己毕竟是没有太祖顾命,又无正式储君之名,弟继兄不合常例,所以出此下策,寻求合法正式依据。《三朝国史》、《太祖新录》的编撰者当然也是不信金匮之盟的,但为尊者讳,就作了许多润饰,称太宗也是入受昭宪顾命的。

问题是“金匮之盟”既然有可能出自宋太宗篡位后伪造的,属子虚乌有,那么宋太祖自己心中有没有继承人?继承人究竟是谁?

有专家认为烛影斧声事件的当晚,宋皇后突然发现宋太祖死于非命,急命内侍王继隆速召太祖子秦王德芳。当看到召来的不是秦王德芳而是晋王时,宋皇后大惊失色。如果有金匮之盟,宋皇后当不会不知道,就可能不会去召秦王抢先来柩前即位。宋太祖死时秦王德芳已十八岁,不为幼儿。宋太祖如果再能活几年,就会将秦王培养成为一个政治经验丰富的继承人。在许多资料中,可以看到其实宋太祖是在不断地培养秦王,让他多读书,参加各类政治宴会。宋太宗也知道宋太祖的意思,所以因一个偶然的机会抢班夺权,伪造了所谓的“金匮之盟”。

事至今天,还是有个别人认为金匮之盟是真实的。杜太后遗命是从五代以来现实政治考虑的至理,太祖以长弟为储在客观上是势所必然。宋太祖不将金匮之盟昭告天下,可能是他觉得没有必要改变五代以来不正式立储的习惯,而且可以保留最后的选择。太祖考虑到一旦公开盟约,便大有可能引致家人子弟为营谋帝位而相倾。赵普在太宗登位时,与太宗嫌隙甚深,贸然公开密约,安知是祸是福?揭示金匮之盟时,太宗已登基六年,继统已没有争议,赵普的意思其实是想力谏太宗不可再徇于母命,他力持的是父死子继的正论。太宗如果存心作伪,应该在一登基便干,而且最好令伪说人于死无对证的地步,而没有必要让居心叵测的赵普为他完谎,使自己处于受要挟的境地。

将杜太后的顾命藏于金匮之中,从记录上看是完全有可能的,但从事理上推断,却多少是值得怀疑的,因此即使意见相反,大家还是无法说服对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三国时期诸葛亮出山后,选择归属刘备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顾茅庐又名三顾草庐,典出《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公元207年冬至公元208年春,当时占据新野(今河南新野)的刘备,带着大将关羽、张飞,三次到卧龙岗诸葛草庐山访诸葛亮出山辅佐

  • 蜀汉的御林军为何没打过邓艾的疲惫之师?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蜀汉的御林军为何没打过邓艾的疲惫之师? 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公元263年,掌握魏国大权的司马昭发动了灭蜀之战。在魏灭蜀之战中,司马昭派遣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攻蜀。蜀将姜维、廖化率军以剑阁(今四川剑阁)险道为屏障,阻击魏军主力。值得注意的是,在魏蜀两军主力对峙于剑阁之时,邓艾

  • 钱皇后对朱祁镇的一生有多重要?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钱皇后对朱祁镇的一生有多重要?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朱祁镇在“夺门之变”中复位以后,立了一个眼瞎腿残又无子嗣的钱氏为皇后,他为什么这样做呢?朱元璋开国建都后,为了防止外戚干政,规定:凡天子亲王之后、妃、宫嫔,慎选良家女为之,进者弗受。因此钱皇后的出身自然不高贵,但却是张太皇太后

  • 明朝第一毒舌大臣,李时勉有何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第一毒舌大臣,李时勉有何经历?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我们知道明代大臣多出硬骨头,尽管有明一朝皇权得到了空前的加强,不过明代的御史言官同样也是不要命的主儿。这些个言官谏臣们用近乎严苛的标准要求皇帝,但凡皇帝表现出了哪怕一点的懈怠,御史们飞扬的奏疏变回堆满案头,而且他们以挨打为

  • 为何说李凤娘是宋光宗的“噩梦”?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为何说李凤娘是宋光宗的“噩梦”?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她凶悍,不是因为她美若天仙,夫君宠爱;她凶悍,不是因为她精于算计,擅长宫斗;她凶悍,是因为她家里有钱、有权,是南宋军队的重要力量。她只为自己代言,从不在意别人看法,她就是南宋最有名的悍妇皇后李凤娘!那么李凤娘为何被称为古代史

  • 郑贵妃死后为何会被追尊为太皇太后?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郑贵妃死后为何会被追尊为太皇太后 ?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说起明朝万历皇帝的宠妃,我们第一反应自然是宠冠六宫的郑贵妃。她的名气之大,即使比较明宪宗的万贵妃也毫不逊色。自她入宫之后,明神宗才明白什么叫做爱情,将其在短短数年之内,由嫔升为皇贵妃,实际地位远远高于名义上的皇后。更为神

  • 孺子婴:4岁被囚21岁被杀,他的一生有多惨?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孺子婴:4岁被囚21岁被杀,他的一生有多惨?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西汉元始五年十二月(公元6年),汉平帝刘衎驾崩,王莽选择了汉宣帝玄孙、时年1岁的刘婴为继承人,史称“孺子婴”。能够踏踏实实、心甘情愿当傀儡的,只有不谙世事的孩童,更可况尚在襁褓的婴儿。汉家苗裔众多,王莽选个最小的

  • 徐茂公在单雄信死后是如何对待他的妻儿的?有何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单雄信 ,曹州济阴人,隋末人民起义军瓦岗军将领。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人生总是充满未知,一个偶然的不经意,就有可能因此改变命运,一飞冲天。但同样的,一次不经意的善举,有可能带来的不是善报,而是可怕的灾难。人生就是在这样的反反复复中,构成了一副众生百态。唐朝建立之初,各方英雄先

  • 历史上于禁对曹魏有何贡献?死后还背负骂名的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这是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英雄辈出,各路英雄豪杰经过角逐,最终天下三分,魏蜀吴三国建立,形成割据状态。而在所有的政权之中,当属曹操所代表的魏国实力最为强大,而这一切,是曹操手下无数能人努力的结果。当然,在这些人之中,也存在一

  • 玄武门之变究竟是不是李世民一手策划的?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玄武门之变究竟是不是李世民一手策划的?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关于“玄武门之变”的历史记载,有很多值得人们细究和推敲的地方,因为大家知道李世民有“擅改历史”的“小习惯”。首先晋阳起兵基本就是李世民的建议,那时候秦王同学才18岁,李渊起初听到李世民说要起兵反隋,就把李世民从营帐里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