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人物专题>卢多逊

卢多逊——北宋宰相

卢多逊

卢多逊的资料

  中文名:卢多逊

  国 籍:北宋

  民 族:汉族

  出生地: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

  出生日期:934年

  逝世日期:985年

  职 业:官员

  代表作品:《哀挽诗》《水南村》《新月应制》

  官 至:兵部尚书、平章事

卢多逊的介绍

卢多逊(934年―985年),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北宋宰相。后周显德初年进士,历任秘书郎、集贤校理、左拾遗、集贤殿修撰。北宋建立后,历任祠部员外郎、权知贡举、兵部郎中、知太原行府事、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吏部侍郎、中书侍郎、平章事、兵部尚书等职。后因罪流放至崖州,雍熙二年(985年),卢多逊在流所去世,终年五十二岁。

有关“卢多逊”的历史故事

  • 卢多逊与岳飞:一段跨越时空的深厚友谊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伟大的人物,他们的故事和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其中,南宋时期的两位杰出人物——卢多逊和岳飞,他们的友谊更是被后人传颂不衰。那么,卢多逊与岳飞认识多久?两人的关系又是如何呢?让我们一起揭开这段历史的面纱。卢多逊,字公明,南宋初年的重要政治家、军事家,他以其高尚的品质和卓越

  • 他为什么能成为大宋宰相?揭秘宋朝名臣卢多逊

    宋朝时期的宰相卢多逊,是一个深谙为官之道的老臣,在他为官的时期,整个国家有着大批优秀的人才,那么他是怎么做到被皇帝发现,又是凭借什么得到重用的呢?江湖之上排排坐吃果果,不仅仅是福利,更是事关生死荣辱、前途命运的大事。座位靠前,果子就大,孔融让梨只是传说。想吃又大又甜的果子,知道前后座位的出身、想法很

  • 卢多逊

    卢多逊(934―985年),字多逊,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人。北宋初期宰相。后周显德初年,考中进士,历任秘书郎、集贤校理、左拾遗、集贤殿修撰。北宋建立后,历任祠部员外郎、权知贡举、兵部郎中、太原知府,入为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官至吏部侍郎、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兵部尚书等职,成为宰相。后因勾结秦王赵廷

  • 有哪些与卢多逊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卢多逊(934年―985年),怀州河内人,北宋初期宰相。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卢多逊博涉经史,喜任术数,于后周显德年间进士,授秘书郎、集贤校理,迁左拾遗、集贤殿修撰。北宋初,擢知制诰。屡知贡举。乾德六年(968年)加史馆修撰、判馆事。开宝二年(969年),从征太原,知

  • 卢多逊:北宋初年宰相,他与赵普之间有何恩怨?

    卢多逊(934年―985年),怀州河内人,北宋初期宰相。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卢多逊博涉经史,喜任术数,于后周显德年间进士,授秘书郎、集贤校理,迁左拾遗、集贤殿修撰。北宋初,擢知制诰。屡知贡举。乾德六年(968年)加史馆修撰、判馆事。开宝二年(969年),从征太原,知

  • 赵太宗本是重用卢多逊,为何后来他却重新启用卢多逊的对头赵普?

    当年赵太宗本来是重用大臣卢多逊的,为何后来他却重新启用卢多逊的对头,赵普为二号人物?要知道,卢多逊与赵普有大仇。宋太宗这样做,不是想弄亡卢多逊吗?赵太宗本来一直在重用大臣卢多逊,可是后来他却做出了一个令人不解的决定——重新启用卢多逊的对头,赵普为二号人物。这个决定,让许多人感到疑惑,不知道宋太宗这样

  • 沈义伦:北宋初期宰相,曾因得罪卢多逊被罢相

    沈义伦(909年—987年),因避太宗光义名讳而单名伦,字顺宜,开封太康人,北宋的开国功臣之一,在太祖和太宗两朝执掌财政大权,后任宰相。沈义伦少习《三礼》,以讲学授徒为生。沈义伦是赵匡胤霸府幕僚中继赵普之后第二个升任宰相。曾经因得罪卢多逊被罢相。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

  • 解密宋初名臣卢多逊:为何他能够成为宋朝宰相?

    江湖之上排排坐吃果果,不仅仅是福利,更是事关生死荣辱、前途命运的大事。座位靠前,果子就大,孔融让梨只是传说。想吃又大又甜的果子,知道前后座位的出身、想法很重要,最重要的是要揣摩透那个发给你果子的人——“老大”,把握机会混个脸熟很重要。揣摩透“老大”的想法,混到“老大”脸前和他一起看漫山红遍是终极目标

  • 北宋宰相卢多逊生平简介 卢多逊是怎么死的

    卢多逊(934年―985年),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北宋宰相。后周显德初年进士,历任秘书郎、集贤校理、左拾遗、集贤殿修撰。北宋建立后,历任祠部员外郎、权知贡举、兵部郎中、知太原行府事、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吏部侍郎、中书侍郎、平章事、兵部尚书等职。后因罪流放至崖州,雍熙二年(985年),卢多逊在流

  • 北宋宰相卢多逊的故事 卢多逊轶事典故有哪些

    卢多逊(934年―985年),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北宋宰相。后周显德初年进士,历任秘书郎、集贤校理、左拾遗、集贤殿修撰。北宋建立后,历任祠部员外郎、权知贡举、兵部郎中、知太原行府事、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吏部侍郎、中书侍郎、平章事、兵部尚书等职。后因罪流放至崖州,雍熙二年(985年),卢多逊在流

  • 卢多逊的实战经验:如何获得老大的赏识

    江湖之上排排坐吃果果,不仅仅是福利,更是事关生死荣辱、前途命运的大事。座位靠前,果子就大,孔融让梨只是传说。想吃又大又甜的果子,知道前后座位的出身、想法很重要,最重要的是要揣摩透那个发给你果子的人——“老大”,把握机会混个脸熟很重要。揣摩透“老大”的想法,混到“老大”脸前和他一起看漫山红遍是终极目标

  • 聪明反被聪明误,卢多逊最终把自己搭进去了

    机关算尽反误了宰相之命,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卢多逊是北宋初年的宰相,为了赢得皇帝器重,在朝堂上站稳脚跟,他苦心经营,“刚下眉头,又上心头”地想主意,机关算尽,招数使绝,可惜最后还是作茧自缚,触了皇帝的霉头,被贬谪到荒凉的崖州了此残生,正应了那句话“机关算尽反误了卿卿性命

  • 卢多逊与赵普之间的内斗,为何被称为大宋文人窝里斗的缩影?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卢多逊与赵普之间的窝里斗,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大宋不杀士,文人闹得欢,这是大宋王朝的一大特色。卢多逊北宋初期宰相,绝顶聪明之人,博涉经史,但好斗。其与开国功臣赵普宰相之间的死缠烂打,开始是赢家,最后却输得很惨,差一点脑袋搬家,落得家人跟着一块儿流放。卢多逊与赵普之

  • 宋朝大臣被贬时卢多逊和胡铨的做法是什么样 是无奈的反应吗

    宋朝宰相卢多逊被贬时,受到了崖州知州的欺凌,和胡铨在被贬崖州,被崖州的军守张生百般刁难。从这两个事例中,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当人得意的时候,门庭若市,失意的时候,小人陷害,落井下石,可以说是丑态百出。卢多逊免去了宰相的职务,贬到崖州的时候,发生了一件让他不能容忍的事情,但也只能忍气吞声。小军官出身的

  • 北宋宰相卢多逊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卢多逊

    卢多逊(934年―985年),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北宋宰相。后周显德初年进士,历任秘书郎、集贤校理、左拾遗、集贤殿修撰。北宋建立后,历任祠部员外郎、权知贡举、兵部郎中、知太原行府事、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吏部侍郎、中书侍郎、平章事、兵部尚书等职。后因罪流放至崖州,雍熙二年(985年),卢多逊在流

  • 北宋宰相卢多逊有子孙吗 卢多逊的子孙都有谁

    卢多逊(934年―985年),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北宋宰相。后周显德初年进士,历任秘书郎、集贤校理、左拾遗、集贤殿修撰。北宋建立后,历任祠部员外郎、权知贡举、兵部郎中、知太原行府事、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吏部侍郎、中书侍郎、平章事、兵部尚书等职。后因罪流放至崖州,雍熙二年(985年),卢多逊在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