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宋英宗皇后高氏(高太后)简介:垂帘听政包揽政

宋英宗皇后高氏(高太后)简介:垂帘听政包揽政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3968 更新时间:2024/1/4 6:06:59

宣仁圣烈皇后(1032年-1093年),宋英宗皇后,宋神宗母亲,宋仁宗皇后曹氏是她的姨母。亳州蒙城(今安徽省蒙城)人。治平二年(1065)英宗册封其为皇后。元丰八年(1085年)其子神宗死后,立哲宗,以太皇太后身份临朝称制。复起用司马光等,恢复旧法。

高太后于宋仁宗明道二年(公元1032年)出生于一官宦世家,其小姨为曹太后(仁宗皇后)。她4岁时被接入宫,公元1065年被英宗册封为皇后。

宋英宗赵曙与皇后高氏是一对青梅竹马的恩爱夫妻。赵曙是濮安懿王第十三子,仁宗赵祯的侄子,而高氏是曹后姐姐的女儿,两人自幼被选入宫。当时宫中人都称赵曙为“官家儿”,高氏则为“皇后女”。赵曙十六岁时得聘高氏为妇,因仁宗皇子夭折,赵曙后来得以即位为帝,高氏也顺理成章地入住中宫。

赵曙与高氏婚后鹣鲽情深,高氏为他诞下了四子四女,皇帝所有的子女皆由皇后所出不是常见的事,但对赵曙来说也不奇怪,因为他很可能没有妃嫔。在《宋史》、《长编》、《续资治通鉴》乃至其余宋代笔记里都没有他晋封妃嫔的记载,倒是在蔡京之子蔡绦所著的《铁围山丛谈》中曾提及英宗“左右无一侍御者”。

英宗治平年间,一向多病的赵曙身体好转,但皇后仍不让他临幸宫人。曹太后觉得不妥,就让亲信悄悄劝皇后:“官家即位已久,如今身体又已痊愈,怎么可以左右无一侍御者呢 ”高皇后听后颇不高兴,回答说:“去跟娘娘说,我嫁的是十三团练,又不是嫁他官家!”十三团练是指赵曙,他在濮王诸子中排行十三,仁宗在位时长辈皆唤他“十三”,仁宗封他为团练使。

这段话后来传至宫外,成了士大夫们八卦的笑料,大概都觉得英宗乾纲不振,以致皇后强悍如此。但赵曙虽然有点优柔寡断,却也是个有脾气的人,倔起来也敢跟养母曹太后作对,他能尊重皇后到按她意见不纳嫔御的地步,应该归功于那段青梅竹马的爱情。

可惜他们未能白头到老,赵曙仅做了四年的皇帝便驾崩,撇下了当时三十多岁的皇后高氏。这是一大遗憾。皇太后高氏一向反对王安石的新法,信任保守派旧党的大官司马光。

1085年,其子神宗病故,新登基的皇帝哲宗赵煦只有十岁,还是个小皇帝。时高氏已被尊为太皇太后,她奉神宗遗诏辅佐年幼的皇上,垂帘听政。高太皇太后一执政,就开始任用司马光为宰相,将王安石的新法全部废止。

高太皇太后虽反对王安石的变法派,但是却有十分优秀的执政才能。她执政期间,勤俭廉政,励精图治,因此这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也十分繁荣。因而,宋哲宗时期是北宋最后一个经济繁荣、天下小康、政治清明、国势较强的时期。这与高太皇太后的贤德是分不开的。高太皇太后也被后人誉为“女中舜”。

但由于高太皇太后长期干政,让小皇帝哲宗心生不满。元祐八年八月,高太皇太后临死前告诫范纯仁吕大防等人:“老身殁后,必多有调戏官家者,宜勿听之,公等宜早求退,令官家别用一番人。”

宋哲宗元祐八年(1093年)9月,高太皇太后病逝,终年62岁,谥号为宣仁圣烈皇后,与宋神宗同葬永裕陵(今河南巩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齐桓公身后的衰败:源于他没用听从管仲的建议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齐国国君带领大军伐鲁,军中有一个心事重重的管仲。齐军势如潮水,淹向鲁军,鲁军也不是吃素的,飞箭如蝗虫一样扑向齐军,但齐兵人人奋勇,个个争先,就这么打起来了。可是齐军中有一个人却并不“奋勇”“争先”,他把盾牌往身后一顺,遮住了屁股,一蹿一蹿地就没影了,这就是管仲。所幸这次战斗齐军大胜,齐侯便不计较,不

  • 史上最全:揭开大清王朝二十一位皇后最真实相貌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美艳不可方物的清朝皇后们究竟长啥样?1、孝庄文皇后“孝庄”皇后,即清初孝庄端康文皇后,本是蒙古族,姓搏尔济吉特氏,名叫布木布泰,是蒙古科尔沁贝勒寨桑的女儿。她十三岁嫁给清太宗皇太极,被封为“庄妃”。她那娇柔弱质、美艳万方的大家闺秀的身体里却流淌着成吉思汗后代的血液,充满了勇敢、刚毅、信心和智慧。在满

  • 萧何为什么还是汉初第一功臣?他立了什么功劳?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萧何(前257年-前193年),汉族,沛丰人,早年任秦沛县狱吏,秦末辅佐刘邦起义。攻克咸阳后,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对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楚汉战争时,他留守关中,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不断地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战,对刘邦战胜

  • 名将李陵的悲剧:无奈投降匈奴终生没有回到汉朝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凉秋九月,塞外草衰。夜不能寐,侧耳远听,胡笳互动,牧马悲鸣,吟啸成群,边声四起。晨坐听之,不觉泪下。《李陵答苏武书》李陵何许人也?他乃是西汉将领李广之孙。李陵擅长骑射,英勇善战,爱护士兵,人缘皆好,是汉朝一位不可多得的武将。公元前99年秋天,李陵奉汉武帝之命,率兵出师匈奴,战斗打响之后,李陵又主动请

  • 千古名将郭子仪:功高盖世却不遭人嫉的大唐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安史之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大事件,也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拐点。 但是,日渐式微的唐王朝国运却因为一位旷古绝今、力挽狂澜的英雄之横空出世而得以延续,形势急转直下的大唐得以继续颤颤巍巍的曲折前行。这位青史留英名的不凡人物犹如夜空中一轮皎皎明月,照亮了因遭“安史之乱”浩劫而变得日益衰朽的大唐颓局中晦暗不明

  • 元朝权臣伯颜的下台:嚣张跋扈没有借鉴历史教训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如果元朝有“新闻联播”,我敢肯定半小时里播不了三五条新闻。像伯颜这领导出场,按惯例将其各种头衔以及伟大、英明等等修饰语全念一遍,从第一个字念起,到你在厕所里便秘出来,其头衔估计还没念完:元德上辅广忠宣义正节振式佐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秦王、答剌罕、中书右丞相、上柱国录军国军事、监修国史、兼徽政

  • 最狂的权臣孛罗帖木儿:向元顺帝索要公主和宠妃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孛罗帖木儿(?—1365),又叫孛罗铁木儿,元末将领,蒙古散只兀氏,四川行省左丞相答失八都鲁之子。孛罗帖木儿是一个能征善战的军事家,他在元朝末年腐朽统治政府中,也是一个有才能的政治家。尽管他是站在镇压起义的反动立场上,他的军事、政治才能还是出众的。孛罗帖木儿从父镇压红巾军起义。至正十七年(1357)

  • 大唐名将王忠嗣:岂以数万人命易一官的仁慈主帅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年前,李连杰在电影里说:我是军人,我可以死,但绝不可以错误的死。那么,死在天宝八年(公元749年)大唐收复石堡城一仗的战场上,是不是一种错误?青海省湟源县,荒凉的青藏高原,风卷云舒之间,背靠华石山,面临药水河,红色的悬崖峭壁顶端,一座沉默的石堡城,盛唐灿烂的画卷里,长久以来与他有关的东西实在太多

  • 宋真宗赵恒一生只爱初恋!宋真宗一生最爱的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宋真宗赵恒是太宗赵光义的三儿子,出生时起名赵德昌, “幼英睿,姿表特异。”幼年聪慧睿智,容貌气质出类拔萃,——皇帝都英俊,史家没人敢说天子长得不咋的。七八岁的时候被封作韩王,改名赵元休;二十岁时封作襄王,再次改名,叫赵元侃;二十六岁时进封寿王,第二年被立为皇太子,最终名赵恒。刘娥,与赵恒同龄,生于9

  • 太上皇的退休生活:那些太上皇是怎样度过余生的?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亲王嬴政打败了六国,统一了天下,为了显扬自己的功业,将其传给子孙后代,他将帝号定为皇帝。他认为,上古有号而没有谥,到了中古才根据帝王生前的品行事迹给予谥号。这样做的结果,实际上是儿子议论父亲,臣子议论君主,有违君父臣子的尊卑关系,因此废除了谥法。他将自己定为始皇帝,从他开始,后代就成为二世、三世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