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屈原是什么是身份?他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历史上屈原是什么是身份?他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979 更新时间:2023/12/12 20:59:20

楚国是先秦时期位于长江流域的诸侯国,国君为芈姓、熊氏。“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

屈原,名平,字原,约前340年至前278年人,出身楚国贵族,辅佐楚怀熊槐,任左徒,参与议论国事、发布号令、接待宾客,亦曾任楚大夫。

熊槐轻信靳尚、熊兰之言,屡为秦国所欺,屈原忧心如焚。他恨奸臣当道,常有不满之言,遂被新尚等人所谗害,遭到贬黜。

后熊槐被秦诱拘,死于秦国,太子熊横继位,熊兰升任令尹(楚国掌军政大权的最高官职),他与新尚仍旧当政。

01

未获重用,惨遭流放

屈原见国家朝政日非,君臣贪于苟安,毫无报秦之志,多次进谏熊横疏远奸臣,亲近贤能,选将练兵以图报仇。

熊兰知屈原不满于自己当政,指使尚向熊横说:“屈原觉得自己得不到重用,因此怀恨在心,每次都对别人说大王忘记秦仇,是不忠不孝的。”熊横大怒,遂将屈原削职流放。

屈原一直有他自己的政治主张,熊槐时他就提出彰明法度、举贤授能,东联齐国、西抗强秦的方针。

他也具有一定的政治洞察力,张仪来楚游说时,楚王高兴地表示:“这次寡人不费一兵一卒,就能获得六百里的土地。”群臣皆贺,屈原就提醒说:“张仪是一个反复小人,绝对不能相信他!”此后楚王坚决反对与齐绝交,楚国和齐国的联盟就这样破裂了。

后来张仪入楚被拘而又放归,屈原使齐归来,闻讯后立即建议熊槐追还。秦国邀熊槐赴武关之会盟,熊槐主意不定,屈原坚决反对说:“秦国是虎狼之国。秦国欺骗楚国,已经不是一两次了,如果大王您去秦国就再也回不来了。”屈原的这些主张与建议均未受到采纳,自己反而横遭放逐。

02

忧国忧民

屈原一生的思想上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国家日见衰败,朝政不见好转;忠臣遭到放逐,奸佞横行当道,这一切,强烈地刺激着他,他苦闷、他沉思。

屈原有一个已经远嫁的姐姐,听说弟弟被流放,远程前来探望,见屈原披发垢面,缓步于江岸,劝他说:“楚王不听你的劝谏,作为臣子你已经尽力了,为什么还要如此忧愁呢?”

姐姐自然不能理解屈原的思想意境,他热爱祖国,心已尽而情不尽,身被逐而忧更深。他心忧国事,欲罢不能,遂写下《离骚》《九章》等篇,陈述自己的政治主张、揭露腐败的朝政,表达自己深沉的忧国感情。

他写道:“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他在肝胆欲裂的心境下对长空呼号,他愿为自己的国家献出一切。

03

洁身自好

屈原身上还有一种洁身自好的品格。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载,屈原有次在江泽之畔沉思悲吟,面容憔悴,体形枯槁,一位渔翁见他问道:您不就是楚国大夫吗?为何弄到这般地步

屈原回答说:“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翁告诉他:有圣德的人不会头脑凝滞而能与世推移。世人全都污浊,你何不随其流而顺其波?大家全都昏醉,你何不跟着喝酒、自我沉醉?为什么一定要那样保美而持操守,自己落个被流放的下场呢?

屈原回答说:人们洗头后要弹帽,洗澡后要抖衣,谁愿让自已洁白的身体受到脏物的玷污呢?我宁可跳入江中,葬身鱼腹,也不让洁白的品德蒙受世俗污垢的沾染,纵观整个中国古代史,具有屈原这种品格的人是极少的。

04

跳江自杀

在奸臣当道的朝政下,屈原洁身自保,孤高自傲,他宁愿遭受身体上的折磨,而不愿与那些自己认定的奸佞小人同流合污。

外敌欺凌、朝政腐败,楚国君臣苟且偷安,能有多少人在思考国家的命运,他由此产生了“举世混浊我独清,人人皆醉我独醒”的怆凉心情,他感到忧伤,感到孤独,他难与人语,只好常常对天发问。

屈原过了二十多年的流放生活,至前278年,楚都郢城被秦国攻破,他心灵上又遭受了一次沉重的打击,没有解脱的苦闷再次加深,心头无限忧愤。

五月五日,万家灯火,人们喜庆这一传统的“端午”(亦作“端五”、“重五”)节日,屈原极强烈地感到了他与这个世界的感情反差,他的内心碎裂了,遂怀抱石头,跳进了滚滚的罗江。这个心忧国家、处世孤独的人物在国破无望时万般无奈,以自杀来谋求最后的解脱。

唐人周县曾经写《屈原》一诗,认为正是像水浸润物件那样的谗言伤害了深切的诚意,屈原蹈浪而死的悲剧在很大程度上是社会造成的。

05

永留青史

当地的人听说屈原自溺,争划小舟,出江拯救,终没有救出。但人们总觉得他还活在江中,于是将甜食投于江中,又怕食物为鱼龙吞食,遂以叶皮包裹。人们没有救出他,但不愿让他在江中受饿,希望能与他们共度“端午”。

年复一年,民间形成了端午节竞渡龙舟和包食粽子的风俗,其中包含了对屈原长久的纪念。这位洁身忧国的人物,生前世人未能理解他,但世人始终热爱他、没有忘记他,数千年在怀念他。

屈原生前曾任三间大夫一职,人们在他投江离世的今湖南罗县境修建了三间庙,以示永久的纪念。

唐人戴叔伦在原址写下《过三间庙》一诗,抒发了心底的悲凉,屈原永远名垂青史,把自己的名字写在历史的书页上。

屈原主要是一位爱国主义、嫉恶如仇的伟大文学家,虽然他官至楚国的大夫,但是由于一直未获重用,因此他政治上对楚国的影响不大,也基本对战国时期的政局没有多大的改变。

但是,体现于屈原身上的政治忧患意识和洁身自好的品格反映了历史上有正义感的知识分子的突出特点是历史上极为少有的,人们由此可以看到历史上许多知识分子的个体形象及其必然性遭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霍去病敢射杀李广的儿子李敢 霍去病需要付出什么代价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霍去病射杀李广之子李敢,霍去病和霍光什么关系,飞将军李广之子李敢

    还不了解:霍去病和李敢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霍去病为何要射杀李广的儿子李敢?霍去病为此付出了怎样的代价?公元前117年-公元前119的三年之中,西汉王朝连续损失了三员大将,分别是公元前119年飞将军李广自尽、公元前118年李广之子李敢被霍去病射杀、公元前117

  • 康熙晚年时期发生九子夺嫡 雍正是怎么对待没有参与的兄弟的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九子夺嫡没参与的下场,九子夺嫡谁的下场最惨,雍正九子夺嫡胜出真相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九子夺嫡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康熙儿子中有九人参与争位,而其余没参与的,雍正又是如何对待?清代,是一个极具特色的王朝,首先他是由少数民族创立的一个政权,同时它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帝制王朝。在清代近三百年的统治期间,出现了无数能人异士,

  • 连诸葛亮都自叹不如的谋士法正,到底有多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荀彧和诸葛亮谁强,贾诩和诸葛亮谁更聪明,诸葛亮打仗厉害吗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法正(176年-220年),字孝直。扶风郿(今陕西省眉县小法仪镇)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名士法真之孙。在汉末三国这一历史阶段,法正可谓一流的谋士。法正善于奇谋,被《三国志》的作者陈寿称赞为可比曹操帐下的程昱和郭嘉。曹操曾表示:吾收奸雄略尽

  • 历史上商鞅的才能有多厉害?有多出众?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才能出众的人叫什么,历史上商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历史上真实的商鞅

    商鞅,姬姓,卫国人,卫国国君后裔,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卫鞅也称为商鞅,他是战国时政治家,组织领导了著名的“商鞅变法”,卫鞅喜好法家的刑名之学。战国初见卫国微弱,不足展其才能,乃魏国,为相国公叔的门客,公叔痤很赏他,推荐他为中庶子(掌管诸侯卿大夫庶子的教育管理)每有军国大事

  • 乾隆皇帝一共有多少个儿子 谁才是乾隆最喜欢的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乾隆帝的儿子都叫什么,乾隆的第四个儿子,历史上乾隆有几个孩子

    乾隆一生共有多少儿子?他们结局如何?谁才是乾隆最喜欢的儿子?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乾隆是中国历史上大统一王朝中最长寿的皇帝,活了89岁,在位六十年,因此他所生育的子女数量也非常可观,乾隆一生共有27名子女,其中儿子有17个,女儿有10个。虽然乾隆

  • 历史上宇文赟是个什么样的皇帝?有哪些荒唐举动?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上宇文家是哪个朝代,周武王是一个怎样的人,宇文赟为什么只当了一年皇帝

    皇帝是中国帝制时期最高统治者,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我国一直世袭制度以及嫡长子继承制度,这两个制度为中央集权制度的稳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这样的制度也存在很大的弊端,容易将一些无能之人送上皇帝的宝座,最终给国家带来了不可磨灭的恶劣影响。比如在中国历史上,

  • 历史上的华妃到底是什么样的 华妃的儿子为何不是弘字辈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允礼和甄嬛历史真实,历史上真的有华妃这个人吗,华妃真名

    还不了解:华妃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华妃为何一直不孕,历史上华妃究竟怎样?她的儿子为何不是弘字辈?甄嬛传中的华妃是一位嚣张跋扈,恃宠而骄,心胸狭隘的人,她凭着哥哥年羹尧的功勋和雍正对她的宠爱在宫中目空一切,把皇后宜修都不放在眼里。可是在她怀的孩子被端妃给她的保

  • 周文王姬昌母亲太任:中国史上最早进行胎教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周朝周文王的母亲太任,周文王是姬发还是姬昌,中国古代胎教的基本主张

    太任,亦称大任,周室三母之一,她是季历(王季)之妻,姬昌(周文王)之母。周文王是历史上著名的笃行仁义、敬老慈少、礼贤下士、具备圣智慈理的君王,这与太任从小就对姬昌进行的教育分不开。太任是殷商时期挚国(今河南平舆)国君任侯的二女儿,因生得美丽端庄,聪慧善良,性格温顺典雅,从小就具有高尚的品德,所以芳名

  • 唐中宗的皇后韦氏:政治野心膨胀 杀夫夺权被杀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唐僖宗责怪女子们,韦氏名人,广西韦氏

    韦皇后,唐中宗第二任妻子,名号不详。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中宗复位后,韦皇后勾结武三思等专擅朝政,以其从兄韦温掌握实权,纵容女儿安乐公主卖官鬻爵,大肆修建封寺庙道观。韦后于景龙四年又毒死中宗,立温王李重茂为帝,临朝称制。不久临淄王李隆基发动政变,拥其父相王李旦复位,韦皇后被杀于宫中。韦后之乱弘道

  • 北魏文明太后冯氏:稳定政权 垂帘听政二十余年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北魏文明太后冯氏垂帘听政兴社稷“文明太后”,是后人对北魏文成帝皇后冯氏的尊称。二十四岁便守寡的冯氏,如同东晋康帝的皇后褚蒜子一样,有胆有识。她垂帘听政二十余年,为北魏政权的发展和稳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位卑照样做皇后、太后北魏文成帝拓跋濬的皇后冯氏,的确是值得称道的。冯氏本人是死囚犯的女儿,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