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清朝最“短命”的皇太后是谁?

清朝最“短命”的皇太后是谁?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2739 更新时间:2024/1/23 8:37:28

清朝最“短命”的皇太后是谁?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从昭圣慈寿皇太后博尔济吉特氏开始,到隆裕皇太后叶赫那拉静芬为止,在清朝近300年的历史上,一共有11位女性被尊立为皇太后,其在位时间长短不一,其中有一位最“短命”的太后很容易被人忽略。此人,便是在位仅有9天的康慈皇太后博尔济吉特氏。

博尔济吉特氏是满洲正蓝旗人,刑部员外郎花良阿之女,道光五年(1825年)入宫服侍道光帝,不久便因得到皇帝的临幸,被封为静贵人。次年初,静贵人因为怀孕,被进封为静嫔,年底生下皇次子奕纲。然而奕纲福薄命浅,不到一周岁便夭折,而道光帝为了安慰静嫔,便晋升她为静妃。

静妃虽然痛失爱子,但并没有失去道光帝的宠幸,在此后5年时间里又相继生下两子一女,即皇三子奕继(早夭)、皇六女寿恩固伦公主、皇六子奕䜣。道光十三年(1834年)八月,静妃晋升为贵妃,并在孝全皇后薨逝后,以皇贵妃的身份处理六宫事务,时在道光二十年(1841年)四月。

孝全皇后去世时,独子奕詝年仅十岁,道光帝可怜他年幼丧母,便命静皇贵妃抚养他。静皇贵妃将奕詝视若己出、呵护备至,让后者很是感激(“孝全皇后崩,文宗方十岁,妃抚育有恩。”见《清史稿·卷二百十四》)。不仅如此,奕詝与奕䜣年纪相仿,加上在一起同起同卧,关系较之其他兄弟,明显要亲密许多。

道光帝有皇子九人,但最有希望继承皇位的只有奕詝、奕䜣二人。其中,奕䜣天资聪颖、文武全才,是个可堪大用的人才,再加上静皇贵妃不断地在皇帝跟前“吹枕边风”,不由得让道光帝对奕䜣另眼相待。但在同时,由于奕詝是孝全皇后的独子,加上年纪较长、忠厚老实,同样让道光帝怜爱不已。

在这种情况下,奕詝的老师杜受田便教导他要善于守拙,对奕䜣要处处表现出谦让,对皇帝要处处表现出孝顺,对外树立“宽仁谨孝”的良好形象,唯此才能逆转形势。奕詝依计而行,果然让道光帝甚是欣喜,认为他在品德等方面要远胜于奕䜣,将来必定能成为一代明君。

正是在这种心理驱使下,道光帝最终决定册立奕詝为储君,时在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然而道光帝毕竟可惜奕䜣,为了能提升他的地位,便在遗诏中写明立奕詝为皇太子的同时,又册封奕䜣为亲王。然而就是这样一项举动,为将来兄弟阋墙、反目埋下了伏笔。

道光三十年(1850年)二月,道光帝驾崩,太子奕詝即位,是为咸丰帝。按照常人的理解,既然静皇贵妃对咸丰帝有养育之恩,那么皇帝在登基后应当尊立她为太后。然而咸丰帝却并未这样做,而只是晋升静皇贵妃为康慈皇太妃,明着的理由是她在此前并没获得皇后名号,但真实原因却是对她偏爱奕䜣,想助其夺嫡进行“报复”。

然而咸丰帝毕竟是一位忠厚孝顺的皇帝,为了报答太妃的养育之恩,还是给与她太后的尊仪。为此,咸丰帝不仅让太妃入住万春园(在圆明园中,当年道光帝侍奉养母孝和太后时,也让她居住于此),将她的生辰定名为“慈寿节”,每年必然要隆重庆祝,而且时时探病问安,表现得跟亲儿子一样。

然而太妃是个生性好强的人,既然无法帮助亲儿子登基为帝,余生的唯一念想,便是能获得皇太后的名号。咸丰五年(1855年)六月底,太妃罹患重病,眼见着情况一天比一天糟,咸丰帝看在眼里,不禁万分忧心。此时,躺在病床上的太妃向皇帝提出最后的要求,希望能在离世之前,获得皇太后的名号。

对于养母最后的要求,咸丰帝不忍拒绝,便在七月初一日下旨,正式尊立她为太后。然而太后因为病情太重,根本无法参加册封典礼,在八天后便撒手人寰,总共只做了9天时间,创下清朝太后在位时间最短记录,终年44岁(“咸丰五年七月,太妃病笃,尊为康慈皇太后。越九日庚午,崩,年四十四。”引文同上)。

博尔济吉特氏薨逝后,咸丰帝虽然为她上谥号为孝静康慈弼天辅圣皇后,但在葬礼规格方面却进行“降格”处理,不仅没有给她营建皇后陵寝,而只是葬在妃陵区了事,并且不系道光帝谥号,神位不祔太庙,明显不合标准(“上谥,曰孝静康慈弼天抚圣皇后,不系宣宗谥,不祔庙。葬慕陵东,曰慕东陵。”引文同上)。

不仅如此,就在康慈太后下葬后的次日,咸丰帝便对奕䜣动手,以其在办理葬礼时“礼仪疏略”为由,罢免他的全部职务。此后,咸丰帝再没有重用过奕䜣,甚至在临终之际,也没有把他列入顾命大臣的名单中,由此可见对他的憎恶、忌惮。康慈太后若泉下有知,真不知道该怎样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清朝最后次秘密立储:道光选择了相对平庸的咸丰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二十五日,热河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内,60岁的嘉庆皇帝气息奄奄,病势沉重。嘉庆自知病将不起,即召赛冲阿、索特纳木多布斋等王公大臣,公启镁鐍匣,宣示御书。鐍匣内,有嘉庆四年(1799年)四月初十日,由嘉庆亲书立旻宁为皇太子的朱谕一纸。戌刻,嘉庆病逝。八月二十七,旻宁即皇帝位

  • 刘封的人生悲剧:刘封之死主要源于蜀汉储位之争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立储,是个大问题。历史上几乎每朝每代都会有人卷入这样的宫廷争斗中,有人因此飞黄腾达、平步青云,也有人因此穷途潦倒,甚至身手异处。而处在斗争中心的人,大多为此处心积虑、勾心斗角、各显其能。而最后拍板的自然是基业上一任的领导者,当然要排除一些鸠占雀巢的例子。所以这归根究底也只能算是皇家的家务事,我们常说

  • 一世君臣?魏征死后唐太宗做好多对不起他的事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魏征,名臣啊,大家都认识,历史书里讲得很清楚。名臣还要遇明主,若碰到个昏君,大概是成为了名臣的。因此,李世民与魏征便成了一对千古君臣,他们的事迹,至今还被传颂。记得上课时有讲,一次,太宗盛怒入后宫,长孙皇后忙问何故。太宗说我一定要杀了那乡巴佬,我一定要杀了那乡巴佬。原来,是魏征直言冲撞了他。长孙皇后

  • 新朝皇帝王莽:史上最能隐忍的皇帝一忍三十年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王莽曾经篡夺汉家天下,亲手结束了西汉王朝,历史上对他的评价也是有赞扬,有贬低。王莽幼年生活坎坷,因为父兄先后去世,所以是叔父们养大的他。青年后,他是当世楷模。家族中先后九人封侯,五人担任大司马时,王莽依然坚持清贫,服侍母亲及寡嫂,尤其是对哥哥的儿子,更是管教严厉。这个王家的另类38岁时成为大司马,步

  • 解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殉国而死的皇帝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关于明崇祯皇帝朱由检,历来褒贬不一。有人说他有治国之才却无治国之运,从他哥哥手上接过了一个满目疮痍快烂的江山,踏上了十七年整饬、治国、征战、亡国的征途。也有人说他就是昏君一个,身在帝位十七年,毫无作为,死的时候竟然身边只有一个太监! 历史上的崇祯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1611年出生的崇祯帝,十六岁登基

  • 明亡于万历溺爱?福王朱常洵是如何挖空大明江山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体形偏瘦,精神矍铄,符合他劳动人民出身的本色。但自从朱元璋登上皇位,朱家的基因就在养尊处优中发生了巨变:后代里每多肥胖之人。其中最肥胖的有三:一是朱元璋之孙明仁宗朱高炽,另两个是福王朱常洵和他的儿子朱由崧。这里重点说一说福王。福王是万历第三子,母亲郑贵妃。万历的皇后姓王,但没有生育

  • 昏君奸臣之论:如果没有昏君何来祸乱朝政的奸臣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上,有雄才大略的明君,也有昏庸懦弱治国无策的昏君;有名垂千古的治世之能臣,也有遗臭万年误国害民的佞臣。俗话说,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其实,明君与能臣,昏君与奸臣,都是相伴而生的。君主的慧眼识人知人善任,是其能力的最大值。准确辨别臣子的忠奸与才能,是成人臣为人君者的能力的核心。每逢乱世

  • 南北朝第一明君宇文邕:悲情帝王差三年一统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中上有一些 “悲催”的人物,他们一生励精图治,勤勤恳恳,成功在望之际,却倒在了时间的面前。天不假年,他们距离最后的成功只差那么几年,十几年。之前小编曾介绍过五代十国时期后周世宗柴荣,这位被誉为“五代十国第一明君”的皇帝,曾立志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而他却仅仅在位五年零六个月

  • 宋太祖赵匡胤:光明磊落、霸气十足的千古明君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宋朝开国皇帝。后唐明宗天成年间(927年3月21日)生于洛阳夹马营(今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回族区东关),祖籍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父亲赵弘殷,母亲杜氏。赵匡胤于后汉隐帝时投奔郭威,其后郭威废汉建周,得任东西班行首,始入宦途。后周显德六年

  • 宋史解密:岳飞真的是因为“立储”问题死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首先,和很多人想的不一样,在宋代建言立储、武将参与立储都不是触犯禁忌的事情。——稍微通读过一点宋史的人都会知道,从北宋开始,宋朝的皇帝“不举”导致皇储成问题的不是一个两个,所以立储一直是大事而不是什么了不得的禁忌。北宋时期还有两位参与立储的武将——李璋和燕达,不但没什么事儿还荣宠而终。所以“武将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