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多尔衮有无谋逆之心?曾强拉顺治出宫给他请安?

多尔衮有无谋逆之心?曾强拉顺治出宫给他请安?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01 更新时间:2023/12/6 15:35:45

多尔衮的一生是谜一样的一生。他生前战功显赫、位至极尊,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权倾朝野;死后不到两个月又被追罪,全面清算、削爵、擢宗室、籍家产、罢庙享、断其后嗣、掘墓、开棺、鞭尸。

历史上的多尔衮给后人留下了无数的谜:多尔衮与孝庄皇太后的关系之谜、争夺后金汗位失败之谜、争夺大清帝位失败之谜……

那么,夺位失败后,身为摄政王的多尔衮果真有过谋逆之心吗?

我们且先看看多尔衮当上摄政王之后对待几个关键人物的手段。

放纵福临玩乐不让其学习

崇德八年(公元1643年)八月二十六日,福临在盛京皇宫即皇帝位。当时他不满六岁,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孩子。他与其他满族孩童一样,从小就喜欢骑射玩耍,这是孩子们的天性,其他的事情无暇顾及。好在有睿亲王多尔衮和郑亲王济尔哈朗辅政,国家大事自由他们处理。这使多尔衮达到了预期目的,他可以毫无顾忌了。

多尔衮对福临采取放纵的态度,任其每天耽于玩乐之中。都察院承政满达海、给事中郝杰等曾多次上疏,请示为福临遴选博学明经儒士,“朝夕论讲,及时典章”,目的是从小教导福临懂得治国安邦的道理和方法。不久大学士冯铨、洪承畴也联名上疏多尔衮,奏请为福临“择满汉词臣,朝夕讲进”。

然而多尔衮以皇上幼冲,不宜过早讲进为由,统统给批驳了回去。他选派了亲信护从每天去福临身边侍候,经常带他出城习马,有时福临从马背上掉了下来,他们见了并不在意,反而奚落福临一顿。他们之所以敢如此放肆,是因为有多尔衮撑腰,不把小皇帝放在眼里。

将济尔哈朗挤出决策中心

同为摄政王的郑亲王济尔哈朗于顺治元年正月,请多尔衮居于两摄政王首席,以发挥他的才能。然而,多尔衮一朝大权在手,便紧锣密鼓、大肆扩充自己的权势,独断专行,首先罢免了诸王贝勒管理部院事务的权力,宣布自己“身任国政”,接着便挟嫌报复,向自己的主要政敌豪格开刀,将皇兄豪格废为庶人。

济尔哈朗感到此人阴险毒辣,担心他会加害于小皇帝及皇太后,因此,在八月底迁都北京过程中,为确保幼帝及两宫皇太后等皇眷安全,临时改变八旗原有排列顺序,把自己所属、原列于右翼最后行进的镶蓝旗调到前面,靠近正黄旗立营,将皇兄豪格的、原列于左翼末尾的正蓝旗调到镶白旗之前、正白旗之后,将两白旗隔开,防止多尔衮有所动作。豪格前不久遭受打击,把正蓝旗移到前面,还有对豪格信任与同情之意。这样做是济尔哈朗与皇太后共同的意思,由济尔哈朗主持实施。

当初在讨论皇位继承人时,济尔哈朗曾先主张立豪格,后同意立福临,就是没投多尔衮的票,多尔衮早就耿耿于怀。现在济尔哈朗又暗示他有篡位野心,更加怀恨在心。于是到北京以后,多尔衮先将济尔哈朗从摄政王中挤掉,降为辅政王,接着又搜集材料,制造罪名,横加迫害。顺治四年正月,多尔衮说郑亲王营造王府时,殿堂的台基违制,并擅立铜狮、龟、鹤等,罚银2000两。

大致就在这前后,多尔衮曾令他的亲弟弟多铎和济尔哈朗共听政务。不久,济尔哈朗便被罢辅政之任,而多铎被晋封为辅政叔王。济尔哈朗就这样被挤出了决策中心。

拔掉眼中钉豪格霸占其正妃

豪格是多尔衮的眼中钉、肉中刺,很难逃出他的掌心。福临出面为长兄昭雪,多尔衮无可奈何,就在豪格被复封为和硕肃亲王的当月,即顺治元年十月,在清军两路出击南明和大顺军的同时,多尔衮派豪格率军下山东,帮助平定地方,稳定漕运之路国;并与出击南明的军队相策应,进攻江北的南明镇将高杰、许定国等,为清军渡江做准备。豪格完成预定任务,于顺治二年初奉命班师返京,竟然丝毫没有得到奖赏。

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正月二十一日,多尔衮命豪格为靖远大将军,统兵征讨四川的张献忠农民起义政权。一同前往的将领有很多是多尔衮恨之入骨的两黄旗属人。豪格率军于三月下旬到达西安,随即发兵攻打在陕西的大顺农民军余部和地方起义军。平定陕西后,从十一月起,又率军自陕西入四川,在百丈关接受了张献忠部将刘进忠的投降。然后在刘进忠的引导下,进入张献忠驻地西充。张献忠在混战中阵亡。豪格乘胜前进,平定了四川起义军。

然而,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二月,豪格回到北京,等待他的却不是论功行赏,而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冷清。

三月四日,多尔衮以“谋立豪格”为中心罪名的系列大冤案出笼,济尔哈朗、两黄旗大臣、镶蓝旗大臣,均因曾议立和同情豪格获罪。多尔衮从整治郑亲王到整治两黄旗,最后冲向豪格,气势汹汹,非“一网打尽”不罢休。

三月六日,多尔衮宣布了七拼八凑的豪格罪状:征战四川已有两年,地方却并未全部平定;对随征将领冒功不予处理;屡教不改,对多尔衮的“三次戒饬,犹不引咎”等等。于是诸王大臣议其罪应死。

多尔衮将豪格的心腹俄莫克图、扬善、伊成格、罗硕等人以“附王为乱”的罪名处死。如果不是福临出面涕泣不食,衰求宽恕长兄,豪格也早就成为刀下之鬼了。顺治皇帝一再出面阻止,豪格才免于死罪。多尔衮命将他幽禁起来,但他终究没有逃出多尔衮的手心,最后冤死在狱中,年仅40岁。

顺治六年十二月,多尔衮元妃病亡,次年正月,豪格的正妃竟被多尔衮娶入府中。

随着年岁的增长,福临和母亲孝庄太后越发感到睿亲王多尔衮野心勃勃,但一时又没有制约的办法,只好先安抚他。顺治元年封他为“叔父摄政王”,一年后又晋封他为“皇叔父摄政王”。

强拉皇帝出宫给自己请安

顺治七年(公元1650年),福临已经12岁半了。这时的他已不仅仅是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了,宫中的生活使他过早地成熟了。然而多尔衮并未把他放在眼里。

七月初十一大早,福临与往常一样,来到乾清宫召见一些大臣后,便读起书来,读累了就铺上纸砚练习作画。福临最喜欢画水牛,他画的牛“意态生动,虽戴嵩莫过焉”。

突然族叔固山贝子锡翰、内大臣二等子冷僧机、内大臣席纳布库不顾侍卫的拦阻,匆匆进入殿内,只说让皇上探视摄政王,不容细说,便拥扯着福临出宫,“驾幸”摄政王府,让福临向多尔衮请安,慰其新亡元妃之哀痛。这件事从头到尾显得十分唐突,身为一国之君的皇帝怎么能这样轻意地出宫去向摄政王请安呢?

原来这天,锡翰前往多尔衮府上请安,言语间,锡翰已觉查到多尔衮对福临颇有怨言,多尔衮讲自己元妃初亡,福临“宜循家人礼” 来府探望。责备了福临后,又大骂锡翰等亲近大臣,实在是不懂事,难道不知道应该怎么做吗?锡翰等人心领神会,于是闯宫带福临前往王府慰问。

这件事激怒了满朝文武,多尔衮见引火烧身,于是一反常态,大发雷霆,斥责锡翰等人有犯上之罪,命议政王大臣会议严加议处。然而真正处理时,多尔衮却批准对锡翰等从轻发落,略降爵职,不久即予恢复。

多尔衮元妃病故,他说“顷予罹此莫大之忧”,而事实并非如此。多尔衮元妃于十二月病故,妻骨未寒,翌年正月他便霸占了豪格的嫡福晋为妃,并在八旗中广选美女,又逼迫朝鲜国王送公主来,尚未举行婚仪,便迫不及待地与公主同房了。拥抱着成群的妻妾,怎么还会有怀念前妻的“莫大之忧”,无非是找借口对福临逞威风罢了。

咄咄逼人的“皇父摄政王”

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十月十一日,礼亲王代善去世。代善不在了,多尔衮减少了一个重量级的制约者。其后不到一个月,十一月初八日,多尔衮便称皇父摄政王。

据《清实录》记载,多尔衮的“皇父摄政王”是皇帝加封、部院诸大臣集议的结果。但据郑亲王后来揭发,“皇父摄政王”是多尔衮自封的。他“背誓肆行,妄自尊大,自称皇父摄政王。凡批票本章,一以皇父摄政王行之”。从此,其所用仪仗、音乐及卫从,都超越本分,冒用至尊规格。

支持这种说法的是,直至顺治七年(公元1650年)年初,福临在致朝鲜国王的诏书中,还将多尔衮称为皇叔父摄政王。而清朝使臣同时递交的多尔衮的诏书中,却自称皇父摄政王。

当时的朝鲜君臣对此事有一段对话。国王问:“清国咨文中,有‘皇父’摄政王之语,此何举措?”大臣金自点答道:“臣问过来使,他回答说:‘今去叔字,凡朝贺之事,可与皇帝一体’。”大臣郑太和接着说:“敕中虽无此语,似乎是已为太上了。”国王则得出结论:“是两个皇帝啊!”

带着皇帝梦离开人世

即便是自称“皇父摄政王”,对于多尔衮来说,也还是权宜之计,他已经准备好称帝所用的皇帝服饰。据正白旗大臣苏克萨哈等知内情者揭发:多尔衮死后,侍女吴尔库尼在殡葬之前,告诉身边亲近之人:“王爷没有让别人知道,他曾准备下八补黄袍、大东珠、素珠、黑狐褂,现在可以偷偷放往棺内。”经查属实。

而多尔衮生前之所以没有公开称帝,关键是整体实力无法与皇帝的实力相抗衡。他掌握的两白旗没有皇帝亲领的两黄旗那种特殊的凝聚力。镶白旗大部分和正白旗的少部分是夺自豪格的正蓝旗,豪格含冤而死,跟随原主多年的旗属不可能真心为新主子效力。

如果多尔衮的两白旗与皇帝亲领的两黄旗发生冲突,本来就倾向皇帝的镶蓝、正红两旗,肯定会站在皇帝一边。而皇太后背后还有强大的娘家科尔沁,更是不容小觑。

顺治七年十二月九日,出边围猎的多尔衮病逝,享年39岁。

十二月十三日,清廷正式公布摄政王多尔衮去世的消息,下诏臣民服丧。十二月十七日,福临率领诸王大臣到东直门外五里迎接多尔衮的灵柩,并亲自举爵祭奠。十二月二十六日,追尊多尔衮为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庙号成宗。这些,对稳定形势有着积极的意义。

纵观多尔衮当上摄政王之后所做种种,足见其当皇帝的野心还是没死的。如若其命数不是这么短,真做出谋逆之事也未可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谁是抗元第一名将?蒙古铁骑因为谁不能南下一步!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蒙古铁骑小说,蒙古铁骑横扫苏丹电影,蒙古第一名将哲别

    蒙古南下攻金,则是在成吉思汗的儿子,也就是窝阔台时候的事。蒙古提出了与宋联合夹击金并将之灭亡的计划。大约在一个世纪之前,宋与金合力要灭辽,之后却导致宋受到金压迫的结果,所以这一次,宋就想要与蒙古合力灭金。后来,却也造成了其为蒙古所压迫的后果,关于这一点,从后世来看,总让人有为什么不懂长进的感觉。金派

  • 少数民族皇帝中的完美皇帝:金朝太祖完颜阿骨打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金太祖阿骨打的完颜家族,完颜阿骨打的皇子,明朝太祖太宗

    当人们提及那些以卓越的个人素质改变历史的英雄人物时,大金国的开国皇帝完颜阿骨打(1068-1123)不应该被遗忘。正是他,率领着女真这个弱小的渔猎民族,走出白山黑水。在他打下的事业基础上,他的族人在不到十年时间内就先后消灭了辽和北宋这两个庞大的国家,彻底打破了原有的政治格局,中国的历史也因此发生了重

  • 贤相张俭:辽国皇帝亲征宋朝计划被一碗泡饭断送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南宋统治者的醉生梦死,历史上贤能的皇后

    公元1041年正月,是一个多事的月份。宋仁宗很烦,跟西夏交兵迟迟看不到捷报;辽兴宗很恼,借机敲宋的竹杠——割地和亲,却得到了三个字“不同意”;李元昊很急,和宋打仗,青盐无法出口,穷得快要当裤衩了。武侠小说《天龙八部》曾真实地在再现了这个时期的微妙局势,只不过将辽兴宗换成了他的儿子耶律洪基。辽兴宗一旦

  • 金朝海陵王时期宠臣徒单恭:贪敛得名“金总管”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薛崇训金城公主,取回长乐侍君王出处,王的宠臣

    12世纪初,世代生活在白山黑水间的女真人不堪契丹贵族苛虐,在联盟长完颜阿骨打带领下起兵反叛,很快将贪败腐朽的契丹辽朝一举推翻,代之以一个属于自己的新政权。《金史·太祖本纪》载,金王朝建国之初,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在解释“大金”这一国号时曾经表示:“辽以宾铁(镔铁,精炼之铁——笔者注)为号,取其坚也。宾铁

  • 揭清代唯一一位生殉的皇后:努尔哈赤皇后阿巴亥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天命六年四月五日,众福晋至,总兵官等诸大巨迎至城外教场,下马步行,导引众福晋之马入城。众军士沿街列队相迎。自城内至汗宝,地设白席,上敷红毡,众福晋履其上进见汗。努尔哈赤同样的妻妾成群。引妃带嫔是例代帝王共同的爱好和特权,他们欲占尽天下宝藏,也欲占尽天下美色。努尔哈赤一生娶了16个女人。这些女人,于努

  • 盘点:中国古代历史上那些不甘寂寞的太上皇们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史上享有太上皇荣耀及待遇者,均以和平方式将权杖和宝座让渡,或出自愿,或为所迫,甚至仅仅是一个获封的名号。如秦始皇之父庄襄王,汉高祖之父刘太公,唐高祖李渊,唐睿宗李旦,唐玄宗李隆基,宋徽宗赵佶,宋高宗赵构,宋孝宗赵昚,明英宗朱祁镇以及清高宗弘历。除庄襄王与刘太公外,其余各位太上皇均出自皇位,退休

  • 真实的庞涓:虽嫉贤妒能但不失为魏国战神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庞涓,战国时期魏国上将军,戎马一生,桂陵之战兵败自杀。在河南省通许县县城东边1.5公里处,有个村庄名叫三里岗,村头有一座高高隆起的圆丘形墓冢,为庞涓墓。据当地人说,在这个大墓的南边原来还有三个小墓,墓里埋葬的分别是庞涓的马、马童和兵器,但现已不复存在。说起庞涓,许多人马上就会想起“孙庞斗智”。在这个

  • 中国历史上玩弄了三位皇帝残杀四位皇子的女人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高祖十二年(前195)四月,做了十二年皇帝的刘邦驾崩,十七岁的太子刘盈即位,是为惠帝。尊吕雉为皇太后。五月,刘邦的葬礼刚刚结束,吕雉便开始了疯狂的报复和乱政。吕雉首先将刘邦宠爱的宫人“幽之不得出宫”;把“恨之心切”的戚夫人,先废成庶人,然后剃光头发,卸下宫装,囚禁于永巷,之后又给戚夫人戴上镣铐

  • 揭秘:汉朝汉桓帝“大赦天下”所酿成的严重后果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汉桓帝后面的皇帝,汉桓帝很厉害,汉桓帝知乎

    导读:读史书,常常能看到某某帝王宣布大赦天下的记载,其原因要么是庆祝新帝登基,要么是太后或皇帝大寿……古人从“大赦天下”看到的更多是皇恩浩荡。东汉桓帝时,有个名叫张成的人预测到朝廷将要颁布大赦令,就让他的儿子在此期间杀人,来个不杀白不杀。“大赦”虽然是帝王们为收买民心、缓解社会矛盾惯用的一种手段,甚

  • 揭秘:古代历史上唯一发明了“采阳补阴”的女人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上的发明,中国古代的发明家,古代发明最多的国家

    导读:如何延年益寿、长生不老,是历代帝王百般纠结的一个命题,秦始皇派方士徐福东渡琉球,梁武帝四十年不近女色,明嘉靖蛰居宫中炼丹二十年不见大臣,等等,多为此故。当史官们把刀笔专注于攸关国家命运和政治兴衰的帝王生命的时候,另外一个群体也悄悄加入了追求长寿的行列,这就是那些步入中年的贵妇名媛。她们以弱柳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