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纪淑妃李唐妹:被明军“俘入掖庭”中毒而死

揭秘纪淑妃李唐妹:被明军“俘入掖庭”中毒而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1826 更新时间:2024/2/8 13:41:12

纪淑妃李唐妹,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瑶族女子。

自幼父母双亡的她,先是被人收养,后来被明朝军队俘入皇宫,并得明朝宪宗皇帝之宠。在宫中,李唐妹侥幸躲过了宫宫闱斗争逃过一死,1469年秘密生下了一子,这便是后来开创大明王朝“中兴盛世”的开明皇帝朱祐樘(孝宗)。6年后,当朱祐樘认祖归宗,李唐妹却被万贵妃害死。

数百年过去,关于李唐妹出生地仍然众说纷纭,或言连山,或曰贺县(今贺州)。记者走访连山竹园寨李唐妹故居,试图拨开这位瑶族皇太后身上的谜团。

李唐妹生平

孝穆纪太后,明宪宗妃,明孝宗生母,原名李唐妹(入宫时因“李”、“纪”发音不清而被误记为纪氏),瑶族,1451年生于广东连山(一说广西贺州),因曾封淑妃,故称“纪淑妃”。本为蛮族土官的女儿,明宪宗征讨蛮族,1466年纪氏与其他女子一同被俘虏后入了宫廷。

进京后授为女史,警敏通文字,得宪宗之宠,成化五年生下朱祐樘(孝宗);成化十一年6月被万贵妃所害,享年24岁。成化二十三年孝宗即位,追谥生母为“孝穆慈慧恭恪庄僖祟天承圣皇太后”,并迁葬茂陵别祀奉慈殿。

父母双亡吃“百家饭”长大

传说李唐妹幼年患有皮肤病,后用连山竹园寨的一眼泉水洗澡,脱了一层皮,“丽质”生成。此眼泉水被后人称为“皇后井”。

竹园寨,粤北连山一个小村落。走过湿润的田地,穿过葱郁的密林,半山腰下,一个一米见方的水潭隐在杂草丛中。这便是“皇后井”了。

此泉之命名,缘于当地流传的故事主角———明朝孝穆皇太后李唐妹。

当地传说,李唐妹父母是随着游耕部落来到竹园寨垦荒种地的瑶民,李唐妹明景泰二年(1451年)出生于竹园寨,不久母亲就患产后风去世,5岁那年父亲也因劳累成疾撒手人寰。

父母双亡的李唐妹靠着养鸭度日,在瑶寨里吃“百家饭”长大。因为营养不良,她染上了一身的皮肤病,时而结满癞痂,时而皲裂溃烂。后来李唐妹在村后的一个泉水里洗澡,不久皮肤病竟好了,全身脱了一层皮,不但皮肤比原来更加白嫩,而且长得越来越漂亮。

一日,毗邻的广西贺县桂岭乡部落头人李福斌前来走亲戚,看到李唐妹聪明伶俐,征得寨人同意后就把她接到家中,让她与自己的儿女们一同读书识字。

此时正值天顺年间,两广官吏因强征徭役、掠夺瑶山资源引发瑶民暴动。明成化元年(1465年),前来“剿瑶”的大将韩雍贪大喜功,将连山、连州、贺县、阳朔、荔浦等县许多无辜百姓当作“叛贼”戮杀,李福斌一家也未能幸免,女眷们则被“俘入掖庭”(入宫)。14岁的李唐妹由此到了京城。

赐封“淑妃”怀上龙种

《明史》载:孝穆纪太后,孝宗生母也,本蛮土官女……入宫时因“李”、“纪”发音不清,她被登记为纪氏,赐封“淑妃”。

来到京城后,14岁的李唐妹因“李”、“纪”发音不清,在登记入册时被登记为纪氏。因此,历史上她一直被称为“纪娘娘”,李唐妹一名便被人所遗忘。

李唐妹先是在后宫养心殿、乐寿堂负责清理卫生,因为读过书,《明史》中记载“孝穆纪太后,孝宗生母也,本蛮土官女,警敏通文字”,钱太后便“授以女史”。在明代,女史是负责管理文渊阁内藏书库的工作人员。

文渊阁收藏着中国历代数十万册书籍,是专供皇帝或内阁大学士查阅史籍、读书论史的地方。李唐妹每天的工作就是将内藏书库的各类书整理摆放好,并分类上架,或是根据皇室的需要拿书给他们看。

一日,明宪宗退朝后闲着无事,巡视宫内经文化殿来到文渊阁,看到阁内窗明几净,闻到淡淡芬芳扑鼻,心情大悦。明宪宗向李唐妹问及内藏之事,口齿伶俐的李唐妹不但应答详明,而且清纯俏丽的样貌更让宪宗着迷,当晚明宪宗对李唐妹宠幸有加,李唐妹也由此怀上龙种。《明史》卷《后妃列传》之《孝穆纪太后传》载:……帝偶行内藏,应对称旨,悦,幸之,遂有身……

宫闱斗争中毒身亡

怀有龙种躲过宫闱斗争避免一死,李唐妹秘密生下了明孝宗朱祐樘。但在朱祐樘认祖归宗后,李唐妹终是难逃毒手,被万贵妃毒死。

当时的明朝后宫由比宪宗大19岁的万贵妃专权。这名侍宠横行后宫的万贵妃生过一子,但不足一月便夭折了,后不复娠,她因此心生妒忌,凡妃嫔宫女有受宪宗临幸而结珠胎者,必使人逼之堕胎,不从者即遭暗害。

李唐妹怀有龙种被万氏侦知后,令太监和宫娥逼之堕胎。太监张敏和宫娥同情李唐妹遭遇,便谎报李唐妹患病,将其转入宫女养病的“安乐堂”潜养,李唐妹因此逃过一劫。

在被打入冷宫的正宫娘娘吴氏帮助下,李唐妹于成化五年产下大明唯一的皇子朱祐樘,他就是后来开创了大明皇朝“中兴盛世”的开明皇帝明孝宗。产子后,为免祸害,李唐妹母子二人仍然在偏僻的“安乐堂”藏匿了数年。

成化十一年(1474年)的一天,明宪宗在太监张敏帮他梳头之际,看到镜中的自己华发初生,叹曰:老将至而无子。张敏斗胆将李唐妹一事说出。宪宗闻言大悦,立即赶到安乐堂将李唐妹母子接进后宫,不久朱祐樘被封为东宫太子,赐封李唐妹为淑妃并移居万安宫。

事情一传开,万贵妃忌恨恼怒,不久就派人将毒药放入李唐妹的药汤中,致其中毒身亡。

身世成谜后人“乱攀国戚”

关于出生地,少小离家的李唐妹留下了“来龙正是幢幡岭,右手关栏玉印箱;门前向出梳儿岭,九牛睡峒我家乡。”一诗。孝宗曾三次派人寻觅母亲出生地,未果。

1487年朱祐樘登基,庙号孝宗。即位后,孝宗追谥生母李唐妹为“孝穆慈慧恭恪庄僖祟天承圣皇太后”,并迁葬茂陵别祀奉慈殿。

对于李唐妹的出生地,《明史》记载她入宫时“幼不能知亲族也”。孝宗记得在安乐堂与母亲生活时,少小离家的李唐妹曾留下诗句描述家乡:来龙正是幢幡岭,右手关栏玉印箱;门前向出梳儿岭,九牛睡峒我家乡。

为寻找母亲诗中的家乡,孝宗三次派出官吏秘密进入连、贺瑶僮(壮)中寻查。

皇太后要寻亲人这一消息,让不少人动了歪脑筋。《明史》载:及帝使治后先茔,蛮中李姓者数辈,皆称太后家,自言于使者……皇宫里头更先后有纪父贵、纪祖旺和陆氏、韦氏等冒充李唐妹亲人。

因多年战乱,加上岭南山高水远道路艰难,寻查皇太后的族人都事倍功半,三次均无功而返。

在礼部尚书耿裕的奏请下,明孝宗请礼部在桂林府建造了纪念母亲及家族的圣母庙和圣母池,每有司岁时祀,都请桂林番王靖江王府的皇亲们前往祭拜。

谜团待解

出生地和姓氏均存疑

现在距离李唐妹出生时间———明景泰二年(1451年)将近600年了,李唐妹这位贵为明朝皇太后的女子,身上仍有不少谜团未解,主要集中在出生之地、姓氏、民族三个方面。

出生地:连山亦或贺县?

连山学者认为,李唐妹出生于连山,一是竹园寨的地形地貌与李唐妹留下的诗歌描述十分相似,二是当地民间传说与史载大体相同,三是竹园寨尚有李唐妹用过的“皇后井”。

连山两轮县志副主编、助理研究员莫自省(广东民间文艺研究会会员)告诉记者,竹园寨右侧有据传是李唐妹生母之墓,墓地称“黄幡倒地”,村后背山岂不是“来龙正是幢幡岭”?墓右前方一山头中间凹下去,很像一个放置玉印的印盒(箱),应了“右手关栏玉印箱”。墓的前方小山头似一把弯弯的梳子,便是“梳儿岭”,整个向阳村委会小盆地里有九个高低不等,大小不一的小山包便是“九牛睡垌”。

“当时孝宗皇帝数次派人查访,也许因交通不便未能查访到此;李唐妹宗族后来知悉她被封为皇太后,或许是因前面纪、陆、韦等人冒认被革职查办,再不敢贸然去认也未可知。”莫自省说。

而在贺州桂岭民间,也流传着李唐妹幼年被明朝军队虏入皇宫,并得明朝宪宗皇帝之宠,生下明皇帝朱祐樘的故事,内容与连山的民间传说相仿。贺州的依据是,《明史·孝穆纪太后传》记载:太后在宫中,尝自言家贺县,姓纪,幼不能知亲族也……

去年,广西桂林艺术研究所所长明德昭为考证李唐妹出生地曾到连山竹园寨查访,认为传说与地貌皆与史料诗句吻合,亦撰文表示李唐妹系连山瑶寨走出的大明皇太后。

姓氏:姓李姓纪还是姓袁?

关于姓氏,连山学者认为李唐妹是随着游耕部落来到竹园寨恳荒种地的李姓瑶民,入宫时因发音不准而被错误记成“纪”。《明史》亦载:蛮中纪、李同音。贺州桂岭也认同李唐妹本姓“李”这一说法。

而记者在竹园寨采访时,村民表示李唐妹本姓袁,被广西亲戚收养后改姓李;目前村里还有袁氏村民17名,自言是李唐妹后人,每年都到李唐妹故居和皇后井拜祭。

民族:瑶族还是壮族?

李唐妹的民族成分争议较小,连山和贺州大都认同其瑶族身份,均言其出身于瑶族家庭。

连山有学者提出异议:如果是瑶族的话,为何在《明实录》卷三十二有“本蛮土官女”之说以及“而及贵、纪旺以僮(壮)人冒认”、“晓谕乡镇、市土僮(壮)人”两种记载?因为当时南方少数民族被称为“南蛮”,而僮(壮)族才有土官。这说明李唐妹可能是壮族。

探访故居

皇后井水今犹在

2009年12月25日,西方的圣诞节。午后,记者乘车出连山县城,行经县道X400线,去探访明朝皇太后传说中的故居———竹园寨。

竹园寨中的李唐妹故居

向导是30岁的永和镇向阳村村主任唐庆佑,谈起明朝皇太后,他眉飞色舞,“知道皇后井吧?那是皇后曾经喝水、洗澡的地方。”随后便说起了当地村民耳熟能详的故事。

行走在田间,一面听故事,泥土的芬芳细腻地传来,翻过了一个小山坡,数间瓦房忽然出现耸立在山脚下。“喏———这就是了。”唐庆佑说道。

房子有两排,中间是一个门楼,唐庆佑说这是皇太后故居的门楼,“青砖砌成的,独有。”

进入门楼,转左,是一间青砖楼房,唐庆佑说道这便是李唐妹的故居。这青砖楼房与四周的泥坯房相比,显得相当气派。房子为一进,大门两边有雕刻花纹的屋檐,虽然残缺但一笔一划依然清晰可见。中堂为神台,系用木材雕就,通体呈现暗红,可见时代之久;神台上的香炉插满了燃尽的香烛,看得出常有人来拜祭。

走出故居,随着唐庆佑翻过后山,步入湿润的田地,走过葱郁的密林,半山腰下,一个一米见方的水潭隐约在杂草丛中。这便是“皇后井”了。

“皇后井”正确来说是一个泉眼而非井,泉水深约半米,虽然尚清澈,但漂浮的杂物甚多,“现在没人来汲水了———当年却是整个村的供水源。”唐庆佑蹲下来舀水洗手。

让人诧异的是,唐庆佑说故居里的村民都姓袁,皇太后娘娘是在被广西亲戚收养后才改姓李的。“现在袁姓村民仅剩两户了,都迁到唐屋寨了,总共才17人。”

去唐屋寨寻皇太后的后人,59岁的袁儒顺正好挑柴归来。“我听阿爷讲,祖上是出了明朝皇太后的,不过她在广西改了李姓。”袁儒顺说,后来李唐妹被册封皇太后,年代已隔了数十年,加上皇帝没寻到此处,又处置了假冒的人,这里的村民便没敢去认了,但故事却在祖辈口中一代一代流传了下来,皇后井也是当时村里的饮水点。

因为距离公路远,又没电,1996年袁儒顺与另一户人迁到了离竹园寨1公里之远的唐屋寨,并得到政府支持1万元建起了水泥楼房。“现在逢年过节,我们袁氏都会回故居和皇后井祭拜。”

作为一村之长,皇太后故居之破败让唐庆佑有点心疼。唐庆佑计划在村里筹集几万元,把故居和皇后井修葺一番,“明朝皇太后这么大一个重要历史人物,说不定今后会成为村里的一个旅游点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娶了4个小姨子的皇帝竟是康熙!开后妃史上新纪录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康熙帝的后妃中有4对是亲姐妹!康熙8岁登基,在位六十一年,从第一位皇后开始,文献中有记载的有封号的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就有五十五位。其中有四对竟是亲姐妹,成为大清后妃史上的一道奇景。康熙究竟有多少嫔妃?染指过多少女人,这给连史学家都没有统一说法的问题,恐怕普通人更难说得清楚了

  • 唐朝反腐最有成效的皇帝:唐武宗反腐的五大措施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幸福来得有点突然,做为唐穆宗的第五个儿子,唐敬宗和唐文宗的弟弟,王爷李炎眼看着大唐皇帝宝坐在哥哥们的屁股下面挪来挪去,原想着自己没这个福分,只能以锦衣玉食的王爷身份终老一生,却没有想到在哥哥文宗死后,会在宦官和后党们的利益博弈中鬼使神差的成为了唐王朝第十五任CEO。历史上的唐武宗因为崇道灭佛而被人们

  • 美国空军之父阿诺德:唯一一个空军五星上将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Henry Harley Arnold, 1886—1950),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历任美国陆军航空兵司令、主管航空兵事务的陆军副参谋长、陆军航空队司令等职,军衔至五星上将,被称为美国现代空军之父。1886年6月25日阿诺德出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格拉德怀尼。父亲是个医生,希望儿子继承父业或献身宗教

  • 清朝史上乾隆皇帝为何搞翻案把袁崇焕抬上神坛?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钱谦益与袁崇焕都是晚明末世人物,生前也许在一起喝过酒,都是明朝的革命干部嘛!死后却难以尿到一壶去。倒不是钱谦益是一文,袁崇焕是一武,文与武隔行如隔山,而是因了气节问题,一个高入云霄,一个踩入土底,委实是上穷碧落下黄泉,哪能相提并论?袁崇焕或许是晚明唯一的救星。他半路起家,弃文从武,以一腔肝胆与

  • 不足8岁的康熙继位真相揭秘 因其对天花免疫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着顺治的死去,康熙皇帝登上了大清江山这一块舞台当中,成为了我们这本书的主角。1.顺治皇帝的遗嘱我们的揭秘《康熙王朝》也正式拉开序幕了 。但是,在 这个顺治、康熙交替的时候,我们还有一个交接仪式 。在 这个交接仪式我们就要说到写遗嘱这一段,记遗嘱这一段在电视剧里面是临死的顺治皇帝让 爱新觉罗·

  • 汉朝历史上完全没有根基的刘恒为何能当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当权,此时诸吕做大。那吕后因为刘邦曾经重视其他妃子,便变本加厉的迫害刘邦以前受宠的女人,尤其是戚夫人。大概是恨屋及乌,连同她们的孩子都不得好死。就这样,吕后当政八年后,朱虚侯刘章振臂一呼,大臣们便跟着闹革命,姓吕的彻底玩完。不过胜利果实却让而代王刘恒分享,不久众大臣迎接刘恒

  • 揭秘:唐朝历史上的好德胜和好色的两将和一相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喜欢美色是人之天性,对女色尤然,不近女色者世所罕有,连古往今来的圣贤也不例外。孔子曾说过:“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告子亦云:“食、色,性也。”古往今来,多少帝王将相英雄豪杰,拜倒在石榴裙下,沉迷女色,败国亡身。笔者读史时,每读到这类女色祸国的悲剧,都忍不住要为之痛心疾首一番。好在泱泱中华的历史

  • 麦克阿瑟的政客情节:从小就希望当上总统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当麦克阿瑟在菲律宾受到日本人的四面夹击被迫撤往澳大利亚时,并无多少人愿意死心塌地跟随麦克阿瑟,但内德·阿尔蒙德是个例外,他是麦克阿瑟在日本时的参谋长,一直是麦克阿瑟最亲密的幕僚之一。到朝鲜战争爆发时,麦克阿瑟身边已经聚集了一批从30年代起就追随着他的下属,而他的高级幕僚也有相当一部分就是来自于这个群

  • 麦克阿瑟的东京生涯:将日本变成和平国家是奇迹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1945年8月30日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五星上将乘坐的“巴丹号”降落在神奈川县厚木海军飞机场,那时候日本并没有解除武装,他心里没有底,而且在太平洋战争中见识过喊着“天皇陛下万岁”,冒着枪林弹雨不知道“死”是什么往上冲的日本兵,虽然美国胜利了,但日本军队那种疯狂对麦克阿瑟来讲是恐怖的。所以于麦克阿瑟而言

  • 真实的麦克阿瑟:能力毋庸置疑 脾气饱受争议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1945年9月2日,在东京湾停靠的美国“密苏里”号战列舰上,日本向同盟国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终结。为了使日本记起它对盟军俘虏的暴行,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让两名骨瘦如柴的战俘营幸存者站在了日本代表团的正对面。这两位幸存者是美国将领乔纳森·温赖特(他率领的部队熬过了史上著名的惨剧“巴丹死亡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