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郑庄公执政期间,有哪些成就?他制定了哪些政策?

郑庄公执政期间,有哪些成就?他制定了哪些政策?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2383 更新时间:2023/12/18 5:55:00

郑庄公(前757年-前701年),姬姓,郑氏,名寤生,周代郑国第三位国君,在位共43年,春秋初期政治家,史称“郑庄公”。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郑武公二十七年(前744年),郑武公病逝,太子寤生继承君位。郑庄公二十二年(前722年),郑庄公平定胞弟叔段的叛乱,消弭了国家内患。之后十余年间,郑国与宋国、卫国等国之间互有征伐。郑庄公三十七年(前707年),周桓率军攻打郑国,郑庄公领兵与之战于繻葛,成功自保的同时使周天子威信扫地,史称“繻葛之战”。郑庄公四十三年(前701年)五月七日,郑庄公去世,享年五十七岁,谥号为“庄”,故史称“郑庄公”。

为政举措

攘外安内

春秋时期,正是中国奴隶制度行将崩溃、封建制度蓬勃兴起的社会大变革时代。当时,许多诸侯国都纷纷要求摆脱周王朝的强权控制极力维护本国的独立与统一、自由与发展,并努力争取在新的社会制度即封建社会制度下实现新的一统天下,这是人心所、大势所趋的历史潮流,是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对外,郑庄公敢于反抗周王朝的强权控制;对内,郑庄公勇于平定母亲武姜和胞弟叔段的内部叛乱,坚决维护国家的独立和统一,在客观上起到了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这是郑庄公在执政期间所取得的主要政绩之一。

反抗控制

随着周王朝的日益衰败而郑国的日益强盛,周郑之间的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愈演愈烈。这场斗争大致可以分为由“周郑交质”到“周郑交恶”再到“周郑交战”的三个阶段,最终以繻葛之战中周王朝惨遭失败而郑国大获全胜告终。

平定叛乱

在母亲武姜的暗中唆使和大力支持下,郑庄公的胞弟叔段有恃无恐,得寸进尺,不断扩展自己的势力范围。不但把都城建得超过“百雉”,公然违背国家制度,而且还让郑国西部和北部的边邑在服从国都命令的同时听从自己的管辖。又让两属的边邑归顺自己,一直到廪延。当叔段完成了偷袭的一切准备之后,就计划和武姜里应外合袭击郑国国都,但郑庄公处变不惊,沉着应对,命令公子吕率领二百辆战车进攻京邑,步步紧逼,直至叔段出奔共国,消除了郑国内部的隐患。

重农兴商

郑国地处南北东西的交往中心,北有周、卫国、晋国,南有陈国、蔡国、楚国,东有宋国、曹国、鲁国、齐国,西有秦国等国家,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所以郑国的商品经济十分活跃,其发展速度远远走在其他国家之前,是一个比较典型的“重农兴商”的国家。而郑庄公在执政期间重农兴商,在优越的地理环境的基础上为商人提供了宽松的政策环境和稳定的社会环境,积极发展商品经济,不断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这是郑庄公在执政期间所取得的第二项主要政绩。

宽松的政策环境

郑桓公在立国之初即同商人订立下盟誓:“尔无我叛,我无强贾,毋或匄夺。尔有利市宝贿,我勿与知。”(《左传·昭公十六年》)郑庄公在执政期间延续了这项由誓约形式固定下来的十分宽松的兴商国策,激发起商人对国家的热爱和关心,对商人从事经商活动进行大力支持与保护,使得郑国呈现出商业发达、经济繁荣的盛况。

稳定的社会环境

稳定的社会环境是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的先决条件,而郑庄公在执政期间攘外安内,使得郑国出现了比较稳定的局面,为郑国生产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和国家实力的增强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善假外力

在奴隶制正在崩溃、封建制正在形成的大变革时期,郑庄公根据各诸侯国之间的不同情况,分别采取结上制下、借强制弱等外交政策,借助外力克服重重阻力与道道障碍,清除了郑国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最终使得郑国在郑庄公四十三年(前701年)“小霸”于诸侯。这是郑庄公在执政期间所取得的第三项主要政绩。

结上制下,假借王命

在春秋初期的几十年中,宋国和卫国是郑国发展的直接障碍,故直接或间接反击、讨伐宋国和卫国便成为郑庄公首要的战略目标。其时,周天子的实力与诸侯不相上下,但在诸侯中仍然有一定的号召力。基于此,郑庄公充分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借周天子的名义去讨伐那些对郑国发展构成威胁或障碍的国家,清除了郑国前进道路上的障碍。

远交近攻,借强制弱

春秋初期,在中原众多的诸侯国中,实力较强的主要有郑国、齐国、鲁国、宋国和卫国等。由于重农兴商,春秋初期郑国发展很快。对此,与郑国紧邻的宋国和卫国倍感压迫,因此,宋国和卫国与依附于他们的陈国和蔡国常常联合起来与郑国为敌,妨碍着郑国发展的同时威胁着郑国的安全。而齐国和鲁国实力虽强,但离郑国较远,对郑国的发展构不成威胁。在这种形势下,郑庄公敏锐地感觉到,要使郑国继续发展,必须制服宋国、卫国、陈国和蔡国组成的集团,这样才能为郑国的发展提供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而要做到这一点,单凭郑国一国的力量是很难办到的,故郑庄公定下结强制弱的外交政策——远交齐国、鲁国,近攻宋国、卫国、陈国、蔡国。

为此,郑庄公二十四年(前720年),在和齐国已有盟交的基础上,郑庄公又进一步与齐国密切往来,加深与齐国的友谊,使两国的友好关系得到了新发展。郑庄公二十七年(前717年),乘鲁国和宋国交恶之机,郑庄公开始与鲁国结交;郑庄公二十九年(前715年),郑国向鲁国请求舍弃祭祀泰山而祭祀周公,拿泰山附近的祊田与鲁国换许田;郑庄公三十三年(前711年),请求重新祭祀周公,完成与鲁国交换祊田的事,并增加璧玉作为交换许田的代价。通过这些友好往来,郑国和鲁国最终以“如果违背盟约,就不能保全国家”为盟辞在越邑结盟。由此,郑国与远方的齐国、鲁国两个强国都建立了牢固的好关系,为郑国抗击邻国入侵和向四周发展解除了后顾之忧,从而为郑国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秦始皇为什么要用秦国祭祀天帝的礼仪封禅?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您走进秦始皇用秦国祭祀天帝的礼仪封禅的故事。封禅是古已有之的礼仪,泰山封禅,源于古代帝王封禅祭祀。秦始皇登基后第三年就曾前往泰山封禅,在山上立石铭记秦之功业。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率领文武大臣及儒生博士7

  • 秦始皇为何要砍湘山的树?详解其真实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传说秦始皇曾砍掉“三皇五帝”中尧帝的女儿,也就是舜帝的妻子湘君祠附近湘山的树木,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来给大伙说说。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浮江,(始皇)至湘山祠。逢大风,几不得渡。上问博士曰:“湘君何神?”博士对曰:“闻之,尧女,舜之妻,而葬此。”于是始皇大怒,使刑徒三千人皆伐

  • 郑武公执政期间有哪些成就?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郑武公,姬姓,郑氏,名掘突,周厉王姬胡之孙,郑桓公姬友之子,周宣王姬静之侄。春秋时期郑国第二任国君,在位共27年,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周幽王被杀后,与秦、晋、卫三国联军击退犬戎,受封卿士。不久护送周平王迁都雒邑,受赏大片土地。后以离间计灭亡郐国,趁周天子巡视虢国防

  • 历史上秦始皇有真的爱过一个女人吗?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秦始皇有真的爱过一个女人吗?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嬴政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后回到秦国。前247年,13岁时即王位。前238年,平定长信侯嫪毐的叛乱,之后又除掉权臣吕不韦,开始独揽大政。重用李斯、王翦等人,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

  • 郑武公:郑国第2任国君,为郑庄公小霸奠定基础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郑武公,姬姓,郑氏,名掘突,周厉王姬胡之孙,郑桓公姬友之子,周宣王姬静之侄。春秋时期郑国第二任国君,在位共27年,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周幽王被杀后,与秦、晋、卫三国联军击退犬戎,受封卿士。不久护送周平王迁都雒邑,受赏大片土地。后以离间计灭亡郐国,趁周天子巡视虢国防

  • 为什么胡亥登基后没有给生母胡姬封号?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被世人所熟知的嬴政的妃子只有郑氏和胡姬。那么为什么胡亥登基后没有给生母胡姬封号?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关于胡亥的母亲秦始皇的妃子胡姬,在史书上完全没有只言片语提到,这是非常奇怪的一件事。在古代中国,特别是秦汉体制的政治格局中,王后或者皇后往往比较低调,对政治

  • 郑桓公:郑国第一任君主,曾下令原封地上的居民东迁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郑桓公,姬姓,郑氏,名友(受封前称王子友),周厉王姬胡少子,周宣王姬静异母弟,周朝诸侯国郑国第一位第一任君主,在位共36年,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前806年,受封郑地(今陕西华县东),建立郑国,伯爵,故称郑伯友。前774年,担任周王室司徒。前773年,郑桓公见王室多

  • 秦始皇的大一统思想包含了哪些方面?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秦始皇的大一统思想包含了哪些方面?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第一,天道一统。天道一统是大一统理论的哲学基础。这一哲学基础可以说是由道家奠定的。老子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后来的庄子、韩非、吕不韦等都认为“一”就是“道”,“

  • 探索宋康王的一生,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趣闻轶事?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宋康王,亦称宋王偃、宋献王,子姓,戴氏,名偃,宋剔成君之弟,战国时期宋国最后一任国君,在位共43年(《史记》称47年)。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史载其堂堂一表,“面有神光,力能屈伸铁钩”。宋剔成君二十七年(前329年),宋康王以武力取得宋国君主之位,宋剔成君逃至齐国。

  • 宋康王:宋国最后一任君主,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宋康王,亦称宋王偃、宋献王,子姓,戴氏,名偃,宋剔成君之弟,战国时期宋国最后一任国君,在位共43年(《史记》称47年)。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史载其堂堂一表,“面有神光,力能屈伸铁钩”。宋剔成君二十七年(前329年),宋康王以武力取得宋国君主之位,宋剔成君逃至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