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疑云:禅让制这样的交接真的是心甘情愿吗?

历史疑云:禅让制这样的交接真的是心甘情愿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3587 更新时间:2024/1/16 11:59:17

“大哉!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咱就别去管这段话究竟是什么意思了,反正这是孔子推崇尧的话。孔子是圣人,圣人推崇的圣人,当然要用尽世界上最好最好的语言了。

“帝尧者,放勋。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这是司马迁的《史记》中对尧的记载,评价之高,无出其右者。

尧“严肃恭谨,光照四方,上下分明,能团结族人,使邦族之间团结如一家,和睦相处。又说他为人简朴,吃粗米饭,喝野菜汤。”这是民间资料中,对尧的描述。可见尧是如何的德高望重了,帝尧倾心于人民,人民自然要爱戴帝尧了。

从这些评价来看,尧是中国历史上最好的君主,尧的时代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好的时代。毛主席他老人家当年写诗的时候,就高兴地歌颂中国人民“六亿神州尽舜尧”。?其实,尧之所以成为圣人,之所以受到人们的爱戴和颂扬,并不是因为他有什么“敢教日月换新天”的伟大功绩,而是因为他在君主的宝座上坐得好好的,人还没死,就让给了舜,中国人称之为禅让。在他老人家的影响之下,萧规曹随,舜接下来把皇位让给了禹。可恨的是禹没有把尧的禅让制度发扬光大,把帝位当成自个家的,厚颜无耻地传给了自己的儿子。从此,好端端的一个大中国便进入了长如暗夜的奴隶社会。这一点,很多有识之士都曾进行过激烈的批评指责,那架势就好像中国几千年封建专制的建立,禹是罪魁祸首一般;就好像禅让制度如果不被破坏,我们今天一定会生活在既快乐又民主的王国里似的。

禅让制度真的就那么好吗?我看不一定。拿尧来说吧,尧把帝位让给了舜,并不是由老百姓来认定,还不是如同他家的一样,由尧一个人说了算,想给谁便给谁。选拔接班人这样的大事,如果靠一个人来定,迟早有走眼的时候。

也许人们会说,尧在选拔接班人的问题上,还是有一套严格的考核制度的。错了,表面上看,尧对舜考核了3年,觉得可以了,接着又摄政辅佐20年。就是说,这20年中舜虽然名义上是君主了,但说了算的却还是尧。而且,在这23年中,决定舜命运的不是你和我,更不是老百姓,而是尧一个人。就是说,舜能否顺利过渡到君主位置上,那要看尧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尧是圣人,说话句句是真理,舜只有顺从的份,只有按最高指示办的份,德将如何印证?才又如何发挥?所以,尧对舜的考察,既不是考察他的德,也不是考察他的才,无非就是看他听话不听话罢了。那么,除非舜不想当这个君主,只要想,不惟尧之命是从行吗?不夹着尾巴做人行吗?不千方百计讨他老人家喜欢行吗?没有点耐心行吗?所以呀,别以为禅让就好得不得了,圣人治国,这条路走不通。许多人之所以把禅让制度描绘得那么好,其实是心怀侥幸,万一哪位帝王有那么一天突然糊涂了,也开始禅让起来,或许还能把皇位传给他呢,太天真了。

其实,尧是一个贪恋权位的人,他轻易是不会禅让的,他也在搞终身制。据史料记载,尧在君主的位子上一干就是70年,想想看,美国历史上最好的总统也就干10多年,后来宪法规定不许超过两届了。用我们的眼光看,只要他有本事,只要大家拥护,他就一直干下去呗。不行,老是一个人干,弊端大得很。想想看,老是一个人说了算,一旦决策失误,谁来纠正?一旦此人变坏,谁来查办?没有监督机制,没有权力制衡,这样的禅让就是破坏了又有何惜呢?所以,尧在这70年里,一个人说了算,不知犯了多少错误,干了多少坏事,只是别人不敢说罢了。后来尧虽然被迫退居二线,但还是凌驾于舜之上,摄政20年,等舜真正可以独立主政的时候已经是“廉颇老矣”。

人们常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其实人即便就是圣贤了,也概莫能外。所以,自尧以降,中国出的圣人还少吗?可是老百姓又怎么样,还不是如元人张养浩所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如此而已。即便是尧舜二圣,又能圣到哪里?所以中国最权威的辞书《辞海》中对尧进行了这样的评价,书中说“尧到了晚年,德衰,为舜所囚,其位为舜所夺。”这话你们信不信?总不会是空穴来风吧?还有舜,《辞海》中说是“舜为禹所放逐,死在南方的苍梧。”为什么把他放逐,总该事出有因吧?如果他们的禅让是真心的,这一切,还会发生吗?

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但却不是人民写成的。所以,我们看到的历史,有时并不是历史的本身。那么,关于尧的评价,关于尧的禅让,又有多少是真实的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揭秘历史上真实的莎士比亚:为何迷恋贵族生活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就像“红学”在中国一样,莎士比亚学也是西方一个解不开的迷。这位伟大剧作家在西方文化中有着不可动摇的至高地位,影响无处不在,但他在世时却没有留下任何信件、日记、手稿,同时代人对其也廖无记载,人们从不知晓他的真实身份,甚至“莎士比亚”这个名字是真名还是化名,都无从考证。而西方学术界泰斗级人物斯蒂芬

  • 明朝最后一位皇子朱慈焕:75岁高龄仍被清朝凌迟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明亡后,崇祯的皇子们都何去何从了呢,他的最后一个儿子,在七十五岁的高龄,竟然仍然被清帝下令凌迟!崇祯十七年,燕京易主,李自成所部自南城的广安门入城,守军或降或散。崇祯皇帝只好“御驾亲征”,亲自上马持枪突围,兵力是几十个太监。谁知到了朝阳门,守将已降,闭门不纳,向北转走安定门,可太监们却砍不开被锁住的

  • 汉宣帝刘询:中国历史上唯一在监狱出生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长安天牢里的刘病已是一名钦定的死囚。他这辈子连平平安安做个老百姓都是奢望,却鬼使神差地成为皇帝。刘病已登基后改名刘询,史称汉宣帝,被誉为西汉王朝的"中兴之主"。这个原本与皇位绝缘的孩子,最后成了一代明主,有人说他是"长安牢狱中走出的天子",有人说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在监狱中成长的皇帝,还有人根据刘

  • 揭秘:千古贤君唐文宗为何竟被活活被太监气死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一个皇帝光靠约束自己是没有用的,要远离宵小,选用贤才能臣治国才是硬道理。可是,自唐德宗以来,宦官典掌禁军已经成为制度,宦官势力的膨胀就有了充足的理由。又由于唐文宗本身就是宦官拥立的,所以,宦官的权势就更是不断地扩大了。大唐王朝后期最值得关注的一件事,便是唐文宗终于在皇位上发动了对早已尾大不掉的

  • 《鹿鼎记》独臂神尼原型:明朝末代长平公主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在民间传说中,有一位武功超凡的独臂女尼,乃是明崇祯皇帝的嫡出长平公主,曾与袁崇焕之子有过婚约,但因为国破家亡,被父亲砍去手臂后流落民间,从此斩断儿女情肠。怀着深仇大恨的公主练就了一身武功,誓要为父母报仇雪恨。人称独臂神尼九难。传说独臂神尼九难收了八个天下无敌的徒弟:了因、黄仁父、李源、周浔、白泰官、

  • 悬疑:刘备三顾茅庐真看中的是诸葛亮的才干吗?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刘备46岁了,顶着"汉宜城亭侯、左将军、领豫州牧、皇叔"的头衔,一事无成。那年初冬,刘备拖着疲惫的身躯,赶往隆中乡间。这一次他拜访的是一位足足比自己小二十岁的年轻人。刘备的前半生拜访过很多人,也有许多人才在身边来来往往。他不知道自己这一次的结果会是什么。政治就像投资,风险时

  • 不光是梦溪笔谈:沈括还能胜任外交官等三个角色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沈括,字存中,宋仁宗天圣九年(公元1031年)生于浙江钱塘(今杭州)一个官僚家庭。他自幼勤奋好读,在母亲的指导下,14岁就读完了家中的藏书。24岁开始踏上仕途,三年后,被推荐到京师昭文馆编校书籍,在这里他开始研究天文历算。晚年他在梦溪园认真总结自己一生的经历和科学活动,写出了闻名中外的科学巨著《 梦

  • 中国历史上最出色的女间谍:一个人颠覆一个国家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上最出色的女特务则非西施莫属,她因貌美而被越国将军范蠡作为越国间谍献给吴王夫差。到吴国之后,西施以美貌使吴王沉湎酒色,不理朝政,致使朝政混乱;同时离间吴王夫差与吴国大将伍子胥,削弱吴军事力量,为越国复兴和吴越战争中越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寒家出美女西施,姓施,名夷光,是春秋末年越国人,约于

  • 揭秘崇祯自杀前为何大开杀戒!贵妃公主无一幸免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来了一个太监向他报告:“郭宁妃、庄妃割脉而亡;李淑妃、吴康妃跳水而死;王贤妃、郑裕妃等五人准备出逃,已经被擒。”崇祯听后大怒,命令将这五名妃子带到他面前,然后,他手持长剑,一个一个全部杀死。本文摘自《追寻历史的真相》,作者:中国散文学会 编选 张秀枫 主编 出版社:河南文艺出版社1644年3月

  • 夏桀王和商纣王为什么一直成为昏君的代名词?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几千年来,中国封建王朝一直是皇权至上的国家,专制皇帝掌握着无限的权力,掌控着社会所有的资源,支配着所有人的荣辱得失,甚至生死。这种高度集权的体制确实也缔造了一些盛世,但是人的欲望是无底限的。统治者一旦获得不受任何限制的权力,个性的私欲和贪欲也就无穷展现,由此导致了一幕幕玩权误国的闹剧。夏桀宠爱妹喜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