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千古贤君唐文宗为何竟被活活被太监气死

揭秘:千古贤君唐文宗为何竟被活活被太监气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4398 更新时间:2023/12/22 21:21:59

导读:一个皇帝光靠约束自己是没有用的,要远离宵小,选用贤才能臣治国才是硬道理。可是,自唐德宗以来,宦官典掌禁军已经成为制度,宦官势力的膨胀就有了充足的理由。又由于唐文宗本身就是宦官拥立的,所以,宦官的权势就更是不断地扩大了。大唐王朝后期最值得关注的一件事,便是唐文宗终于在皇位上发动了对早已尾大不掉的宦官的反击。关于唐文宗,历史的评价是:有帝王之道,而无帝王之能。其实,要做好大唐王朝晚期的皇帝是很难的,唐文宗李昂就是这样。他是唐朝的第十五位皇帝,唐穆宗李恒的第二子,从大和元年至开成五年(即公元827年―840年),共在位十四年。他执政期间,朝廷官员和宵小宦竖争斗不断,是唐朝社会走向没落的转型时期。由于反击宦官失败,唐文宗本人也被宦官架空形同傀儡,皇帝做得很辛苦,因此,年纪轻轻就抑郁而死了。唐文宗李昂,曾被封为江王,他是以唐穆宗次子、唐敬宗二弟的身份继承皇位的,并不是正统的皇位继承人选。而他为什么能够承继大统呢?简单地说,乃是错综复杂的宫廷矛盾斗争的结果。

宦官刘克明与苏佐明等于宝历二年(公元826年)十二月初八日杀死唐敬宗后,伪造遗旨,迎唐宪宗之子绛王李悟入宫为帝。这样就惹恼了内枢密使王守澄、杨承和,神策军左右护军中尉魏从简、梁守谦,这四位被称为“四贵”的实力派大宦官。王守澄等密谋动用所掌握的禁军,将江王李涵迎入宫中,此举得到了元老大臣裴度等朝廷官员的支持。精锐的禁军将刘克明与苏佐明一伙全部诛杀,绛王李悟也死在乱军之中。由于没有先帝的遗嘱,江王应当以什么方式登基,王守澄搞不明白。他听从了翰林学士韦处厚的主张:先以江王的名义宣告平定了宫廷的叛乱,然后百官再三上表劝他登基,再以太皇太后的名义颁布册文,下令指定他为继承人(这是为了说明江王即位具有合法性),然后举行册立新君的大典。江王于宝历二年十二月十日在紫宸殿外素服与百官相见,十二日正式在宣政殿即位,十三日正式“成服”,也就是扮上了皇帝的行头,次日亲政。江王李涵即位后改名为李昂,是为唐文宗,改年号为“大和”。

唐文宗在位期间的行为举止,与唐敬宗相比,简直是有天壤之别。与敬宗每月上朝二三次不同,文宗每逢单日就上朝,每次上朝时间都很长。凡军国大事,从朝廷用人到国库储藏,从各地灾情到水利兴修,他无所不问。从大政方针到具体措施,他都详细地与宰相大臣讨论研究。他要求把各种节假日或者辍朝的时间尽量安排在双日,以便不影响单日的上朝。

唐文宗不仅倡导节俭,革除奢靡之风,他自己也身体力行。即位之初,就下令出放宫女,减削教坊乐工,停止各地额外进献和上贡奇珍异物,停废五坊的鹞鹰玩物和游猎之事。他的饮食从不铺张,特别是遇到各地发生灾荒的时候,他更是主动地减膳。他严禁臣下衣着豪华,有位驸马戴了很贵重的头巾,他提出批评。有位公主在参加宴会时穿的衣裙超过了规定,他就下令扣除驸马两个月的俸钱以示惩戒。有位官员穿着粗糙的桂管布做的衣服拜见皇上,唐文宗见他的衣衫就认定此人是个忠正廉洁的臣子。他自己也做了一件桂管布的衣服,文武百官纷纷效仿,致使桂管布的价格上涨很快。有一次他对臣下说:“我身上的衣服已经洗过三次了。”众人都赞誉皇上节俭的美德,只有中书舍人柳公权认为:皇上君临天下,应选贤任能,使天下太平,而穿洗过的衣服,只是生活末节而已。唐文宗不在音乐歌舞和游乐上花费时间,他在理政闲暇时,十分注意读书。他曾对身边的人说:“若不能甲夜(初更)亲自处理政事,乙夜(二更)观览图书,怎么能够做人间君主呢?”所以,他每当退朝处理完政事以后,就手不释卷。他平时喜欢读史书,尤喜读《贞观政要》,并对先祖太宗皇帝与诤臣魏徵仰慕不己。

难怪老臣裴度在看到新皇帝的这些举措之后,激动得老泪纵横地对人就说:天下可以太平了,天下可以太平了。一个皇帝光靠约束自己是没有用的,要远离宵小,选用贤才能臣治国才是硬道理。可是,自唐德宗以来,宦官典掌禁军已经成为制度,宦官势力的膨胀就有了充足的理由。又由于唐文宗本身就是宦官拥立的,所以,宦官的权势就更是不断地扩大了。太和二年(公元828年)三月,唐文宗下诏制举,以贤良方正与直言极谏问策取士。进士出身的幽州昌平(今北京)刘蕡对策,直陈宦官专权的危害。认为天下倾覆、海内大乱、国家政治危机都是由于宦官的专权所导致的。他还论述了藩镇擅兵、奸臣当道的危害,在当时引起了极大震动。由于唐文宗刚刚即位,羽翼未丰,他任用了其他的对策者,惟独没敢用刘蕡。

太和四年(公元830年),唐文宗任用宋申锡为宰相,要他秘密铲除宦官势力,但因时机不成熟,计谋破产。后来,唐文宗又重用郑注、李训,并开始翦除宦官。郑注以精通医术得以进用,而李训出身名门,以精通《周易》得以进用。郑、李二人都善于揣度人心,思路敏捷,口才极佳,唐文宗把二人视为“奇才”。郑注几番死里逃生都得益他的擅辩,他本来是因大宦官王守澄的推荐,治好了唐文宗的中风病而得到重用的。可到了太和九年(公元835年)时,他却建议唐文宗,剥夺了王守澄的实权并将他毒死。同时,李训建议唐文宗,将担任山南东道监军曾杀死唐宪宗的陈弘志召回京城,并派人将其杖死于回京途中。翦除宦官的行动进行得异常顺利,唐文宗似乎有点忘乎所以了。但随后而来的,却是震惊朝野的“甘露之变”。

本来,郑注和李训计划在下葬王守澄的时候,要求所有宦官都为王守澄送殡,然后以所率亲兵怀藏利斧将其全部砍杀。但李训求功心切,决定抢先下手。太和九年(公元835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唐文宗上朝,李训指使手下官员奏称,左金吾大厅后的石榴树上天降甘露。李训说这是祥兆,就带领文武百官向唐文宗道贺。文宗命李训率领百官去察看,李训回来又说这不象真的甘露,文宗故意表示惊讶,命仇士良、鱼志弘带领众宦官去复看。李训事先已经在左金吾衙门埋伏了了亲兵几百人,当仇士良等宦官在李训同党禁卫军将军韩约的陪同下,走到左金吾门口时,韩约显得神情很紧张,脸色都白了,这使仇士良产生了怀疑。这时,恰巧一阵风吹动了门边的布幕,仇士良等见里面埋伏了许多兵士,知道不妙,立即往回跑,返回大殿后,将文宗推入软轿抬着就走,有皇帝就有话语权。李训追上去,拉住轿子不放,被一个宦官当胸一拳,打倒在地,仇士良等便簇拥着轿子逃入宫内。宦官缓过神来之后,立即派兵关闭宫门,对宰相和朝廷官员痛下杀手。李训见计谋败露,便化装逃出京城,一路假装疯癫逃进终南山的寺院。仇士良指挥禁军大肆搜捕,并在终南山追杀了李训。郑注闻变,引兵退回风翔,也为监军张仲清所杀。这就是史称的“甘露之变”。

在“甘露之变”中,朝廷官员有上千人被杀。这次事变后,宦官更加盛气凌人,对待皇帝也很不礼貌,常常出言不逊,唐文宗羞惧难当,从此也不再做声。据说,只是在独居无人的时候,唐文宗才会自言自语:“须杀此辈,令我君臣间隔。”他还留下了一首“辇路生春草,上林花发时。凭高何限意,无复侍臣知”的诗,此诗正是这一凄凉无奈神情的写照。

开成四年(公元839年),唐文宗在一次延英殿召对的间隙,退坐思政殿,悄悄地问当直学士周墀:“在你看来,朕是什么样的君主?”周墀再拜:“此事不是臣所能够有资格评价的。不过天下都说陛下是舜一样的君主。”唐文宗苦笑道:“朕的意思是,如果与周赧王、汉献帝相比如何?”周墀惶骇跪奏:“陛下之德,周成王周康王和汉文帝、汉景帝也难与相比,怎么要自比那二位亡国君主呢?”文宗道:“周赧王、汉献帝不过是受制于强臣,今朕受制于家奴,自以为远远比不上他们。”说罢,不免又一阵伤感。宦官对待皇帝尚且如此,宰相更是不在话下。天下大事从此都由宦官的北司决策,南衙宰相机构只是“行文书”而已。

似乎上天也不眷顾唐文宗,开成四年六月,久旱无雨,派往各处祈雨的使者却没有带来多少值得鼓舞的消息。唐文宗一度对宰相表示,如果上天再这样不下雨,他就将退居南内兴庆宫,再另选贤明之主,自己不做这个皇帝了。开成五年的新年,唐文宗没有接受群臣的朝贺。正月初四,唐文宗病死在大明宫太和殿,抑郁的皇帝,无奈地走完了他三十二岁的一生。历史对唐文宗留下了这样的一句评价:有帝王之道,而无帝王之才。可见,用人是关键,皇帝也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当好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鹿鼎记》独臂神尼原型:明朝末代长平公主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在民间传说中,有一位武功超凡的独臂女尼,乃是明崇祯皇帝的嫡出长平公主,曾与袁崇焕之子有过婚约,但因为国破家亡,被父亲砍去手臂后流落民间,从此斩断儿女情肠。怀着深仇大恨的公主练就了一身武功,誓要为父母报仇雪恨。人称独臂神尼九难。传说独臂神尼九难收了八个天下无敌的徒弟:了因、黄仁父、李源、周浔、白泰官、

  • 悬疑:刘备三顾茅庐真看中的是诸葛亮的才干吗?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刘备46岁了,顶着"汉宜城亭侯、左将军、领豫州牧、皇叔"的头衔,一事无成。那年初冬,刘备拖着疲惫的身躯,赶往隆中乡间。这一次他拜访的是一位足足比自己小二十岁的年轻人。刘备的前半生拜访过很多人,也有许多人才在身边来来往往。他不知道自己这一次的结果会是什么。政治就像投资,风险时

  • 不光是梦溪笔谈:沈括还能胜任外交官等三个角色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沈括,字存中,宋仁宗天圣九年(公元1031年)生于浙江钱塘(今杭州)一个官僚家庭。他自幼勤奋好读,在母亲的指导下,14岁就读完了家中的藏书。24岁开始踏上仕途,三年后,被推荐到京师昭文馆编校书籍,在这里他开始研究天文历算。晚年他在梦溪园认真总结自己一生的经历和科学活动,写出了闻名中外的科学巨著《 梦

  • 中国历史上最出色的女间谍:一个人颠覆一个国家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上最出色的女特务则非西施莫属,她因貌美而被越国将军范蠡作为越国间谍献给吴王夫差。到吴国之后,西施以美貌使吴王沉湎酒色,不理朝政,致使朝政混乱;同时离间吴王夫差与吴国大将伍子胥,削弱吴军事力量,为越国复兴和吴越战争中越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寒家出美女西施,姓施,名夷光,是春秋末年越国人,约于

  • 揭秘崇祯自杀前为何大开杀戒!贵妃公主无一幸免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来了一个太监向他报告:“郭宁妃、庄妃割脉而亡;李淑妃、吴康妃跳水而死;王贤妃、郑裕妃等五人准备出逃,已经被擒。”崇祯听后大怒,命令将这五名妃子带到他面前,然后,他手持长剑,一个一个全部杀死。本文摘自《追寻历史的真相》,作者:中国散文学会 编选 张秀枫 主编 出版社:河南文艺出版社1644年3月

  • 夏桀王和商纣王为什么一直成为昏君的代名词?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几千年来,中国封建王朝一直是皇权至上的国家,专制皇帝掌握着无限的权力,掌控着社会所有的资源,支配着所有人的荣辱得失,甚至生死。这种高度集权的体制确实也缔造了一些盛世,但是人的欲望是无底限的。统治者一旦获得不受任何限制的权力,个性的私欲和贪欲也就无穷展现,由此导致了一幕幕玩权误国的闹剧。夏桀宠爱妹喜误

  • 汉史解密:霍光立下了汗马功劳为何死后被族灭?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明史读张居正,莫名地想到西汉重臣霍光。盖因霍光,也同张居正一样,死后亦遭到无情清算。其后人,惨到连一张吃饭的嘴都没有留下的地步。但凡权臣,其之祸,都是在权高位重之时埋下的。霍光,班固《汉书》说:“字子孟,票骑将军去病弟也”。他是西汉著名将领霍去病的同父异母之弟。其父霍仲孺曾在平阳侯曹襄府中为吏,与平

  • 朱棣为什么礼敬方孝孺?而最后为什么杀方孝孺?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大儒方孝孺——忠臣发愤兮血泪交流绝命诗明·方孝孺天降乱离兮孰知其由?奸臣得计兮谋国用猷,忠臣发愤兮血泪交流,以此殉君兮抑又何求?呜呼哀哉,庶不我尤!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七月,燕王朱棣在北平起兵发难,挥师南下,企图夺取即位刚一年的建文帝朱允炆的皇权。就在燕王出师之际,他的谋士姚广孝请求燕王道

  • 道光帝不好色为何广纳美女充斥后宫?道光皇后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道光帝本是一位循规蹈矩、不好声色的帝王,但由于他在位很长一段时间内子嗣不丰,所以广纳后宫也是当务之急,皇后、嫔妃之多在清代帝王中也很少见,正因如此,他的宫闱生活也是充满了其他帝王少有的曲折。在大清朝的诸多帝王中,道光是册立皇后较多的一位帝王,先后拥有四位皇后:其中三位是他活着的时候册封的,一位

  • 秦末历史解密:到底汉高祖刘邦是不是个无赖?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宋·辛弃疾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想剑指三秦,君王得意,一战东归。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落日胡尘未断,西风塞马空肥。一编书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更草草离筵,匆匆去路,愁满旌旗。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安得车轮四角,不堪带减腰围。在中国古代开国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