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朝逆境将军俞大猷:从挫折中成长的抗倭名将

明朝逆境将军俞大猷:从挫折中成长的抗倭名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3109 更新时间:2023/12/22 10:34:22

俞大猷是明朝中后期的著名军事将领。在抗倭上功勋卓著,是与戚继光齐名的“抗倭英雄”。他虽然功名显赫,为国家贡献颇多,却屡遭打击陷害,一生沉浮漂移,命运多舛。所幸的是,俞大猷总能化险为夷,东山再起,显现出超常的政治军事智慧。

愈挫愈勇成名将

俞大猷出身习武世家, 20岁那年,他的父亲突然病故,他便继承了父亲“百户”的世袭职位,到军队里为国效力。嘉靖十四年(1535年),全国举行武科会试,年轻的俞大猷大胆参试,成绩良好,中了武举,升为千户。朝廷派他到金门守防。当时的金门人口不多,但官军市民无事生非者不少,告到公堂,难以治理。前面的官员对此一筹莫展,气恼不已。俞大猷到任后,采取教化的方法,诱导民众讲礼法,懂规矩,倡导和为贵,安为上,民众诉讼为之停息。当时海盗之患时有发生,俞大猷上书他的领导提刑按察使司,提出治理海盗的有效建言。谁料按察使恼怒地训斥俞大猷说:“你一个小小军校,有什么资格上书言事?”将俞大猷一顿乱打,并剥夺了他千户的官职。

这显然是俞大猷人生的第一次重大挫折!

俞大猷明明是一片好心,却遭致飞来横祸。他痛苦不堪,也百思不得其解,只好忍气吞声,寻求翻身的时机。他抓住时任兵部尚书毛伯温要带兵征伐安南(今越南)的大好机会,果敢地上书,陈述自己的作战方略并请求从军作战。毛伯温接到俞大猷的建言,读后颇感震惊,没想到基层官兵中还有像俞大猷这样有勇有谋的干将,十分欣喜。只因安南问题和平解决,俞大猷未能当即起用,但毛伯温记住了俞大猷这位年轻兵士。几年之后,北方蒙古俺答部举兵大举进攻山西。皇帝下诏选举天下壮武勇士。俞大猷到巡按御史面前自荐,御史对他很感兴趣,便将他的名字报至兵部。兵部尚书毛伯温很快安排高官翟鹏召见俞大猷,就征伐蒙古问题讨论军事方略。俞大猷每每以真知灼见折服翟鹏。翟鹏对俞大猷施礼致意,此举使全军震惊。然而不知何故,翟鹏也未能重用俞大猷。俞大猷空怀一腔报国之志,只能打道回府。

这并没有使俞大猷灰心泄气,他耐心等待时机。当毛伯温接到福建漳(州)汀(州)两地发生民变的报告时,他这回起用了俞大猷,任命他为汀漳守备。俞大猷不辱使命,到任后找来当地几个管事的族长,言说化解民乱的道理,提出惩恶扬善的条款,又抓了几个捣蛋的地痞恶棍,很快将民变平息。兵部接到倭寇犯我东南沿海的报告。毛伯温又指令俞大猷率军出击,消灭倭寇。俞大猷二话不说,带领部队就出发,连续捣毁海盗老巢,斩杀敌人300多,不仅受到嘉奖,还被提升为署理都指挥佥事,隶属广东都司。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俞大猷奉命平定“安南事变”,生擒敌首,消灭敌人1200多。凯旋时,手握朝廷大权的严嵩故意抑制打压俞大猷,不为他报功,只以赠银五十两作罢。这一点银两,连抚恤死难弟兄都不够。无奈,俞大猷只好从自己的结余中拿出银两犒劳下属。应当说,这也是命运对他的又一次戏弄。

俞大猷能征善战的名声传扬天下后,朝廷想不用他都不行。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倭寇大举侵扰浙东。皇帝诏令俞大猷为宁波、台州诸府参将。当时宁波守军不能打仗,被倭寇所破,是俞大猷率军击退敌人。倭寇败而不退,转而又去攻击绍兴临山卫,再攻击松阳。俞大猷得报,很快调集兵马支援绍兴和松阳。他们在知县罗拱辰的兵马配合下,奋力抵抗倭寇进攻,取得胜利。然而,莫名其妙的是,俞大猷打了胜仗,杀敌不少,却被朝廷处分,以“失事”为由停发他的俸禄。俞大猷一头雾水。因为前方战事紧急,他无心向朝廷申诉,只能把委屈吞进腹中,照样不声不响地组织军队抗倭,追杀大批量的倭寇于海中,焚烧敌船50余艘,获得“松阳大捷”。战绩报至朝廷,高官们十分尴尬,不得不撤销对俞大猷的停发俸禄的处分。

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三月,因江苏都督兼总兵官刘远不能平倭,朝廷把他撤了,将能征善战的俞大猷任命为总兵官。倭寇进犯西庵、沈庄及清水洼。俞大猷领兵还击,很快把倭寇击退。倭寇逃到浙江的陶山、黄浦,俞大猷乘胜追击,将倭寇打得无处逃窜。倭寇很不甘心,又往徐海集结。俞大猷再率军进击,再次打得倭寇鬼哭狼嚎。皇帝这才知道俞大猷真正能战,提升他为都督佥事。从此,俞大猷成为大明抗倭名将,声震华夏。

高压之下谋解脱

浙江巡抚胡宗宪是俞大猷、戚继光的上司,曾多次支持俞大猷和戚继光抗倭,也算是个明事懂理的好官。但是胡宗宪和敌寇汪直(安徽徽州人,明朝著名海盗)有染,公然与汪直通市贸易,受到俞大猷坚决反对。后来汪直被朝廷设计诱捕,倭寇大举进兵攻击舟山,企图救出汪直。朝廷命胡宗宪尽快平倭。胡宗宪只好派俞大猷发兵围剿。舟山乃易守难攻之地,俞大猷这回虽小有胜利,却也没能将倭寇击退。他请求胡宗宪派兵增援,朝廷也催促胡宗宪抓紧结束战斗。胡宗宪大话敷衍,朝廷不满,怪罪下来,胡宗宪推脱责任。朝廷于是撤销俞大猷、戚继光的职务,并限定他们一个月平定倭寇。俞大猷和戚继光只好发动更加猛烈的攻势,战争呈胶着状态。俞大猷判定坚持就是胜利,倭寇粮草将尽,我却有后方补给。果然,倭寇坚持不住就乘上战船逃跑。俞大猷早料到这一手,提前布置妥帖,乘船赶往海上拦截,将倭船击沉。倭寇被迫往东南方向的福建逃窜,俞大猷和戚继光又乘胜追击,杀倭四五千人,几乎平定倭患。这时又是胡宗宪使坏,他认为浙江剿倭已经一年有余,此时倭寇逃往他省更好,只要浙江太平无事就行,于是暗地派人告知倭寇让他们溜走。俞大猷和戚继光取得“舟山战役”大胜,却反被朝廷训斥。俞大猷不解,问道何故?弹劾他们的御史大夫说,他们的罪名是放走倭寇残部。俞大猷喊冤,说放走倭寇的是胡宗宪,他下令叫我们不必追击。现在追查起来,怎么降罪我俞大猷了?御史大夫于是弹劾胡宗宪。胡宗宪吓得要命,就来做俞大猷的思想工作,请俞大猷为他代过受罚,保证日后予以补偿。俞大猷心软了,于是被撤职、逮捕,剥夺世袭爵位。

深陷牢狱的俞大猷,只能悲叹命运不济。他不浪费时间,找来书籍不断阅读,以此给自己增加知识养料。他在读书之余也反思自己,思来想去,总觉得不应坐以待毙。有朋友来探监,他就把自己想早些出去的想法告知友人。他最要好的朋友陆炳决定帮助俞大猷,他用丰厚家产向当时手握大权的严嵩之子严世蕃进贡说情,俞大猷这才得以出狱,并受命去边塞立功赎罪。

苍茫的漠北,风沙扬起时遮天蔽日。长期生活在南方的俞大猷,开始很不适应北方气候,但他很快习惯了这里的生活,而且熟悉了沙漠地形地物。山西巡抚李文进了解俞大猷的才华,主动找他谈论军事作战问题。俞大猷不负众望,再一次显示出他超人的军事指挥才能。他根据沙漠作战特点,自己创造性地设计制作出一种抵御敌人骑兵的独轮车。他用百辆独轮车,三千骑兵,在安银堡大败敌人。人们这才发现,俞大猷不但善于海战,而且善于沙漠山地作战,可谓军事通才。巡抚李文进很高兴,他向朝廷推荐了俞大猷的这一战车御敌之法,朝廷请俞大猷为师,推广他发明的战车,并且设置了专门对蒙古作战的兵车营。京师营中有兵车营这一编制,也是从这里开始。俞大猷乘着士兵情绪高昂,同李文进商讨偷袭蒙古部落的计策,两人英雄所见略同,于是把作战计划布置下去,很快偷袭成功。朝廷为此给俞大猷平反,还其世袭爵位。

能征善战的将军哪里都需要。南边的镇簟(今属浙江宁波)出现匪情,川湖总督黄光升向朝廷推荐俞大猷率军前往镇压,朝廷准许。俞大猷于是被任命为镇簟参将,他很快率领军队将镇簟匪盗平定,搞得那些曾经陷害过他的官员不服都不行。

在此之前,俞大猷就专门组织训练过他的“俞家军”。与戚继光所教“戚家军”不同的是,俞大猷除教“俞家军”基础理论知识外,更注重让士兵们学习他独创的剑法(亦即棍法),重点学他通过《易经》理论糅合军事布阵而创造的“剑阵”。“剑阵”主要由剑、射、阵三法组成。它的强项是集结士兵形成合力,集体配合攻击敌人。在很多战斗中,“俞家军”都发挥出重大作用,成为与“戚家军”齐名的抗倭劲旅。

广东饶平贼人张琏,数次攻陷城邑,多年了却没有人能够将其平定。皇帝于是下诏调俞大猷去南赣,集合广东和福建的兵力进行讨伐。这时胡宗宪兼管江西,他知道张琏远离巢穴,命俞大猷带兵迅速追击。俞大猷告诉胡宗宪:以奇兵偷袭张琏巢穴,打击他可能来救护的援军,这才是上策,怎么能用数万人的部队去跟着张琏一个人流动呢?胡宗宪以为俞大猷曾为他受过而记恨他,故而不听他的指挥。俞大猷非常坦然地告诉胡宗宪,若是记恨,当初就没有必要替胡宗宪代过受罪进监狱。现在不听你胡宗宪的打法,实在是你胡宗宪的战法太低劣,无法让我俞大猷接受,并不是我有意不听指挥。胡宗宪自知理亏,也就作罢。俞大猷按照他的战法,先率军将张琏老巢端掉,算定张琏会带兵回救,于是在险处设伏,打一个漂亮的伏击战。张琏乃一介草莽武夫,一听说自己的老巢被俞大猷捣毁,速速调兵遣将,赶忙打回老巢。眼见着张琏的队伍渐渐走进俞大猷布好的“口袋阵”,站在高山之巅进行瞭望的俞大猷十分欣慰。当俞大猷的歼敌号角吹响时,英勇的“俞家军”奋勇杀敌,呼声震天。落入“口袋”的敌匪鬼哭狼嚎,狼狈逃窜。“俞家军”一下斩杀敌人1200余。张琏且战且退,毫无招架之力。俞大猷号召军队乘胜追击,将张琏和另一匪首萧雪峰擒获。仗打胜了,抢功的人也来了。广东人上报朝廷说张琏是他们抓获的。俞大猷感到好笑。但他不予计较,只是告诉广东军官说,既然你们能战,这么多年了为何不把敌匪消灭?既然你们广东人抓获敌匪首,为何张琏还在我的手中?广东军官听了这番话,无地自容。

面对被“俞家军”俘虏的两万多匪兵,有人主张将他们全部斩杀。俞大猷坚决不同意。他对属下分析说:这些匪兵绝大部分是受骗而来的农家子弟,如果全杀,他们年迈的父母就无人赡养,年轻的媳妇也会失去丈夫;这些人本性不是很坏,经过教育相信他们会改邪归正。只有少数头领,无恶不作,犯下滔天罪行,这些人当杀。这样,那些经过教育的两万余农家兵丁,就被俞大猷逐一遣返回家。为此,朝廷升俞大猷为副总兵,协助驻守南(今江西大余和广东南雄地区)、赣(州)、汀(州)、漳(州)、惠(州)、潮(州)诸郡。

身处险境有谋略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十月,俞大猷调任南赣,次年改任广东。当时潮州倭寇二万多人与福建大盗相互联络,坑害百姓。加上福建延平(今福建南平)和汀州(今福建龙岩)又有盗寇作乱。朝廷告急。当时部队尚未集结,兵力部署也未做好。为了安抚朝廷,俞大猷决定单身闯入敌营,说服那些首领,叫他们回到山寨,停止扰民掠财,遣散兵丁。属下劝他说,这样做太危险,弄不好会被匪寇杀头。俞大猷镇定自若。他很有信心,凭着他的威名,不但不会被杀,还有把握说服敌寇匪首。俞大猷走后,人们都为他捏一把汗,认为凶多吉少。谁想,俞大猷孤身闯敌营,身处险境,却泰然自若,十分镇定。匪徒首领要杀他。他幽默地应对说,你们可以来10个人,手持刀枪一起上。匪首说,我们知道你俞大猷能战,但我们一下上30人,不信干不倒你俞大猷。双方一开打,敌匪一个个被俞大猷用独家剑法打得屁滚尿流。敌匪首被迫回到谈判桌上进行谈判。俞大猷开出优惠条件,只要不占山为王,每个人都能得到利益。结果,俞大猷把那些首领说服,一个个离开城邑,回到山寨,或做小吏,或分得田地耕种。这事让全国人为之震惊,简直把俞大猷看成“神人”。有一个叫温七的匪寇首领,不肯听话,继续为非作歹。俞大猷迅速带兵将温七剿灭。俞大猷的名声更为响亮。发展到只要敌寇一听到“俞家军”的名声,就闻风丧胆,拔腿逃窜。

河源(今广东省河源市)、翁源(今广东省翁源县)贼寇首领李亚元活动猖獗。广东总督吴桂芳知道俞大猷能打仗,就要求朝廷调俞大猷前去征讨。俞大猷这次的谋略不同于上次。在吴桂芳的支持下征兵10万,分五路进击,先取敌人老巢,再分军各个击破,很快将李亚元生擒,俘虏、斩杀敌人共计10400多人,救回被强抢的男女百姓8万余人,又一次取得重大胜利。没多久,他就被提升为都督同知。又因为他在这个职位上带兵消灭了大倭寇曾一本,他又被朝廷提升为都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阴差阳错就当了皇帝!中国古代的十大幸运帝王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最公认的千古一帝,历史上最凶残的皇帝,史上死得最窝囊的十大皇帝

    中国的皇帝数不胜数,雄才大略者有之,昏聩无能者有之,他们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别的群体,鄙人不才,妄评出下面十大幸运皇帝TOP.1 康熙在影视剧中,大都是这样描述的:说是在众多皇子参加的廷试当中,这个爱新觉罗·玄烨的表现最为出色,最后他就当上皇上了。那在历史上,爱新觉罗·玄烨真的是最出色的吗?最出色是真

  • 趣谈哪些人因为名字不够高大上而被忽略的名人?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不出名的名人故事,走不寻常而成功的名人,高大上的职业

    历史上有众多因为名字不够上档次,即使功业通天仍不被世人记住,一个个残酷的现实摆在这里:鲜卑凉州之主——秃发树机能北朝关张弗过——杨大眼(兄弟叫杨小眼)南齐第一名将——张狗儿(他兄弟叫张猪儿,这两兄弟后改名恭儿敬儿,格调略上升)隋代疾风之狼——麦铁仗西魏八柱国家——大野虎(唐太宗的亲曾祖父)日本遣隋大

  • 岳飞被宋高宗怨恨不止是军功:对起义军太仁慈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精忠岳飞王贵为什么叛变,宋高宗后悔杀岳飞吗,宋高宗为什么不能生育

    岳飞小朝廷把农民反抗斗争看作比金军入侵还更危险。在金兵暂时撤退、宋金形式发生急剧变化以后,高宗立即把南宋领兵抵御金军的大将韩世忠、刘光世、张俊、岳飞等从抗金前线调离,分头去镇压各地的农民起义。建炎四年(1130),江南东路信州地区农民不堪王琰溃军的劫掠骚扰,在王宗石领导下,二十万农民奋起反抗。高宗派

  • 汉初第一名将韩信为何初投刘邦时未被重用?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韩信十面埋伏为何网开一面,项羽后悔没重用韩信,韩信手下将领

    韩信是西汉的开国元勋,为刘邦打天下立下汗马功劳。不过当初这个人投奔刘邦的时候,刘邦并不待见他。萧何多次向刘邦举荐韩信,说他天下国士,刘邦总是无可无不可。后来萧何问刘邦为何不看好韩信,刘邦说出了这样的原因:孤闻韩信亲死不能治葬,无谋也;寄居亭长,乞食漂母,无能也;受辱胯下,乡人贱之,无勇也;事楚三年,

  • 汉高祖的军事才能:史官都无法遮掩的彭城惨败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彭城之战项羽为什么能赢,刘邦彭城兵败后如何翻身

    史官对于开国太祖的过失,不得不有所隐讳,特别是对于刘邦军事指挥能力的有限,更是不便多言,因为汉朝的天下是骑在马上打下来的,打天下的最高统帅,怎么会有如此丢人现眼的过去?彭城战败,是刘邦一生中最为惨痛的败仗。关于这次败战的原因,历代的史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纷纷议论中,最为一致的当数刘邦进入彭城之后

  • 德主刑辅:汉武帝独尊儒术背后的司法建设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独尊儒术和焚书坑儒的异同,如何看待汉武帝独尊儒术,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确立

    窦太后死后,汉武帝没有任何羁绊了,他要一展雄图,他修改法律,使西汉“律令凡三百五十九章”,死罪“大辟四百零九条”,他所奉行的重刑主义之繁苛由此可见。可以说,汉武对“文景之治”的另起炉灶,翻开了中国刑法史上最酷烈的一页。但是,治国手段的打、杀、罚只是硬币的一面,硬币的另一面则需要洗脑,要统一思想。关于

  • 汉武帝依靠怎样的文治武功和罗马帝国并驾齐驱?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汉武帝的武功,刘询是汉武帝的什么,汉宣帝和汉武帝是什么关系

    长达54年的铁碗统治,铸造了汉武帝刘彻雄才大略的独特性格和高大形象。在他的统治下,奠定了中华大帝国的壮阔版图,实现了东西文化的大撞击、大融合。汉武帝“外攘夷狄,内修法度”的赫赫功业也奠定了他在西汉历史上的地位,成为历史上影响深远的传奇人物。那么,汉武帝是如何治国、用人?又是如何与当时鼎盛的罗马帝国并

  • 平阳公主讨好皇帝弟弟:接连送上绝色美女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美女嫁给了皇上太简直,卫子夫平阳公主结局,平阳公主是谁的女儿

    在各种关于汉武帝的影视剧里,大家对平阳公主并不陌生,她总是占有不小的戏份。汉武帝刘彻的母亲王皇后生了四女一男,除了他之外,还生有平阳公主、南宫公主、隆虑公主和金俗(异父姐姐)。以刘彻这种六亲不认、子女老婆都杀无赦的性格来说,他有这么多同父或同母的兄弟姐妹,小小一个平阳真不能算啥;但最后,她却是汉武帝

  • 班超投笔从戎:大汉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控制西域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张骞通西域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班定远平西域,汉朝时的西域是指哪里

    班超是著名史学家班彪的幼子,其长兄班固、妹妹班昭也是著名的史学家。班超为人有大志,不拘小节。在其少年时代,也曾读过许多历史等方面的书籍,但往往只读个大概。班超内心孝敬恭谨,审察事理,居家常亲事勤苦之役,不耻劳辱。对于张骞、傅介子等历史人物,班超非常赞赏。西汉武帝时的张骞、昭帝时的傅介子都曾出使西域,

  • 清朝皇帝每天上朝是在哪个宫殿?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清朝皇帝住的宫殿叫什么,上朝的宫殿,清朝皇帝上朝在哪个殿

    清朝皇帝每天上朝是在哪个宫殿?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在《甄嬛传》中,多次出现皇帝露天广场上开大会,其实这才是明清时早朝正确打开方式。咱们平时说起古代皇帝上朝的地方,往往都说起“金銮殿”,不过古代朝会的正殿之中并没有这么个名字,清朝所谓的金銮殿,其实是太和殿。故宫之中的太和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