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豹房皇帝明武宗的双面性格:朱厚照真是昏君吗?

豹房皇帝明武宗的双面性格:朱厚照真是昏君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489 更新时间:2024/1/20 0:51:47

荒嬉皇帝明武宗朱厚照的一生,几乎都是和“豹房”联系在一起的。如果开列出历代“昏君”的名录,朱厚照一定会名列其中,说不定排列名次还会靠前,因为他的“豹房”的确会让人觉得真够荒唐的。但是,如果你仔细阅读《明史》,也许你就会发现,明武宗的一生,其实是有着很明显的双面性格的。

明武宗朱厚照其人,谈不上残暴昏庸,要害在于荒嬉胡闹,其恣意妄行的程度,说起来简直让人瞠目结舌,啼笑皆非。

朱厚照即位的第二年(公元1507年)秋,就在紫禁城外修建了一座殿院阁楼,水榭假山都不亚于皇宫,且密布暗道机关的“豹房”,并收集各地美女,充当“豹房”乐妓,以供自己淫乐。他在京城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豹房”里度过的,而且,最后他也是死在“豹房”。所以,称其为“豹房”皇帝,乃名符其实也;他还喜欢到全国各地巡游,在其中的一次游玩中,还整出一个“游龙戏凤”的故事来,给后来的小说家和剧作家们提供了写书编戏的风流好素材;他也不太理政事,从正德元年(1506年)起,司礼太监刘瑾就在他手里一步步做大,后来还险些夺了他的皇位;他还喜欢学他的先祖朱元璋朱棣,炫耀武功,并封自己为“威武大将军总兵官朱寿”;更有趣的是,正德十四年(1520年),宁王朱宸濠在江西造反,这位威武大将军亲率大军从京城出发前去平叛,还未走到半路,密探来报,反己被副都御史王守仁平息了。于是,武宗派心腹太监前去和王守仁商量,让王副都御史先把宁王放了,再由威武大将军亲自去擒拿,所以,王守仁先是瞒功不报,待武宗在南京城上演了一出亲擒宁王,显其赫赫武功的英雄大戏后,才宣布平叛大功告成。

就是这么一个主儿,怎么看也是一个瞎胡闹的昏君,可历史恰恰又给出了明武宗朱厚照不同的另一面。

朱厚照虽然不太理政事,但用人权却从未委与他人,因此,皇帝虽荒嬉,朝政却都有主事大臣料理,使得朝政并未荒废;对做大谋反的亲信太监刘瑾,朱厚照在正德五年(公元1511年)也果断地将其诛杀;最值得一书的是,当正德十二年(公元1518年)瓦剌小王子在阳和、应州犯境时,威武大将军亲率六军,与小王子激战五日,遂大败蒙古人,取得应州大捷,使蒙古人其后几年不敢犯境;更有意思的是,大捷后的朱厚照亲自给自己颁诏奖励,敕曰:“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朱寿亲统六师,肃清边境,特加封镇国公,岁支禄米五千石。吏部如敕奉行。”;也许是巡游时在江湖上混过,朱厚照还很有点江湖义气,临死前还设法保护他喜欢的太监和宠妃。

正德十五年(1521年)九月秋,朱厚照带着宫妃和太监坐船在白洋淀中钓鱼玩耍,谁知突遇大风,舟覆落水,武宗虽被救起,但却自此染病。正德十六年武宗病危时,谕司礼监曰:“朕疾不可为矣,其以朕意达皇太后,天下事重,与阁臣审处之,前事皆由朕误,非汝曹所能。”上述让司礼监太监记录的遗诏大意是:我不行了,把我的意思传达给皇太后,国政大事,要与内阁大臣商议处理,以前荒嬉误国之事都是按我的主意干的,不关你们这些人的事。把所有的误国坏事都揽在了自己的身上,这就是三十一岁的明武宗,在面对死亡时,充满江湖义气的人生另一面。

然而,历史还极有讽刺意味地告诉我们,荒嬉的朱厚照竞然对他所崇拜的先祖朱元璋制定的祖制也进行了“修正”。

据明人王绮的笔记《寓圃杂记》记载:“吴中自号繁华,自张氏之据,虽不被屠,人民迁徙实三都,戍远方者相继……邑里萧然,生计鲜薄,过者增感。正统、天顺间,余尝入城,咸谓稍复其旧,然尤未盛也。迨成化间,余恒三、四年一入,则见其迥若异境,以至于今,愈益繁盛……人性益巧而物产益多,至于人才辈出,尤为冠绝。”在这里,笔记把明初至正德年间,江南城市的演变轨迹描述得一清二楚:吴中本是繁华之地,因曾是张士诚的根据地,故朱元璋建国后,对此地采用了歧视政策。虽百姓未遭屠戮,但,或迁徙富户充实都城,或发送黔首远戍边关,因此,弄得“邑里萧然,生计鲜薄”。直至明英宗朱祁镇的正统、天顺朝,才略有恢复,而到了明武宗朱厚照治下的正德年间,随着经济的复兴,江南“愈益繁盛”,且“人材辈出,尤为冠绝”。

为什么不是在朱厚照所崇拜的“雄主”明太祖朱元璋或明成祖朱棣手上,江南得以繁盛?而恰恰是在荒嬉的“豹房”皇帝朱厚照治下,江南的经济和文化才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呢?这一吊诡现象是怎样产生的呢?是明武宗采取了什么特别得当的措施吗?当然不是。窃以为,其根本原因在于明中叶以后,统治者的实际控制力己经削弱了,使得江南走出了明初歧视政策的压制,从而逐步获得了一个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长期被压抑的经济和文化的活力终于被激活了,这才使江南得以繁盛。统治者控制力的被削弱,对于一个企图代代相传的专制王朝来说,可能是个坏预兆,但对激活民智和刺激社会进步,却是一个好兆头。这也算是“昏君”对“雄主”政策的一种“修正”吧!

“昏君”朱厚照对“雄主”朱元璋的“修正”还有一个经典的例子。朱元璋重视教育,国子监学生的饮食都由朝廷免费提供。可是伙食很差,学生受不了,一个叫赵麟的学生在国子监里贴出一张壁报抗议。按照校规,这是“毁辱师长罪”,该先打一百大板,然后发配充军。但朱元璋知道后,认为“毁辱师长”之风不可长,不仅砍了赵麟的头,还在国子监立了一根长竿,将血淋淋的人头挂在竿上,以儆效尤。说来可怖也可笑,直至“豹房”皇帝南巡到了南京国子监,看见一根长竿竖在校园,感到很奇怪,问此为何物?教师回答是太祖皇帝挂学生人头用的。武宗听后,很不以为然,并说了句很朴实的“名言”:学校岂是刑场?撤掉了罢!从朱元璋竖竿子算起,到朱厚照撤竿子为止,这根恐怖的血竿子在南京国子监一共竖了一百二十六年。

明武宗朱厚照只活了三十一年,而在位的十六年,也是充分展示其双面人性的十六年。《明史.本纪十六.武宗》是这样评价朱厚照的:“明自正统以来,国势浸弱。毅皇(武宗)手除逆瑾(刘瑾),躬御边寇,奋然欲以武功自雄。然耽乐嬉游,昵近群小,至自置官号,冠履之分荡然矣。犹幸用人之柄躬自操持,而秉钧诸臣补苴匡救,是以朝纲紊乱,而不底于危之。假使承孝宗遗泽,制节谨度,有中立之操,则国泰而名完,岂至重后人之訾议哉。”

以上评论,不仅是清人张廷玉对明武宗朱厚照的准确评价,也应视之为,后人在客观的评价前人功过时的行为指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正德皇帝朱厚照的七大极品嗜好:花花公子朱厚照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终于要说说正德皇帝了。却又不知从哪里下笔。主要是这位叫朱厚照的帝王让我们没法用一个完整的结论去评价他。他到底是一个顽皮的孩子?还是一个愤青?还是一个有为的“将军”?因为按传统的道德去看他,那真是叛逆到极点了。他十四岁登基,三十一岁死亡。期间的历史,可以用荒诞不经来形容。往往觉得不可能的事情,却一而再

  • 盘点曾经扳倒皇后的妃子们:直接毒杀皇后的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1、扳倒吴皇后的万贵妃——手段指数:★★★☆☆吴皇后(?—1509),明宪宗朱见深第一任皇后,顺天人。一朝选在君王侧这位吴皇后,来头不小,有背景,当初竞选皇后的时候,朱见深的父亲最先定的是王氏,可是吴氏凭着自己家出身官宦,而且交际甚广,把王氏挤了下去,最终当上了皇后。皇后的人选是朱祁镇亲自定的,那这

  • 盘点历史上那些幸福的皇后:谁是最幸福的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第一名:唐太宗——长孙皇后我总相信长孙皇后一定是美丽的,而且是能够让人平静超凡脱俗的美,能让李世民忘了战火和硝烟,能够平心静气治理国家.早在历史课本中盛装劝谏的长孙皇后,就让人折服.该是怎么机智聪慧的女人!不知道为什么看徐惠劝谏就很有魏征的味道,而长孙皇后反而多了些亲切!或许臣和妾,与夫妻总是不同的

  • 罕见胜利:清灭亡前派舰从日本手中强硬夺回东沙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1895年,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失败,被迫割让台湾岛和澎湖列岛,南海的东北大门洞开,日本成为清末中国在南海的最大威胁。日本打出“殖产兴业”的旗号,想攫取南海的资源。1901年夏,日本商人西泽吉次遇风漂到东沙群岛中最大岛屿——东沙岛,他看到岛上鸟粪资源丰富,就取标本到台湾基隆化验,结果发现东沙岛上存在丰富

  • 历史上最窝囊皇帝:自己屡次被掳 皇后四度被废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在古代的和现代的人们看来,皇帝大概是天底下最幸福的工作岗位了,坐拥天下之富,有使不完的钱,还整了个三宫六院,不愁找不到睡觉的地方,高兴的时候可以组织场劳民伤财的“南巡”,不想动弹的话可以整天在后宫里面泡着……简直每个帝王都开创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美好时代。古代的每个皇帝都是泡在蜜罐里,而且一泡到底吗?事

  • 莎士比亚早年曾是恶棍打手?因威胁他人吃官司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这些晦涩的法律文件一直被陈旧的牛皮纸包裹得严严实实,当中不仅将莎士比亚描绘为危险的恶棍,而且还列出了他的许多同伙——换言之,当年的莎翁不仅从事过违法行为,还可能卷入有组织犯罪。貌似温文尔雅的莎士比亚曾经是个打手兼恶棍?据美国《史密森尼杂志》近日报道,加拿大学者莱斯利·霍森从英国档案馆故纸堆中得出的研

  • 明朝逆境将军俞大猷:从挫折中成长的抗倭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如何以积极的心态对待挫折和逆境,如何面对挫折和逆境,如何对待人生的顺境和逆境

    俞大猷是明朝中后期的著名军事将领。在抗倭上功勋卓著,是与戚继光齐名的“抗倭英雄”。他虽然功名显赫,为国家贡献颇多,却屡遭打击陷害,一生沉浮漂移,命运多舛。所幸的是,俞大猷总能化险为夷,东山再起,显现出超常的政治军事智慧。愈挫愈勇成名将俞大猷出身习武世家, 20岁那年,他的父亲突然病故,他便继承了父亲

  • 阴差阳错就当了皇帝!中国古代的十大幸运帝王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最公认的千古一帝,历史上最凶残的皇帝,史上死得最窝囊的十大皇帝

    中国的皇帝数不胜数,雄才大略者有之,昏聩无能者有之,他们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别的群体,鄙人不才,妄评出下面十大幸运皇帝TOP.1 康熙在影视剧中,大都是这样描述的:说是在众多皇子参加的廷试当中,这个爱新觉罗·玄烨的表现最为出色,最后他就当上皇上了。那在历史上,爱新觉罗·玄烨真的是最出色的吗?最出色是真

  • 趣谈哪些人因为名字不够高大上而被忽略的名人?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不出名的名人故事,走不寻常而成功的名人,高大上的职业

    历史上有众多因为名字不够上档次,即使功业通天仍不被世人记住,一个个残酷的现实摆在这里:鲜卑凉州之主——秃发树机能北朝关张弗过——杨大眼(兄弟叫杨小眼)南齐第一名将——张狗儿(他兄弟叫张猪儿,这两兄弟后改名恭儿敬儿,格调略上升)隋代疾风之狼——麦铁仗西魏八柱国家——大野虎(唐太宗的亲曾祖父)日本遣隋大

  • 岳飞被宋高宗怨恨不止是军功:对起义军太仁慈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精忠岳飞王贵为什么叛变,宋高宗后悔杀岳飞吗,宋高宗为什么不能生育

    岳飞小朝廷把农民反抗斗争看作比金军入侵还更危险。在金兵暂时撤退、宋金形式发生急剧变化以后,高宗立即把南宋领兵抵御金军的大将韩世忠、刘光世、张俊、岳飞等从抗金前线调离,分头去镇压各地的农民起义。建炎四年(1130),江南东路信州地区农民不堪王琰溃军的劫掠骚扰,在王宗石领导下,二十万农民奋起反抗。高宗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