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西汉初年大臣袁盎简介:以胆识与见解为汉文帝所赏识

西汉初年大臣袁盎简介:以胆识与见解为汉文帝所赏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2142 更新时间:2023/12/12 9:59:16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共历十二帝,享国二百一十年(也有认为汉始于公元前206年一说),史书又称为“前汉”“先汉”,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那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袁盎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袁盎(约前200年—前150年),《汉书》称爰盎,字丝,汉初楚国人,西汉大臣,个性刚直,有才干,以胆识与见解为汉文帝所赏识。

袁盎有较浓厚的儒家思想,强调等级名分、按“礼”行事,不能有僭越行为。为人敢言直谏,后因此触犯汉文帝,被调任陇西都尉,后迁徙做吴相。汉景帝即位,吴楚七国叛乱,袁盎奏请斩晁错以平众怒,官拜太常,出使吴国。叛乱平定后,封为楚相。后因反对立梁王刘武为储君,遭到梁王忌恨,为刺客所杀。

人物生平

为人正直

袁盎是楚地人,他的父亲从前是个强盗,后来迁徙到了安陵。吕后时期,袁盎做了吕禄的家臣。汉文帝即位后,其兄袁哙保举他,他便被任为中郎。 绛侯周勃诛灭吕氏有功,被文帝封为丞相,周勃因此甚为得意。文帝对待周勃非常恭敬,群臣朝觐退朝后,经常亲自目送他下朝。袁盎因此进谏,问文帝:"陛下认为丞相是怎样的人?“文帝回答说:”丞相是匡扶社稷之臣。袁盎说:“丞相只是功臣而已,不能被称为社稷之臣。社稷之臣应该是与陛下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在吕后掌权时,诸吕胡作非为,擅自称王,刘氏的局势危急万分。而当时周勃身为太尉,掌握着兵权却不能反正。而等到吕后去世,群臣共同讨伐诸吕时,周勃掌握兵权,顺势而为而已。因而只能称作功臣,不能称作社稷之臣。周勃每每有骄横欺主之色,而陛下却谦虚退让,毫无君臣之礼,臣私下里认为陛下不应该这样做。” 文帝接受了袁盎的建议,群臣上朝时,逐渐威严起来,周勃慢慢也开始对皇帝产生了敬畏。周勃因此怨恨袁盎,不久,遇到了他。就对他说:“我与你的兄长袁哙有交情,今天你这小子却在朝廷毁谤我。”袁盎毫不退让,并未因此道歉。后来,周勃因故被罢相,回到封地,有人上书告他谋反,被召进京城关押在狱中。朝中的王公大臣都不敢替他说情,只有袁盎申明周勃无罪。周勃出狱后,感念袁盎出力颇多,乃与他结为挚友。

妙算刘长

文帝三年(公元前177年),淮南王刘长自封国入朝觐见,擅自杀死了辟阳侯审食其。袁盎对文帝说:“诸侯王太骄横霸道必生祸患,可以适当削减他们的封地。”文帝不听,淮南王愈加蛮横。

文帝六年(前174年),棘蒲侯柴武的世子意图谋反,事发被诛,牵连到了淮南王,文帝将其贬到蜀地,以囚车押送。 袁盎当时任中郎将,便劝谏说:“陛下向来骄纵淮南王,不加以限制,以致酿成如此境地,如今又突然摧折他。淮南王为人刚直,如果在路上遇到风寒而死在半途中,人们就会认为陛下不能容人,背负杀弟之名,到时怎么办呢?”皇上不听。让囚车继续出发。囚车行至雍地,淮南王就病死了。文帝得知消息后非常悲伤,为之绝食。袁盎入见,宽慰文帝说:“您在任代王时,太后患病,三年里您尽心服侍,亲尝汤药,曾参尚且感到为难,而您做了,孝道超过曾参太多了;诛灭诸吕后,您由代国进入凶险难料的京城,即使是孟贲、夏育的勇气也不及陛下;群臣推荐您做皇帝,陛下推辞了五次,而古时的贤人许由也只推辞了一次,陛下超过许由四次啊。陛下这三件事均高于世人,不须担心名声被毁。 况且,陛下贬谪淮南王,本是为了让他改过自新,是护送官员不慎导致淮南王病死,罪不在陛下啊。” 文帝听了袁盎的分析,略感宽慰。问他该怎么善后呢?袁盎随后建议妥善处置淮南王的子嗣,文帝听从,便将淮南王的三个儿子都封为王。此事过后,袁盎在朝廷中名声大振。

直言劝谏

谏帝之好

宦官赵同(即赵谈,司马迁为避父讳写作赵同)仗着文帝的宠信,经常在文帝面前造谣中伤袁盎,袁盎忧愁不已。袁盎的侄子袁种劝袁盎在朝廷上公开羞辱一下赵同,以防止赵同继续毁谤。一天,文帝坐车出行,赵同在车上服侍。袁盎便跪在马车前,向文帝进言说:“皇上,我听说能和您一起坐在乘舆上的人,都是英雄豪杰啊,如今大汉虽然缺乏英雄豪杰,可是陛下现在怎么和一个太监坐在一起呢?”文帝闻言大笑,就立即让赵同下了车。

文帝从霸陵上山,打算从西边的陡坡飞车而下。袁盎担心文帝安危,就策马紧挨皇帝的马车,挽住缰绳,文帝问道:“怎么,难道将军怕了吗?”袁盎答道:“我听说千金之子,不会坐在屋檐下,百金之子,不会倚在楼台的栏杆上,就是害怕发生危险;圣明的君主不应该在危机中心存侥幸。今陛下驾着快车,飞驰着奔下峻山,如果马惊车败,陛下纵然不爱惜自己,但又怎么对得起高祖和太后呢?”文帝听后,就放弃了飞车下山的打算。

谏妃之宠

慎夫人很受文帝宠幸,在内宫常和文帝、窦皇后同席而坐。一次,文帝到上林苑游玩,窦皇后、慎夫人跟从。等到就坐的时候,郎署长布置坐席,袁盎就把慎夫人的坐席向后拉退了一些。慎夫人生气,不肯就坐,文帝也很生气,就起身回宫了。事后,袁盎劝谏文帝:“臣听说尊卑有别,内宫上下才能和睦。如今陛下已立皇后,慎夫人只不过是个宠妾,妾怎么能和主同席而坐呢!这是失却尊卑啊。且陛下宠爱慎夫人,就应该厚加赏赐。如果尊卑不分,名为宠爱,实则害了她,陛下难道不知道戚夫人被吕后做成“人彘”的事吗?” 文帝这才高兴,并把袁盎的话告诉了慎夫人。慎夫人就赐给袁盎金五十斤(当时所说的“金”为铜)。

出外为相

袁盎因多次直言劝谏,不能久留京城,被调任为陇西都尉。到任后,袁盎对士兵们非常仁慈,爱护有加,士兵们都争着为他舍身效命。不久,袁盎调任为齐国丞相,不久,又调到吴国为相。袁种在送别袁盎时对他说:“吴王刘濞骄横欺主已经很久了,常有反心。你如果想要弹劾他,吴王如果不上书弹劾你,就会杀你了。南方潮湿,你每天只管饮酒度日,不管事务。时常规劝吴王不要谋反就行了,这样才能不被杀害。袁盎采纳了他的计策,吴王果然厚待了袁盎,并未加害。不久,袁盎告老还乡,路上碰到丞相申屠嘉,便下车行礼拜见,申屠嘉只是在车上表示谢意。袁盎回到家里,觉得在下属官吏面前感到羞耻,于是到丞相府拜见申屠嘉。 申屠嘉过了很长时间才出来接见袁盎,态度非常傲慢。袁盎便说:“希望别人回避,单独会见。”丞相说:“如果你所说的是公事,请到官署与长史掾吏商议,我将把你的意见报告上去;如果是私事,我不接受私下的谈话。”袁盎就跪着劝说道:“你作为丞相,请自我衡量一下,与陈平、周勃相比,你怎么样?”丞相说:“我比不上他们。” 袁盎说:“好,你自己都说比不上他们。陈平、周勃辅佐高祖,平定天下,做了将相,诛杀诸吕,保全了刘氏天下时,您只是个脚踏弓弩的人,后来提升为队长,积功做到了淮阳郡守,并没有出谋划策、攻城夺地、野外厮杀的战功。再说陛下从代地来,每次上朝,郎官呈上奏书,他从来没有不停下车来听取他们的意见的,意见不能采用的,就搁置一边,可以接受的,就采纳,从来没有人不称道赞许。这是为什么呢?是想用这种办法来招揽天下贤能之士。皇上每天听到自己从前所没听过的事情,明白以前所不曾明白的道理,一天比一天英明智慧;您现在自己封闭天下人的口,而一天天更加愚昧。以圣明的君主来督责愚昧的丞相,依我看,你遭受祸患的日子不远了啊!” 申屠嘉于是拜了两拜,说道:“我是个粗鄙庸俗的人,就是不聪明,幸蒙将军教诲。”申屠嘉引袁盎入内室同坐,把他作为上宾。

议杀晁错

袁盎和晁错素来不和,一方在,另一方就离去,二人从来没有在一起说过话。汉景帝即位后,晁错任御史大夫,就派人查袁盎任吴相时所受吴王刘濞的财物,要论罪处罚,景帝诏令赦免袁盎为平民。

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年),吴楚七国叛乱,晁错听闻消息,认定袁盎收受刘濞恩惠,必定知道其预谋,就与下属丞史商议,打算趁机打击袁盎。丞史不同意,晁错因此犹豫不决。 袁盎得知消息后,非常惶恐,连夜求见窦婴,说明吴王反叛的原因,请求面见景帝当庭对状。窦婴禀告了景帝,景帝便召见了袁盎。袁盎进宫后,发现晁错在场,就请求景帝屏退旁人。晁错出去后,袁盎献策说:“吴楚叛乱目的在于杀了晁错并想要恢复原来的封地;只要斩了晁错,赦免吴楚七国的罪行并恢复他们原来的封地,就可以兵不血刃的消除叛乱了。” 景帝采纳了袁盎的建议,便封窦婴为大将军,袁盎为太常,要他秘密整治行装,出使吴国。

出使吴国

晁错被杀后,袁盎以太常的身份出使至吴国。吴王打算任命袁盎为领军将领,袁盎不肯。吴王便派一名都尉带领五百人把袁盎围困在军中,想杀死他。围困袁盎的校尉司马,曾经是袁盎的从史,因私通婢女,畏罪潜逃,袁盎驾车追上后,并未处罚他,反而把婢女赐给了他,仍旧叫他当从史。校尉司马知恩图报,就变卖随身财物,灌醉了守城的士兵,乘着夜色,割开营帐,救出了袁盎。袁盎得救后,步行了七八里,天亮时,遇到了梁国的骑兵,就借马逃离了吴地,将出使吴国的情况报告给了景帝。

遇刺身亡

叛乱平定后,袁盎被任为楚相,不久,因病辞官,闲居在家,景帝仍常派人向他寻计问策。

景帝想立梁王刘武为储君,袁盎得知消息后,就进言劝谏,中止了这种议论。梁王因此怨恨袁盎,派人前去刺杀他。第一个刺客来到关中后,打听袁盎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众人都赞不绝口。刺客就放弃了刺杀的计划,并提醒袁盎以后还会有十多批人前来刺杀,要他小心戒备。袁盎心中很不愉快,家里又接二连三地发生了许多怪事,便到棓生那里去占卜问吉凶。回家的时候,在安陵城门外面,被随后派来的梁国刺客刺杀而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上官婉儿作为一个有才能的人 李隆基掌权后为何处死她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李隆基杀了上官婉儿吗,上官婉儿是武则天的什么人,上官婉儿现在太弱了

    还不了解:李隆基和上官婉儿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李隆基称帝后,为何立马除掉上官婉儿?武则天身为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褒贬不一,但是对于女性来说,她为以后的女性开辟了一个新的道路。同时也为广大女性树立了一个独立自主的榜样。她的手下中有一个女子同样出类拔萃,

  • 美军泄密士兵受审:这算是通敌者?英雄?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美军特种兵尼日尔遭遇伏击详解,铁列克提事件是耻辱,苏联拒绝发射核弹的军官

    向“维基解密”大量泄密的美军士兵布拉德利·曼宁,6月3日出庭受审。 据美国《纽约时报》等媒体报道,曼宁承认了被控22项罪名中较轻的10项。如果包括“通敌罪”在内的全部罪名成立,他将面临最多154年监禁。 泄密的意图是“让世界变得更好” 6月3日,25岁的美国陆军一等兵布拉德利·曼宁,在

  • 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哪些名臣良将被忠疑之术玩死?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名臣排名,历史上敢于直言进谏的忠臣,冒死谏言的历代忠臣

    导读:毁谤与赞誉,肯定与否定本来没有一个客观的标准。以汉高祖刘邦那样的雄才大略和汉丞相陈平那样的足智多谋,有人毁谤陈平时,汉高祖就疏远了他,而有人赞誉陈平时,汉高祖又亲近信任了他。以汉文帝那样的英明和云中太守魏尚那样的忠诚,由于呈报战绩时,多报了几颗首级,便被绳之以法,就地免职。经冯唐在文帝面前为他

  • 揭秘:大汉朝史上汉武帝身边的四大国宝级美女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大汉贤后卫子夫续文,大汉之我是灵帝刘宏,汉朝四大美女是谁

    导读:皇帝大多都是荒淫的,不过最好色的皇帝非汉武帝莫属。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汉武帝身边拥有四大国宝级的美女。这些美女不仅美貌无比,而且都在历史上有名气,很有典故。第一个美女就是陈阿娇。当年4岁的胶东王刘彘就对身前的小美女阿娇垂涎,当姑母问他阿娇怎么样的时候,小刘彘就很懂事的说:好,若得阿娇做妇,当

  • 《倚天屠龙记》中赵敏是靠什么成功色诱张无忌?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倚天屠龙记原著张无忌和谁在一起了,倚天屠龙记张无忌和赵敏结局,倚天屠龙记赵敏手下

    导读:赵敏称无忌童鞋为“小淫贼”,全书拢共两处。第一处是丁敏群为难周芷若时,丁敏君反反复复强调周去找张无忌这个“小淫贼”,当时张与赵躲在一边听,赵敏调戏张无忌,叫他“小淫贼”;第二处称他为“小淫贼”,是在丐帮的大鼓之内,听外面丐帮弟子一个劲地叫张无忌为“该死的淫贼”,赵敏再次顺着他们的话戏称张无忌“

  • 耿直倔强敢于抗争:揭秘大清史上真实的鳌拜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一个人很耿直是什么意思,鳌拜想过篡位吗,鳌拜为什么不篡位

    导读:近年来,随着各种清代题材历史剧的热播,康熙智擒鳌拜的故事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鳌拜这个名字也几乎是家喻户晓。在历史上,鳌拜不仅确有其人,而且是清朝初年政坛上的一个重要人物。历史上的鳌拜,其真实面目究竟如何呢?鳌拜,生年不详,卒于康熙八年(1669),满洲镶黄旗人。他的叔父费英东早年追随努尔哈

  • 历史的疑问:张献忠屠四川还是清军屠四川?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目前,民间传说和很多史料记载上都说张献忠是杀人魔,率大西起义军在四川期间杀了几千万人,导致了清朝时期的“湖广填四川”。这些史料多半出自于清朝时期的官方正史,有严重的污蔑倾向。面对从清朝留下来的众多诬陷资料,面对被清朝借“文字狱”涂改了的历史真相,要找到文字上去证明张献忠没有肆意屠杀的依据已经很难了。

  • 揭秘:扶不起的阿斗竟是三国史上最优秀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袁绍就是个扶不起的阿斗视频,三国阿斗扶的起,什么是扶不起的阿斗

    导读:纵观历史,刘禅就任蜀汉皇帝共计41年,是三国时期所有帝王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个。其中,诸葛亮辅佐刘禅11年,在诸葛亮去世后,刘禅还在贤臣的辅助下做了30年的皇帝。由于种种原因,刘禅阿斗一直被视为是弱智或低能儿的象征,这实在是一个千古奇冤。刘禅及其父亲刘备可以说都是中国历史上最工于心计的赌博高手。

  • 历史上希特勒曾三次调停中日战争最后为何失败?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促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国际会议,北京二度被占领与哪两次战争有关,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的会议

    导读:根据德国外交部档案,1937年10月下旬,希特勒密令德国驻日大使狄克逊向日本外相广田探询日本所希望的中日和平条件。当时上海尚未全部陷落,日军在上海作战伤亡重大,广田提出了四个条件:(1)中国承认“满洲国”;(2)华北特殊化;(3)中日共同防共;(4)中日经济提携。10月30日,德国驻华大使陶德

  • 曹操垂泪为几人?为袁绍垂泪或为少老对手伤心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指的是谁,泪比长生殿上多出自哪首古诗,身在曹营心在汉指的是

    导读:世人皆云刘备爱哭,殊不知曹操也常流泪。曹操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一向以硬朗、苍健、气势恢弘的姿态处世,并卓尔不群地屹立于历史长河。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有着吞天吐地之志的铁腕人物,也常常为他人潸然泪下。在记载三国时期最原始、最权威的资料《三国志》(裴松之注本)中可见一斑。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