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曹操垂泪为几人?为袁绍垂泪或为少老对手伤心

曹操垂泪为几人?为袁绍垂泪或为少老对手伤心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2424 更新时间:2023/12/29 3:58:44

导读:世人皆云刘备爱哭,殊不知曹操也常流泪。曹操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一向以硬朗、苍健、气势恢弘的姿态处世,并卓尔不群地屹立于历史长河。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有着吞天吐地之志的铁腕人物,也常常为他人潸然泪下。在记载三国时期最原始、最权威的资料《三国志》(裴松之注本)中可见一斑。

1.为荀攸垂泪。荀攸,字公达。《三国志·魏书·荀攸传》记载,董卓作乱时,荀攸因与人密谋行刺董卓而被捕,同时被捕的另一个人因恐惧而自杀,但荀攸却镇定自若,并在董卓死后出狱。荀攸后来得到曹操赏识,多次为曹操出奇计,比如擒吕布、斩颜良、征刘表,等等。曹操曾在荀彧面前说:“公达,非常人也,吾得与之计事,天下当何忧哉!”他还在曹丕面前说:“荀公达,人之师表也,汝当尽礼敬之。”后来,荀攸在征讨孙权的途中去世,曹操每说到荀攸都要流泪,“攸从征孙权,道薨。太祖言则流涕”。

2.为张邈垂泪。张邈,字孟卓。《三国志·魏书·张邈传》中说张邈曾与曹操、袁绍为友。袁绍当上讨伐董卓的盟主后,优柔寡断的本性逐渐显露,这受到张邈的指责,于是袁绍让曹操杀掉张邈。曹操对袁绍说,张邈是我们的朋友,应宽容他,且天下未定,不应自相残杀。张邈事后更加尊重曹操。建安二年,曹操东伐陶谦,对家人说:“我若不还,往依孟卓。”可见,张邈曾是曹操以全家性命相托的人。曹操东伐回来,“见邈,垂泣相对”,情到深处,曹操流下了泪水。然而,张邈最终背叛了曹操,这是因为张邈与袁绍的关系不断激化,他害怕曹操最终会站到袁绍一边,且张邈的亲友也劝他脱离曹操而投奔吕布。

3.为毕湛垂泪。《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中说,毕湛曾任曹操的别驾。张邈背叛曹操后,劫持了毕湛的家人。曹操对毕湛说:你的亲人都在张邈那里,你可以过去。毕湛立即叩头,说自己决不离开。曹操感动得流泪。书中的原话是“湛顿首无二心,公嘉之,为之流涕”。然而,毕湛没能履行诺言,还是悄悄去了张邈那里。毕湛和曹操再次见面,是在吕布被曹操打败时(张邈已归属吕布),他被曹操生擒。众人认为毕湛必死,哪知曹操却说:“夫人孝于其亲者,岂不亦忠于君乎!吾所求也。”曹操根本就没怪罪毕湛。

4.为袁绍垂泪。《三国志·魏书·袁绍传》中有写:“绍有姿貌威容,能折节下士……太祖少与交焉。”曹操在年少时就与袁绍有交往,此后,他们一起讨董卓、攻袁术,每次都取得了成功。再后来,二人在战场上成了对头,结果曹操获胜。袁绍于建安七年病死。建安九年,曹操来到袁绍墓前祭拜,失声痛哭。《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中写道:“公临祀绍墓,哭之流涕;慰劳绍妻,还其家人宝物。”曹操也许是为少了一个老朋友、老对手而伤心吧。

5.为陈宫垂泪。陈宫早年追随曹操,后投奔吕布。《三国志·魏书·张邈传》中说,陈宫“为布画策,布每不从其计”。建安三年,曹操将吕布的城池围住,吕布军心涣散,陈宫被吕布的部将捆绑后献给曹操。陈宫见到曹操后,想以死明志。曹操说,那你母亲怎么办?陈宫说:“宫闻孝治天下者不绝人之亲,仁施四海者不乏人之祀,老母在公,不在宫也。”紧接着陈宫大步走向门外,曹操想阻止却没能拦住,“太祖泣而送之,宫不还顾。宫死后,太祖待其家皆厚如初”。

6.为袁涣垂泪。袁涣先随刘备,后从吕布。吕布曾让他写信辱骂刘备,他说:“涣他日之事刘将军,犹今日之事将军也,如一旦去此,得骂将军,可乎?”吕布听后很惭愧。吕布被曹操杀掉后,其下属纷纷向曹操献媚,唯独袁涣没有。曹操让百官分取吕布物品,其他人都捡值钱的东西,只有袁涣“取书数百卷”。袁涣很快被曹操任命为都尉。他曾建议曹操减少战事、教化百姓,得到了曹操的认可。《三国志·魏书·袁涣传》中写道:“居官数年卒,太祖为之流涕。”

7.为庞德垂泪。庞德曾为张鲁部下,后降曹操。庞德当时驻扎在樊城以北十里,正赶上暴雨连绵数日,樊城周围水深五六丈,庞德只能到堤上避水。关羽率水军将庞德避水之堤围住,水越来越大,庞德落水被擒。庞德对关羽的威逼利诱破口大骂,最终被杀。《三国志·魏书·庞德传》中有写:“太祖闻而悲之,为之流涕。”其实,庞德追随曹操的时间不长,且庞德之兄在蜀地,庞德不降关羽确实难得。曹操在于禁投降关羽时说:“吾知禁三十年,何意临危处难,反不如庞德邪!”同样与关羽作战,同样遭遇了水患,同样是不敌对方,但庞德和于禁的选择迥然不同。

8.为任峻垂泪。任峻在汉末时曾为小吏,后率数百人投奔曹操,深得曹操信任,被任命为骑都尉。曹操还将自己的堂妹嫁给了他。此后,任峻长期负责曹军的粮食供给,使曹军出现了“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的现象。《三国志·魏书·任峻传》记载,任峻以信义著称,多次在饥荒时收留孤儿,深得曹操赞许,“每有所陈,太祖多善之……建安九年薨,太祖流涕者久之”。

9.为典韦垂泪。《三国志·魏书·典韦传》中说,典韦两次救过曹操性命。第一次是曹操征吕布时被围,“贼弓弩乱发,矢至如雨……韦手持十余戟,大呼起,所抵无不应手倒者。布众退。会日暮,太祖乃得引去”。第二次是曹操和张绣作战时遇险,曹操“轻骑引出”,留下典韦阻止张绣军队,“韦被数十创……韦双挟两贼击杀之,余贼不敢前。韦复前突贼,杀数人,创重发,瞋目大骂而死”。典韦在战场是猛将,在军营中是曹操的贴身保镖,“常昼立侍终日,夜宿帐左右,稀归私寝”。典韦为救曹操而死,怎能不让曹操悲痛欲绝?曹操“闻韦死,为流涕,募间取其丧,亲自临哭之”。

10.为曹冲垂泪。曹冲,字仓舒,是曹操25个儿子中的佼佼者。《三国志·魏书·邓哀王冲传》说他“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并详细记载了曹冲称象、智救库吏两个让人惊叹的故事。曹冲13岁时生病,不久即离开人世,曹操十分悲痛,对曹丕说:“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并且“言则流涕”。这就是说,曹冲若不是英年早逝,很可能会继承曹操王位。这正应合了曹丕的一句话:“若使仓舒在,我亦无天下。”

曹操究竟为多少人垂过泪,我们已不得而知,但我们在曹操的一些泪水中能看到他惜才、怜友、爱子的一面。也正因为如此,这个一度饱受争议、叱咤风云的人物形象才显得有血有肉、生动鲜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那些不曾忘记的岁月:抗战老兵成甲子的风雨人生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六十甲子一轮回的诗词,被岁月忘记的人,心已忘记岁月已飞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

  • 揭开日本裕仁天皇的真面目:始终处在战争决策中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天皇裕仁发动战争视频,裕仁天皇是战争元凶吗,日本天皇战争

    1991年,一本揭开日本天皇裕仁神话的传记《裕仁与现代日本的诞生》被授予当年普利策奖的传记类奖项,获得评论界和学术界一致好评。此书最近由新华出版社译成中文。该书作者是纽约州立大学宾厄姆顿分校历史系教授赫伯特·比克斯。比克斯二战后曾作为美国海军预备役军人在日本服役,上世纪六十年代进入哈佛大学攻读研究生

  • 曾国藩家书背后的委屈:因何为何被咸丰骂虚伪?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曾国藩家书内容,曾国藩虚伪,为什么要看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到底是写给谁看的?当然是写给家人看的。然而,在风云变幻的晚清时代,作为一代重臣的他,其身负的不只是一个家庭,还有一方军政局面,因此,对老曾家书的解读也会往上延伸,例如有观点认为他的家书是写给咸丰皇帝看的,以表明自己的姿态。曾国藩性格解读:是个爱生闷气的人都知道老曾的励志名言:“打掉牙齿和血

  • 多尔衮有无谋逆之心?曾强拉顺治出宫给他请安?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真实的孝庄和多尔衮,为什么掘坟多尔衮,历史上的大玉儿和多尔衮

    多尔衮的一生是谜一样的一生。他生前战功显赫、位至极尊,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权倾朝野;死后不到两个月又被追罪,全面清算、削爵、擢宗室、籍家产、罢庙享、断其后嗣、掘墓、开棺、鞭尸。历史上的多尔衮给后人留下了无数的谜:多尔衮与孝庄皇太后的关系之谜、争夺后金汗位失败之谜、争夺大清帝位失败之谜……那么,夺位

  • 谁是抗元第一名将?蒙古铁骑因为谁不能南下一步!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蒙古铁骑小说,蒙古铁骑横扫苏丹电影,蒙古第一名将哲别

    蒙古南下攻金,则是在成吉思汗的儿子,也就是窝阔台时候的事。蒙古提出了与宋联合夹击金并将之灭亡的计划。大约在一个世纪之前,宋与金合力要灭辽,之后却导致宋受到金压迫的结果,所以这一次,宋就想要与蒙古合力灭金。后来,却也造成了其为蒙古所压迫的后果,关于这一点,从后世来看,总让人有为什么不懂长进的感觉。金派

  • 少数民族皇帝中的完美皇帝:金朝太祖完颜阿骨打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金太祖阿骨打的完颜家族,完颜阿骨打的皇子,明朝太祖太宗

    当人们提及那些以卓越的个人素质改变历史的英雄人物时,大金国的开国皇帝完颜阿骨打(1068-1123)不应该被遗忘。正是他,率领着女真这个弱小的渔猎民族,走出白山黑水。在他打下的事业基础上,他的族人在不到十年时间内就先后消灭了辽和北宋这两个庞大的国家,彻底打破了原有的政治格局,中国的历史也因此发生了重

  • 贤相张俭:辽国皇帝亲征宋朝计划被一碗泡饭断送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南宋统治者的醉生梦死,历史上贤能的皇后

    公元1041年正月,是一个多事的月份。宋仁宗很烦,跟西夏交兵迟迟看不到捷报;辽兴宗很恼,借机敲宋的竹杠——割地和亲,却得到了三个字“不同意”;李元昊很急,和宋打仗,青盐无法出口,穷得快要当裤衩了。武侠小说《天龙八部》曾真实地在再现了这个时期的微妙局势,只不过将辽兴宗换成了他的儿子耶律洪基。辽兴宗一旦

  • 金朝海陵王时期宠臣徒单恭:贪敛得名“金总管”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薛崇训金城公主,取回长乐侍君王出处,王的宠臣

    12世纪初,世代生活在白山黑水间的女真人不堪契丹贵族苛虐,在联盟长完颜阿骨打带领下起兵反叛,很快将贪败腐朽的契丹辽朝一举推翻,代之以一个属于自己的新政权。《金史·太祖本纪》载,金王朝建国之初,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在解释“大金”这一国号时曾经表示:“辽以宾铁(镔铁,精炼之铁——笔者注)为号,取其坚也。宾铁

  • 揭清代唯一一位生殉的皇后:努尔哈赤皇后阿巴亥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天命六年四月五日,众福晋至,总兵官等诸大巨迎至城外教场,下马步行,导引众福晋之马入城。众军士沿街列队相迎。自城内至汗宝,地设白席,上敷红毡,众福晋履其上进见汗。努尔哈赤同样的妻妾成群。引妃带嫔是例代帝王共同的爱好和特权,他们欲占尽天下宝藏,也欲占尽天下美色。努尔哈赤一生娶了16个女人。这些女人,于努

  • 盘点:中国古代历史上那些不甘寂寞的太上皇们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史上享有太上皇荣耀及待遇者,均以和平方式将权杖和宝座让渡,或出自愿,或为所迫,甚至仅仅是一个获封的名号。如秦始皇之父庄襄王,汉高祖之父刘太公,唐高祖李渊,唐睿宗李旦,唐玄宗李隆基,宋徽宗赵佶,宋高宗赵构,宋孝宗赵昚,明英宗朱祁镇以及清高宗弘历。除庄襄王与刘太公外,其余各位太上皇均出自皇位,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