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奇怪的信仰:明朝皇帝朱厚照信奉伊斯兰教

奇怪的信仰:明朝皇帝朱厚照信奉伊斯兰教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940 更新时间:2023/12/4 22:50:02

为什么会在明代正德年间,出现这么多带有阿拉伯文文饰的器物呢?这就不得不谈一下明代的正德皇帝朱厚照

明武宗朱厚照崇信伊斯兰教,在其在位期间(1506—1521),曾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各个宗教进行过评述,他认为:“儒者之学虽可以开物成物,而不足以穷神知化。佛老之学,似类穷神知化而不能复命归真。盖诸教之道各执一偏,唯清真认主之教,深源于正理,此所以乘万世与天壤久也。”可见其对伊斯兰教的推崇。

他还亲自写了许多赞美伊斯兰教的诗,后来被编辑成了《御制尊真主事诗》。在这里,举其中一首作为例子,诗曰:“一教玄玄诸教迷,其中奥妙少人知,佛是人修人是佛,不尊真主却尊谁?”

明武宗朱厚照还有一个阿拉伯文的名字,叫作妙吉敖兰(mejid-Allah),意思为安拉的荣耀。

说完明正德皇帝,可能大家会有一个疑问,那就是朱厚照为什么会信奉伊斯兰教,是不是有什么缘故,还是他就是明代唯一一个特例呢?

他当然不是明代仅有的穆斯林,说起明朝皇室信奉伊斯兰教,要追溯到其开国皇帝朱元璋。目前学界对此问题还有争议,但其中的一派就认为,朱元璋本身就是回族。我在这里列举此派观点的两个主要依据。

一个就是朱元璋对其父母的安葬形式。据《明史》记载:“至正四年(1344年)旱蝗,大饥疫,太祖时年十七,父母兄相继殁,贫不克葬,里人刘继祖与之地,乃克葬,即凤阳陵也。”而什么是“克葬”,又如何“克葬”的,《明史》并没有详细记述。

而在海外史学家黎东方博士所著之《细说明朝》中,则说朱元璋是在邻居的帮助下,与其二哥朱兴盛一起将其父母和大哥朱兴隆的遗体,用白布裹起来而下葬的。照此推断,《明史》中所谓“克葬”,即伊斯兰教中规定,穆斯林去世后,必须先穿“克凡”(白布殓衣)然后土葬,故朱家当为回族。

第二个就是朱元璋推翻元朝政权,跟随他一起打天下的主要将领都是回族。元末蒙古统治者把大量的回回人、色目人从大都、中都贬到豫南、淮西等地区。朱元璋当时就在这些地区,发展联合了许多色目人、回回人组成起义军。在这些回回人中,涌现出后来的明朝开国功臣名将,著名的有常遇春、胡大海、冯国勇、冯胜、丁德兴、蓝玉沐英、华云、李文忠等。因此中国民间流传着“十回保一朱”和“十大回回保明朝”的说法。

再有就是朱元璋的夫人马皇后是回民,因为她的后裔尚存。

朱元璋登基后敕建清真寺于南京、西安及滇、闽、粤等地区。南京清真寺赐名“净觉寺”,落成后朱元璋数次临幸,并御制至圣《百字赞》赐清真寺,其文如下:

乾坤初始,天籍注名。传教大圣,降生西域。受授天经,三十部册,普化众生。亿兆君师,万圣领袖,协助天运,保庇国民,五时祈佑,默祝太平。存心真主,加志穷民,拯救患难,洞彻幽冥,超拔灵魂,脱离罪业。仁覆天下,道冠古今,降邪归一。教名清真,穆罕默德,至贵圣人。

从《百字赞》中不难看出,朱元璋高度赞颂了真主和穆圣,褒扬了伊斯兰教。如果他对伊斯兰教没有信仰和深刻认识,是写不出如此赞文的

一个小小的青花瓷罐所呈现出来的中国宗教发展史,是多么的令人不可思议呀。也使一直以儒家学说为立国之本的中国皇家正统,除了在不同历史时期,封建统治者笃信佛教、道教外,还出现了信仰伊斯兰教的这样一个有趣的历史现象。实在让我们不禁感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与融合性,在世界上绝对是当之无愧、首屈一指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康熙怎样处理朝鲜人越界案:命官员自杀罚朝鲜国王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清廷接到事件报告后,立刻由礼部发文,责成朝鲜政府迅速将人犯捉拿归案,等候北京派人审讯。随后,清廷下发敕书,以皇帝的名义通告朝鲜,上国将派遣查使,也就是专案组和朝鲜国王一起审讯犯人和该管的地方官。最为严厉地是,康熙的敕书点名要追究朝鲜国王平日里疏忽边防的罪责,并要“专案组”察议国王。康熙二十四年

  • 朱厚照是不是个好皇帝?荒唐却颇有番作为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明武宗朱厚照,生母为张皇后。两岁被立为皇太子。由于孝宗一生只宠爱张皇后,而张皇后只为孝宗生了两个儿子,次子朱厚炜早夭,因此武宗自小就被视为掌上明珠,而且少年的武宗非常聪明,老师教他的东西总是能很快学会,按理说他应该成为一个很好的皇帝,但就是周围的太监,毁了这个聪明的孩子。东宫的随侍太监中,刘瑾、马

  • 大唐卫公李靖兵法之谜:出神入化为何失传了?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李靖是唐太宗的亲密伙伴,为唐朝的统一和安定立下了汗马功劳。在今天可见的有限的材料中,我们看到的都是李靖怎样出神入化地运用他独到的兵法克敌制胜的记录,但他的兵法并没有以原著的形式流传下来。今天,我们看到的有关他的兵法的材料,基本上都是后人辑佚而成的。李靖,字药师,京兆三原(今陕西三原东北)人,唐代著名

  • 明朝选皇后的特殊内幕:太监当评委的大逃杀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前两年的超女海选轰轰烈烈,直到最后一刻才决出分晓;而裁判们也是很有个性,长的很男人的女裁判和长的很女人的男主持人竟然成了众多妹妹的最终裁决者,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过程。其实呢,这个海选就是一个游戏过程,大家开心一下罢了……明朝皇室内“超女”海选严格明朝皇宫内的“超女”海选就不是这么回事了,他们的选拔过程

  • 太监也曾举行过示威游行:抗议没能成功进宫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香港非法“占中”已经持续了两个多月,给香港的社会秩序、经济民生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民怨沸腾,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在关注相关新闻报道的同时,笔者灵机一动,在中国古代有没有非法集会呢?查找资料后,还真的找到了一例。虽然与“占中”性质不同,写出来也颇有趣味。这起非法集会发生在明朝成华年间(1465~1487

  • 明朝最恨太监:却也有几位名垂青史的太监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有明一代,阉宦为害颇烈,史书称:“考其祸败,其去汉、唐何远哉!”其祸肇始于王振,越发于刘瑾,而致极于魏忠贤,此三人为明代宦竖中弄权害政之最可恶者,此外仍有汪直、梁芳、曹吉祥之流,其破坏力较王刘魏三人虽略逊一筹,却也极尽祸国殃民之能事。大明帝国之最后倾亡,此类群小作孽颇多,其咎难逃。然细观史书所载,此

  • 西厂厂公汪直:厂卫制度发展到巅峰时期的代表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在明朝,“厂卫”一词曾是对特务机构的总称。自打洪武年间明太祖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设立东厂,“厂卫”便已初具规模;至明朝中叶,又有西厂、内行厂相继出现,“厂卫”机构日渐构成了一个交错纵横、互有牵制的复杂体系。汪直便是西厂的倡设人与首任掌门太监,在他的经营下,西厂曾一度“权焰出东厂”、“

  • 能够让倭寇全部听命于他的“商人”:海盗汪直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这么一个人,他先是一个商人,后来做了海盗,再后来称王称霸,在日本控制的海岛上建立王朝,日本人不敢干涉他,甚至见了他点头哈腰,在他眼里,日本人就是狗,听从他的指挥,然而他却带领日本人攻打自己的祖国,有人说他是汉奸,可比起汉奸,那真是小瞧他了,因为他指挥日本人,这个人就是明朝的海盗王——

  • 一个寄希望成为改革先锋的太监:“立皇帝”刘瑾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刘瑾是陕西人,本姓谈,后来给一刘姓宦官做干儿子,改姓刘,刘瑾熬到了55岁才出头。跟王振、汪直、魏忠贤一样,这位刘宦官在肃贪、打击权贵、清查账目方面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而后世文人大多将这种行为解释成清除异己、树立权威,即便是利国利民也不在考虑之列,究其原因乃是宦官与我们这个国家的礼法不符。从1506年

  • 中国古代历史上唯一一位被雷轰死的皇帝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中国第一个男皇后,中国十大昏君,中国唯一的女皇帝

    导读:按正史,清朝皇帝的死都是正常病故,即使是突发性猝死,也记录的非常冠冕堂皇,例如清太宗皇太极之死,正史记载是“端坐而崩”。然而,野史、传说就不同了,五花八门的死因,让史家至今争论不休。其中,嘉庆皇帝的死因最为离奇,野史传说他是遭雷击而亡,且说法不一。第一种说法较为稳重,说嘉庆皇帝在承德避暑山庄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