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朝选皇后的特殊内幕:太监当评委的大逃杀

明朝选皇后的特殊内幕:太监当评委的大逃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657 更新时间:2023/12/29 23:23:03

前两年的超女海选轰轰烈烈,直到最后一刻才决出分晓;而裁判们也是很有个性,长的很男人的女裁判和长的很女人的男主持人竟然成了众多妹妹的最终裁决者,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过程。其实呢,这个海选就是一个游戏过程,大家开心一下罢了……

明朝皇室内“超女”海选严格

明朝皇宫内的“超女”海选就不是这么回事了,他们的选拔过程更加的严格,而选拔的结果甚至能决定其一生的命运。因此他们都不敢大意,大胆创新,小心备选。而对于选拔结果的最终享用者,自然也不会对这些“超女”(超级女人)们降低要求,他们的选拔过程真是无所不用其能,设置五道关卡,前四轮是太监把关,后一轮是宦官掌权。在为一个雄主选拔众多性伴侣的过程中,无根的男人竟然扮演了这么一个重要的角色,这是一个很无奈的过程。纵欲时代的封建皇权建立在了无根男人的裁决之上,这是特定历史的特定过程。

在中国古代,皇帝为天下至尊,富有四海,为了把这江山传给自己的子孙后代,所有皇帝都希望自己能子孙满堂,人丁兴旺。为了确保皇帝有子嗣,中国古代的皇帝都广纳嫔妃。周代的制度是:“天子后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女御。”在明代,皇后以下则有皇贵妃、贵妃、九嫔、才人、婕妤、美人、昭容、选侍、淑女等。其中淑女为最末等,初选人宫即为淑女。俗话说:“后宫佳丽三千。”如果仅仅计算皇帝的妻妾们,当然没有这么多,但如果加上可以随时为皇帝所驱使的宫女们,这个数目就远远不止三千了。据记载,明朝末年,内廷宫女多达9000人。这些宫女大多数可能一辈子也没见过和自己近在咫尺的皇帝,他们只是默默的做着自己的杂役,直至老死宫中。

5000进1000,严格的PK评选

明朝吸取了前朝外戚干政的教训,严格控制后族的势力,因此明朝的皇后多为小家碧玉,来自民间。据《明史·后妃传》记载,朱元璋于洪武元年修纂《女训》,作为管理后妃的“家法”。在后妃的遴选上,为防范朝中权臣与后宫勾结,规定“凡天子、亲之后、妃、宫嫔,慎选良家女为之,进者弗受,故妃、后多采之民间。”而且偏重于选择清贫之家的女子,试图以此辅佐皇帝去节俭勤政。后族爵位虽高,却基本没有实权。朱元璋还在宫内挂了一块红牌,上面镌刻着警戒妃嫔不能乱政的话。而明代历代的皇帝也一对此严加防范。那么,明朝是怎样确定这些妃嫔的“最高领导人”――皇后呢?

明代选后妃的制度却是十分规范,逐级加以筛选淘汰。第一步是“海选”。每当皇帝到了大婚年龄时,皇宫都会派遣宦官到全国各地挑选年龄在十三到十六岁之间的少女,从中选出五千名由皇家支付路费,由父母在规定的时间内送到京城进行第二轮选拔。第二轮选拔时,宦官们选择一个较大场地,把少女每百人排成一行,按年龄大小排序,一番察看后,把那些过于高矮胖瘦的少女淘汰。这一轮大概会淘汰五分之一。在初选的第二天进行第三轮选拔,宦官们采用第一天的列队方式,仔细察看每人的五官、头发、皮肤以及音色、仪态,只要有一项不合规定,便被淘汰。这一轮又会淘汰剩人数的一半。剩余的大约2000人会进行第四轮的精选。这一轮,太监们不仅会用尺子细量少女的手足,还会考察少女的步姿与风韵。这一步又会淘汰一千名少女。最终留下的一千名美女召入宫中继续参加选拔。而太监们的使命也至此打上了句号。

想晋级还要让太监验明正身

过了这四关的女子大概只有一千名,都成为了宫女,但是能否成为后妃还要进一步的观察。入宫后,宫中宫娥们将那些宫女分别引入密室“探其乳,嗅其腋,扪其肌理,察其贞洁”,身上不能有一丝疤痕,肌肤必须细腻光泽,这样,从这一千人中再选出三百人为宫女头目。

第五关是由皇帝派遣的宦官详细观察这三百名留宫的美女一个月,依据她们的性情言语,判断是否性格温柔敦厚,是否具有智慧并且贤惠。据此,再筛掉二百五十人,剩下的五十人便自动晋级为嫔妃。倒数第二轮是“选三”,就是由皇太后或太妃从五十人中选出三个供皇帝钦定。最后由皇帝钦定一名皇后。一般“选三”后陪选的两名美女,都会被封为贵妃。

但也有被赐予金银币退回家的。如明光宗当太子时选太子妃,刘氏与郭氏姐妹进入最后一轮角逐,郭氏老大被选为太子妃,其妹与刘大姑落选,赐给金币后返回家中。据载,这位刘氏自感身价百倍,回故里后不愿再嫁凡夫俗子,做了一辈子老处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太监也曾举行过示威游行:抗议没能成功进宫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香港非法“占中”已经持续了两个多月,给香港的社会秩序、经济民生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民怨沸腾,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在关注相关新闻报道的同时,笔者灵机一动,在中国古代有没有非法集会呢?查找资料后,还真的找到了一例。虽然与“占中”性质不同,写出来也颇有趣味。这起非法集会发生在明朝成华年间(1465~1487

  • 明朝最恨太监:却也有几位名垂青史的太监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有明一代,阉宦为害颇烈,史书称:“考其祸败,其去汉、唐何远哉!”其祸肇始于王振,越发于刘瑾,而致极于魏忠贤,此三人为明代宦竖中弄权害政之最可恶者,此外仍有汪直、梁芳、曹吉祥之流,其破坏力较王刘魏三人虽略逊一筹,却也极尽祸国殃民之能事。大明帝国之最后倾亡,此类群小作孽颇多,其咎难逃。然细观史书所载,此

  • 西厂厂公汪直:厂卫制度发展到巅峰时期的代表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在明朝,“厂卫”一词曾是对特务机构的总称。自打洪武年间明太祖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设立东厂,“厂卫”便已初具规模;至明朝中叶,又有西厂、内行厂相继出现,“厂卫”机构日渐构成了一个交错纵横、互有牵制的复杂体系。汪直便是西厂的倡设人与首任掌门太监,在他的经营下,西厂曾一度“权焰出东厂”、“

  • 能够让倭寇全部听命于他的“商人”:海盗汪直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这么一个人,他先是一个商人,后来做了海盗,再后来称王称霸,在日本控制的海岛上建立王朝,日本人不敢干涉他,甚至见了他点头哈腰,在他眼里,日本人就是狗,听从他的指挥,然而他却带领日本人攻打自己的祖国,有人说他是汉奸,可比起汉奸,那真是小瞧他了,因为他指挥日本人,这个人就是明朝的海盗王——

  • 一个寄希望成为改革先锋的太监:“立皇帝”刘瑾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刘瑾是陕西人,本姓谈,后来给一刘姓宦官做干儿子,改姓刘,刘瑾熬到了55岁才出头。跟王振、汪直、魏忠贤一样,这位刘宦官在肃贪、打击权贵、清查账目方面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而后世文人大多将这种行为解释成清除异己、树立权威,即便是利国利民也不在考虑之列,究其原因乃是宦官与我们这个国家的礼法不符。从1506年

  • 中国古代历史上唯一一位被雷轰死的皇帝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中国第一个男皇后,中国十大昏君,中国唯一的女皇帝

    导读:按正史,清朝皇帝的死都是正常病故,即使是突发性猝死,也记录的非常冠冕堂皇,例如清太宗皇太极之死,正史记载是“端坐而崩”。然而,野史、传说就不同了,五花八门的死因,让史家至今争论不休。其中,嘉庆皇帝的死因最为离奇,野史传说他是遭雷击而亡,且说法不一。第一种说法较为稳重,说嘉庆皇帝在承德避暑山庄木

  • 商纣王到底有多残暴:商朝遗民有话说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什么是移民,商纣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商纣王有多残暴

    周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世袭奴隶制王朝,周朝之后有分为西周东周,共计存在了791年,期间经历了春秋战国时期。周朝能灭商周又会是怎样的原因呢?话说周武王率军灭掉商朝,也就是殷朝,为了安抚当地民众,他特意接见了一些贤达和长者,听取不同的意见,以吸取商朝灭亡的教训。事实上,灭了商朝,占了商的地盘后,周武王

  • 百折不挠的孟明视:三战三败终于击败晋国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百折不挠完整版,百万大军不可勤王真假,百折不挠近义词

    百里奚是春秋时著名政治家,世人称其为五羖大夫。秦穆公慧眼识珠,用了5张羊皮的价钱把他从楚国赎回,拜为宰相。百里奚此生可能真的与羊皮等货物分不开,他的儿子孟明视在他几十年之后攻打郑国,结果被郑国的商人弦高用“四张熟牛皮和十二头牛”吓退。5张羊皮换来了一个百里奚;“四张熟牛皮和十二头牛”成就了孟明视。两

  • 秦国丞相李斯最后为什么会败:小吏生涯毁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秦始皇为什么不让李斯当丞相,秦始皇为什么杀李斯,秦国丞相是谁

    公元前208年的七月,咸阳市场挤满了围观的人。前丞相李斯,因“叛国罪”而被诛灭三族,这一天,是他和小儿子腰斩于市的日子。临刑前,李斯叹着气问儿子:“现在想跟你一起回上蔡的老家,领着自家的黄狗,出东门追野兔,还能行吗?”父子二人相拥大哭。此刻才想起上蔡的平静时光,为时晚矣。两只老鼠,两种人生上蔡是楚国

  • 秦为什么能灭六国:变法后的人才储备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为什么秦只灭了六国就统一了,为什么变法在秦最为成功,六国分秦为什么失败了

    春秋战国的历史实际上是秦霸诸侯而终制六合的历史。对于秦灭六国,自古以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一而终。“国以人兴,政以才治”。我认为秦之所能“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关键在于敢用人,善用人。按《史记》记载:秦乃颛顼之裔,其后人名皋陶……其后有非子者因善养马而被周孝王封为秦之地。当时秦地处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