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诸葛亮为什么放弃曹操、孙权,而选择了刘备?

诸葛亮为什么放弃曹操、孙权,而选择了刘备?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965 更新时间:2024/2/8 19:49:29

诸葛亮选择刘备的原因,央视百家讲坛名嘴易中天的看法是:诸葛亮到了这个老板那里,一要见用,就是被他用,第二要重用,第三最好专用。似乎诸葛亮为了自己的发展空间而选择刘备,已经成为许多人的共识。在《刘备不是传说》一书中,作者剑眉枉凝却指出:诸葛亮选择刘备,是他的为人品质和政治理念所决定的。

诸葛亮虽然隐居隆中,但他与荆州上层人物的关系非常亲密。他的岳父黄承彦刘表的连襟,蔡瑁的妹夫。刘表的原配妇人逝世以后,迎娶了荆州豪族蔡讽的小女儿。而蔡讽的大女儿,正是黄承彦的老婆。

此外,诸葛亮的二姐嫁给了荆州名士庞德公的儿子。庞德公对当时的显学——评论人才,也是很有研究。人称诸葛亮为卧龙,庞统为凤雏,司马徽为水镜,正是庞德公做出的人才鉴定。

诸葛亮有了与刘表和荆州名士的这一层关系,再加上大哥诸葛瑾已经在孙权那里做官而且很受信任,他要想在荆州或者东吴出仕当干部,那也就是一句话的事情。

但他选择了继续蛰伏隆中,过着耕读生活,静观天下之变。这说明刘表和孙权,都不是他想要的老板。

剩下可供选择的老板,就只有曹操和刘备了。

地球人都知道,诸葛亮最终选择了寄人篱下几乎一无所有的刘备,放弃了已经基本统一北方威震天下的曹操。

那么,这究竟是为什么?

一千八百多年来,无数的人对这件事有无数的理解,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分析:

第一,诸葛亮的为人。诸葛亮之所以深受历代知识分子的推崇,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是一个理想的儒家士子,是榜样,是标尺。这个榜样和标尺,主要是指高风亮节,功业卓著。在诸葛亮这样的楷模身上,古人提出的人生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都有值得称道之处。以位列第一的立德来说,儒家的忠孝仁义,就是他们毕生践行的标准。作为一个有眼光、有头脑的知识分子,诸葛亮当然看得出曹操把持的中央政府已经不是大汉的政府,要想践行忠义,自然不能投靠曹操为虎作伥。

第二,诸葛亮的理念。诸葛亮一生推行的治国理念是内儒外法,实行儒家的仁政,而曹操实行的却是霸道,强权政治。这一点,诸葛亮非常清楚,要知道诸葛亮随叔父离开家乡漂泊异乡,与曹操屠徐州有很大的关系。道不同不相为谋,两个分歧太大的人走到一齐注定不会长久。除非一方只领薪水不干实事,但这明显不是诸葛亮想要的结果,他不仅要做事,而且要做大事。

一个人做什么决定,最根本的因素是内因,在于其为人,在于其理念。可以说,以上两点是诸葛亮不选择曹操的最根本的因素。

第三,刘备的魅力。在我国古代社会,道德高于一切,君主的道德品质尤其重要。有一个贤德的君主作为领袖,则上行下效,就能使官风廉正,官风正则民风厚,最终实现和谐社会。而在道德方面,刘备占有压倒性的优势。有着皇族身份的刘备,参与了诛杀曹操的密谋,这是对大汉朝廷难得的忠诚。这在感情上就与深受忠孝思想影响的诸葛亮等人拉近了一层。此外,刘备在平原、徐州任上实行仁政,仁义之名远播,这对于崇尚内儒外法的治国理念、同样推崇仁政的诸葛亮来说,吸引力是巨大的。再者,刘备礼贤下士,被称为天下英雄,在当时名头不小,这一点诸葛亮也必然会有所考虑。

第四,刘备的空间。虽然刘备声望很高,但此时除了手下有一批雷打不散的人以外,没有多少实力,可以说刘备还处在困境当中。诸葛亮如果能辅佐刘备脱离困境,站稳脚跟,发展壮大,乃至克竟全功一统天下,这个过程中间大有可为。同时,刘备手下有一流武将,却没有一流的治世能臣,可以说留给诸葛亮大展身手的空间是非常广阔的。

选择追随刘备,既符合诸葛亮的政治理念推行儒家仁政,又有一展胸中抱负、不负平生所学的空间。因此,诸葛亮自然更加倾向于刘备。

有一种说法认为,诸葛亮选择刘备主要是看上了发展空间。依据是赤壁战前诸葛亮出使东吴,张昭挽留他跳槽到孙权手下打工,他推辞了,给出的理由是:“孙权是个很不错的老板,不过不能充分发挥我的才能,所以我还是不跳槽了。”(孙将军可谓人主,然观其度,能贤亮而不能尽亮,吾是以不留)

这个依据其实根本经不起推敲,约几个朋友在酒局饭桌上随便侃侃就行了,拿出来忽悠人,就有点不负责任了。

试想,诸葛亮怎么可能当着孙权员工的面说人家老板不好?何况此时诸葛亮代表刘备一方有求于孙权,说孙权的不好不是没事找抽么?诸葛亮注定只能说孙权是个好老板,然后再找一个委婉的理由拒绝。大家都是聪明人,理由编得太离谱了没有人会相信,因而诸葛亮以发展空间为理由来拒绝。这的确是一个原因,但绝对不是最重要的原因。

打个比方说,现在的年轻人谈恋爱,尤其是学生时代的早恋,拒绝对方最常用的理由是:我现在不想谈恋爱。其实大多数情况不是真的不想谈恋爱,而是不想和你谈,但直接说“我看不上你”实在太伤人了,因此换一种委婉的说法而已。可不能会错了意,否则就要闹出笑话了。

再者,说诸葛亮在曹操手下发展空间不如刘备,不过是以后来人的眼光看问题。以诸葛亮当时的视角来看,他是一个以管仲乐毅自比自视甚高的人,怎么可能认为自己不如曹操手下的荀彧、贾诩郭嘉之流?更关键的是,谋士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奇谋高论,是经史书记录之后,才被后人知晓的,这些机密当时绝对不会披露出来,诸葛亮怎么知道荀彧、贾诩、郭嘉到底有多猛?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谁比谁强多少啊?不去曹操手下试一试,怎么知道到底有多大发展空间?

同时,诸葛亮到刘备手下的发展空间就一定比曹操大吗?刘备实力弱小,能不能折腾出一个明天非常不好说。而曹操却是家大业大,俨然是天下的NO.1。如果主要考虑发展空间为了自身利益,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曹老板(事实也正是如此)。

而诸葛亮,终究选择了刘备,明显不只是为了自己的发展空间那么简单。

如果说诸葛亮事先算准了在曹操那里没有多少发展空间,算准了在刘备手下虽然历经危难,最终却能全面掌权,立下丰功伟绩,那还真是把诸葛亮当神不当人了。

诸葛亮选择刘备,从根本上来说,是他的为人品质和政治理念所决定的。诸葛亮与刘备在很大程度上是志同道合:同样崇尚德治,同样重视做人,同样推行仁政,同样致力于匡扶大汉江山。

作为一个志存高远的大好青年,诸葛亮选择老板,绝对不可能只是为了自己个人的饭碗,更是为了心中远大抱负,为了天下黎民苍生!

一旦加入刘备阵营,诸葛亮的理想就会随着刘备事业的发展而实现,也会随着刘备的失败而消亡。以目前的形势来看,失败的可能要远远大于实现的机会。但只要有一线希望,他就会付出最大的努力去争取,即使付出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近人尚有如此抱负,况诸葛武侯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孙权把亲妹嫁给刘备的原因探究:并非为抓刘备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孙权之妹嫁给刘备后,刘备娶了孙权的妹妹最后咋样了,周瑜的妹妹嫁给刘备

    孙权是个英雄,连曹操都非常赞叹:“生子当如孙仲谋”。既然如此,为何要把自己心爱的妹妹嫁给刘备。一个是青春年少如花似玉,一个是入土半截漂泊半生,两人怎样相遇都是一段错误。雄才大略的江东碧眼儿为何要如此打掉牙齿自己吞。孙权当时很厉害,不应该惧怕刘备:其一,手下文武人才济济,堪称一时多少豪杰。文有张昭张

  • 大清缔造者努尔哈赤青少年时期的三次磨难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满清误国三百年,努尔哈赤的嫔妃列表,忽必烈与努尔哈赤的关系

    努尔哈赤成功的一个前提是苦难生活的磨砺:继母的寡恩,使他养成自立的性格;马市的交易,使他大开眼界;父、祖蒙难,刺激他毅然摆脱常人的平庸生活,踏上王者之路。努尔哈赤出生在建州女真苏克素浒河部赫图阿拉。赫图阿拉是满语“hetu ala”的对音,意为横冈。赫图阿拉是一座山城,苏克素浒河流经山下。苏克素浒到

  • “朝杀而暮犯”:朱元璋反贪为何没有结果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贫贱出身又当过小和尚的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建国伊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制度,大力整肃吏治,开展雷厉风行的严惩贪官污吏运动,杀人之多,用刑之严,开创中国几千年封建统治之最高纪录,但是最终归于失败。他肃贪力度大却又失败,对于我们今天反腐有什么教训可以借鉴呢?治吏,定罪从严,“刑乱世用重典”由于

  • 最后一个真正太史令?如何看待司马迁与汉太史令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研究中国历史,必以《史记》为宗。倒不是说《史记》里的所有记载都准确可信,这是任何史书都做不到的事情,而是因为《史记》的作者太史公司马迁,他比《春秋》的作者以及后来的史书作者不但更具才略,也更可信——因为他是最后一个真正的太史令。太史令也称太史,官职名,相传夏代末已有此职。中国上古时期的太史令就具有特

  • 靠着士族占据荆州的刘表:为何只是守成之主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东汉末年的荆州集团董事长刘表,向来就被小说演义描写成胸无大志、平庸守成之人,史家对他也评价不高,“外宽内忌”、“文人”之类的头衔一个一个加在他的头上,更有甚者,与之同时代的谋士郭嘉,毫不客气的评价道“刘表那老头就是个夸夸其谈的货色了。”(表,坐谈客耳。)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坐谈客”如何能坐镇荆州长

  • 魏王李泰是李世民第几个儿子?李泰的母亲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大型历史女皇传奇剧 《武媚娘传奇》正在湖南卫视金鹰独播剧场热播,演员任山在剧中饰演魏王李泰。此次饰演的李泰除了隋唐时期的风雅,更多了一份风流;除了皇室风度文人气质,又多了份沙场骁勇宫墙阴谋。那么历史上的魏王李泰是李世民第几个儿子?他的母亲是谁?魏王李泰(唐太宗李世民与长孙皇后次子)李泰(619年—6

  • 这些年被电视剧洗白的十大历史人物 真的不能忍!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有人说电视剧只是娱乐,看后一笑且过。但是,不是所有人都有辨别力,尤其是很多小朋友在最开始了解历史之前,电视剧中的历史人物多多少少会给他们留下第一印象。当这些人物再以多情善良的形象的出现,被奉为人生偶像的也多的是。虽说很多历史人物不能以好坏来区分,戏说也无不可。但当今很多电视剧却在大洒狗血之余,严重背

  • “太监宰相”李辅国:拥立两位皇帝残杀皇后皇子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在中国历史上,以太监的身份爬上宰相高位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赵高,一个就是李辅国。赵高阴险毒辣,在历史上臭名昭著。李辅国比起赵高来,一点儿也不逊色。他阿谀奉承,溜须拍马,不学就会;他翻云覆雨,落井下石,无所不能;他谋害同类,残杀异己,从不手软。他的臭名自然也不在赵高之下。从太监到“元勋”李辅国本

  • 清廷名臣张荫桓:罕为人知的戊戌变法幕后功臣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一代才俊张荫桓(1837-1900)。字樵野,广东南海人。对于他,人们众说纷纭,但都承认他是个天分很高的人。首先文才出众。他出使多年,不仅汉语出色,英语水平也相当优秀。曾在他手下做事的李岳瑞在《春冰室野乘》中说“骈散文皆能卓然成家,余力作画,亦超逸绝尘,真奇才也”。学术大师钱钟书先生也说:“张荫桓的

  • 历史:明朝最后精锐部队的覆亡与孙传庭之死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最近看了一部电影叫《大明劫》,电影给人的感觉很一般,讲述的是明朝末年瘟疫横行的事情。虽说主角是一个治疗瘟疫的医官,但孙传庭与李自成的潼关之战似乎比别的情节更让人期待。在明朝末年的连年征战之中,涌现出了不少名将,比如袁崇焕、熊文灿、洪承畴等,在这之中孙传庭绝对是一个佼佼者,更称得上是一员悍将。作为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