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朱瞻基是怎么死的?他的真实死因是什么?

历史上朱瞻基是怎么死的?他的真实死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118 更新时间:2024/2/2 14:02:26

朱瞻基,明仁宗朱高炽长子,明朝第五位皇帝。接下来听听我爱历史网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

到了明代,国民平均寿命相比元朝从39岁提升到43岁,放到贵族群体中,这个平均值只会更高,但朱家皇族却一直低于平均线,从朱标到朱瞻基,一直有一种诅咒般的诡异,朱标是37岁去世的,而朱瞻基,跟他“伯祖”(朱标)一样,也是37。

朱瞻基出生于一个敏感的时代,他全家在北京被建文帝按在砧板上,随时可鱼肉。

有了朱瞻基,朱棣这一脉有了第三代,建文帝开始紧张起来了,加大了对朱棣的架空工作力度,削兵夺权,但也是这个第三代,给了朱棣信心,朱瞻基出生未满一岁,朱棣从北京披甲造反,对外称靖难。

虽然朱瞻基小,但他在靖难之役时也不是高枕无忧的。

李景隆带着五十万官军攻打北京城,朱棣不在城里,只有朱瞻基他老爹朱高炽守城,在别人看来,北京城是肯定破定的了,朱高炽要倒霉,小孩子朱瞻基也肯定要倒霉。

或许是带着信念,朱高炽创造了奇迹,他守住了,李景隆被北京拖得太久了,不得不带兵离开,躲过了这一劫,朱瞻基的人生注定原地腾飞。

又过了不久,朱棣入主南京,成为大明新皇帝。

货真价实高富帅:请叫我太孙

太孙,这不是个陌生的说法,自古以来,只有很偏心的皇帝,才会立了嫡长子当太子后,又把嫡长孙立为太孙,生怕儿子皇位不够稳,直接隔代指定继承。

朱瞻基就是这么一个太孙级的人物。

因为朱棣一家得天下来之不易,大家都是流过血的,在教育问题上,大家可不会犯浑,朱瞻基刚学会说话,他爷爷就当皇帝了,但也没让他变成什么纨绔二代。

家庭教育好,非常关键。

朱棣给朱瞻基请老师,朱高炽偶尔自己也教,朱瞻基成长的路上,“温文尔雅”、“风度翩翩”,这几个词汇总是离不开他,自朱家创业以来,很少有这么得体的公子。

说不上文学多好,但朱瞻基有着知识的底子,又当他到了可以骑马的年纪,真的是“马不停蹄”,他就跟着他爷爷北伐草原去了。

朱瞻基有幸跟着朱棣北上,同行的还有朱瞻基那个想要皇位的叔叔朱高煦,本来在话语权上,朱瞻基是劣于朱高煦的,但因为参加了北伐,他反而开始在军方有了一定的威望。

朱棣有过几次亲征,而朱瞻基跟随的次数不会少于两次,到了二十岁的时候,他到底也配得上一句文武双全了,事实上,自古以来能够得到朱瞻基这般培养的皇孙并不多,即便是在汉唐,也是不多见的。

另一方面,风光的太孙殿下其实也很吃他父亲好说话的亏,因为朱高煦多次出言不逊,直指他大哥,意图太子之位,朱高炽则是好说话,不计较,朱棣也只是象征性惩罚朱高煦,并没有扼杀他这个念头,所以朱高煦对朱瞻基,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所以这种风光背后,朱瞻基不得不快速在斗争的环境中快速成长,有才华有经历的太孙,加上高压锻造他的环境,他不是一个皇族草包,渐渐也拿得上台面了。

朱瞻基:我爹短命,我更短命

公元1424年,朱棣归来的途中驾崩,朱瞻基和朱高炽紧密配合,防住了朱高煦,朱高炽正式登基。

在做皇帝之前,朱高炽已经很熟悉做皇帝的工作了,事实上,他的身体孱弱,更多时候是因为太子监国阶段,处理国家大事熬成这样的,朱棣数次北伐,国内的事务没有看起来那样好处理,只不过一直都是朱高炽在承受。

朱棣活了64岁,算是一般长寿了,但他没想到,他的儿子,只是当了几个月皇帝就驾崩了,年仅47岁,仅仅是过了明代国民的寿命平均线一点点,而朱棣还不知道,更意想不到的在后面,他的太孙,寿命更短。

登基了八个多月后,朱高炽驾崩,朱瞻基从南京回到北京,继承皇位,做皇帝这一年,朱瞻基才27岁,依然一个高富帅的年纪,可惜的是,他已经没有什么亲人可以依靠了,宠爱他的爷爷不在了,关心他的父亲不在了,而他叔叔,是他最大的敌人。

知道朱瞻基登基后,朱高煦忍了几年的怒火终于爆发了,他痛恨朱棣暗示他可以取代朱高炽,卖了命后,发现就是一场空,既然朱棣造侄子的翻身,他也要走这条老路,造朱瞻基的反,咸鱼翻身。

命中注定的冲突还是爆发了,可惜朱高煦败了,他已经没有能量和这个羽翼颇丰的侄子斗了,二十几岁的年纪,能做到这个样子,多少皇帝都得对朱瞻基说句不错了。

平定叔叔后,朱瞻基继续了父亲的工作,恢复国内生产力,因为元末乱世和靖难之役,天下其实已经破败不堪了,只有恢复了内部,国家才有强大的可能,因此朱瞻基是属于守成之君的,开拓不是他应该做的。

当然,朱瞻基当皇帝后也还亲征,朱棣做过的事情,朱瞻基也会做一遍,只不过朱棣想的是将草原像汉武帝时代一样打服打跑,不说把人家打得彻底翻不了身,但一定要争取国内发展的时间,但朱瞻基,他只是浅浅地打上一打,没有拼命。

只可惜,朱瞻基不是个福厚的人,他即便在位多年,比他的父亲朱高炽还长,却不意味着他就能比他的父亲寿命更长。

公元1435年,朱瞻基登基第十个年头,也做了十年的皇帝,这一年的他有太子,也有强大的国家,大明自建立后,到了他的宣德年间,才真正算得上是“治世”,这个时代,后世也叫做“仁宣之治”。

可也是这一年,朱瞻基重病缠身,37岁的年纪,是成年男性的壮年,没有什么大病大痛熬不过去的,但朱瞻基就是出奇地熬不过去了,一病让他起不来,之后,就再也起不来了。

朱瞻基自己也没想到,他比他父亲的命更短,十年皇帝生涯,要说做够了,他是不愿意的,但不满意,也没有办法,汉昭帝做了十几年皇帝,也一样是二十岁出头就驾崩了,说憋屈,估计汉昭帝更憋屈。

明宣宗早崩的原因

朱瞻基是继朱标之后,第一个早亡的大明核心人物,但也是从朱瞻基开始,才打开了大明皇帝都短命的先河。

关于朱瞻基短命这件事后,后世人纷纷猜想,但根据朱瞻基的一生,合理地来讲,他和他的父亲一样,属于过度透支身体,而他,只会更甚。

首先,朱瞻基不是某种明确的疾病去世的,关于他的重病缠身,更像是免疫力下降至无的症状,与其称之为病,这更像是衰老。

朱瞻基自幼就处在一个注定不安祥的家庭和世道中,很多事情身不由己,他只能被迫成长。

能对他造成生命影响的,主要是亲征。

只要打仗,就会受伤,朱瞻基十几岁跟着朱棣北伐,受过伤,流过血,唐代的李世民秦琼自己都说过,受了太多的伤,元气早已经损失殆尽了,到了秋就咳,到了冬就病,已经是常态。

朱瞻基就是这样,在黄金年龄造成了不可挽回的伤,留下了隐患,古人讲究的元气,不是虚幻的,朱瞻基丢失的,也是这样东西。

本来身体就不好,朱瞻基所在的环境,也没有给他安全感。

朱棣驾崩前后,朱瞻基的压力很大,为了防备叔叔,他费尽心机,即便是朱高炽登基,病怏怏的朱高炽也没有给他太大的信心,因为明眼人都知道,朱高炽就是在为朱瞻基争取时间,这个时间,却不多了。

朱高炽驾崩、朱高煦叛乱,一系列的事情让朱瞻基疲于应对,这一切做完后,朱瞻基仍要继续完成朱高炽做的事情,他在位的十年里,国内的经济迅速增长,他还完成了三次巡逻,可以看作是三次亲征,长途跋涉,一样是一种伤害。

说他戎马一生,这是恰当的,说他鞠躬尽瘁,这也算,要说到底他为什么这么忙,归根结底还是他曾祖父朱元璋废丞相造成的,这个问题,在朱瞻基时代依旧是个很棘手的问题。

因此在一系列的因素下,反而朱瞻基喜欢玩“蛐蛐”这件事情,并不是很稀奇了,只能说是一个爱好,后世人说他沉迷玩蛐蛐,荒于政事,朱瞻基是贪图享乐死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白起作为难得的武将 秦昭襄王为什么要杀他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对白起之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白起为何“非死不可”?战国七雄这七个国家之间战乱不休,百姓流离失所,频繁的战乱也造就了一位又一位能臣名将,武将方面以战国四大名将为代表,按照《千字文》中记载:“起翦颇牧,用军最精。宣威沙漠,驰誉丹青。”来赞扬这四名将领的能力和功勋

  • 庞煖简介:战国末年赵国将领,擒杀剧辛以及合纵五国伐秦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是百家争鸣、人才辈出、学术风气活跃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东周在战国后期(公元前256年)为秦国所灭,所以春秋战国时期在时间上并不全然包含在东周王朝里面。那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庞煖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庞煖(生卒年不详),

  • 项燕为什么打不过王翦 项燕实力到底有多强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了解:王翦和项燕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王翦,为何能打败项燕,灭掉楚国。当李信20万秦军团灭的消息,传到秦王嬴政耳朵里,他才明白“姜还是老的辣”。顾不上后悔的嬴政,亲自跑去王翦家乡请他出山,这才有了“王翦带领60万军队出征”的一幕。当楚王得知王翦带着60万军

  • 伍奢简介:春秋后期楚国大夫,楚平王时担任太子太傅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是百家争鸣、人才辈出、学术风气活跃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东周在战国后期(公元前256年)为秦国所灭,所以春秋战国时期在时间上并不全然包含在东周王朝里面。那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伍奢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伍奢(?―公元前52

  • 申包胥简介:春秋时期楚国大夫,被列为中国的忠贤典范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是百家争鸣、人才辈出、学术风气活跃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东周在战国后期(公元前256年)为秦国所灭,所以春秋战国时期在时间上并不全然包含在东周王朝里面。那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申包胥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申包胥(生卒年不详

  • 王翦躲过屠刀是因为出征前要赏赐吗 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对王翦和秦始皇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王翦出征前要恩赐,才躲过了秦始皇的屠刀吗?王翦这个人非常有名,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也是唯一善终的一位,白起是被秦昭襄王勒令自刎,李牧被赵王赐死,廉颇虽然好点,但是也被郭开坑了一把,永远退出历史舞台郁郁而终,唯独王翦善终,本篇咱

  • 燕昭王执政期间,取得了哪些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燕昭王,姬姓燕氏,名职(一说名平,误),战国时燕国第39任国君,在位共33年,燕王哙庶子。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初流亡在韩国。燕王哙禅位于相国子之,引发燕国内乱。子之三年(公元前314年),齐国攻破燕国,燕王哙和子之被杀。他被赵武灵王派人送归。即位后,卑身厚

  • 燕昭王:战国时期燕国第39任国君,即位后燕国进入鼎盛时期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燕昭王,姬姓燕氏,名职(一说名平,误),战国时燕国第39任国君,在位共33年,燕王哙庶子。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初流亡在韩国。燕王哙禅位于相国子之,引发燕国内乱。子之三年(公元前314年),齐国攻破燕国,燕王哙和子之被杀。他被赵武灵王派人送归。即位后,卑身厚

  • 历史上郭淮之妻是谁?司马懿为何要杀她?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郭淮,字伯济,官至车骑将军,封阳曲侯。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郭淮出身太原郭氏,其祖父名字叫郭全,是东汉王朝的大司农,地位显赫,其父郭缊,是东汉雁门郡太守,其妻子,是曹魏太尉王凌的妹妹,王凌是东汉司徒王允的侄子,王允是和吕布联手诛杀董卓的那个人。郭淮曾和夏侯渊搭档,作为夏侯渊的副

  • 在古代皇帝死后,他们后宫的妃子下场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漫长帝制社会里,皇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所谓一朝皇帝,一朝臣,每一次君王更替,朝臣们都会进行一次大换血,除了一些特别要紧的大臣之外,其余的人都会被剔除出去,而那些冒犯君王的,要么被杀,要么被流放到边陲。而作为体现帝王个人喜好的后宫,除非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