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宋太祖赵匡胤神秘之死和宋太宗赵光义上台之谜!

宋太祖赵匡胤神秘之死和宋太宗赵光义上台之谜!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4395 更新时间:2024/1/31 5:28:03

中国古代社会自夏禹传位于子,即开始了帝王子承父业、世代为君的先河。从此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社稷永存,福绵子孙”成为历代封建帝王恪守的信条,很少发生既有子嗣而拱手将皇位传与他人的事件。但是宋朝开国之君宋太祖赵匡胤,自己有儿子,却将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弟弟赵光义。

公元976年(宋开宝九年),赵匡胤年方五十,正当年富力强的年龄,就在国家需要他大展宏图时,赵匡胤却病倒了,十月二十晚上,卧床不久的宋朝的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突然去世。赵匡胤有子嗣,按照前朝的皇位继承制度,皇帝之位传给儿子理所当然。可是赵光义却最终继承了皇位,巧合的是,赵匡胤驾崩的那天夜里,只有赵光义一个人在场。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976年)宋朝开国君主,涿州人。后周时任殿前都点检,武艺高强,创太祖长拳,领宋州归德军节度使,掌握兵权。后发动陈桥兵变,即帝位,国号宋,结束五代扰攘的局面。天下既定,务农兴学,慎刑薄敛,与百姓休息,但过度重文轻武、偏重防内,造成宋朝长期的积弱不振。976年赵匡胤离奇死于宫中,葬于宋陵之永昌陵,庙号太祖,谥号“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

关于赵匡胤之死,官修的宋史均是语焉不详,原因可能是自宋太宗赵光义以后北宋皇帝均是由太宗一支人继承有关。直到南宋才在孝宗朝史官李焘所编录的国史《续资治通鉴长编》里简单地记录了一下,不过说法也是极为简单模糊,后人根本看不明白。野史倒有不少这方面的记载,然而记载说法不一,不经推敲。赵光义即位,成了历史上一宗离奇的悬案。

在宋朝僧人文莹的《湘山野录》中曾经记载了关于宋太宗即位的“烛影斧声”的故事,宋代有个叫文莹的老僧写了一本书,名叫《湘山野录》,其中提到了赵匡胤之死。说赵匡胤听信了一个术士的话,知道自己气数已尽,便召赵光义入宫安排后事。当时赵匡胤患病已久,他把宦宫和宫女撤走,自己与赵光义对酌饮酒。喝完酒已经是深夜了,赵匡胤用玉斧在雪地上刺,同时说:“好做!好做!”,当夜赵留宿寝宫,第二天天刚刚亮,赵匡胤不明不白地死了。赵光义受遗诏,于灵前继位。这种说法是最传统的观点,但是也是最受非议的观点。按照宋朝的宫廷礼仪,赵光义是不可以在宫里睡觉的,他却居然在宫里睡觉。太监、宫女不该离开皇帝,却居然都离开了。也许这是一场事先策划的血腥谋杀,“烛影斧声”只不过是宋太宗登位的一种粉饰。

《烬余录》对“烛影斧声”的故事又进行了深化,说赵光义对赵匡胤的妃子花蕊夫人垂涎之久,趁赵匡胤病中昏睡不醒时,半夜起身调戏花蕊夫人,但是惊醒了赵匡胤,并用玉斧砍他,但力不从心,砍到了地上。于是赵光义一不做二不休,杀了赵匡胤,逃回府中。这一记载好似赵光义杀死其兄是迫不得已的,事实上掩盖了他蓄谋已久的篡位野心。

《涑水纪闻》里记载:太祖去世时已是四鼓。宋皇后叫内侍王继恩把皇子德芳叫来。王继恩考虑到太祖早就打算传位于晋王光义,却找来了赵光义,进宫后,宋皇后问:“是德芳来了吗?”王继恩回答:“晋王来了。”宋皇后惊诧莫名,后来突然醒悟,哭着对赵光义说:“官家,我母子的性命,都托付给你了。” 这一记录也存在疑点,王继恩有何胆量,敢违背宋皇后的旨意,本该传赵德芳,却传来赵光义?倘若事败,不是杀身之祸么?这种说法,只不过把篡位的罪过加在一个太监身上而已,同时掩盖了杀兄的罪行。

那么事情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呢?史学家们透过这些当时的野史记录,大致认为太宗与太祖积怨深久,太宗篡位夺权的事情是属实的。当时太祖在后周做武将,东征西战,功绩极大,受到了将士们的广泛拥护,所以太祖做皇帝,也是无可厚非的事情。只是在太祖“龙袍加身”的事件中,宋太宗与赵普是主谋,功劳确实很大。当太祖临终想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时,野心很大的宋太宗一想到自己跟着太祖南征北战,对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心里便有一万个不愿意和不甘心。尽管传说杜太后临终有遗言命太祖先传位太宗,再传位弟廷美,子德昭,并立下“金匮之盟”,在正史中也记载着太祖说赵光义“龙行虎步,他日必为太平天子,福德非吾所及”。不管这些说法是真是假,史学家们分析当时的情况可能是太祖不愿从母愿立弟,但是没有果断立子,并且就在这种矛盾心理的支配下单独召见太宗赵光义,于是使得赵光义夺权称帝,也给后人留下了“烛影斧声”的疑案。

宋太宗在即位做了皇帝之后,马上就施展伎俩逼死了弟弟廷美,侄子德昭、德芳(太祖第四子),为自己皇位的稳固免除了后顾之忧。另外宋太宗为了防止前朝大臣怨恨激愤,就下令让他们去修《册府元龟》、《太平广记》、《文苑英华》等书,让他们天天沉没在纸堆中,不让他们有时间发牢骚;对于范质王溥等朝廷重臣,太宗采取了威逼利诱的策略,牵着这些老臣的鼻子走。另外他还发动了两次对辽战争,将朝野内外的注意力转移到边防上去,同时乘机巩固了兵权。宋太宗在不用旧臣的情况下,不断地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吏,他在位二十余年,常常几天几夜地亲自阅卷选拔官吏,先后选士达到数万人之多。另外在选拔的这些士人之中,宋太宗还比较喜欢重用那些善于阿谀奉承的人,苏轼就曾在《东坡志林》卷三中尖锐地指出“西汉风俗谄媚,太宗朝也有谄媚之风”。在旧臣修书,新臣谄媚的情况之下,那些五代遗臣入宋任史官的沈伦、李穆、扈蒙等人时时刻刻谨慎言行,平日里那些著述的文章也大都销毁,连腹诽都不敢,哪里又敢提到太宗的不是。所以太宗的“烛影斧声”的原委在朝野没有人敢议论半句,正史中也没有记载。

为什么太祖时期的起居注没有提到“烛影斧声”的事件呢?按理说从周代产生史官记录皇帝日常言行的起居注以来,历朝历代的皇帝都遵守着天子不看起居注的规定。当年宋太祖在世时,与其弟赵光义的斗争十分激烈,怕有些内容泄露出去被居心不良的人利用,对宋朝的统治不利,于是议事常常回避史官,史官也就不能记录到什么实际的内容,只记一些君臣见面辞谢等无关痛痒的事情。到太宗朝时恢复了正常的起居注和时政记制(它是唐高宗时设下的由宰相记录的皇帝与君臣的奏对即时政记),可是偏偏在宋太宗朝时,太宗一反皇帝不看起居注的规定,命令参知政事记下的时政记必须先送太宗审阅,然后再送史馆。还有当时的起居注院所编著的起居注也必须先送太宗审阅后再交给史馆,如此一来,在太宗与大臣的对话中,凡是不利于太宗的,宰相和史官都必须回避粉饰,以免惹来杀身之祸。太宗后,宋朝历代所修的时政记、起居注都要先拿给皇帝看再送交史馆,这样皇帝的言行就无法保证全部如实记录,所以宋代的正史是有很多疑点的。

太宗还亲自挑选了一批官员来修《太祖实录》(皇帝实录是撰修一代国史的基础材料),虽然《太祖实录》今天已经不存在了,不过从后代所撰修的《宋史》来看,《太祖实录》并没有提供充足的事实,不是一部信史的素材。

所以说宋太宗是用权势来治史,虽然这样使得宋朝正史对太宗夺权一事记载不多且多有隐讳,使我们不可尽知太宗的篡位之事,但是太宗皇帝毕竟有他鞭长莫及的地方,当时辽国的史官就在《辽史》中记载了宋太宗篡位的事。而在北宋的正史中也做过曲折的表述,太宗晚年想传皇位给他所钟爱的长子楚王元佐,可是元佐却要父王遵守那个“金匮之盟”来成全叔父,以免陷君父于不义,可是太宗不听,元佐一气之下假装发疯,来表明自己不做皇帝的决心,这实际上也在暗示着宫中的昔日往事。而宋高宗赵构由于无子,传位给太祖的七世孙,即宋孝宗,之后,孝宗朝的史家李焘马上就在他所编著的《续资治通鉴长编》中提到了“烛影斧声”这件事,孝宗还赞扬他记事真实可靠。不过这些记史由于缺乏当时的史料,所以都终究只是含含糊糊,因此后人对太宗篡位的事情无法完全明了。

赵匡胤之死和赵光义上台,二者之间太多的巧合和离奇,史学家只能根据已有记载进行推理,但是尚无确凿史料推翻以前观点。赵光义登基至今是个谜,以后也很难说情楚。人们之间即使亲如兄弟,亦多可共患难、不易共富贵,一遇权位、金钱之争往往演出一幕幕宫廷政变或残酷竞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水浒传》结局最好的一个:浪子燕青的完美人生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燕青是《水浒传》中的经典人物形象,绰号“浪子”,直隶大名人(今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原是卢俊义的心腹亲随,会吹箫唱曲,又射一手好箭,有百步穿杨之功,平方腊后,燕青感于政治纷争复杂难测,便独自隐退。浪子燕青的出场可谓姗姗来迟,第六十一回才现身,而且身份仅是卢俊义的一个家奴。三十六天罡中,比燕青出场迟的

  • 郑和下西洋管了多少闲事?七下西洋都干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1405年7月11日,郑和始下西洋。郑和,本姓马,名和,小名三宝,又叫马和、马三宝,云南昆阳人,他是打开从中国到东非航道的第一人,其率船队七下“西洋”,先后访问了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岸赤道以南和麻林地(今肯尼亚的马林迪)和慢八撒(今肯尼亚的蒙巴萨港)。这七下西洋,又都做了些什么?

  • 揭秘国军最风流的上将:90岁高龄娶17岁少女为妾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1949年11月30日重庆解放。杨森逃到成都。不久由成都飞台湾。此后受到蒋介石器重,委任为台湾“总统府上将国策顾问”,并长时期分管体育运动。杨森长寿,体健,70岁时学会驾驶教练飞机而轰动台湾。86岁登上海拔4000米高的玉山。90岁大寿时,就在生日会上,杨森对四川同乡、国民党元老张群叹道:“我

  • 揭秘红楼梦最完美老婆是谁?谁对男人最有杀伤力?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红楼梦》中可谓美女如云,佳丽众多,但是大家千万不要挑花眼,这里面能取回家当老婆的可寥寥无几,而且一旦取错了可真是吃不了兜着走,打掉牙往肚子里咽。到底谁是您心目中的完美老婆呢?小编将为您解析四个颇具特色的红楼人物。人物一:王熙凤——最佳完美老婆 男人之首选王熙凤是贾府这个没落家族里最有生命力的,可以

  • 揭秘:才貌俱佳的班婕妤为何敌不过赵飞燕姐妹?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以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捐弃箧笥中,恩情中道绝。汉代著名历史学家、文学家班固的祖姑班婕妤,也是个有才华的文学家。班婕妤名班姬,少有才学,善辞赋,汉成帝时选入后宫,始为少使,不久立为婕妤,故后人称为班婕妤,又作倢伃。她的作品《隋书

  • 揭秘雍正皇帝奇谈:贪官之弊易除 清官之弊难除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东华录》谓:“康熙年间有清官,雍正年间无清官。”此说并非无据,而是大致反映了两位君主不同的吏治思想及由此而来的官场风习。康熙大力表彰清官,有清一代负有名望的清官廉吏多出于此时;雍正改兴廉为养廉,片面倚重惩防措施,虽收一时之效,却埋下官场风气渐衰的隐患。吏治腐败问题是历代封建王朝的痼疾,不仅令

  • 身为科学爱好者的康熙帝 为何对科学新知出尔反尔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康熙皇帝生于1654年,去世于1723年。牛顿生于1642年,去世于1727年。牛顿比康熙皇帝大12岁,他们是生活在同时代的人,二人还有相似之处,就是对新知识的兴趣。不过,两人有着根本的不同。牛顿对待新知识是一种信念、一种人生、一种对科学的追求,而康熙皇帝对待新知识是一种好奇心理的驱使。康熙皇

  • 揭秘:三国历史上蜀国五虎上将之武力值点评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在三国历史上著名的蜀国五虎上将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是他们五个人当中哪个的武力值最高呢,接下来就由小编来做一个详细的分析把。黄忠攻击武力方面只有两战冷苞和奋力恶战令潘璋” 料敌不过“这三场可圈可点,可惜此二人武力均未臻一流,因此击败他们无法证明黄忠的攻击能力极为突出。黄忠与张合、夏侯渊均2

  • 揭秘:南北宋十大家族将领和四家将——杨家将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杨家将是一部英雄传奇系列故事,以演义、话本、戏剧等形式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它对北宋前期的一些人物和事件加以演义,讲述了杨家四代人戍守北疆、精忠报国的动人事迹。第一代:金台侯金刀杨会(杨师厚)、杨桂荣(女)第二代:金刀王杨会之子:火山王杨衮(杨信杨君爱杨弘信)、杨嗣(杨弘远高阳关前阵钤辖保州刺史

  • 梁山五虎将排名:关胜为什么能排在五虎将第一位?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水浒传记载,梁山排座次后,分封众好汉,各司其职。其中,马军五虎将五员:大刀关胜、豹子头林冲、双鞭呼延灼、霹雳火秦明、双枪将董平。NO.1 大刀关胜——马军五虎将之首排名:坐第5把交椅籍贯:运城(今山西省运城市)绰号:大刀武器:青龙偃月刀星号:天勇星相貌:堂堂八尺五六身躯,细细三柳髭髯,两眉入鬓,凤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