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绛邑公主和馆陶公主都是汉文帝的女儿 两者待遇为何完全不同

绛邑公主和馆陶公主都是汉文帝的女儿 两者待遇为何完全不同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990 更新时间:2024/2/5 4:01:42

还不了解:汉文帝女儿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同样是汉文帝的女儿,绛邑公主为何处处不如馆陶公主?

汉文帝一生比较节制自己欲望,不仅主张薄葬,对金珠玉器华衣美服这些都少有兴趣,连后宫妃嫔都不多,除了皇后窦氏之外,见诸于史书记载的也就慎夫人、尹姬,不像他孙子汉武帝,光红颜故事主角都换了好几位,从陈阿娇到卫子夫,再到倾国倾城李夫人,手握玉钩的钩弋夫人......

所以汉文帝子女也不多,电视剧中经常演的也就是景帝刘、梁孝王刘武以及馆陶长公主姐弟,他们都是窦皇后所出,正经的嫡子、嫡女,实际上汉文帝另外还有2子1女,三子名刘参,幼子名刘揖,分别被封为太原王(后改代王)、梁王,不过这俩兄弟都走在汉文帝前头。

刘参、刘揖虽然存在感低,史书好歹还记下了他们的名字,相比之下,汉文帝的小女儿绛邑公主就显得很可怜了,不仅名字不详,连生卒年都不详,哪像她姐姐馆陶长公主一样,不光深受汉文帝和窦皇后的宠爱,还有能力有手段参与到政治中去,影响了汉王朝的皇位传承。

馆陶长公主

馆陶公主出生于公元前189年,这个是很明确的,只不过当时刘恒还没当皇帝,仅仅只是代王,她的母亲窦氏也还只是代王宫中一名姬妾,刘恒为长女取名为“嫖”,可以肯定那时候这个字必定还没有后来的男女贬义,因为刘恒对大女儿的出生是满怀欣喜的。

这种欣喜一半来自喜得千金,另一半来自他对窦氏的偏爱。窦氏原本是汉宫宫女,机缘巧合被赐予代王,窦氏长得美貌又心思灵巧,很快得到代王的宠幸,唯一能和窦氏竞争的就是代王王后,但这个女子不了解为啥,自己早逝也就算了,所生4个儿子也无一例外夭折。

如果这其中有窦氏的手段,那窦氏很可能把这种精明算计的功夫传给了女儿。刘嫖9岁那一年,诸吕之乱被陈平周勃等平定,刘恒这个原本与皇位隔了很远距离的高祖庶子,被大臣们选中立为皇帝,窦氏随之成了汉朝王后,刘嫖也因此被封为馆陶长公主。

这是一个很尊贵的封号,长公主地位与诸侯王是等同的,可见汉文帝对大女儿的重视。父亲是皇帝,母亲是皇后,弟弟是皇太子,刘嫖在宫中的生活可谓轻松,到成婚年纪她嫁给了堂邑侯陈午,但或许是人生太顺遂,刘嫖总想折腾出一些事情,比如插手皇储废立。

汉景帝在位时,先立了栗姬之子刘荣为太子,刘嫖有女陈氏,打算和栗姬做个儿女亲家,这样就算弟弟驾崩了,自己也还是与皇帝有密切关系,可以争取更多权力,但栗姬却因为刘嫖时常给景帝献美女而讨厌她,刘嫖恨恨地离开了栗姬处,转而找到了美人王氏。

王氏也有一子,名为刘彻,刘嫖将女儿陈氏许给他,又暗中进行很多操作让汉景帝废了太子刘荣,改立7岁的刘彻为新太子。然后刘嫖再精明也有想不到的事,那就是刘彻并不甘心受妇人掌控,等到坐稳了皇位,他很快废掉陈皇后,改立卫子夫为新皇后。

不过刘嫖毕竟是刘彻的姑姑,又没什么重大过错,刘彻也就维持了姑姑的待遇,刘嫖60多岁还能养年轻貌美的少年为男宠,临死前甚至都留下遗言,说要和美少年合葬,拒绝与已经去世的夫君陈午合葬。可见,刘嫖虽然一生荣华,但与夫君陈午的感情,绝对不怎么样。

绛邑公主

绛邑公主生母不详,但应当不是刘恒当代王时王后所生,而是窦氏之外另一姬妾所生,公元前180年,刘恒在绛侯周勃等人迎立下即皇帝位,汉文帝刘恒很会来事儿,马上就安排了对功臣的封赏,周勃不仅被封相还增加了食邑,得到5000黄金,甚至,和刘恒做了亲家——

刘恒听说周勃的长子周胜之还没有娶亲,马上将小女儿许配给他,这也是为何这位公主会被称为绛邑公主,她的名号可不像姐姐那样来自自己的封地,而是来源于夫家,可以明显看出姐妹俩在汉文帝心中地位的不同。

对于绛邑公主的公公周勃,汉文帝还是比较忌惮的,周勃回到封国后不久,汉文帝怀疑他有谋逆之心,叫人把他抓到了长安的狱中关起来,周勃了解自己这回要是不花钱恐怕就得驾鹤西去,于是给了狱吏一大堆钱,狱吏建议他向公主求救。

绛邑公主求情,并没有让汉文帝下决心放过周勃,真正起作用的是汉文帝之母薄太后,虽然周勃因此逃过了一劫,得以回到封国养老,但他死后,周胜之居然卷入杀人案件,因此被剥夺封国,绛邑公主的夫家失去地位,可想而知她后半生的日子不会好过。

小结:

虽然馆陶公主和绛邑公主都是汉文帝女儿,但古代等级分明,嫡庶长幼尊卑,都影响皇帝儿女在家族中的地位,更何况馆陶公主是汉文帝最宠爱的窦氏所生,比起姐姐绛邑公主根本没优势,所以不管在娘家还是夫家她都处处不如姐姐,而且她是女儿身,即使父亲是皇帝也只能等着嫁人,无法做一番事业,这不仅是绛邑公主的悲哀,也是古代千千万万女性的悲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于禁投降后,关羽为何没有杀那三万多降卒?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郡解县人,东汉末年名将,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秋,关羽发动了“襄樊之战”,在这场战役中,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生擒了曹魏救援樊城的七军统帅于禁,斩杀了大将庞德。关羽俘虏了于禁七军三万多人,但关羽没有杀这些降卒,而是连同他们的统帅于禁,全部送

  • 韩宣惠王:韩国第7任国君,也是战国时期韩国第一位称王的君主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韩宣惠王,亦称韩威侯、韩宣王,姬姓,韩氏,名康,韩昭侯之子,战国时期韩国国君,公元前332年—公元前312年在位。前325年魏惠王与韩威侯在巫沙会面,并尊为王。前323年正式称王,史称韩宣惠王。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物生平韩宣惠王,即韩康,战国时期韩国第一

  • 历史上汉武帝刘彻与卫子夫是如何相识的?与平阳公主有何联系?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刘彻,西汉第七位皇帝,十六岁即位。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和社会地位,是一个国家的主宰,是万人之上的存在。因此,对于大部分想要获得权力或者财富之人而言,他们都会想法设法获得皇帝的芳心,从而为自己赢得一个美好的未来,而这

  • 哲哲皇后为何把皇太极推向别人?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哲哲皇后为何把皇太极推向别人?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额尔德尼琪琪格也就是哲哲是蒙古科尔沁贝勒莽古斯之女。1614年,当时后金还没有成立,十五岁的哲哲就嫁给了皇太极。可是,一直到1625年,哲哲才生下了他们的第一个女儿马喀塔,这中间过去了11年。哲哲怀孕期间,她的侄女布

  • 韩昭侯执政期间,取得了哪些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韩武,即韩昭侯,姬姓韩氏,韩懿侯之子,战国时期韩国第6位国君。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韩国国势最强,便要数韩昭侯在位之时。韩昭侯前期,韩国政治混乱,法律、政令前后不一,群臣吏民无所适从。公元前355年,韩昭侯实行改革。他用法家的申不害为相(申不害变法),内政修

  • 司马懿在诸葛亮病逝后没有一次伐蜀,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司马懿,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人。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诸葛亮去世后,司马懿还活了17年。然而,17年中,司马懿一直没有组织过伐蜀战争。被魏帝阻止的进军其实,司马懿早有伐蜀之意,只是被魏帝阻止了。诸葛亮去世后,杨仪与魏延相争,发生了激烈内讧。司马懿得知后,“帝欲乘隙而进

  • 王彦章简介:五代时期后梁名将,时在军中号称“王铁枪”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五代是指唐天祐四年(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定都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政权,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天祐四年(907年)四月,梁王朱晃(本名温,唐帝赐名全忠,受禅前夕改名晃)接受唐哀帝李柷禅让,在中原地区建立后梁,定都东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五代十国开始。后周显德七年(960年)正月,赵匡胤发动

  • 皇太极后宫的姑侄姐妹三人,她们分别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皇太极后宫的姑侄姐妹三人,她们分别是谁?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海兰珠和孝庄上演“姐妹姑侄同嫁一夫”的国际大戏,而另外一个女子就是海兰珠的姑姑哲哲,这里的男主就是皇太极。至于皇太极为什么忽视有才华的孝庄,而独独宠爱海兰珠?此事还要从四人的感情起点开始。在政治目的的驱使下

  • 大玉儿跟海兰珠之间真的水火不容?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大玉儿跟海兰珠之间真的水火不容?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说起《孝庄秘史》,我们耳旁一定会想起熟悉的旋律,屠洪刚的《你》、李玲玉的《美人吟》等等。这部剧是十几年前的一部老剧,也算是如今大火的宫斗剧的鼻祖了,但这部剧妙就妙在生生把野史的故事拍成了正史的感觉。让人觉得历史上的

  • 韩哀侯执政期间,采取了哪些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韩哀侯,战国时期韩国第4任君主,在位共3年,韩文侯的儿子,韩共侯的父亲。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韩哀侯元年(前376年),继承君位,与赵敬侯、魏武侯废晋靖公为庶民,瓜分其食邑,令晋国绝祀。韩哀侯二年(前375年),灭亡郑国;(韩灭郑之战),迁都新郑。韩哀侯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