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篡位自立或抄家灭族:解读中国古代权臣们的结局

篡位自立或抄家灭族:解读中国古代权臣们的结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1460 更新时间:2024/1/17 17:19:44

导读:说到权臣,首先会想到曹操。罗贯中一部《三国演义》,不仅使短短几十年的三国历史脍炙人口,更使曹孟德蒙上千载骂名,以“白脸奸臣”的形象遗之后世。少年时读《三国演义》,也真为汉献帝的懦弱而叹息,愤恨曹操的奸诈凶狠。而后读正史,看到史家直笔曹孟德杀了董承之后,又要汉献帝把董承的女儿董贵人交出杀掉。

当时董贵人已怀孕,献帝“累为请”,哀求多次,仍旧母子受刑而死。当时的伏皇后惊惧异常,给她父亲伏完写信,讲述曹操的残逼之状,让其父想办法杀曹操。没料想伏完是个草包,一直“不敢发”,当然很快就事泄,伏完就真的“完”了。《资治通鉴》这段描写最精彩:曹操大怒,使御史大夫郗虑持节策收皇后玺绶,以尚书令华歆为副,勒兵入宫,收(皇)后。(皇)后闭户,藏壁中。歆坏户发壁,就牵(皇)后出。时帝在外殿,引虑于坐,(皇)后被发,徒跣,行泣,过诀曰:“不能复相活邪?”帝曰:“我亦不知命在何时!”顾谓虑曰:“郗公,天下事宁有是邪!”遂将(皇)后下暴室,以幽死。所生二皇子,皆鸩杀之,兄弟及宗族死者百余人。

中国良史的作者都是高明的文学家。堂堂一国之母,披散头发,光着双脚,一步一泣,梨花带雨,哀问自己名义上为帝国元首的丈夫:“不能救我一命吗?”而皇帝已经万念俱灰,不置可否,只说句“我也不知能活到什么时候”,千般无奈,万种委屈,皆在一言之中。最令人鼻酸之处,献帝对同坐的郗虑(臣子奉另一臣子之命竟当皇帝面捕诛帝后而安坐)而感叹的那句话:“郗公,天下竟有这种事!”

自汉以降,“这种事”屡屡发生,史不绝笔。成年以后,能静心读史书,观二十四史,权臣逼帝,改朝换代,杀戮无遗,才知道曹操诛杀那么几个人实在是小儿科。如果当时他自己不动手,下场肯定如其后的子侄辈曹爽等人会被人一窝“烩”掉,婴儿不免。究读历史,能发慨叹,曹孟德父子英雄,不仅武功盖世,平定北中国,而且文采华章,曹丕、曹植,龙子腾跃。即使曹魏王朝传至最后的高贵乡公曹髦,不仅眉目如画,文采卓群,更能以善画丹青之手亲执兵刃,在喊出“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矣”的同时,二十岁的年轻人驾战车直冲司马府。虽然最终身为戈穿,殒于车下,其英烈之风,仍不减曹家风采!对于曹操,连崇尚儒家正统的司马光都心悦诚服地承认:“(曹操)知人善察,难眩以伪。识拔奇才,不拘微贱……与敌对阵,意思安闲,乃至决机乘胜,气势盈溢。用法峻急,有犯必戮。雅性节俭,不好华丽。故能芟夷群雄,几平海内。

在东汉末年贼兵四起,生灵涂炭之际,曹操讨董卓,破黄巾,征袁绍,戮吕布,服张绣,枭袁谭,败刘备,灭刘表,走马超,又远伐塞北,乌丸三种,鲜卑丁零,无不望风降服,致使戎狄屈膝,确实为一代豪杰!而在其有生之年,“没身不敢废汉而自立”,犹畏名义而自我抑制。至于他的子孙谋国,也是天道酬之,比起王莽之流以外戚窃国,不知要胜出几万倍。

曹操权臣出身,渐有天下。而后曹氏家国,又为权臣司马氏所有。依理观之,很有佛家因果报应的意味。罗贯中就幸灾乐祸地做打油诗一首:“昔日曹瞒相汉时,欺他寡妇与孤儿。谁料四十余年后,寡妇孤儿亦被欺!”

自古以来,王朝更迭只有两种名义:禅让和征诛。权臣们夺国畏惧“篡弑”之恶,常借“禅让”的名义。曹丕导演的“假禅让”例子一开,晋、宋、齐、梁、北齐、后周、陈、隋、唐等等,无不借此名义。不过,曹魏,司马晋,包括东晋的桓玄废安帝,对前代帝君都没有加以杀戮。汉献帝,曹魏末帝曹奂,包括被虏的蜀汉刘禅,孙吴的孙皓,都得以善终。自南朝宋刘裕篡位,这位寒人出身的老头子开始杀旧朝皇帝,再到沈约劝萧衍不可“慕虚名”而“受实祸”,南朝北朝相蹈此习,末代的少年皇帝及凤子龙孙们下场极惨,无一善终。

东魏权臣高欢逼走了北魏孝武帝,迎立孝静帝,由于心里有愧,对新皇帝恭礼有加。高欢死后,其子高澄袭位,对孝静帝很是放心不下。史载这位青年皇帝好文学,美容仪,能臂下挟石狮子翻宫墙,箭术精妙,很像他的先辈北魏孝文帝。身为大将军的高澄派中兵参军崔季舒监视孝静帝的一举一动,连吃饭喝酒说什么话都要一一细禀。有一次孝静帝在邺东打猎,驰逐如飞,监卫都督(应该叫“监视都督”)就叫嚷:“天子您不要跑马,大将军会怪罪!”还有一次,高澄侍宴,举一大斛直抵孝静帝下巴:“臣高澄劝陛下饮酒。”封建等级社会,真正的臣下怎敢能直接“劝”皇帝饮酒!孝静帝也急了,不悦道:“自古无不亡之国,朕也不想这么活着了!”高澄大怒,指帝大骂:“朕,朕,狗脚朕!”并命令崔季舒猛捣静帝三大拳,然后奋衣而出。连打皇帝都不亲自动手,令属下代击,真是闻所未闻。

不久后,高澄被家奴刺死,其弟高洋袭大将军位,很快就上演“禅让”戏。静帝不得已,与嫔妃辞诀。高洋派辆破牛车在东上阁等着接静帝搬家,值班的小班长赵德跳上车作押解状从后面抓持,孝静帝以肘击之,最后发怒:“朕畏无顺人,授位相国,你是什么奴才,敢逼人如此!”而对跪满庭院泪如雨下的后妃,风神俊朗的孝静帝还忘不了自嘲一句:“此日之事能和汉献帝、常贵乡公(曹魏末帝曹奂)相提并论啊。”这句话错了。汉献帝和曹奂“禅位”后好酒好肉好宫殿活了多年。高洋当皇帝不久,就用毒酒鸩杀孝静帝,并其三子。

高洋初当皇帝时励精图治,北中国大半为其所有。而后沉湎于酒,动辄肢解烹煮虐杀臣下,有一天忽然向他妹夫元韶发问:“汉光武何故中兴?”元韶是魏朝皇族,因为是高氏女婿,一直活得还不错,此时只得老实回答:“因为王莽没有把刘姓皇族全部杀绝。”于是高洋把魏朝姓元(原姓拓跋)的二十五家直系皇族全部杀光,把元韶也囚入地牢,饿得这位驸马爷啃自己衣服活活噎死。过了一阵,高洋又在晋阳把诸元疏属也全部杀净,或祖父为王,或身为显贵,皆斩于东市,婴儿投于空中承之以槊,共杀721人,弃尸漳水,以至于后来剖鱼的人常在鱼腹腔中看见人的指甲,致使邺城人好久都不食鱼。高洋又留下东魏王子元黄头一个人,让他和一些死囚从高台上以席为翅,飘悠而下,事先讲好摔不死就饶他一命。死囚们纷纷摔成肉饼,惟独元黄头灵巧身健,求生心切,竟能飞到紫陌慢慢降下(估计有点像现在玩滑翔伞的技术),高洋食言,全然不顾“君无戏言”的古训,把元黄头交给御史关在狱里饿死,还不如摔死来得痛快……

厚厚一部二十四史,权臣历历:秦朝李斯赵高,西汉霍光、梁冀,曹魏司马氏,西晋司马伦,东晋桓温,东魏高欢,西魏宇文泰,南朝宋刘裕,齐萧道成,梁萧衍,陈朝陈霸先,北周杨坚,唐朱温,后周赵匡胤,北宋高俅、蔡京,南宋秦桧、贾似道,元朝阿合马、脱脱……朱元璋建立明朝,削弱宰相职权,最终阉坚弄权,宦官大成气候,一个魏忠贤就已经“九千岁”了,种下亡国之祸。

有明一代,权臣只有张居正一人而已。清朝权臣差点当皇帝的只有摄政王多尔衮,后来的曾国藩、李鸿章小心翼翼,国柄在手仍一心忠于王室,最后的袁世凯一直被小溥仪念叨:他会不会是曹操?——果真是曹孟德之流,只不过世易时移,国人已不喜欢再有人当皇帝,春秋大梦,八十三天戛然而止。一代雄杰,活活忧死。由此可见,权臣持国,只有两种下场——一是先封王,受九锡,加黄钺,然后搞“禅让”,成为一朝开国之君;二是忠于王室,又恋于权力,或生时被杀,或死后宗族覆灭,鲜有善终。无论如何,子孙都难逃辱死。特别是南朝时期,王朝短命,几十年就一个轮回,可称是“现世报”。

首先上场演出的是田舍夫刘裕。老头子岁数大,把晋恭帝立了几个月就逼其逊位,封为零陵王。怕被毒死,恭帝和褚妃自己在床前煮饭吃。刘裕让褚妃的哥哥褚淡把妹妹骗出来(这位褚淡真是操蛋)。兵士乘机跳墙进去,让恭帝喝毒药。

恭帝说:“我信佛教。佛教自杀的人转世不能为人身。”兵士们就用被子把恭帝活活闷死;六十年后,萧道成把宋顺帝立了三年就废掉。禅让大典时小皇帝害怕,吓得躲在佛盖下不出来,年轻的“太后”吓得带领太监们四处搜寻,让小皇帝最后一次充当新皇帝就职典礼的道具。典礼完毕,小皇帝的身份已成为“汝阴王”,他自己不觉,临走时问左右:“今天起驾时怎么没有像往常那样奏乐?”无人回答。不多时,汝阴王门外有人跑马,守门人怕有人劫持这孩子搞复辟,入堂一刀,然后上报说小王爷病死了。萧道成知道真实情况后,很高兴,对杀小王爷的人“赏之以邑”;又过几十年,萧衍命齐和帝禅位于己,封其为巴陵王。不久,萧衍派亲信郑伯禽到姑孰,给和帝一块生金让他吃下去。

和帝说:“我死不需要用金子,醇酒足矣。”大醉以后,伯禽上前把这十五岁的少年生生掐死(也恰恰在同一年,几十年后把萧衍老头子饿死在台城、并诛杀他上百子孙的侯景出生在漠北);陈霸先当皇帝后,封梁敬帝为江阴王,未几就派刘师知去杀人。兵士追得卸任的小皇帝绕床狂跑,边跑边哭:“我本不愿当皇帝,陈霸先硬立我为帝,现在为什么又要杀我!”没跑几圈,刘师知就抓住少年的衣带,兵士白刃交下,头落于地……

宋武帝刘裕东灭鲜卑慕容超,西灭羌族姚泓,北朝大名鼎鼎的拓跋嗣和赫连勃勃皆望风而溃,以此大功而有天下,于情于理说得过去,但“其为神人所愤怒者”,莫过于弑君。自曹魏以来,一代篡一代,已成俗例,但弑鸩前代君王,则是自刘宋为始。晋恭帝欣然让出国家,刘裕忍于杀戳,而杀人者自己想子孙后代免于被杀,这种想法则流于天真可笑了。一代一代,以前朝君王鲜血的艳红作为开国颜色,估计每位开国帝王在锣鼓欢庆声中都有心存彷徨顾虑的黑色意念:我家子孙何时何处会怎样被何等臣下所弑?

权臣们如果不做皇帝,报应更快,下场更惨,其中以霍光最为典型。霍光身历三世帝君。汉武帝死后,孝昭帝襁褓继位,霍光匡安社稷身当大任,没有异心。昭帝二十一岁死去。霍光迎立昌邑王刘贺。刘贺荒淫迷惑,无帝王礼仪,乱汉制度,霍光率群臣废之,转拥武帝嫡曾孙、被武帝杀掉的戾太子的孙子、时年十九的刘病已,是为宣帝。这位汉宣帝即位前一直生长于民间,熟知世事,英果刚毅,“小来惟射猎,兴罢得乾坤”(李商隐诗语)。但对霍光敬仰有加。霍光临死前曾归政,宣帝假装谦让不受。同时,霍光的丑老婆霍显又买通人毒杀宣帝结发之妻许皇后,霍光知而隐之,并依霍显之计把自己女儿送进宫内作皇后。霍光死后,霍显和女儿又千方百计想毒杀许皇后所生的皇子,最终阖族被杀,并连坐诛灭十多家。

霍光之祸,其实早在宣帝初立时已经种下。“帝初立,谒见高庙。大将军光骖乘,上内严惮之,若有芒刺在背……及光身死而宗族竟诛,故俗传霍氏之祸萌于骖乘。”权臣陪同皇帝乘车,让青年天子敬惮如此,灭族之祸,确实不远。

霍光在汉朝儿皇帝孤立无援之际,拥昭帝,立宣帝,比周公伊尹差不了多少。“然光不学无术,暗于大理。阴妻邪谋,立女为后,以增颠覆之祸,死才三年,宗族夷灭。”(班固语)司马光对霍光的悲剧分析得十分清楚:霍光忠心耿耿辅助汉室,然而他最终不能全其宗族,为什么呢?因为威福之权是人君的专利,人臣掌握,久而不归,没有好下场的;汉宣帝十九岁即位,知民疾苦,霍光大权久专,不知避去,多置私党,使人主蓄愤于上,吏民积怨于下,他自己能得善终就不错了。接着,司马光话锋一转,又客观、委婉地批评汉宣帝:如果宣帝只以高位虚官任用霍光子孙,让他们食大县的俸禄,不掌实权,也足能报答霍光匡扶汉朝的盛德。可是宣帝给他们大权,任之以政,授之以兵,遂至怨惧以生邪谋,这不仅仅是霍家自招,也怪宣帝酝酿以成其祸。霍显、霍禹、霍云、霍山虽然罪应夷灭,但霍光的功营不应该抹杀;最后霍家被杀无遗,连一张吃饭的活口儿都没留下,汉宣帝也真可谓刻薄寡恩呵。

由此可见,权臣秉政,如果依据古礼,不篡位,即使嫡亲叔侄之恩,扶立之功,也难免死后掘坟挖墓之伐,宗族覆灭之惨;篡位吧,几代轮回,子孙骨肉又无孑遗,还不如平常百姓能百代不绝。这种历史的黑色幽默,荒诞之中寓示着无尽的人生大道理。中国自古崇尚儒家伦理,使得一幕幕悲剧大同小异,走马灯般旋转不停。罗贯中基于君臣父子之义,把曹孟德大英雄描画为千古奸雄。现在文学编剧大兴“翻案”风,潘金莲成为妇女解放先驱,朱元璋乃仁德天子,洪秀全也成为爱民如子的英明帝君……如果以荒诞剧的手法编排曹操,以伦理虚幻的剧情套用曹操,假设他芟夷群雄之后,归政于帝,谦逊平和,高风亮节,像诸葛亮一样,最终结果,又会怎样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古人也爱玩时尚:揭秘西王母竟穿豹纹留爆炸头?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自从周星驰的电影中如花的形象深入人心之后,大概似乎差不多所有超于审美能力之外的东西都可名之为“如花”。只是审美这件事实在难说有个统一的标准,我们今天的“如花”可能就是当年真正的如花似玉,而当年的“如花”到了今天,说不定就是自然美的代言人。这当然不是瞎说。比如说我们的神话传统里玉皇大帝是最高神位

  • 贝多芬耳聋背后隐藏的秘密:或因梅毒导致失聪?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在1907年,20世纪初最具影响力的医生之一、优秀的梅毒研究专家奥斯勒爵士便提出质疑,他认为贝多芬感染伤寒其实是因为梅毒。这是导致他失聪的真实原因。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是世界音乐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他8岁开始登台演出,很早就显露了音乐上的才能。179

  • 携美同游:揭秘曾跟随乾隆皇帝下江南的三个女人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乾隆皇帝已经因为银幕上的各色各样形象而演绎得人尽皆知了,他一生的功过也被后世评论了个遍,那么我就不随大流地再去重复这些东西了,只说一句,乾隆是个有能力的皇帝,也是个很会享受生活的人。享受生活的体现很多,比如有,著名的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在六下江南的过程中,自然免不了有一些风流韵事地发生,比如,有

  • 揭秘:中国古代历史上唯一一位以侠客出身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印象中的宋朝是一个文人统治的帝国。然而这个帝国的开创者却是一位职业军官,他的名字叫赵匡胤。 在成为职业军官之前,赵匡胤闯荡江湖,行侠仗义,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武侠。 他大概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侠客出身的皇帝。 传说赵匡胤武艺高强。江湖第一武术门派少林寺,其最经典的少林长拳,据说就是赵匡胤所创。 少

  • 盘点梁山上的十大战神:谁应该是水浒最强战神?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快意恩仇的江湖虽然险象环生,引人入胜,但也只是水浒的前戏,水浒真正的高潮是在那金戈铁马、气吞山河的沙场之上。是以,真正的王者必须脱胎于江湖的狭小,在万马奔腾、气势磅礴的沙场上实现从游侠向名将的惊鸿一跃,才能成为真正“一览众山小”的水浒战神。在步战为主的江湖,可能会青睐武松那样的壮士,但在策马奔腾的沙

  • 解密:朱元璋下葬前后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小编来谈谈朱元璋死后的下葬问题,特别是下葬时间和地点问题。实际上,燕王朱棣后来起兵造事,把老子认命的孙子皇帝撵出南京皇宫,至今下落不明,这与朱允炆选择的下葬时间失当有直接关系,成为朱棣要搞他的第一理由。朱元璋的死亡、下葬时间过去民间关于朱元璋的死亡时间,有各种说法,一是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

  • 揭秘:大奸臣秦桧的亲信何铸为何位列五大贤臣?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何铸,绍兴初迁殿中侍御史,数奏论时政。提出为官要光明正大,赏罚分明,取信内外。时朝议欲迁温州诸宫殿神像至湖州,沿途必需迎奉,势必骚扰地方。铸上疏劝阻:“浙东旱荒,若加勤动,恐道路怨咨。乞务从简约,不得过多骚扰。”迁神像事遂止。绍兴十一年(1141),何铸时任御史中丞,秦桧诬陷岳飞下狱,命铸主持

  • 揭秘历史上唯一的妓女神医: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说起宇文柔奴的名字,可能很多人不熟悉。但若提起点酥娘,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名震北宋京城的歌舞伎。可民间更多的赞美是柔娘,尤其是在岭南一带有口皆碑,被老百姓们誉为“神医”。宇文柔奴,即柔娘,点酥娘。此女堪称是很特殊的一位,不但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在音律歌舞方面也有较高的造诣。只是很多人不知道她医

  • 揭秘:中国古代历史上熟知的十大民族英雄大盘点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01.第一位 碧血丹心——文天祥文天祥,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原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1256年,20岁的文天由理宗皇帝亲定为601名进士中的状元。入仕后因奏迕宦官董宋臣、权相贾似道,被罢官。1275年,元军攻破长江天錾,文天祥散尽家私,组织义军赴临安勤王。次年,元军兵陈临安

  • 揭秘康熙皇帝亲自举荐的一位清官:天下清官第一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美国演艺界巨星施瓦辛格在竞选加州州长时,有句竞选口号很是得人心,“我的钱花不完。你们选我当州长,我不会贪污你们的钱。”这句话体现一种做人的真诚,一直很是欣赏。读《清史稿·张伯行传》看到了先人早在两百多年前就说过这样话,张伯行说:“我为官,誓不敢取民一钱。”这位张伯行生于清顺治八年(1651年),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