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韩信的兵权为何会被刘邦夺走?他为何不反抗?

历史上韩信的兵权为何会被刘邦夺走?他为何不反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2726 更新时间:2024/1/16 15:05:49

韩信,我国著名的军事家,是中国历史上兵权谋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

历史上韩信、项羽刘邦三个人并称“汉初三杰”。刘邦和项羽之间的故事早就家喻户晓了,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最后刘邦更胜一筹,逼得项羽乌江自刎,建立了西汉王朝。而韩信就是刘邦手下的一员大将,刘邦能够打败项羽韩信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可就是这样的一个手握重权而又武艺高强的名将,却一次次地被刘邦夺取兵权,这是怎么回事呢?

在现在的一些影视剧里我们可以了解道,军营是一个戒备森严的地方,而且士兵们一般只会认准主帅的命令。韩信是一军的主帅,刘邦是韩信的主公能自由进出军营不奇怪,可是他是一次次地夺走韩信的军权的?难道这样不会导致韩信起了反叛的心吗?

其实,有这种想法是现在的古装剧给我们的误导。换个角度,如果一个皇帝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国家的军队,军队的控制权是在元帅的手里的,若是这个元帅想要反叛,正好国家的军队又在元帅手里,皇帝岂不是连反抗的机会都没了。那国家要如何才能和平呢?

为了防止一军的元帅有太大的权力,朝廷拟定了一些法规约束将军。首先,拥有的兵符不等于就可以完全掌握一支军队。因为现代一些影视作品的影响我们常会认为,在古代,兵符就代表了统领一个军队的权力,其实不然。

在当时,调兵的权力和统领士兵的权力是分开的。一般的将领在不是战争的时候,是只有军队的统领权力的,也就是说在不打仗的时候那些将领也就是只有一个头衔其实是没有什么实权的,最多操练操练士兵而已。只有在打仗的时候,他们才能够调用士兵。

刘邦两次闯军营,夺取韩信的兵权,韩信不反抗的原因是什么

韩信是一军的将领,所以他手上会有兵符,但是刘邦夺取他军权都是在战争后。此时的韩信对军队的统领能力是最弱的,他是没有调动军队去反抗的权力的,即使是他对军权被夺的事情不满,也不能怎么样,只能接受。

此外,不仅是军权上的不自由,作为一位有着军衔的武将,韩信在很多方面也都是有限制的。做一位将领,他的身边会被安排监军。顾名思义,监军就是监督军队的人。

监军一般是个很轻松的职位,只负责军队的监督,其他一概不管。在平时也没有很大的实权,只是若是将领有不好的想法,监军随时可以将统领就地处决。韩信的身边也一定是有监军的,若是韩信对刘邦的夺权的事情不满,监军随时可以处决他。

再来,历朝来都有一条规矩,将领出征,其家属要在皇帝的身边。这不是皇帝对其家属的特殊照顾,这是为了能让皇帝手里有着人质。只有将领们一心一意为了皇帝战斗,自己的家眷才能安然无恙,若是对皇帝有不满,或者别的想法,自己的家人就会遭遇毒手。

这也不能说是皇帝对自己臣子的不信任,这也是无奈之举。总得要一个办法防止一些不好的事情的发生。同理,刘邦能在韩信的军营里来去自如,还能夺了韩信的兵权应该和这个是离不开关系的。

其实,从韩信的后来的事情中我们可以看出来,韩信确实有凭借自己战功向刘邦邀功的心思。但是要是说去反叛刘邦,他确实是没有那个心思。他是个聪明人,也明白自己的处境,即使是有一身武功,但是在刘邦手下做事才是他最好的选择。

《史记》里司马迁把刘邦夺权写的有些夸张了,就只凭刘邦和韩信两人在军中的权力,刘邦想要拿走韩信的权力根部不需要夜闯军营那么复杂。只要像韩信攻下代地后,派一个使者带走军队,韩信也会老实照办的。

总结:刘邦夺帅印的根本其实是现代的人们对古代的军队管理模式存在一定的误解,常常会认为一军之帅就可以肆无忌惮地调用军队了。其实,韩信根本不能完全的控制军队。

追根溯源,韩信统领的军队还是刘邦的,刘邦若是想要,随时都可以拿走兵权。不需要再大费周折一番,巧夺帅印。再者说,刘邦若是想要,韩信一定会奉上,韩信根本就没有想要反叛的心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刘备在八百里连营的时候 诸葛亮为何没有劝谏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对夷陵之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诸葛亮为何不死谏刘备别八百里连营?夷陵之战可以说是蜀汉历史上最为惨烈的一场战役,同时也是蜀汉历史上具有转折点的一场战役。夷陵之战的失败,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就已经决定了蜀汉政权再也没有任何希望一统中国,只能尽可能地延长自己割据的寿命

  • 历史上张居正被称为一代名相是因为什么?有哪些作为?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国历史上,能称之为“千古名相”的不多,而明朝张居正就是其中之一。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张居正的私生活虽然非常奢侈,但是他的贡献却足以让人无视他的私生活。毕竟张居正所做的事情,在整个明朝是独一份,在封建社会的历史上,敢做的人更是寥寥无几。志气相比于其他人,张居正的考试过程不是

  • 蜀汉北伐基本没有可能成功 诸葛亮为什么还要坚持多年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了解:诸葛亮北伐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蜀国的北伐几乎不可能成功,可诸葛亮却坚持多年为什么?三国时期,谁都想成为统一天下的主人。尤其是蜀汉王朝,自从诸葛亮主政之后,便旗帜鲜明提出了要“还于旧都”的发展目标。而诸葛亮是一个提起做到的人,他把北伐当成后半生唯一的

  • 历史上吴三桂降清的真实原因什么?与陈圆圆有关?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吴三桂,明末清初著名政治军事人物,吴周政权建立者吴周太祖。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公元1644年3月,李自成的起义军已经快要打到了京城脚下,自登基以来就因内忧外患而焦头烂额的崇祯皇帝,急忙传召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和蓟镇总兵唐通进京勤王。唐通前脚刚接到朝廷

  • 诸葛亮如果北伐成功的话 最后会自立门户吗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对诸葛亮北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如果诸葛亮北伐成功,会自立门户吗?“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在《蜀相》中高度赞美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以及对诸葛亮北伐还没取得最后获胜复兴汉室的惋惜之情。诸葛亮也在《出师表》中说过“受命以来

  • 樗里疾简介:战国时期秦国将领,足智多谋,绰号“智囊”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是百家争鸣、人才辈出、学术风气活跃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东周在战国后期(公元前256年)为秦国所灭,所以春秋战国时期在时间上并不全然包含在东周王朝里面。那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樗里疾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樗(chū)里疾(

  • 孔尚任是什么人?犯了死罪的他为何没有被处罚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桃花扇》是我国戏剧史上鼎鼎有名的一块丰碑,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据清人刘廷玑《长留集序》中评价孔尚任:“海内之重东塘者,不仅诗也。即以诗言,而《湖海》、《岸堂》、《石门》诸集,盈尺等身,亦洋洋乎当代之大家矣。”康熙“尊孔”的根本原因在清朝推翻明朝的统治之后,满族人入驻中

  • 孙膑简介:战国时期齐国军事家,曾与庞涓为同窗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是百家争鸣、人才辈出、学术风气活跃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东周在战国后期(公元前256年)为秦国所灭,所以春秋战国时期在时间上并不全然包含在东周王朝里面。那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孙膑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孙膑(生卒年不详),

  • 清朝没有昏君 清朝为什么还是灭亡了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对清代灭亡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清代没有一个昏君,但这个强大的王朝,为何却灭亡了呢?中国历史上有明确记载的朝代,大大小小有数十个,如果加上一些转瞬即逝的小朝廷,整个中国历史上差不多有近百个朝代了。每个朝代灭亡的原因都不同,但很大概率上都会出现昏君。而纵观满清这个

  • 蒙骜简介:战国末期秦国将领,数次率军出征,屡立战功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是百家争鸣、人才辈出、学术风气活跃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东周在战国后期(公元前256年)为秦国所灭,所以春秋战国时期在时间上并不全然包含在东周王朝里面。那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蒙骜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蒙骜(?—公元前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