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楚汉相争有人劝韩信与项刘三分天下可行吗

楚汉相争有人劝韩信与项刘三分天下可行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1996 更新时间:2024/1/20 22:27:19

冬去春来,韩信在齐国歼灭龙且的消息,也先后传到了项羽和刘邦军中。韩信在报告喜讯的同时,也提出了改善个人待遇的请求:“齐人奸猾,田家残余还在继续活动,南面又邻近楚国,请求委任末将为假王(代理齐王)。”

刘邦一听就火了,老子在这里快撑不住了,你小子不来支援,还想封王。这不是做梦吗?张良和陈平一听这话急了,忙踩老刘的脚趾头,跟他咬耳朵:“韩信真的称王,你也拦不住他,逼急了他一翻脸,你什么也捞不着!不如顺水推舟,就封他当王。”

刘邦醒悟过来,反应奇快:“男子汉大丈夫,要当就当真王,做个屁假王!”

图片来源于网络

派张良做使者,到临淄去,封韩信为齐王,同时抽调韩信的军队到广武来帮忙。(刘邦这是第三次从韩信那里调兵。韩信灭魏破代后刘邦抽走他的主力让他带新兵打赵国,韩信灭赵以后刘邦抽走他的主力让他带新兵打齐国)

韩信歼灭龙且的消息,也传到了项羽军中。情报人员告诉项羽:“现在汉军的大将就是曾在我们西楚陆军总参谋部工作多年的韩参谋。”

“哪个韩参谋?”

“就是那个长长细细白白斯斯文文的韩信。”

直到韩信已经威震天下,横扫北中国,令专心与刘邦在中原对峙的项羽苦不堪言时,项羽才明白这个曾在西楚陆军总参谋部工作多年的年轻参谋是何等厉害,而这个年轻参谋还曾经给他制订过不少作战方案,但他却总是不屑一顾。

项羽决定派一个韩信的老乡去游说韩信重回西楚,或者三足鼎立。这位老乡的说词很有说服力,他指出了刘邦的品行缺陷和不可信任(这一点日后很快证实),并进一步阐述道:“韩将军,你的力量已经足以决定这场战争的胜负,站在汉王那边汉王就会得到天下,站在楚王那边楚王就会得到天下,但你想过吗?以刘某人的德行,楚王灭亡后,他还能容得下你么?”

老乡接着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你不如抛弃刘某人,自成一国,与项、刘三分天下,这岂不是你韩将军最好的选择!”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做惯了“打工仔”的韩信似乎没有自己当老板的野心,更何况他对在西楚的不得志记忆犹新,对刘邦破格用他感激涕零。韩信诚恳地对老乡说:“我当年在项王帐下做事,提了那么多建议,项王没有采纳一条,所以我干了那么多年也还是个小参谋,所以我投奔汉王。结果汉王对我非常欣赏,拜我为将,独立作战,让我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才能。所以我才有了今天的成功,我怎么可能背叛汉王呢?”老乡无话可说。

韩信的老乡回去了,韩信的谋士蒯通却不死心,他说要给韩信相面。“将军的面相很一般,顶多不过封侯,又动荡不安。”蒯通绕到韩信身后,“可是将军的背,那真是贵不可言!”

接着,蒯通为韩信指出三点:其一、楚汉分争,已经到了相持阶段。其二、决定胜负的天平,正是将军韩信你本人。“足下为汉则汉胜,与楚则楚胜。”其三、正因如此,两方面都急于拉拢你。你的选择“莫若两利而俱存之,参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

韩信表示拒绝,理由是刘邦对他有恩。蒯通不同意韩信的观点,又为韩信指出三点:首先,感情这东西是靠不住的。张耳、陈余就是现成的例子。其次,君臣之间更不存在恩情。“野兽已尽而猎狗烹。”当年的句践为什么杀文种,就是因为越国已经强大起来了,你的利用价值没有了。现在你韩信的情况,一模一样,一旦“野兽”项羽被消灭,你这条“猎狗”能存活么?最后,你功劳太大。“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你韩信平定魏、代、赵、燕、齐五国,这些功劳太大太多,刘邦已经没有办法酬谢你。

这一席话显然对韩信有所触动,他答应蒯通,考虑几天后给他答复。但是韩信犹豫许久,最后还是决心忠于刘邦,蒯通大为失望,他不愿意做韩信的殉葬,假装精神失常,离开了韩信的幕府。

图片来源于网络

韩信忠于刘邦,缘于他的道德判断,从报恩的角度来说,无可厚非。问题是,蒯通所建议的三分天下,是否可行?

认为不可行的,有两点理由。一是认为韩信缺乏刘邦一样的政治才能。二是认为韩信的部下和军士都来自汉营,一旦韩信独立,未必能掌控得住。即便一时弹压下去,也是身在韩营心在汉。

这两点,看似很有道理,其实都不成立。首先说韩信没有政治才能,理由并不充分。这就好比某人没吃过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这显然不能服众。退一步讲,即便韩信的政治手腕不如刘邦,至少强于项羽或相当于项羽。其次说韩信的部下和军士都来自汉营,那就更是胡扯了。韩信的兵,基本上都是在赵国和齐国招募的新兵,来自关中的老兵,早就被刘邦调走了。至于将领,曹参灌婴这些人,倒的确是刘邦的老部下。但是这未必就等于说曹参、灌婴就一定不支持韩信独立。相反,一旦韩信独立,曹参、灌婴的地位如果得到提升,也有可能对新主子忠心耿耿。道理很简单,一样是打工,给谁卖命不是一样,只要韩信够强、够大方,新主子比旧主子更吃香。

事实上,如果韩信真的独立,三足鼎立的形势下,刘邦倒是危机四伏,因为他的兵力,抵御项羽已经很吃力,怎么还有余力讨伐韩信。况且刘邦的兵,一大半是韩信带过的,晓得韩信的用兵如神。从国际形势上说,赵王张耳,曾经是韩信的副将,晓得自己不如韩信。同时又是刘邦的好朋友,也不可能与刘邦一下子翻脸。所以采取中立的态度比较可能。至于项羽,啃不下刘邦,也打不过韩信,而且从格局来看,更倾向于联韩抗刘。彭越,满足于割据梁地,如果韩信强大,他必然不会为刘邦火中取栗,讨伐韩信。相反,他很可能依附于韩信。刘邦,在失去韩信的支援之后还谈什么进取天下、吞并项羽,能够保住眼下的地盘就很不错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那么,三足鼎立之下,谁会更有优势呢?刘邦最吃亏,他已经五十多岁了,相持个十几二十年,刘邦必走先,那么他的继承人,就是柔弱的刘盈,好在他有个强大的老妈吕雉。不过吕雉再想骗杀韩信,就不太可能了。项羽刚满三十,前面的路还很长。岁数大了,不知道会不会成熟一些、智慧一点。韩信出生年月不详,估计比项羽还要年轻些,他前面的路就更长了。一些小国和小军阀,如张耳、彭越,可能会被韩信陆续吃掉。人是会变的,韩信真的独立为王了,他的政治才能或许也会慢慢挖掘出来。果然如此,天下可就真的难以预料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清朝秘史:道光皇帝为什么要踢死自己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道光是谁的儿子,清朝道光踢死太子,道光皇帝一脚踢死自己的儿子

    说起清朝的道光皇帝,他虽然执政期间没有什么突出的政绩,但是他却是一位清朝出了名的“虎爸”。为什么这么说呢?故事源于他赐死自己亲儿子。那么,道光为何踢死亲儿子呢?清朝中期的道光皇帝,可以说平平凡凡,不是开国之君,也不是亡国之奴,可正是在这个平庸的皇帝任期,使得中国沦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简单的说,鸦

  • 明神宗朱翊钧在位时期的功与过知多少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明神宗为什么不上朝,明神宗朱翊钧,大明万历皇帝朱翊钧

    朱翊钧在位前十年,由于年幼,由母亲李太后代为听政,太后则将一切军政大事交由张居正主持裁决,实行了一条鞭法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社会经济很大的发展,是为“万历中兴”。万历怠政但张居正死后,万历十四年(1586年)十一月朱翊钧开始沉于酒色之中(一说是染上鸦片烟癮)。后因立太子之事与内阁争执长达十餘年,最后

  • 袁崇焕的关宁铁骑:明朝最后抵御外敌的精锐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袁崇焕是好的还是坏人,袁崇焕一刀也不冤,关宁铁骑到底谁打造

    明朝末年,有一支曾让满清八旗劲旅闻风丧胆的特种部队,这就是明朝重臣袁崇焕精心训练出来的关宁铁骑。宁远大战期间,1万明朝残兵打败了13万八旗劲旅,只因为那是攻防战,许多人并不以为然。但是宁锦会战,关宁铁骑却实实在在的在野战中打败了满清八旗劲旅。当时,辽东军队不过7万人,却铸就了一条让满清八旗不可逾越而

  • 历代君王学历最高的皇帝——光武帝刘秀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上最专一的皇帝,君王和帝王,朝鲜王朝历代君王列表

    刘秀是怎样成为最有本事皇帝的,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不仅有很高的学历,而且有与之相符的“学力”:他能够学以致用。世界教育史上有确切文字记载的、由统一的中央政府设立的第一所官立大学,是西汉武帝刘彻设立的太学。当时要进官立大学很难公元前124年,刘彻接受大儒董仲舒和丞相公孙弘等人的建议,正式建立太学,

  • 朱元璋发明取名规范:明朝皇室后裔沿用至今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朱元璋现在有多少后代,明朝皇帝姓名规律,朱元璋后裔有多少人

    许多人知道朱元璋是开创明朝的人,但可能不知道朱元璋发明了一个命名规则,使用了七百多年,到现在还在用。在说这个命名规则之前,我们先来看朱元璋的名字。图片来源于网络朱元璋一开始不叫朱元璋而叫朱重八。为什么叫朱重八呢?这跟当时元朝的取名政策有关。元朝规定平民老百姓不能取正式的姓名,只能按排行或或者父母年纪

  • 西汉窦太后:芳名留史的太皇太后窦漪房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刘恒爱窦漪房吗,东汉两个窦太后,窦漪房与王娡关系

    一守一望间,两千年时光已经浮现。西汉初年间,汉高祖平定天下,百姓休养生息,天下一派太平。然而,汉皇室的后宫帷幕争斗却是一场持久的不见血腥的争斗,对于皇室宗亲而言,那是此消彼长的残酷争斗,而对于历史进程来说,那只不过是沧海一瓢的血与泪,却因为两个执权柄的女人而让汉室的江山更加璀璨,一个是汉朝开国皇帝刘

  • 谁是中国史上有数的军事天才政治白痴?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政治天才,历史上的军事天才,中国历史的军事天才

    早在公元907年,朱温自立为王,建立了梁,而此时距离他向自己的唐朝主子献媚并没有多久。朱温建立后梁,标志着中国进入五代十国大分裂时期,可以说,这个朱温就是分裂的始作俑者。图片来源于网络当时的天下还有两大势力,一是幽州的刘仁恭,二是河东的晋王李克用。李克用和朱温是生死对头。李克用本是沙陀人,但是因为灭

  • 项羽为什么踢开范增?亚父范增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项梁和项羽的关系,英布为什么会背叛项羽,范增死后项羽什么反应

    到了汉三年4月,项羽攻打刘邦所在的荥阳依然很凶猛,刘邦继续受不了,为此,不得不派人去请和,愿意以荥阳为界,以西归汉,以东归楚。但范增不同意,撺掇项羽继续攻打刘邦。刘邦在这时候就惦记上范增了。项羽的使者去刘邦大营时,陈平摆出高规格的接待,可发现来使是项羽派来的,就把高规格的礼遇给撤下了,还说了一句,“

  • 明朝皇帝中的朝鲜老婆你都知道有哪些吗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在整个大长今所处的朝鲜时代,中朝间有很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事情。明朝永乐、宣德皇帝各有8位朝鲜妃嫔;作侍女、女史的朝鲜女子,永乐朝22人、宣德朝16人、清入关前10人、顺治朝16人;歌舞艺人、厨师,单是宣德朝就有100多人。这些女性将祖国的文化风俗,包括语言、饮食、服饰、歌舞艺术、风土人情,带到中

  • 三国刘备传:揭秘刘备为何抛弃妻子?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三国演义刘备娶亲,刘备娶了谁,刘备抛妻弃子

    刘备的抛妻弃子为何被后人屡屡诟病呢?现在谈起刘备,就有三宗罪:一曰伪造出身,反复无常,二曰假仁假义,虚伪无耻,三曰薄情寡义,抛妻弃子。伪造出身和假仁假义可以很容易的驳倒,但是抛妻弃子,薄情寡义却因为那一句: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被人所熟识,我看过很多资料,特别是女性,对刘备非议比较大。这当然也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