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什么是“房谋杜断”?看看唐太宗李世民用人之处

什么是“房谋杜断”?看看唐太宗李世民用人之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1720 更新时间:2023/12/19 13:30:58

“房谋杜断”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房玄龄杜如晦李世民的谋臣,同时也是他的左右手,李对他们极为重视。在李还是秦王时,杜如晦经房玄龄推荐进去了秦王府做了参军,后来因为李世民屡次建功立业,声名在外,太子就特别的嫉妒,于是就唆使高祖皇帝将他的部下们都调到了别的地方,杜如晦被调到了陕州做长史。

当时王府的幕僚很多都被迫调到了别的地方当官,李世民为了这件事十分忧虑。房玄龄说,现在局势已经是这样了,其他人走了就走了,没有什么可惜的,但是杜如晦是将相之材,你现在是个藩王,以后想要管理四方天下,他将会给你带来最大的帮助。李世民这才幡然醒悟,于是他立刻去请求皇帝让杜如晦做自己王府的属官。后来皇帝同意了他的请求。

杜如晦和房玄龄经常跟随李世民东征西讨,两个人配合的十分默契,一起出谋划策,运筹帷幄。当时军队里的事务特别的多,但是杜如晦拿到手上之后,很快就能做出决断,非常迅速,效率特别的高。

李经常派房玄龄去给高祖上报各类事情,高祖时常感叹说,房玄龄帮助我儿子来奏秉这些个事情,但是他每次都能特别简洁的将一件事情说清楚,重点突出,一目了然,很能抓住人心,虽然我们相隔的很远,却好像跟秦王面对面交谈一样。

玄武门之变,房玄龄和杜如晦也都参与了谋划,而且还是主谋和决断者。当初因为太子一而再再而三的迫害秦王府的人,甚至陷害杜如晦,把他赶出了京城,房玄龄也一起被逐了出去,后来在李世民得知太子要对他下手的时候,他终于还是犹豫了,没办法做出判断,于是想到了房和杜,他就叫长孙无忌把他们秘密带回了京城,进了秦王府,帮助李世民拿定了主意,出谋划策,杀了太子齐王,最终让李世民登上了帝位。

他登基之后,任命房玄龄做了尚书左仆射,杜如晦做了右仆射,也就是宰相的位子,并且对他们说,你们主要的职责,就是广泛搜求贤才,按照才能授予他们官职,其他的事情就交给手底下的人去做,要不然耽误了找人才怎么办?房玄龄对于朝政上的事情非常了解,都能处理好,又特别有文采,每天都殚精竭虑的,就害怕有一点差错。

他平时用律法比较宽厚,公平,待人很好。他与杜如晦一起选拔有才能的人更是不遗余力,甚至有些制度架构,都是他们两个人一起商量决定的。太宗每次和房玄龄商量事情,总是会说,一定要杜如晦来做决定。等到杜如晦来了,他就会将事情和计策分析一下,然后给出最好的选择。最后还是采用房玄龄的计策,这就是两个人所擅长的不同,房玄龄比较擅长出谋划策,而杜如晦就比较能够从中分析利弊做出决断,皇帝对他们都产生了依赖,离了哪个都不行。

房玄龄和杜如晦配合十分的,齐心协力为国家做贡献,其他人也称呼他们是忠臣良相。后来杜如晦病重,太宗派人去他家问候,随后又亲自去探病。但是他依旧没有撑过来。杜如晦去世了太宗每次得到什么好东西,总是会想起他,时常派人赏赐给他的家人。过了很久,说起杜如晦,总是忍不住流泪。

后来房玄龄病重,太宗征召他进宫,君臣一见面,就相对流泪。太宗将他留在宫中治病,还时常亲自前去探望,房玄龄因病去世,皇帝悲痛万分。皇帝是个英明的人,他擅长用人,房玄龄和杜如晦都是栋梁,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短处,但是皇帝将他们组合在一起,就取长补短了,这就成就了“房谋杜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历史都是由胜利者书写的,李世民竟开了篡改历史的先河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为什么说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李世民改史书第一人,李世民对外发动的战争

    李世民是唐王朝的第二代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最有作为的皇帝之一,在他的统治时期,后世以"贞观之治"嘉美之。但是,众所周知,李世民得到的皇位的手段不太光明正大,但在历史上,李世民有意渲染自己的开国之君的伟大形象,同时将自己的兄弟贬得一无是处,所以现代的人怀疑他有意的篡改了历史。如果现在我们看李世民

  • 义成公主:一生嫁了父子四人,最后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恩义公主,五伦关系君臣有义

    在中国古代和亲的事件并不少见,王昭君、文成公主都是典型的代表。但是今天给大家介绍的这位女子却鲜有人知,她作为政治的牺牲品,远嫁塞外,并先后嫁给了父子四人,她就是隋朝开国皇帝杨坚的宗室堂妹义成公主。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义成公主跟隋文帝杨坚是兄妹关系,她的父亲曾跟武元皇帝杨忠一起打

  • 胡亥不是赵高扶持起来的吗 赵高为什么还要杀胡亥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秦二世胡亥简介,赵高杀秦二世,赵高给胡亥做饭哪一集

    你真的了解赵高杀胡亥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公元前207年,项羽率领5万楚军在巨鹿全歼王离军队,又逼迫章邯的二十万大军投降,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巨鹿之战。经此一战,秦朝主力军队尽毁。另一方面,刘邦率领2万兵马攻下武关,兵锋直指咸阳。而这时候,咸阳城内发生了一件震惊天下的大事,赵高率

  • 姬昌的长子与次子为什么都不姓姬?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姬发和伯邑考为什么不同姓,姬昌有几个儿子,历史上姬昌有几个儿子

    周文王姬昌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我们首先可以确定,周文王、伯邑考和周武王父子三人都是姓姬的,可他们的古称里没有“姬”字,“姬”字都是后人加的。就是在西汉的《史记》里,这个姓都没有加上去。《史记·管蔡世家》记载了周文王十位嫡子:“武王同母兄弟十人。母曰太姒,文王正妃

  • 李斯身为一代明相 李斯为什么会联合赵高让胡亥继位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李斯斗不过赵高的原因,李斯为何最后又败给了赵高,李斯为什么要帮助赵高

    对赵高和李斯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李斯,一代明相,在他的辅佐下,秦始皇统一六国,推行郡县制,统一文字、度量衡等。为什么在沙丘之变中,他要与胡亥、赵高一党,难道他看不出胡亥、赵高是什么货色吗?我觉得以他的能力,完全可以看得出来,那么他为什么这么做了,我认为有主观和

  • 从笼络人心到大杀功臣,刘邦为何这样做?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邦笼络人心的手段,刘邦如何卑鄙笼络人心,汉武帝和刘邦什么关系

    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史记·淮阴侯列传》秦朝灭亡后,昔日的六国贵族不甘沦为平民,欲复辟旧国,各地农民起义不断,在这个风起云涌的年代,刘邦带领着自己的草根团队击败了骁勇善战的西楚霸王项羽,最终建立了大汉王朝,成为了西汉的开国皇帝,史称汉高祖。毛主席曾

  • 秦始皇为什么会重用赵高 秦始皇真的昏庸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赵高害怕秦始皇吗,秦始皇为什么不杀赵高,赵高和秦始皇什么关系

    你真的了解赵高和秦始皇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一提起赵高,估计很多秦粉就会恨得牙根直痒痒,因为经过秦国六代国君建立起来的大秦帝国,葬送在他的手中。也因为秦始皇重用了赵高,也导致了很多人说秦始皇昏庸,用人不识,偏偏重用了赵高这么个佞臣。但是也不能怪秦始皇,你要是秦始皇或许你也会重用

  • 揭秘从五大造反皇帝的遭遇看皇帝为何也造反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五大皇帝,崇祯为什么救不了大明,李承乾为什么要谋反

    泱泱中华五千年,涌现出了数以百计的皇帝。本来,皇帝应是一国掌控生杀予夺大权的九五至尊,拥有无上的权威。但是在中国千年的皇帝史中,却出现了一些因各种原因而奋起“造反”的皇帝。那么皇帝是怎样奋起“造反”的?他们为什么要奋起“造反”呢?下面就按时间顺序一位一位地道来。第一位造反皇帝:谋杀宰相赵高的秦王子婴

  • 解密三国关羽身上一件难以启齿的丑闻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凡是喜欢三国历史的人,都觉得关云长是一个非常正派的人物。可是在真实的历史里,我们的关武帝身上却也发生了一些难以启齿的丑闻?话说自从陶谦病逝后,关羽便一直辅佐刘备统治徐州。建安元年,刘备留张飞同陶谦旧将曹豹守下邳,自己和关羽率军去攻打袁术,几个月都不分胜负。这时曹豹得罪了张飞,他害怕被张飞所害,便差人

  • 中国越是有作为的皇帝为何越担忧自己后事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在皇权运作过程中,为了维护国家体统,同时也是为了保障皇权的顺利运行,要求皇权须遵循国家现行体制的规范,维护现有的政治秩序。皇权之所以能够受这种限制,正是自身的运行机制和保障皇权的目的所要求的。皇权在运作过程中,常用对“后事”的担忧而能自觉地接受来自国家体制中的制约。图片来源于网络我们所谓的“后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