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从笼络人心到大杀功臣,刘邦为何这样做?

从笼络人心到大杀功臣,刘邦为何这样做?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178 更新时间:2023/12/15 1:31:50

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史记·淮阴侯列传》

秦朝灭亡后,昔日的六国贵族不甘沦为平民,欲复辟旧国,各地农民起义不断,在这个风起云涌的年代,刘邦带领着自己的草根团队击败了骁勇善战的西楚霸王项羽,最终建立了大汉王朝,成为了西汉的开国皇帝,史称汉高祖。

毛主席曾评价刘邦是“封建皇帝里边最厉害的一个”,那么刘邦到底是凭借着什么出众的才能实现了草根逆袭的巨大成功呢?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笼络人心

刘邦出身沛县,因此被称之为“沛公”。他祖上来自魏国,是晋国大夫士会的后代。但是到了刘邦这一代已经是农家出身。

他生性豁达,不拘小节,但是自小不务正业,不事生产,到了35岁才娶到媳妇,成家以后依旧不愿意下地干活,被父亲痛骂也不知悔改。刘邦虽然是个混混,但却是有理想的混混,他总觉得自己有一天能够成就一番大事业。

公元前209年,秦末农民起义频发,刘邦也带领着自己的一帮草根兄弟在沛县起事,此时的他已经48岁了,却最终笑到了最后,成为了天下共主,皆因刘邦善于笼络人心,刘邦自己文不成武不就,但是却招揽了许多能力出众的贤士武将,让他们死心塌地地跟随自己出生入死。

郦食其是历史上有名的说客,他曾经以三寸之舌游说列国,使得列国贵族和刘邦一起建立了灭秦抗楚的“统一战线”,后来又劝降了秦国的守将,帮助刘邦攻破了武关,率先攻入咸阳,灭亡了秦朝。楚汉相争时,他又奉命出使齐国,劝齐王田广以七十余城归顺。

但是郦食其初见刘邦时,却遭到了怠慢。因为刘邦不喜儒生,所以郦食其前来拜见的时候,他并没有以礼相待,而是满不在乎地坐在床边伸着双腿让两个侍女伺候洗脚。

郦食其面对着刘邦,只是作个长揖而没有倾身下拜,对他问道:“您是想帮助秦国攻打诸侯呢,还是想率领诸侯灭掉秦国?”刘邦闻言骂道:“你个奴才相儒生!天下的人同受秦朝的苦已经很久了,所以诸侯们才陆续起兵反抗暴秦,你怎么说帮助秦国攻打诸侯呢?”郦食其说:“如果您下决心聚合民众,召集义兵来推翻暴虐无道的秦王朝,那就不应该用这种倨慢不礼的态度来接见长者。 ”

刘邦闻听此言,立刻停止了洗脚,将衣服穿戴整齐,把郦食其请到了上宾的座位,向他郑重地道歉。 郦食其谈了谈自己对六国合纵连横的看法,刘邦喜出望外,命人端上酒菜来招待郦食其。后来刘邦采纳了郦食其的计策顺利攻克了陈留郡,收缴大批军粮,实力大增,郦食其也被封为广野君。

陈平是西汉王朝的开国功臣之一,也是汉朝有名的丞相。

但是他早年却几度易主,名声不佳。在秦朝末年之时,六国诸侯也纷纷起兵反秦,陈平一开始投靠了魏国君主魏王咎,后来又叛离魏国追随了项羽,还和他一起入关灭秦。楚汉争霸开始后,陈平经旧识汉将魏无知推荐,欲投靠刘邦。

当时刘邦手下众将对陈平十分不满,纷纷说他品行不端,贪图贿赂,认为这种人不能信任重用。

刘邦便召来陈平质问道:“听说你原来是为魏王做事的,后来背叛了魏王去帮助项羽,现在又来投奔我,这怎么不让别人怀疑你的信义呢? ”陈平从容应答道:“同一件物品,在不同人的手里作用就不一样了。我侍奉魏王时未得重用,因此投奔了项羽,亦未得重用,所以我才来归附大王。虽然我还是我,但是用我的人却不同了。我听闻大王知人善用,久仰大名,所以才不远千里来归附大王。我孑然一身,到这里来如果不接受别人的财物,便无法生活,也没有办法办事。如果大王听信谗言,也不重用我,那么我就交还之前收的礼物。只希望大王放我一条生路,让我能够回到老家,老死故乡。”陈平寥寥数语,却将各方势力的政治优劣道得明明白白。

刘邦闻听此言,疑虑顿消,并从此重用陈平。后来,陈平与张良成为了刘邦手下最重要的谋士,他不仅辅佐刘邦夺得了天下,还在日后联手太尉周勃合谋平定了诸吕之乱,守护了刘氏王朝的政权,迎立了汉文帝,为“文景之治”奠定了基础。

刘邦称帝之后,曾经问自己的臣子:“我之所以能取得天下,是因为什么呢?项羽之所以失去天下,又是因为什么呢??”

高起、王陵两位将军答道:“项羽仁爱且待人有礼,陛下则生性傲慢粗俗无礼。但是陛下调兵遣将攻略城池之后,经常会将获得的利益封赏给部下,真正做到了与天下同利。而项羽嫉贤妒能,害死有功之人,猜忌贤能之人,打胜仗不给部下计功劳,攻城略地后也不给兄弟们好处,所以失败也是情理之中。”

高祖置酒雒阳南宫。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史记·高祖本纪》

名利虽然是重点,但刘邦却道出了他能够击败项羽最重要的原因——用人。

他对自己的臣子说道:“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如果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比不上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粮饷,不断绝粮道,我比不上萧何;统率百万大军,开战就一定获胜,进攻就一定攻取,我比不上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的俊杰,我能够重用他们,这就是我能够取得天下的原因所在。项羽手下仅有一位范增却不信用,这就是他被我擒获的原因。”

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史记·高祖本纪》

清除异己

刘邦在公元前202年击败项羽后称帝,在他的大汉帝国之内,授功分封了七个异姓诸侯王。在此时的刘邦看来,打天下时需要利用各个诸侯合纵连横,但到了坐天下时,他就要开始清除异己,拱卫王权了。

公元前202年,就在刘邦称帝的当年,刘邦夺了韩信的兵权,将他从齐王徙封为楚王。后又因人诬告,将韩信贬为淮阴侯。同年,刘邦诛杀了试图谋反的燕王臧荼,将自己的发小卢绾封为新的燕王。

公元前198年,刘邦将赵王张敖贬为宣平侯并废除赵国。

公元前196年,刘邦逼反韩王信并将其斩杀。随后,吕后和萧何也合谋将韩信诱杀于长乐宫钟室。

为刘邦打下了半壁江山的韩信最终落得个夷三族的下场,他在被杀前仰天长叹道:“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

同年三月,刘邦又将梁王彭越灭三族,并将彭越剁成肉酱,赏赐给各个诸侯王。

这一行为使得淮南王英布十分惊惧,深深自危的英布起兵造反,于十月兵败被杀。

此时,代替臧荼成为燕王的卢绾也如履薄冰,他自认为现在的异姓诸侯王只剩下了自己和长沙王吴芮了,觉得刘邦不久后便要对自己下手了,于是卢绾被迫暗中连结匈奴,后来逃亡至匈奴境内,最终老死于匈奴。

在刘邦执政期间,他所赐封的八个异姓诸侯王被铲除了七个,取而代之的是以刘姓子弟为主的九位同姓诸侯王,因为刘邦在征讨英布时受了重伤,没多久就驾崩了,因此长沙王吴芮幸运地躲过了一劫,得以善终。

而对内,为了加强皇权,刘邦对于自己亲自定封的第一功臣萧何,也越来越不放心了。要不是萧何设法自污声名缓解了刘邦对他的猜忌,最后也差点不得善终,不过萧何为了自保,后来对于国事基本上也保持沉默了。

刘邦人生的前四十八年不过是一个庸庸碌碌的小混混,最后十四年却急转直上,前七年打天下,后七年坐天下,成为了西汉的开国皇帝。

后世许多人评价刘邦猜忌功臣,兔死狗烹,但是站在帝王之位上,如果不是刘邦雷厉风行的将异己铲除,汉朝亦难免会步秦朝之后尘,也就不会有此后四百多年熠熠生辉的大汉王朝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秦始皇为什么会重用赵高 秦始皇真的昏庸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赵高害怕秦始皇吗,秦始皇为什么不杀赵高,赵高和秦始皇什么关系

    你真的了解赵高和秦始皇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一提起赵高,估计很多秦粉就会恨得牙根直痒痒,因为经过秦国六代国君建立起来的大秦帝国,葬送在他的手中。也因为秦始皇重用了赵高,也导致了很多人说秦始皇昏庸,用人不识,偏偏重用了赵高这么个佞臣。但是也不能怪秦始皇,你要是秦始皇或许你也会重用

  • 揭秘从五大造反皇帝的遭遇看皇帝为何也造反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五大皇帝,崇祯为什么救不了大明,李承乾为什么要谋反

    泱泱中华五千年,涌现出了数以百计的皇帝。本来,皇帝应是一国掌控生杀予夺大权的九五至尊,拥有无上的权威。但是在中国千年的皇帝史中,却出现了一些因各种原因而奋起“造反”的皇帝。那么皇帝是怎样奋起“造反”的?他们为什么要奋起“造反”呢?下面就按时间顺序一位一位地道来。第一位造反皇帝:谋杀宰相赵高的秦王子婴

  • 解密三国关羽身上一件难以启齿的丑闻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凡是喜欢三国历史的人,都觉得关云长是一个非常正派的人物。可是在真实的历史里,我们的关武帝身上却也发生了一些难以启齿的丑闻?话说自从陶谦病逝后,关羽便一直辅佐刘备统治徐州。建安元年,刘备留张飞同陶谦旧将曹豹守下邳,自己和关羽率军去攻打袁术,几个月都不分胜负。这时曹豹得罪了张飞,他害怕被张飞所害,便差人

  • 中国越是有作为的皇帝为何越担忧自己后事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在皇权运作过程中,为了维护国家体统,同时也是为了保障皇权的顺利运行,要求皇权须遵循国家现行体制的规范,维护现有的政治秩序。皇权之所以能够受这种限制,正是自身的运行机制和保障皇权的目的所要求的。皇权在运作过程中,常用对“后事”的担忧而能自觉地接受来自国家体制中的制约。图片来源于网络我们所谓的“后事”有

  • 历史罕见:美国历史上出现的唯一一位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众所周知美国一直实行的是总统制,总统由人们投票选举产生,可是这其中却出现了一个有趣的插曲。美国历史上竟然还存在着一位皇帝,这个皇帝究竟是怎样来的,他又有怎样离奇的故事,我们一起去看一下。1880年1月9日,美国旧金山最主要的报纸《旧金山纪事报》头版头条的新闻是:皇帝驾崩!美国皇帝和墨西哥保护者诺顿一

  • 三国人名都是一个字,只因王莽干了这件事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三国,大家马上会想到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周瑜、孙权、张辽、赵云、马超、许褚……网络配图但是你注意到他们的名字都是两个字吗?即姓加单字名(个别如诸葛亮,也是姓加单字名),不光如此,你翻开有关东汉的史书《后汉书》、《三国志》会发现绝大多数的人都是两个字,极少数人会是姓加两个字的名。这是为什么呢?

  • 诸葛亮北伐失败新说法,只因错杀马谡?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225年3月,蜀汉丞相诸葛亮决定亲自率军平定南中叛乱之时,此人为诸葛亮送行时候,提出平定叛乱要采取“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战略,诸葛亮接纳此建议,故有后来的“七擒孟获”一段佳话。诸葛亮南征归来,适逢曹睿即位,魏国派司马懿总督雍、凉兵马,孔明闻之大惊,深恐日后司马懿成蜀中大患,

  • 为什么慈禧太后陵墓在东边?西太后却在东边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慈禧和慈安分别为西太后和东太后。但是她们死后,西太后却葬在了东边,东太后却葬在了西边。这里面又有着什么样的原因呢?关于这个问题,围绕二人素来不和的传言,民间主要流传着两种说法。网络配图第一种说法:本来应该东太后葬在东边,西太后葬在西边。可是慈禧觉得东边的风水更好,便处心积虑地想要把东边的陵墓霸占。于

  • 乾隆最宠爱的香妃到底有多美?生而体有异香?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乾隆和香妃的故事在民间反响很大,有很多和他们相关的各种演绎版本。那么,乾隆的香妃的美貌究竟是什么样的呢?“液池南岸嫌其远,构以层楼居路中。州载画图朝夕似,新正吟咏昔日同。”这是清朝乾隆皇帝在他八十高龄时提笔写的一首怀旧诗中的前四句。这时恰逢香妃死后的第三年,从诗中不难看出,这位中国历史上最高寿的皇帝

  • 紫禁之巅:揭秘首次在天安门登基的皇帝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禁地,从明永乐皇帝朱棣到清宣统皇帝溥仪,共有明朝十四帝、清朝十帝,这里曾经作为24位皇帝的家,古代中国人认定天帝住在天上的紫微垣,天子的住地因而得名紫禁城。图片来源于网络每逢春节、冬至及皇帝生日,或者皇帝登基、大婚,宫室都要在太和殿举办盛大的典礼。而其中最重要的典礼,莫过于登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