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朝灭亡前崇祯皇帝真的不想跑?是跑不成

明朝灭亡前崇祯皇帝真的不想跑?是跑不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3726 更新时间:2023/12/28 2:01:05

明朝实行的是双都制,所以崇祯皇帝想要难逃,寻求东山再起是完全有机会的,但他并没没有选择这样做。很多人认为这是天子守国门的气节,事实真的是崇祯不想跑吗?

河南淇县有一块“扯淡碑”,墓碑顶书“再不来了”,下书“扯淡”二字,墓主曾传为明崇祯皇帝朱由检李自成攻入北京,朱由检逃脱至此,遁入空门,等待明朝起死回生。但直到他活到144岁,仍未如愿,最后发出“扯淡”的悲鸣。作为亡国之君,朱由检步入绝路,其“四大皆空”并非子虚乌有……(明代镶宝石金冠)

网络配图

崇祯帝之死,死于内外夹击。他本来仍然可以不死,因为他还可以跑。宋高宗赵构逃跑时,连匹像样的马都没有,最终都跑成了。崇祯帝至少有御林军,有轿子,居然没跑出京城。

崇祯帝不是不想跑,而是事不顺心,最终跑不成。

内忧外患骤然升级的崇祯朝,“南迁”问题数度进入最高统治者的重要议事日程。所谓“南迁”,就是崇祯朝在京师难保的形势下,主动作出战略放弃,迁都南京。与历代王朝不同,明代长期实行“两京”制度,即当年朱棣迁都北京后,仍旧保留南京为留都,并一直配备相应的中央机构。国家危难之际,“两京”制似乎又是明朝歪打正的政治优势。崇祯十五年十一月,清军再次入塞时,朱由检想到了迁都。《三垣笔记》载:“上以边寇交织,与周延儒议南迁,命无泄。”

首都长期处于满清的兵锋之下,迁都南京既有必要,也完全可行,但这场南迁之议由于天懿安皇后张氏的反对而作罢。这个女人,最初让他下定决心来当皇帝,最终无形中让他又死在了皇帝的宝座上。

网络配图

崇祯十七年正月,李自成西安称帝,遣兵东渡入晋,志在灭明,京师形势更加危急,明廷再起南迁之议。《明季北略》载,李明睿等奏请南迁,崇祯单独召见李明睿曰:“朕有此志久矣,无从襄赞,故迟至今。汝意与朕合,但外边诸臣不从,奈何!”

朱由检的本意是自己迁往南京,留内阁等一班官员留守京师,但未能如愿。二月初一,大顺传檄到达御前,檄文有“将于三月十五日到达京师”之语,君臣上下甚为恐慌。二月间,大顺军刘芳亮等部已出河北,基本完成了对京师的包围,京师形势急剧恶化,朱由检安全南迁已困难重重。《明史·李邦华传》载,此时“邦华密疏,请帝固守,而太子监国南京。帝得疏,意动,绕殿而行,将行其议。中允李明睿,亦疏言南迁便。”可是,这个折衷的南迁方案最后还是胎死腹中。

紧急关头,惟有南迁才是可用之策,崇祯朝的两次南迁方案,为何可用之策不能实行,除了朝廷对大顺军战略意图缺乏有效应对之策,崇祯帝困顿于政治顾虑外,便与光时亨等人的强烈反对密切相关。

崇祯帝廷议时,李明睿曾援引宋室“南迁”国祚延续一百五十年的先例,提出只有“南迁”方有中兴希望时,《明史》称光时亨拍案而起,“以倡言泄密纠之”,并扬言不杀李明睿,不足以安定民心。

网络配图

李明睿(1585—1671),字太虚,南昌人。虽然《明史》、《清史稿》等均无其传,但他确是明末清初颇有影响的诗人、史学家与社会活动家,著名作家谭元春、吴伟业均出其门下。京师陷落后,李明睿一度进入李自成与满清政权,随后又南下加入弘光政权。

但在崇祯朝,李明睿是最能契合崇祯隐微内心的人,也是深受崇祯信任的人。崇祯十七年正月,崇祯帝“升李明睿右春坊右庶子,管左春坊印”,破格将其由正六品提拔为正五品。

尽管如此,光时亨却恰恰将矛头对准李明睿,拿皇帝的身边人和皇帝信任的人开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林则徐虎门销烟时为何不用火烧而是用炮呢?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林则徐该不该虎门销烟,林则徐虎门销烟发生在哪,林则徐虎门销烟简介

    晚清时期内忧外患,民众更是苦陷于鸦片的坑害不能自拔。提到鸦片就不能不提到林则徐,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国人家喻户晓,不过大家都知道林则徐硝烟时为何不用火烧而是用炮呢?这是出于什么原因呢?1839年1月,林则徐到达广东,他最重要的任务就是销烟,得到道光帝支持。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深知鸦片对中国的危

  • 解读曾国藩的这八幅对联:充满着正能量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左宗棠挽曾国藩的对联,曾国藩对联好人多从苦中来,曾国藩千古第一完人对联

    晚清重臣曾国藩的影响,尤其是对今人有很大的影响。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曾国藩的八福对联,感受一下大家的风采。说起曾国藩,历史书一定告诉你他镇压太平天国,但并不仅仅只有这些,他对清王朝的贡献是非常大的,中国第一艘轮船就是在他的倡议下建造的,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

  • “官二代”李景隆:被低估的“草包”将军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一:拥有真才实学的“草包”李景隆是一个标准的“官二代”,他是明代开国大将李文忠之子,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孙,是一员虎将,明史中记载,他19岁就参加军队,击败天完军,太祖称他骁勇善战为诸军之冠。而李景隆从小就有美名,他喜读兵书,举止雍容,太祖在位的时候就十分赏识他。曾多次到湖广,陕西多处练兵。因为能力还

  • 光绪皇帝究竟是怎么死的?谜团至今还尚未知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档案光绪皇帝死亡之谜,光绪帝之死,历来众说纷纭

    光绪皇帝的死因之前一直都扑朔迷离,很多学者也各持看法,帝后前后死亡之隔不到24小时,这样的巧合真的只是巧合吗?近几年科学家解开了谜题。在我们的印象中,光绪帝应该是一位有理想有抱负的皇帝。1898年,康有望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联合公车上书,自此,中国开始了维新变法的新时代,然而,变法危及了封建守旧势力的

  • 刺马案:慈禧亲自督查背后隐藏了什么秘密?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清末刺马案真相,马新贻被杀真相,晚清刺马案背后终极较量

    刺马案作为清朝四大奇案之首,其影响力之大是其余案件无法比拟的。这件案子当时可谓震惊朝野,就连慈禧太后都被惊动,慈禧太后钦点曾国藩为主审大臣。刺马案是一个怎样的案子,为了让慈禧为此大动干戈?曾国藩又在其中充当怎样的角色,慈禧太后为何一定要曾国藩主审此案?四大奇案之首的刺马案,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秘密?网络

  • 盘点清朝凤毛麟角五大清官:于成龙第一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清朝第一清官于成龙,清代于成龙简介,于成龙直隶巡抚是几品

    清朝国祚三百余年,清官廉吏,贪官污吏无数。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讲讲清朝的清官。廉吏自古难有,纵观清朝268年,洁己爱民,秉公从政的廉吏,如同凤毛麟角,少之又少。接下来举例十人,应能称得上清朝少有的廉吏。网络配图一、于成龙于成龙(1617—1684) 字北溟,山西永宁州人。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于

  • 历史揭秘:慈禧太后的爱情十分的丰富有意思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对慈禧太后评价,慈禧太后享乐主义,为什么都说慈禧太后很坏

    慈禧太后,晚清的实际政权操控者,对内镇压,对外求和的卖国贼,更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罪人。但是慈禧不但是在政治上是一个花样百出的人,在生活和感情中,经历也可谓是十分的丰富有意思。网络配图据野史记载,当时的慈禧太后喜欢早饭的时候吃宫外的汤卧果,所以每天都会派遣当时自己的贴身太监去宫外买几枚这种食物,然后由

  • 奇葩正德皇帝朱厚照曾把蒙古铁骑打怕了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明朝骑兵怎么打败蒙古骑兵,正德皇后是谁,蒙古人为什么被朱元璋打败

    明代是比较盛产“奇葩”皇帝的,其中最“奇葩”的一位,要算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不过就是这样一位奇葩皇帝还曾让蒙古的铁骑闻风丧胆。朱厚照确实不让人省心,尽管有三个顾命大臣看着,这个新皇帝还是在极品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网络配图他在太液池边建了一个叫“豹房”的地方,那里有不仅是娱乐之地,还有佛寺、校场甚至许

  • 李自成破城在即崇祯皇帝为什么仍不迁都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自成崇祯皇帝吴三桂,李自成与崇祯帝,崇祯皇帝与吴三桂

    崇祯十七年正月初一,李自成在西安称帝。正月初八日,李自成的百万大军自西安出发,东渡黄河,兵分两路,直扑北京:其一路山西,经太原、宁武、大同、宣化等地,趋居庸关;另一路出河南,经卫辉、彰德诸府,入河北,经邢台、河间,趋保定。约定会师于北京。崇祯心忧如焚,对诸臣不无抱怨地叹气说:“你们怎么不知道为朕分忧

  • 朱元璋真容:脸上真有72颗大麻子?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朱元璋降生那年是龙年,这孩子属龙,后来成了统治华夏的真龙天子,说他有副“龙”相,是经得起历史考验的,至少经得起民间传说的考验。有传说,朱元璋出生的那天晚上,於皇寺的老和尚梦见朱家新生儿从天而降,称“此儿后必大贵”。又有传说,朱元璋十多岁要饭时,遇见一个算命先生,老先生瞧这孩子长相奇特,气宇轩昂,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