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太宗登基时如何拨乱反正 制定大国方略

唐太宗登基时如何拨乱反正 制定大国方略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4541 更新时间:2023/12/18 23:23:57

武德九年(626年)八月,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当了皇帝。这时,社会仍然残破不堪,隋末动乱造成的破坏,还处处可见,“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在这个拨乱反正的关键时刻,唐太宗亲自主持了一次重要的御前会议,讨论治国的大政方针。

网络配图

会上,人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大臣魏徵和封德彝的意见,针锋相对。魏徵认为:王政本于仁恩,大乱以后,更应当、也更容易实行教化。封德彝则认为:三代(夏商周)以来,人心浇薄,应该实行严刑重法……唐太宗仔细地听了双方的辩论,然后,决定采纳魏徵的意见。他说:“民之所以为盗者,是由于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耶?”这次御前会议,确立了贞观时代的基本国策,也确立了以轻刑宽法,作为立法的基本原则。

贞观元年(627年),太宗实行法律改革,令吏部尚书长孙无忌、中书令房玄龄和学士、法官们,在唐初《武德律》的基础上,制定新律,要求“用法务在宽简”。在制定新律时,长孙无忌等提出,原来处以绞刑的第五十条,可宽大为断右趾刑。太宗仍觉得过于残酷,说:“肉刑废已久,宜有以易之。”后来乃改为加役流刑:流放三千里、劳役三年(以此来代替绞刑)。其他减斩刑为流刑,减流刑为徒刑者各数条。

太宗指示新律要简单明确,他说:“国家法令,惟须简约,不可一罪作数种条。格式既多,官人不能尽记,更生奸诈:若欲出罪,即引轻条;若欲入罪,即引重条。”经过整整十年的努力,新律即《贞观律》,在贞观十一年(637)正式颁行。新律由原来的两千余条,简化成七百条,是秦汉以来最为简约的一部法典。唐高宗永徽初年,长孙无忌等人,又对《贞观律》进行注释和补充,编成《唐律疏议》一书。这是我国法制史上的一件大事,影响深远,五代以后各朝的法律、法制,大都以此为本,酌加增改。

网络配图

唐太宗还改革了死刑的判决报审程序。隋炀帝滥行酷法,草菅人命,敕令天下犯盗窃以上罪者,不论轻重,一律斩首,不必奏闻。于是地方长官,手握生死大权,不知多少无辜百姓,冤死在刀斧之下。唐太宗对大臣们说:“死者不可再生。”因此,他规定:处决死囚时,必须经由中书、门下二省四品以上官吏及尚书、九卿,共同议定,以“庶免冤滥”。贞观五年(631)八月,相州(今河北临漳)人李好德,精神失常,胡言乱语,“妄为妖言”。太宗诏令大理寺审理此案,大理丞张蕴古,审讯后上奏说:“李好德被疾有征,法不当坐。”而侍御史权万纪,弹劾张蕴古蓄意包庇,说:“张蕴古贯在相州,李好德之兄李厚德为其刺史,情在阿纵,按事不实。”唐太宗闻奏大怒,当即下令:斩张蕴古于长安市。不久,太宗十分懊悔,因而下诏说:“自今有死罪,虽令即决,仍三覆奏,乃行刑。”后来,“三覆奏”又改成“二日五覆奏”。同年十二月,太宗对侍从官员说:“朕以死刑至重,故令三覆奏,盖欲思之详熟故也。而有司须臾之间,三覆已讫。”为使死刑判决更加准确,避免错判,他又下诏说:“决死囚者,二日中五覆奏,下诸州者三覆奏。行刑之日,尚食勿进酒肉,内教坊及太常不举乐。皆令门下覆视,有据法当死而情有可矜者,录状以闻。”死刑判决报审程序的改革,使国家的法律,更进一步地谨慎、完善。

太宗经常与侍从们讨论刑律。有一次,魏徵说起隋炀帝时,由盗发皇陵引起的一桩大冤案,杀了两千余人。法官明知道其中只有五人过去有劣迹,但不敢执奏。太宗感叹说:“君臣如此,何得不亡!公等宜戒之。”他又说,“朕以来决事或不能皆如律令,公辈以为事小,不复执奏。夫事无不由小而致大,此乃危亡之端也!昔关龙逄忠谏而死,朕每痛之。炀帝骄暴而亡,公辈所亲见也。公辈常宜为朕思炀帝之亡,朕常为公辈念关龙逄之死。如此则何患君臣不相保乎!”意思是,你们应常提醒我隋炀帝灭亡的教训,我常思关龙逄忠谏而死,以自警。这样,我们君臣就能互依共存!)

李世民一向认为:秦、隋的灭亡,因于酷刑;周朝的长存,是因其宽仁。有鉴于此,为实现唐王朝的长治久安,他在执政期间,多次有针对性地发布诏令,务使宽简之法,深入民心,以减少冤案和死刑案,为其日后的太平盛世,打下坚实的基础。

网络配图

身为君主,珍惜百姓的生命是非常重要的事。李世民一再强调说:“人死了就不可能再生,用法一定要宽简。”“若刑罚不当,杀错了人,怎样追悔都不能使人再活过来。”为此,他提出:大罪“均由中书、门下四品以上及尚书、九卿议之。”由于李世民一向要求官员们慎刑狱,所以从贞观元年到贞观四年间,整个唐朝被判死刑的仅有二十九个,每年处决的不足八人。

把“慎刑”列入国家法律之中,这足以表明李世民对“宽仁为法、慎行刑狱”的治国思想,极其重视。这是他令百姓诚服的重要举措之一,这也是他智慧治国的体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明朝开国传奇皇帝朱元璋一生有几个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朱元璋哪个儿子做了皇帝,明朝皇帝朱元璋在位多少年,朱元璋皇位传了几代

    明朝第一个皇帝: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简介,明朝开国皇帝。原名朱重八,后取名兴宗。汉族,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暴政,龙凤七年(1361年)受封吴国公,十年自称吴王。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在基本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和扫平元的残余势力后,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

  • 挟天子以令诸侯:揭秘曹操的真实面目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挟天子以令诸侯是真的吗,军师联盟崔琰为什么陷害曹丕,挟天子以令诸侯为什么不是董卓

    东汉末年战火纷扰,枭雄曹操一生都是在斗争中度过的。很多影视艺术作品对曹操这一形象充满兴趣,极尽能事的刻画,但历史上的曹操的性情究竟是怎样的呢?网络配图建安十五年(公园210年),曹操五十六岁。此时,他完成统一北方大业后,政权逐渐巩固,继而想统一全国;但是孙权、刘备两大军事势力仍然是他的巨大威胁。他们

  • 第一个独立执政15年的女人,权术让人心悸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上最有权势的女人,高句丽为什么那么难打,权术主义

    吕氏是汉高祖刘邦之妻,名雉。汉高祖死后,吕氏独立执政15年,利用手中的权力取得了一些为人称道的政绩。减轻百姓负担,导正社会风气,废除许多繁杂苛刻的法令,尤以废除“三族罪”和“妖言令”为百姓所称道。史记和汉书都称赞她:“高后女主,制政不出闺阁,而天下安然,刑法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丰满。”网络

  • 私生活都不能做主:皇帝临幸嫔妃也不容易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深宫弃妃,皇上别过来,皇帝赐婚可以休妻吗

    古代皇帝的权力至高无上,整个国家都是他的。“后宫佳丽三千”更说明皇上除了政事外还有很多女人。这样问题就来了,有这么多妃子,皇帝可能都记不清谁是谁,怎么能挨个去宠幸呢?于是,相应的管理制度应运而生,而且这种制度在一代一代的传承中不断完善,到了元朝已经近乎完美。不过这些制度背后隐藏的并不是文明发展的背景

  • 珍妃死亡之谜:光绪帝的珍妃投井而死的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珍妃之死真相,光绪帝和珍妃的故事,珍妃的全名

    珍妃是光绪皇帝最为宠爱的妃嫔,关于珍妃的历史评价,有褒有贬。而关于珍妃遗体是怎样的,多年以来,也是众说纷纭。其中关于她的死因也是为人津津乐道,她是被慈禧太后命人推下井而亡的。网络配图珍妃在八国联军侵害的时候,慈禧太后为了外出逃亡,不将珍妃带出,就命令自己的手下将珍妃推入皇宫后院的深井之中,珍妃就这样

  • 史上靠女人上位的国君,一口气娶了5个老婆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君娶,君欲娶而爱已嫁,哪位皇帝一生只娶了一个妻子

    晋文公,未继位之前被称为公子重耳。他身边的女人有多少,也许他自己都不清楚。在他开始逃亡之前,他在晋国已经娶妻生子。但是大家记得的多是在他流亡的时候娶的那些老婆,主要有季隗、齐姜和秦国的怀嬴5姐妹。我们今天主要讲的是齐姜和秦国5女。历史上的一些女人在权力面前,要么自己独揽大权,要么助力丈夫成就霸业。晋

  • 宋高宗称帝后遭遇兵变被逼退位是谁冒死相救?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宋高宗最意外和痛苦的事,莫过于上台不久即遭遇兵变,蹈入了他祖上曾想方设法欲避免的危机。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靖康之变"后,金军本已北去,当他们听说宋高宗称帝后,又挥师南下,要将新朝扼杀在萌芽状态。而新皇帝宋高宗?金军追来,他不思抗战,只顾南逃,把大片大片的土地拱手让给金人。同时,他还赏罚不公,重用宦

  • 雍正凭什么继承康熙帝位?理由竟是因为这个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都知道康熙帝把清朝管理得国盛民安,盛世和平,不过后期也因为几个皇子争皇位而让康熙帝焦头烂额,最终皇位传给了皇四子胤禛,就是后来的雍正。要说诸皇子当中,胤禛并不是最出色的那个,当时十四阿哥、八阿哥都是上乘人选,为什么康熙偏偏就选中了皇四子呢?当时也有人出来质疑,说皇四子伙同当时的大臣把康熙的遗诏纂

  • 朱元璋生活由卑贱走向富贵却由自信走向自卑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朱元璋是明朝开国皇帝,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之一。他,宽容大度,能善待功勋。然而中晚年却导演了一幕幕暴行,这是因为朱元璋的自卑心理在作怪,进而导致了人格的扭曲,这一点史家基本达成共识。图片来源于网络早年朱元璋被迫到皇觉寺为僧,曾饱尝世间冷暖人情,后投效郭子兴部下,很快成为一名战将。朱元璋善于挖掘人材

  • 无聊给宠物封官的史上第一混账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最出格的一件事就是他某天突发奇想,给自己的狗、马、鹰、鸡封成仪同、郡官、开府等大官。在他看来,满朝的文武大臣还不及自己的宠物们听话、好欺负。在摇尾乞怜的动物身上找自尊,高玮可谓可怜人一个。北齐皇室或贵族的日常生活中国的封建王朝每到亡国的关口时,总会冒出一两个特别混账的皇帝,大行亡国之道,搞出一些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