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自成要与明朝和议攻打清朝崇祯为何拒绝

李自成要与明朝和议攻打清朝崇祯为何拒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203 更新时间:2024/1/9 12:54:43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七日中午时分,闯军正式攻打大明帝都北京。

攻击先从平则门、彰义门、西直门三门开始,“四面如黄云蔽野”,攻势如潮,极具威势。

一时间,“城上下炮交发,如万雷轰烈,天地震慑,城外火光际天。”

狂轰猛炸持续了一天,第二天,李自成在彰义门外设座,派在十日前在宣府投降的太监杜勋朝城上喊话,但声音嘈杂,听不清楚,依稀是教城上人停止放箭,他有话要讲。

负责守城的襄城伯李国桢大声回话:“我让一个人下去为人质,你上城与圣上面讲!”

杜勋为了向李自成丑表功,表现得正气凛然,答:“我杜勋一向无所畏惧,上城就上城,哪用得着你们派人质交换!”(《明季北略》)

于是军士将他缒入城,跟大太监王承恩一同去见崇祯。

图片来源于网络

见了崇祯,杜勋假惺惺一副关切的模样,说:“贼人马强众,锋不可当,皇上当自为计。”

接着,详细地转述了李自成的意思:大明和大顺“割地讲和”,即议割西北一带,分国而王,大明犒赏大顺军银百万两,从此以后,大顺军可为朝廷内遏群寇、外剿清妖。

现在京城形如累卵,照理说,这是大明帝国、同时也是崇祯能侥幸逃过国灭身死的最后、也是最好的机会了。

可是大明王朝自开国二百七十多年来,奉行的一直都是“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立国宗旨,事关国体,崇祯还是拿不准主意,问身边的魏藻德:“此议何如?今事已急,可一言决之。”

可就跟要不要放弃宁远的争议时一样,魏藻德一言不发,只是鞠躬俯首。一任崇祯火烧眉毛急得团团转,就是不作声、不表态。

崇祯只得让杜勋出城答复李自成:“朕还没想好,等想好了,再颁旨。”

杜勋已走,崇祯再问魏藻德,还是支支唔唔,莫一衷是。崇祯大为扫兴,推倒龙椅,拂袖而去。议和不成,就只有死拼到底了。

崇祯亲自起草了一份《亲征诏书》,称自己要“亲率六师以往,国家重务悉委太子”,号召臣民,但有奋发忠勇,到军前听用的,“分茅胙土之赏,决不食言”。

他抱定了身死社稷的思想,吩咐驸马都尉巩永固率家丁护送太子出逃,徐图将来。可巩永固的回答却是:巩家从不敢私蓄家丁,就算有,要冲出重围的可能性也接近于零。崇祯叹了口气,只好让太监王承恩召集内侍,死守宫城。

李自成收到了杜勋的回话,遂断了和议之想,下令全线攻城。先前名列兵部官员魏提塘所发传单榜首的曹化淳,果然按照事先开门迎接闯军的约定,率先打开了彰义门。

图片来源于网络

曹化淳这边一行动,其他榜上有名的官员纷纷行动,德胜门、平则门等次第打开。北京外城转瞬宣告陷落。

宫城内的崇祯听得外面声如雷震,心知不妙,召问阁臣:“卿等知外城破乎?”

阁臣众口同声地答道:“不知。”

崇祯搓着手问:“事亟矣,今出何策?”

众人的回答是,吉人自有天相,皇上洪福齐天,一定会逢凶化吉、遇险呈祥的。末了,又加一句:“如其不利,臣等巷战,誓不负国!”

话虽然说得好听,但闯军杀向内城时,守正阳门的兵部尚书张缙彦、守宣武门的太监王相、守齐化门的成国公朱纯臣等争先恐后地打开了城门,崇祯所期待的巷战根本就没有发生。

崇祯听说外城被攻破之时,在殿廷徘徊了一天。当晚,夜不安寝,突有内侍惊慌失措地来报,内城已陷。

崇祯急问:“大营兵还在吗?守城的襄城伯李国桢还在吗?”

内侍答道:“大营兵早散。皇上还是赶紧逃命吧。”一句话没说完,就闪得无影无踪了。

崇祯叹了口气,携太监王承恩急往南宫,登上煤山,抬目远眺,但见烽火烛天,内城确已陷落。

崇祯在山上徘徊踰时,心情渐渐安定下来,掉头迈往乾清宫,布置应急善后事宜。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他先提朱笔传书内阁,命人提督内外诸军事,辅佐太子,然后命人温酒,与周后、袁妃,同坐痛饮,慷慨诀绝。

他边饮边叹道:“真是苦我的百姓了!”

几杯黄汤下肚,他突然又意气自若起来,命人将三个儿子太子、永王、定王叫来。

三个儿子匆匆忙忙地赶来了,身上还穿着皇子的服饰。

崇祯板着脸,说道:“都什么时候了?还不赶紧改换衣衫?”着令宫女取来旧衣,自己亲手帮他们换上,细心地系紧衣带,一边系一边说:“社稷倾覆,必定使天地祖宗震怒,这一切,都是你父亲的罪过。只是,朕也已经竭尽心力,无奈文武诸臣,各为私心,不肯后家先国,以致败坏至此。如今不必再问祸福,只是按情理去做。朕问心无愧了。”(《明季北略》)

系好了衣带,分别拍了拍三人的肩膀,叮嘱说:“尔等今日是太子,王城既破,从此便为小民了,各自逃生去吧!不必恋我,朕必死社稷,有何面目见祖宗于地下?尔等切要谨慎小心,若逢做官的人,老者当呼为老爷,幼者呼为相公;若遇平民,老者呼为老爹,幼者呼为老兄,或称为长兄,呼文人为先生,呼军人为户长,或称曰长官。”

这一番话,全是一个父亲对幼子拳拳爱护的肺腑之言,哪里还有半点帝王的影子?

想了想,又嘱咐说:“万一侥幸逃得一命,将来报父母大仇时,不要忘了我今日说的话!”

然后才千般不舍地让侍从带走,分送外戚。看着三个儿子远去的背影,他悲怆万分地叹道:“你们三人为什么不幸生在我家?”

周、田二贵妃泪如雨下地对周皇后说:“大事去矣!”周皇后顿首恸哭着对崇祯说:“妾事陛下十有八年,从不听一语,至有今日!”追着出去,拊着太子、二王,流着眼泪,千叮咛、万嘱咐,与他们诀别后,便恸哭着返回了坤宁宫。

图片来源于网络

崇祯自伤自怜,一壶酒喝尽,才举步走向坤宁宫,发现周皇后已经上吊自尽,遂老泪横飞,口中却连称:“好!好!”

十六岁的长平公主在一旁号哭不已。崇祯垂泪叹道:“汝奈何生我家?”左袖掩面,右手挥剑,一剑劈向公主。

公主看见剑来,本能地以左臂一挡,臂被斩断,当即昏厥倒地,“未死,手栗而止”。宫中一时大哗,人人均惊呼道:“皇爷动刀矣。”

崇祯“遍召所御妃嫔数人,俱亲杀之”,其中的袁贵妃上吊绳断堕地,未死,崇祯往她的肩头连砍了三剑,三剑砍完,两手酸软。

将这些妃嫔悉数处死后,他又召来太监王承恩一起喝酒,酒毕,吩咐内侍各自逃生。

他换了便衣,手持三眼枪统,和王承恩一起走出中南门。

时已至三更,但见宫中内侍狼奔遯突,四下逃命,而正阳门城上,高悬着三盏白灯笼。

前日,他曾密召守城官,发每座城门备白纱灯笼三盏,吩咐说:“军情缓急,用这三盏灯笼为信号,敌人初攻城,则悬一灯;攻城急,则悬二灯;城破,则悬三灯。”

看着这三盏白纱灯笼,崇祯徬徨无计,想起成国公朱纯臣守齐化门,便想过去寻找,但有人告诉他,朱纯臣外出赴宴未归,于是叹骂而去,到了安定门,门坚不可。不知不觉间,天将曙矣。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五鼓时分,崇祯习惯性地走到前殿,亲自鸣钟,召集百官。

可是,这个时候,又有哪个官员还会来上朝?崇祯看着空荡荡的大殿,叹息了一会,走进内苑,又登上了煤山。

山下的火光与天边的红光交汇,天色快亮了。崇祯以发覆面,与王承恩双双在山上自缢身亡,留遗书于衣带中,云:“朕自登极十七年,逆贼直逼京师。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之误朕也。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去朕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在中国历史上长达276年的大明王朝由此宣告灭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一代枭雄董卓是怎么死的?被吕布杀死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吕布把董卓杀了吗,吕布杀董卓视频,董卓为什么被吕布杀了

    要说东汉末年东汉皇室之乱就不得不提董卓了,黄巾军起义之后董卓奉命派兵镇压,此后,董卓开始了他的专权时代,自董卓掌权之后,倒行逆施,残忍不仁,董卓的倒行逆施终于激起了广大人民的愤怒与反抗。公元公元192年5月22日,董卓去世。那么,董卓是怎么死的呢?是作恶太多被杀死的吗?一代枭雄董卓的下场如何?以上问

  • 名将韩信有何性格缺陷?竟会遭到如此猜忌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韩信性格缺陷,历史上韩信到底有多厉害,韩信的五件缺德事

    韩信是辅佐刘邦成就大业的旷世名将,也是后世武将的典范。他的谋略就不再说了,已经经过了战场的检验。但是韩信偏偏是汉初功臣里死的比较凄惨的一个,萧何月下追韩信,胯下之辱,这是民间传说中带有传奇色彩的韩信。那么他为何会在几乎与汉高祖刘邦平起平坐的同时突然被杀,这与他的性格又有何联系呢?网络配图一、甘受屈辱

  • 中国历史上最被高估的皇帝 亲手毁掉盛世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上最花心的皇帝,历史上最有趣的皇帝,历史上亲征的皇帝有几个

    相信大部分朋友都听说过“康乾盛世”的赫赫大名,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伟大盛世,一手把当时的中国推向巅峰的几位皇帝可谓是功不可没。与之相对应的,无论是康熙还是乾隆,都被视为难得的贤主明君。 然而,在了解了清朝几位皇帝的生平后,笔者突然对这段历史产生了强烈质疑:康乾盛世实际上和唐朝中后期的开元盛世一

  • 李自成与张献忠的湖北谷城双雄会发生何事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自成和张献忠是啥关系,张献忠被谁打败的,刘汉覆灭记档案

    1638年冬月,李自成不明张献忠降明真假,冒着生命危险,潜入谷城动员张献忠重新起义,约定来年端午节前后同时起事。“双雄”相聚后,身在谷城眼观天下的张献忠,果不食言,在第二年农历5月6日重树义旗。穿过浮躁,走出喧嚣,我走进谷城历史的深处。图片来源于网络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谷城并不出名。然而,就是这个不

  • 刘备有三个儿子:为什么选择愚笨的刘禅接班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刘备四个儿子都叫什么,刘备为什么只有一个儿子,刘备有几个儿子

    刘备为人,本是“喜怒不形于色”。老婆糜夫人在长板坡为他跳井殉情死了,他一点表示都没有,但心里肯定是痛苦的很,后来从三个儿子里,一定要选最蠢笨的阿斗做接班人,大概也是为了报答阿斗的老妈糜夫人。图片来源于网络刘禅,一直以来被大家热议。也有很多读者问,刘备难道就刘禅一个儿子吗?非要选他继位?刘备确实不止一

  • 明朝嘉靖皇帝为何长时间不见自己的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朱厚照下一个皇上,嘉靖三十年不上朝,嘉靖皇帝是不是好皇帝

    戏曲、小说对于历史的传播威力是极其惊人的。比如,大家之所以熟悉三国那段历史,对于曹操、关羽、诸葛亮、司马懿等三国人物如数家珍,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三国演义》这部历史小说,而不是因为正史《三国志》。同样的道理,明朝的嘉靖皇帝之所以大名鼎鼎,全赖于一个人的帮助:海瑞。网络配图海瑞可是历代清官的典型代表,江

  • 唐太宗为何名垂千古?金口玉牙抵不过律法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唐宣宗吊白居易诗,白居易杨玉环长恨歌,名垂千古的人物有谁

    贞观年间,朝廷开展了大规模的人才选拔活动。但其中有人浑水摸鱼。唐太宗听说后,就命作假的人自首并警告说:“如果不自首,一经查出,便处以死刑。”后来,这个作假的人未自首而被抓,大理寺根据国家法律,将这个人判处了流放。唐太宗找来大理寺少卿,说他这样做是在告诉天下人唐太宗说话不算数。大理寺少卿说他不能违背法

  • 史上唯一被做女孩养大的皇帝竟成为中兴之主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上最能生的皇帝,成为皇帝的女儿,史上最残暴的皇帝

    明朝自公元1368年朱元璋称帝立国始,仅仅过了八十年,就发生了举世震惊的“土土木堡之变”,明帝朱祁镇被漠西蒙古瓦剌部掳去,大明帝国几乎就此崩溃。所幸大英雄于谦挺身而出,独撑危局,力排众议,拥立朱祁镇的弟弟、郕王朱祁钰为帝,遥尊朱祁镇为太上皇,粉碎了瓦剌以朱祁镇要胁和勒索大明王朝的企图,取得了北京保卫

  • 晚清“罪人”:哪个皇帝弄丢了中国19个附属国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新中华1873,中华帝国1908,穿越晚清建立中华帝国的小说

    一个朝代到了末年,无论皇帝如何用尽解数,也只好无计可施,只有看着这个朝代在风雨飘摇里落花流水一样远去。杜甫说: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但是一个朝代的暮年,国未破,山河在,只是让自己的国土残缺不全了。清朝就是如此,开国之初到鼎盛时期,国土辽远,到了末年,一个一个条约的签订,丧失了近200万平方公里的土

  • 一代名将韩信 为何只有善始而未得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韩信是汉初军事家,自幼熟读兵书,有着安邦定国之抱负。因为家境贫寒,经常吃不饱饭。还曾受乡间流氓欺凌而受跨下之辱。自从陈胜、吴广起义后,韩信始投奔项梁,后来就跟随楚霸王项羽,可惜没有被重用。然后又投奔汉王刘邦。起初刘邦看不起韩信,是经过丞相萧何的大力推荐,才让拜韩信为大将。网络配图韩信拜将不久,即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