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古人认为烟草可还魂:崇祯帝颁布禁烟令

古人认为烟草可还魂:崇祯帝颁布禁烟令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4518 更新时间:2024/3/3 17:15:50

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说起“控烟”,绝不仅是现代才有的,其实,在我国古代就已存在。尤其是明清两代就要求国民戒烟,禁止官员在衙门等公共场所内吸烟。

新版《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6月1日已经开始施行,其禁烟范围之广,处罚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所以被称为“史上最严控烟令”。

图片来源于网络

烟草自明代传入中国,古人曾认为此物可“还魂”

烟草大约于明代嘉靖末至万历初经菲律宾传入我国南方,后迅速在全国推广种植,吸烟人数呈几何级数增长,至清代吸烟已成为国人的基本嗜好。

此物在进入中国时,还传入一个为中国人所津津乐道的故事:当时,吕宋岛上淡巴国公主死后,被弃于野外,没想到她在闻到烟草香味后竟苏醒了!从此,被译名“淡巴菰”的烟草又有了神奇的名字“返魂香”。

从史料上看,古人对烟草的嗜好甚至比今人还严重,这或许与古人对烟草的过度迷信有关。据最早着录烟草的医学书籍《本草汇言》载:“此药气甚辛烈,得火燃取烟气吸入喉中,大能御霜露风雨之寒,避山蛊鬼邪之气,小儿食此能杀疳积,妇人食此能消症痞。”

《露书》还记载,烟草“能令人醉,亦辟瘴气,捣汁可毒头虱”。古人还相信,烟草能治畏寒、发热等所谓“寒疾”。明末人王逋曾在《蚓庵琐语》中记载:“烟叶出闽中,边上人寒疾,非此不治。”姚可成辑《食物本草》中还有一观点,认为烟草能“当饭吃”,称“凡食烟,饥能使饱,饱能使饥,醒能使醉,醉能使醒,一切抑郁愁闷,俱可藉以消遣,故亦名忘忧草。”可见在古代,烟草还一度被认为是对身体有益的。

但到了清代,就有医生提出吸烟有害健康了。名医张璐已在其所着的《本经逢原》中提出:“岂知毒草之气,熏灼脏腑,游行经络,能无壮火散气之虑乎。”清人陈淏子在《花镜》中也提出烟草“久服肺焦,非患膈即吐红。抑且有病,投药不效,总宜少用”。

名医吴澄在《不居集·烟论》中甚至认为,“无病之人频频熏灼,津涸液枯,暗损天年”,对吸烟者提出了警告:“虚损之人,最宜戒此。”

图片来源于网络

吴仪洛在《本草从新》里干脆将烟草列入“毒草类”。其卷四中的“烟”条称“火气熏灼,耗血损年,卫生者宜远之”。并附注,烟草“最烁肺阴,今人患喉风咽痛、嗽血失音之症甚多,未必不由嗜烟所致”。吸烟有害不言而喻,故古代有识之士一直呼吁远离烟草。

康熙三十年进士张翔凤在《种烟行》诗中称:“吁嗟老农勿健羡,此物鸠毒奇莫居。”

明清禁烟力度空前,崇祯两次颁布“禁烟令”

古之禁烟,最有力的举措当属朝延干预。明末崇祯皇帝朱由检曾两次颁布“禁烟令”。第一道颁发于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这是中国历史上由朝廷发出的第一道“禁烟令”。崇祯皇帝第二次禁烟则是为了防止“亡国”。古人多迷信,贵为皇帝的朱由检更不例外,崇祯皇帝乃“燕王”朱棣之后,京都又是“燕京”。“烟”与“燕”音相近,“吃烟”就是“吃燕”,有吃掉燕王之后、破燕京之嫌,出于避讳,朱由检下了禁烟令。

到了清代,入关后的前几位皇帝都曾努力恪守祖训,严格禁烟。《大清律例》中关于“控烟”做了明确规定:“凡紫禁城内及凡仓库、坛庙等处,文武官员吃(吸)烟者革职,旗下人枷号两个月,鞭一百。民人责四十板,流三千里。该管官员见而不行捕首被旁人捕首者,该管官员俱罚俸半年。又紫禁城内大臣侍卫员吃烟者,派出看门护军查拿被获,除照例议罚外,照其官职加取一个月俸银给予拿获之护军。跟随人被获,除照例责打外,亦向伊等之主取一月俸银给予。如护军校不行拿获,革去护军校,不准折赎,鞭一百,枷号两个月。护军不行拿获,鞭一百,枷五个月。闲散执事之人照例鞭一百。”

清太祖对烟草在边廷贸易中采取严厉措施,尤其限制进口,“以为非士产,耗财货,下令大禁云。”(据《李朝仁祖实录》)康熙帝反对吸烟和种植烟草,主要是经战乱后的休养生息,人口增加,由于粮烟争地,所以官员、大臣主张限制种烟,以保证粮田。雍正皇帝虽其自己嗜好鼻烟,但仍然提倡以种植谷米等粮食作物为主,反对种植烟草。而乾隆时期,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方苞更是多次上书禁烟之言,乾隆元年冬(1736年),其作《请定经制札子》云:“…臣闻善富天下者,取材于天地,而愚民所习而不察者,夺农家上腴之田,耗衣食急需之费,未有如烟者也……而禁之则甚易,限期示禁,凡种烟者,以其地入官,别给贫民耕种,罚及左右邻,有司失察者降调,则立可断矣……”

图片来源于网络

太平天国对抽烟者的态度更加严厉,《天条书》载明:“凡吃黄烟者,初犯责打一百,枷一个礼拜;再犯责打一千,枷三个礼拜;三犯斩首不留。”清张汝南《金陵省难纪略·贼禁》记载:“犯吸黄烟者的枷责,以烟置枷上,荷之游街。”抽几口黄烟,轻则一顿棒打,还要夹上木枷,插上烟杆游街示众;如果没被打死,还想再来上那么几口,过一把烟瘾,便会被砍去首级,尸首分离。

道光咸丰年间以后,随着清王朝的日益衰落,“控烟令”也成了一纸空文,致使“烟民”剧增,“上自王公贵族,下至走卒乞丐,莫不人口衔一支烟以鸣得意。”故此,人们将吸纸烟、吸鸦片、打麻将和嫖娼并列为晚清“四大公害”。

民国禁烟遇阻,孔祥熙为保国家税收“暂停”禁烟

民国时期,为禁绝鸦片烟毒,政府曾做了些工作,禁毒取得一定成效。在禁毒的号召声中,又延及到了禁吸纸烟的问题。

20世纪30年代,蒋介石和宋美龄联手发动新生活运动,试图改造国民之习性。1934年2月19日,星期一,像往常一样,南昌行营的礼堂里正在举行每周一次的总理纪念周活动,蒋介石做了名为《新生活运动之要义》的主题发言。为了强调社会精英担负着教育人民的责任,蒋介石提到了一个在南昌街头吸烟的孩子:前几天我还在街上看见一个小学生吸纸烟,这样还了得吗?他做学生的时候就要吸纸烟,长大不会吸鸦片烟吗?当时我因为车子走得太快,不便拉他,你们一般教职员,或警察,应当也看见,看见的时候,就要拿来处罚!

然后他又回忆起他在处理福建事变期间,在建瓯执行军务时,曾看到一个抽烟的孩子:“我此次到了建瓯,有一回发现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孩,在街上吸烟,虽穿了很好的衣服,还是一点教育也没有,因此我随即叫他的父母来要办他,从此以后,建瓯就少有小孩子吃烟的了,由此可见转移风气,改造社会,并不是什么难的事情。”

图片来源于网络

1935年1月蒋介石去浙江的时候,看到很多大幅纸烟广告牌,非常生气,亲自发了一封电报给浙江省政府主席黄绍竑和宁波的行政督察专员,命令他们禁止纸烟广告,并要求将这些广告换成新生活运动的宣传和国内农产品的广告。

同年5月,蒋介石向全国发表了《新生活运动纲要》,纲要附10条《新生活须知》,因其“第6款之新生活中之食”有“鸦片屏绝,纸烟勿吃”一语,一场波及全国诸省的禁吸纸烟活动,随着新生活运动开始了。福建省新生活运动促进会刚一成立,当即发布《通告》,声明“本周为不吸香烟运动周”,并限定二日以后,摊贩不许贩卖香烟,行人不许在路上吸食香烟。甚至还有地方拘拿卷烟商贩,并将他们运输、销售的卷烟公开焚毁的事情发生。

推行新生活运动中出现的大规模的禁吸烟运动,惊动了国民政府的高层。财政部长孔祥熙为确保国家税收,又要贯彻新生活运动的旨要,由他召集财政、内政、实业三部,审议了浙江省政府呈请实行全国禁吸卷烟一案,并报行政院批准,决定“对吸食卷烟,暂缓禁止”。财政部甚至于1935年6月15日下一文,称:“任何团体,如有假借新生活运动名义,禁止人民吸售纸烟,务应立予纠正,以维国税而安商业。”至此,由“新生活运动”而起的一场禁止吸烟运动,在国府的“暂缓”和“以维国税而安商业”之下,遂告结束。

“史上最严”禁烟令如何落地有声?人们拭目以待

6月1日北京动“史上最严禁烟令”,这意味着届时,所有“带顶儿”的场所都要禁烟。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近年来,“史上最严”常作为形容词与各种禁令的发布一同出现。不过诸多禁令在实际执行中止于“纸上最严”的尴尬处境,让“史上最严”几个字的意味显得颇为复杂,甚至略带讽刺。

从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2006年在我国正式生效算起,也有8年光景。其实早在1996年,北京就率先在全国通过地方法规进行控烟。2009年,广州推出了当时“史上最严”的控烟条例,规定餐厅、网吧、公园、车站等公共场所全面禁烟。截至目前,全国已有近200个城市出台了公共场所控烟地方法规。在国家层面上,2011年,卫生部发布的新版《公共场所卫生条例实施细则》也明确规定,我国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全部禁烟。时至今日回头看,其效果仍有待商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豫州鲁国人刘琰:使刘禅挂上好色之名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食色性也,天性所致,男人好点色这本来无可厚非。今天,小编要说的是喜好女色的程度有轻有重,同样喜好女色的名声有好有坏。历史上很多君王都是与贪恋女色挂等号的,但也有例外。比如刘备父子,不管是正史还是野史,都很少提到刘备、刘禅如何如何好色。刘备的事按下不表,单说刘禅在历史上被谈论较多的是他是否聪明,至于说

  • 联军入侵后慈禧西逃:这一举动让他连升三级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携光绪帝逃离北京去西安避难。八国联军已经打进了北京城。他们扔下了满城百姓,就这么匆匆忙忙地逃上了西去之路。网络配图俗话说得好:“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得志猫儿雄过虎。落毛凤凰不如鸡。”慈禧太后一行逃难之初,那日子确实过得相当苦逼。当他们吃完随身携带的食物后,

  • 江南首富沈万三:过于炫富被朱元璋发配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有个江南首富沈万山,据传他富可敌国。但因其行事张扬高调最终触怒朱元璋后被发配到了云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位传奇首富的经历吧。网络配图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所建立的封建王朝,是一个大一统的,有着广阔疆域的强大帝国。它富有,它强大,它是封建中国最后的辉煌时代。而说起明朝的首富,明初江南

  • 解密史上名臣寇准:骄奢淫逸花花公子一个!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一说到北宋名臣寇准,许多人的脑海里马上就会浮现出一个身穿补丁衣、腰悬醋葫芦、清廉简朴到了极点的寇老西儿形象。刘兰芳的长篇评书《杨家将》中寇准是这样出场的:“头戴的纱帽翅,可能年头太多了,又旧又破,有一个翅用什么东西绑着,往下耷拉着。”而寇老西儿招待京城来的钦差的方式竟然是“把草帽摘下来,撕下一圈,用

  • 古人谈秦朝的灭亡:秦始皇造阿房宫导致衰退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在当代中国,歌颂秦始皇好像是一种时尚,有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人物,曾声称自己是“秦始皇加马克思”;另有一位声名显赫的大导演,则殚精竭虑地拍摄了为秦始皇树碑立传的大片《英雄》……不同的见解当然也有。比如,我熟悉并敬重的一位学者就断言:“史从秦后无治国。”只是,这样的声音似乎成不了主流。不过,历史上,秦始皇

  • 都是名将为什么韩信却瞧不起白起?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战神白起,伊阙之战斩首24万魏韩联军,攻楚之战歼敌百万……是名副其实的杀神。尤其是长平之战,以60万大军围困赵军45万,打破了围攻战“十则围之”的惯例,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最后赵军45万人,战死25万,被坑杀20万,全军覆没,战神之名响彻千古!网络配图韩信说,“……白起算什么名将,杀敌一千,自损

  • 康熙皇帝玄烨为什么要给给外来传教士发绿卡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14世纪开始的欧洲宗教改革到16世纪路德和加尔文时期达到顶峰,基督教内部由此发生了巨大震荡,失去了欧洲北部辖区的罗马教皇损失惨重。但一部分知识分子出生的基督徒徒站在了教皇一边,决定以自己的努力挽回颓势,赴东方传教和扩大影响力,将在欧洲的损失从别的地方挽回来,由此建立了不少组织,其中耶稣会是最大的男修

  • 多尔衮为何不称帝反而拥立年仅6岁顺治帝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1643年八月十四日凌晨,皇太极已经去世五天,多尔衮在三官庙里会晤皇太极生前最为信任的内大臣索尼与图赖,推举大清皇帝的继承人。索尼告诉多尔衮:“先帝有儿子在,必立其一,其他的我们什么都不知道。”语气坚定,完全没有商量余地。前清时代大清帝国发展史上至关重要的时刻到来……本来多尔衮最应该被推举为最高

  • 多尔衮被开除族籍乾隆年间才恢复宗室身份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只要有一点历史知识的人都清楚,宫廷当中最激烈的斗争并非如穿越小说描述的那样是后宫嫔妃们的争宠,真正激烈的宫廷争斗还是关于皇权的归处,而且多数发生在兄弟、叔侄等血亲之间,与争宠相比,争斗也更为血腥和暴力。图片来源于网络清入关前,从无传位遗诏当上皇帝的皇太极开始,这种激烈的斗争直到乾隆以后才逐渐减弱,爱

  • 晚清慈禧太后是如何开始掌权一手遮天的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咸丰十一年(1861)七月十七日,年仅31岁咸丰帝撒手归西了,把江山留给了自己年仅六岁的儿子 ,即后来的同治皇帝。留下的是一个偌大的烂摊子。当时,朝廷的主要政治势力,可以分为三股:第一,朝臣势力。其集中代表是顾命“赞襄政务”八大臣——载垣、端华、景寿、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网络配图第二,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