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多尔衮为何不称帝反而拥立年仅6岁顺治帝

多尔衮为何不称帝反而拥立年仅6岁顺治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3506 更新时间:2024/1/21 23:47:46

公元1643年八月十四日凌晨,皇太极已经去世五天,多尔衮在三官庙里会晤皇太极生前最为信任的内大臣索尼与图赖,推举大清皇帝的继承人。索尼告诉多尔衮:“先帝有儿子在,必立其一,其他的我们什么都不知道。”语气坚定,完全没有商量余地。前清时代大清帝国发展史上至关重要的时刻到来……

本来多尔衮最应该被推举为最高权力继承人,偏偏此时的情形已经与努尔哈赤死后大不相同,经过皇太极十七年经营,他们拥戴皇太极,坚定主张必须由皇太极的儿子继位。其中,还有人指名拥戴豪格。豪格是皇太极的长子,比他的十四叔多尔衮还大三岁。从努尔哈赤的时代起,就开始在战场上冲锋陷阵了。豪格也不仅仅是个武夫,在对待大明、朝鲜与蒙古察哈尔的战略关系上,他眼光独到。豪格与多尔衮多次并肩作战,经常是多尔衮为主帅,豪格为副帅。譬如,那颗传国玉玺就是二人一起拿到的。不过,叔侄之间似乎并没有建立起同甘共苦、生死与共的情谊。豪格对多尔衮好像也并不服气,或许和他年龄比多尔衮大有关。

图片来源于网络

没有证据能够证明皇太极对豪格有什么特别的关照,但到皇太极去世时,豪格作为四大亲王之一,已经成为大清国位高权重的人物。而皇长子的身份,更令他具有了其他宗室诸王包括多尔衮在内都不具备的优势。另外一个因素是皇太极生前自领的两黄旗将士和多尔衮三兄弟所属的两白旗之间,关系很不和睦,他们特别不愿意看到多尔衮继位。当多尔衮已经成为摄政王时,曾说:“昔日太宗死时,没有确立继承者,诸王、贝勒、大臣都寄希望于我,他们跪着请求我来继位。”多尔衮在此所说的,可能大体是事实。几年以后的顺治九年,清算多尔衮时,那些拥戴他的人谈到了当时的情景的确如此。事实上,精明强干的多尔衮不可能没有注意到双方的实力对比相差无几。多尔衮若欲令智昏,强行继位,势必遭到激烈反弹。其后果无法预料。

会议一开始,两黄旗八大臣中的索尼与鳌拜便率先提出,应立皇子继位。多尔衮勒令他们退出会场。随后,英王阿济格与豫王多铎提议多尔衮继位,多尔衮沉吟不语,未置可否。多铎即声称:“你若不愿意,就立我为帝。我的名字是在太祖遗诏里的。”

多尔衮迅即反驳道:“太祖遗诏里也提到了肃亲王豪格的名字,不止是你一个人。”多尔衮的厉害之处在于,他在反驳多铎的同时,顺便把豪格也排除出了候选人之列。于是,多铎提议:“既然我不行,那就立长,当立礼亲王代善。”代善表示:“睿亲王多尔衮如果同意继位,当然是国家之福。既然他不愿意,就应该立皇子。豪格是皇长子,应该立他。”代善也够狠,仿佛不经意之间,便堵死了多尔衮的路。

豪格说:“我福小德薄,不配担当大任。”离开了会场。这时,两黄旗拥戴皇子的大臣们佩剑上前,说:“我们这些人食于帝,衣于帝,皇帝对我们的养育之恩与天同大。若不立皇帝的儿子,我们宁愿跟随皇帝于地下。”见此情形,代善说:“我是皇帝的大哥,我老啦,皇帝在时,我都不参与国家大事,现在哪里还能过问这么大的事?”随即起身离开了会场。多尔衮则当机立断地表态说:“你们说的有道理,我赞成由皇子继位,现在,豪格既然没有这个意思,就应该立皇九子福临为帝。他年纪小,由我和郑亲王济尔哈朗辅政,等他成年之后,我们即行归政。”多尔衮的提议,立即获得多数人通过。

图片来源于网络

多尔衮出人意料地推举出一个六岁的孩子继承皇位,令两个人感到不满,一个是代善的儿子硕托,一个是代善的孙子阿达礼。他们二人在诸王公贝勒已经对天盟誓,在小皇帝福临还没有举行仪式登基之时,动员大家推翻成议,拥戴多尔衮。结果,谁也没有想到的是,竟然是代善出面,告发自己的一子一孙违反誓约,最后,二人被毫不容情地处死。不管出于什么原因,是被逼无奈还是大义灭亲,代善在付出惨痛代价的情况下,发挥了安全阀与稳定器的作用。

在豪格看来,过去,仅仅因为多尔衮是叔父,所以领兵打仗时才会成为主帅,自己不得不屈居副手。如今,明明自己最有资格继承皇位,偏偏又被多尔衮搅了好事,不但皇位没有坐上,反而更要听从辅政王多尔衮的号令,就连那些曾经依附他的两黄旗大臣们,现在也纷纷倒向多尔衮。这口气令他实在难以下咽,他不止一次放出狠话说:“难道我就不能扭断这些家伙的脖子?”

多尔衮心中的悲愤则可能要更加深重。想想看,他的母亲年轻貌美,却被弄得声名狼藉,正值三十七岁盛年,却不得不给死人殉葬。有证据显示,多尔衮曾经认为皇太极的权位是从自己手里巧取豪夺走的。如今,皇太极死了,这个皇位本来已经非自己莫属,偏偏皇太极的儿子又横在了前面,使自己不得不推举出他的另外一个孩子———一个六岁的毛孩子来坐那把龙椅,太不公平。

虽然多尔衮是这一轮角力中毋庸置疑的胜利者,实际上,他和豪格是两败俱伤,他们二人在心灵上全部创巨痛深。过去,多尔衮与豪格虽然并不亲密,但至少还是并肩作战的战友,如今,他们变成了不共戴天的仇敌。

独揽大权,豪格神秘“赐死”

十二天之后,公元1644年八月二十六日,福临即皇帝位。九月十一日,皇太极去世一个多月了,辅政王多尔衮替小皇帝发布谕旨,命令另一位辅政王济尔哈朗率军攻伐锦州与宁远,这是一次很奇怪的军事行动。济尔哈朗带兵走后,多尔衮又代小皇帝发布谕旨,晋封自己为摄政王。成为摄政王之后,多尔衮召集贝勒大臣们开过一个会,会议的重大决定是,从摄政王开始,所有亲王、贝勒、贝子“悉罢部务”,不再分管政府六部事务。所有政府工作全部由各部尚书负责,各部尚书直接对摄政王负责。一个月后,济尔哈朗从宁锦前线返回沈阳,发现短短一个月时间,一切已经似是而非。不久,他召集大家开会,宣布:今后一切政府事务都要先报告多尔衮,排名顺序也要先写多尔衮。从此,济尔哈朗成了一位挂名辅政王爷。

图片来源于网络

半年后,公元1644年四月一日,在多尔衮即将出征大明前夕,豪格的一个亲信部下,出面检举豪格“悖乱”。处理的结果是,几位忠实于豪格的部下被杀死,豪格本人被废为庶人。这是一个奇怪的、完全狗屁不通的判决。

三年后,顺治三年正月,已经牢牢掌控了大权的多尔衮再次起用豪格,命他率军前去对付张献忠。顺治五年二月初三日,豪格在把这位令四川人闻之色变的“大西皇帝”杀死后,凯旋回京。

一个月以后,为他庆功的热乎劲儿还没有完全过去,豪格便又一次获罪被幽禁起来。这一次,他的罪名真的称得上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了。不久,时年四十岁的豪格在幽禁中无疾而终。有人认为,他是被受过专门训练、具有高度技巧的大明锦衣卫留用人员奉命杀死的。死后,检查不出任何致死的原因。这可能是福临小皇帝痛恨多尔衮的原因之一,多尔衮的身后亦由此注定。

就这样,曾经有过“贤王”之美誉的多尔衮,三十二岁时,成为大清帝国的真正领袖,率领大军直扑北京。当时在中国社会与政治舞台上叱咤风云的所有人物,不是成为他的部下或棋子,就是灭在他的手里。随后,豪格死后仅仅两年多一点,三十九岁的多尔衮正值英年便遽然死去。

上天待大清何其厚也?上天待多尔衮又何其薄也?他的恩怨情仇几乎与大清王朝的建立和大明帝国的垮台紧紧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波澜壮阔而又波诡云谲的图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多尔衮被开除族籍乾隆年间才恢复宗室身份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只要有一点历史知识的人都清楚,宫廷当中最激烈的斗争并非如穿越小说描述的那样是后宫嫔妃们的争宠,真正激烈的宫廷争斗还是关于皇权的归处,而且多数发生在兄弟、叔侄等血亲之间,与争宠相比,争斗也更为血腥和暴力。图片来源于网络清入关前,从无传位遗诏当上皇帝的皇太极开始,这种激烈的斗争直到乾隆以后才逐渐减弱,爱

  • 晚清慈禧太后是如何开始掌权一手遮天的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咸丰十一年(1861)七月十七日,年仅31岁咸丰帝撒手归西了,把江山留给了自己年仅六岁的儿子 ,即后来的同治皇帝。留下的是一个偌大的烂摊子。当时,朝廷的主要政治势力,可以分为三股:第一,朝臣势力。其集中代表是顾命“赞襄政务”八大臣——载垣、端华、景寿、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网络配图第二,帝

  • 乾隆反腐手段:五十六名朝廷官员人头落地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 年),发生了一件清朝建立以来最大的贪污案。自封疆大吏到州牧县令,被判处死刑的多达100 多人,其中56 名被砍掉了脑袋。这就是轰动朝野的甘肃全省官员谎报灾赈、贪污捐监粮的大案。这场特大贪污案件的首犯,就是乾隆皇帝曾十分倚重的封疆大吏王亶望。王亶望,山西临汾人,自举人捐纳知县

  • 早年牺牲的西王萧朝贵:太平天国三号人物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太平天国是我国近代规模最大的一场农民起义,在这场起义中涌现很多将帅之才。提到太平天国很多人都会想到洪秀全、杨秀清和最不该牺牲的大英雄石达开,还有便是在天国后期驰骋疆场,为国建勋的陈玉成、李秀成。但很多人都忽略了早年牺牲的西王萧朝贵。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位西王萧朝贵。网络配图萧朝贵,广西武宣县河马乡人

  • 清朝末代皇帝的悲哀:回家还要自己买票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溥仪作为清朝最后一位皇帝,可谓是亡国之君。关于他的一生历经磨难挫折。为何说他回家还要买票,一起来看看原因吧。网络配图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2月12日被迫退位,清朝统治结束。九·一八事变之后在日本人控制下做了满洲国的傀儡皇帝,年号康德(1934年—1945年),所以又称“康德皇帝”。1945

  • 揭秘:狄仁杰为何长期受武则天重用?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武则天武媚娘当上皇帝后,为了治理贪官,她设立了举报箱,鼓励告密。对举报犯有罪行过失官员的人,一经查实,一律授官;即便举报无实,举报者也无须承担任何责任。长期重用狄仁杰、魏元忠等人,大力整顿官员队伍——隋唐时期,科举制开始取代九品中正制,成为士子入仕的主要途径。武则天当政后,在推行科举制的同时,又大开

  • 史可法殉难之谜:他的下落为何是千古谜案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扬州城破之后,有关史可法的下落成为一个千古不解之谜。当时人洪承畴就曾发问:“果死耶?抑未死耶?”此后关于史可法去向的记载、传说颇多。“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这是扬州史公祠里的一副著名的对联。梅花、明月、亡国、故臣,这些苍凉悲切的词藻,使人油然想起二百多年前以身殉国的那位民族英雄。图片来源

  • 太傻?项羽在鸿门宴上为何不直接刺杀刘邦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鸿门宴上,成为了项羽和刘邦关键的一次会谈。其实在鸿门宴中,项羽有很多次机会可以杀死刘邦,但是项羽却没有动手,结果最后自己却被刘邦逼到乌江自刎。在当时,项羽为什么不杀刘邦呢?“鸿门宴”依然是一个暗含惊心动魄、暗藏刀光剑影的名词,同时,“鸿门宴”也是一个充满了精神分裂气息的名词,它包含了一种鲜明的张力,

  • 如果项羽没有自杀历史会不会因此改变?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刘邦项羽争天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传奇。项羽最终战败,自刎乌江,更是传奇中的传奇。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叹息,认为项羽心理脆弱,承受不了失败的打击,所以最终没有回江东图谋东山再起,而是选择了自尽。更有甚者认为项羽这是懦夫的表现。图片来源于网络项羽回江东还能东山再起吗?乌江自刎,是懦夫的表现吗?自刎乌江

  • 揭秘一代枭雄曹操到底喜欢怎样的女人?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曹操,一代枭雄,不但喜欢别人的女人,更是喜欢四处采花!曹操给人的印象更加的像是色魔,而不是情种。那么,曹操到底有多少个女人,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曹操的女人非常多的,我们最为熟知的就是丁夫人、刘夫人、卞夫人(后来拜为王后),曹操的选择,是很有眼光的。曹操选择美女,大体上有以下几个方面:图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