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诸葛亮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投奔刘备 诸葛亮应该后悔还是不后悔

诸葛亮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投奔刘备 诸葛亮应该后悔还是不后悔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442 更新时间:2024/1/19 4:18:51

对刘备和诸葛亮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诸葛亮当初为实现抱负投奔刘备,对于诸葛亮来说,诸葛亮是后悔,还是不后悔?

位居丞相,封武乡侯,留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千古美名,诸葛亮还真的不能后悔。

虽说蜀汉最终是偏安一隅,但丞相终究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实权人物。再加上蜀汉的军权都在诸葛亮手中,又兼任益州牧掌管地方事务,还是刘禅的“亚父”,即便是纵观历史长河,又有多少人能拥有诸葛亮如此之高的地位和权势?

更何况在乱世纷争的东汉末年,诸葛亮如果想要有一番大作为,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也只能去投奔刘备。

为什么呢?首先来看看曹魏阵营。

刘备三顾茅庐的时候,诸葛亮已经26岁。当时的他在南阳种地,又整天以管仲乐毅自居,放到现在那就是没房没车没存款,还没有工作,却天天认为自己是马云、马化腾。

换做任何一个正常人,都不愿意就这么平平庸庸地度过一辈子,诸葛亮自然也不例外。当时的曹操已经灭掉袁绍,正在稳定北方局势准备南下,可谓是兵多将广,手下武将谋士无数。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即便是去投奔曹操,也只能从基层做起,无法一下子就当上管理层,更不可能成为曹魏阵营的中高层人物。

就像阿里巴巴刚刚成立的时候,可以说只要有想法、敢于拼搏,即便学历一般般也能进去独当一面。但现在的阿里巴巴,就算是博士生毕业,想要立马成为一个部门或一个分公司的一把手,也得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炼和考核。

而江东的孙权,文臣有张昭、顾雍,武将有周瑜、程普,有不少人是跟着孙坚打天下的,资格老到即便是孙权,都得对他们客客气气的。

也就是说,刘备如果选择去孙权那,那他也得从基层做起,慢慢的一步一步的熬资历。

除了他俩,当时还剩下的诸侯就只有刘表、刘璋马腾张鲁。黄承彦早年有向刘表推荐过诸葛亮,但刘表没有太在意。而刘璋性格弱懦,连个张鲁都解决不了。而张鲁又有些像邪教,马腾是西凉人,性格较为残暴,因此选来选去,也就只有刘备,是诸葛亮最好的选择。

毕竟当时的刘备正处于求贤若渴的阶段,急需一位能帮他出谋划策、统筹全局的军师。在这个时候加入刘备团队,立马就能手握重权,虽说此时的刘备仍然实力弱小,但眼光要放得足够长远呀。

诸葛亮相信,凭借自己和刘备的合作,一定能够干出一番大事业。果不其然,后来的诸葛亮成为了刘备阵营的第二号人物,这是他去投奔曹操或者是孙权,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因此从这一点上看,诸葛亮选择刘备,的确不能后悔。因为刘备给了诸葛亮足够多足够大的舞台发挥,也给了诸葛亮足够的权力和地位。

但是呢诸葛亮说后悔,也应该后悔,因为刘备本来是可以发展得更好,是真的可以统一天下兴复汉室的,结果却因为刘备的一系列错误,硬生生的把一手好牌打烂,最终只能天下九州,只拥有一州之地。

刘备的实力巅峰时期,手下拥有着益州、荆州、汉中和上庸三郡,进可攻退可守,人口两百多万,大军近二十万,文臣有诸葛亮、法正、马良等等,武将有关张赵马黄、魏延,只要再给一些时间,《隆中对》的计划还真有可能便为事实。

但结果呢?关羽兵败麦城,大意失荆州,刘备又一意孤行不听劝发动了夷陵之战。这两场重大失败过后,蜀汉阵营就彻底失去统一天下的可能性,诸葛亮的雄心壮志,也只能变成纸上谈兵。

更让诸葛亮寒心的是,白帝城托孤时,除了他之外还有李严。在这之前,诸葛亮是丞相、司隶校尉、录尚书事,但是在白帝城托孤的时候,就给了诸葛亮一个“托孤大臣”,而李严却当上了尚书令和中都护。

尚书令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总理,负责统率百官处理国事。但是丞相也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总理,工作也是统率百官处理国事。这应该理解成刘备多此一举,还应该是限制诸葛亮的权力?

另外中都护相当于现在的军委副主席,负责统率内外军事,也就是说蜀汉的大军都是由李严负责。

这么一看,是不是觉得刘备不信任诸葛亮?

但这些个任命信息下来之后,诸葛亮估计真的会后悔。他可能也想不到,自己帮刘备从寄人篱下,到占据荆州,再到进位汉中王,最后到登基成为皇帝,这其中有一大半是诸葛亮的功劳,结果结果,自己不仅不是唯一的托孤大臣,权力也受到了极大限制,在这个时候,正常人都应该会后悔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让明朝妃嫔闻之色变的“朝天女”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人殉陪葬制度,最早出现在原始社会,到了春秋末年,人殉制度的风气不断扩大。秦朝的人殉制度更是让人吃惊,仅仅是一座秦始皇陵,陪葬的人人数就达到了上万人,一直到了两汉时代,人殉制度才慢慢地消失。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此后人殉制度几乎已经不存在了,原本这是一种社会的进步,但是到了明朝的时

  • 被誉为“圣主”的崇祯为何没能挽救明朝?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天启七年(1627年)朱由检即皇帝位,年号崇祯,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明朝中后期,文官集团的崛起,使得他们左右朝政的力量越发强大。此时,君权被削弱,皇帝更像是代表权力的符号,却无实际的人身自由。无论是武宗南巡一事,还是万历国本之争,都表明了帝王并不能随心所欲。正因为这种体制,明中后

  • 秦武王举鼎被砸的是脚,为何一夜之间就暴毙?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战国时期的秦武王,可以算得上是比较奇葩的国君了。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秦武王天生是一个大力士,而且有着雄心壮志,上位之后广纳人才,打算率领秦国一举统一天下。但是还没等到他做出来什么功绩,他就突然驾崩了。驾崩的理由也是非常地奇葩,他和大力士比赛举鼎,最终被大鼎砸到了腿脚,当天夜里一

  • 诸葛亮加入刘备集团之后 刘备打仗为何不带上诸葛亮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你真的知道刘备打仗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刘备打仗为什么不带诸葛亮?刘备不缺谋士吗?诸葛亮打仗实力有那么差吗?刘备本来就是河北人,和关羽张飞两人一起在家乡起兵。后来经历了一系列的坎坷,一路败退向南到了荆州。并且三次拜访才得到了大贤诸葛亮。而之后与孙权军一起联合击破曹操,取得荆州地

  • 刘备死后诸葛亮打仗为什么败多胜少 主要原因有四点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对刘备和诸葛亮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备去世之后,诸葛亮打仗为什么总是败多胜少?诸葛亮是实力不行吗?三国时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年代,涌现出很多智谋超群的俊才。但是要说谁的智慧能够独占鳌头,恐怕人们最先想到了便是大名鼎鼎的卧龙先生诸葛亮。尤其在《三国演义》的描述中,

  • 两度废黜太子胤礽,康熙帝这么做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康熙皇帝是清朝特别有能力的一位皇帝,我爱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在清朝历史上,有一位皇帝很有作为,削三藩,平定噶尔丹,废止“圈田令”、创立“多伦会盟”等。但康熙皇帝在位最大的败笔就是他两度废立太子,造成了储位之争,使王朝出现内耗。康熙皇帝废立太子的事,是历史上的

  • 安禄山能平步青云,他的情商有多高?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安禄山能平步青云,他的情商有多高?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有一次,唐玄宗走到杨玉环的寝宫门口,发现里面居然有男人的嬉笑声,再凑近一看,原来是安禄山和妃嫔们正在打闹玩耍。唐玄宗怒火中烧,杀了安禄山的心都有:“你进宫为何不先来拜见我,而是先来贵妃的寝宫,你想干什么?”要说安禄山也是个聪

  • 明宣宗朱瞻基为什么要抢叔叔的侍妾?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明宣宗朱瞻基为什么要抢叔叔的侍妾?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公元1435年,明宣宗朱瞻基病重,他火急火燎地派人到宫外接回一对母子。弥留之际,他对母亲张太后说:“他叫朱祁钰,是我在宫外的儿子,求母亲照顾好他。”张太后点了点头,没想到此举却救了大明。公元1426年,朱高煦看到朱瞻基继位,

  • 袁绍到底有什么底气 袁绍为什么敢和进京的董卓叫板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了解:董卓和袁绍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袁绍的实力比董卓强多少?董卓进京后,袁绍敢和董卓叫板,他的底气何在?董卓进京后,不顾天下人的反对,废除了少帝,改立陈留王为皇帝,这是不适合封建伦理纲常的,是属于谋逆的行为。董卓废帝的行为也遭到了天下人的辱骂,但没有人敢

  • 陈宫宁愿失败都不愿跟随刘备,他们之间有何瓜葛?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大家对陈宫的印象都是从他救援曹操开始,接下来听听我爱历史网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陈宫,字公台,他是东汉末年时期的人物,曾是吕布账下重要谋士。其性格刚直、足智多谋,在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谋士中,他也占有一席之地。只不过可惜的是,他虽然智谋过人,却所托非人。陈宫在追随吕布之前,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