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蔡邕为什么最后惨死狱中?他是被谁陷害的?

蔡邕为什么最后惨死狱中?他是被谁陷害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1465 更新时间:2023/12/9 3:16:03

蔡邕,东汉末年伟大的文学家、书法家、音乐家,著名才女蔡文姬之父。东汉初平三年(192年),蔡邕在长安城含恨而终,享年六十岁。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留在历史上的就是这样一个背影,再伟大的人物,到最后也不过是几行文字。

人生若浮萍,寄身江湖间,风雨袭来,飘摇不定。

命运太脆弱,而历史太过于含糊。

01

就像那年那月的蔡邕,终究没有办法逃脱权臣董卓的威胁,只好委曲求全。

有才华的人,是不论形势如何凶险,都会得到他人的赏识;但如果没有遇到对的人,或许只是一场灾难。

董卓对蔡邕也是非常看重的,“三天之内,遍历三台”。不可谓不风光一时。

然而,如此又能如何?名不正,则言不顺啊。

加上董卓此人尤喜独断专行,怎么可能对蔡邕言听计从?

蔡邕起了逃离之心,对堂弟蔡谷说:““董公性刚而遂非,终难济也,吾欲东奔兖州,若道远难达,且遁逃山东以待之,何如?”

蔡谷无奈地回答:“君状异恒人,每行观者盈集。以此自匿,不亦难乎?”

大意是,蔡邕问弟:董卓非好与之辈,会带来祸害,自己想逃匿;蔡谷回答哥:这是不可能的,你长得太与众不同了,会被人发现的。

唉!走了好,走了妙,没走祸事马上到。不知道蔡谷后来悔恨这番劝阻的话没有。或许,都是命,不由人。

果然,没过多久,董卓被司徒王允设计诛杀。

按说,死了就死了,一个大奸臣,王允口中骂的“一个国贼”而已。

鲁迅说:“中国一向就少有失败的英雄,少有韧性的反抗,少有敢单身鏖战的武人,少有敢抚哭叛徒的吊客;见胜兆则纷纷聚集,见败兆则纷纷逃亡。”

当时,对于董老贼的死,不少人是鼓掌称好的,大家都在宴席之上,对居于首功的王允交口称赞的。

恰值此时,蔡邕犯了“文人愚”,你说你不拍马屁也就算了,你干嘛在人家庆功宴上叹息流泪呢?

王允怒了:“董卓国之大贼,几倾汉室。君为王臣,所宜同忿,而怀其私遇,以忘大节!今天诛有罪,而反相伤痛,岂不共为逆哉?”

潜下之意:没眼色的家伙,老子早就看你不爽了,现在没人给你撑腰,还不知道收敛一二,既然你要将装笔装到底,你死了一了百了吧。

于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敢抚哭叛徒的吊客”就这样被下了大狱,等待问罪开斩。

蔡邕性格平和,交友不少,太尉马日磾就是其中之一。

他去向王允求情,没有起什么作用;毕竟王允和蔡允之间,情况有点儿复杂。

马日磾在离开王府的时候,长叹息:“蔡邕可惜,王允也命不久矣!”

没过多久,蔡邕死于狱中,而王允也当真如马日磾所言那样,没有得到善终。

02

在蔡邕身死的十多年前,他的生命已经受到过一次威胁。

只不过,那次他总算命大,逃脱了一劫。

那是汉灵帝光和元年(公元178年),蔡邕因为秉笔直书,把该得罪的人都得罪了个遍,特别有个叫阳球的家伙,此人性情残暴恶名昭著,几次派人刺杀蔡邕,幸运当时还站在蔡邕身边,都没有得逞。

所以啊即便你想找个人卖命,也得遇到一个明主,不然下场可怜。

蔡邕满肚子衷肠,写那么多建议,可惜都付之流水,这也叫“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吧。

太平盛世久了,人的骨头都变腻变松了,非多啃骨头不能强壮也。

江湖是非多,一波才平一波又起。

刚摆脱阳球的夺命刺杀,又遇小人王智侮辱、诬陷。

是可忍孰不可忍,振衣而起之后,也只有选择逃离一途。

远离江湖,亡命吴会,躲避泰山。

这一去就是十二年,再回来,人事全非。

03

翠鸟诗[汉] 蔡邕庭陬有若榴,绿叶含丹荣。翠鸟时来集,振翼修形容。回顾生碧色,动摇扬缥青。幸脱人机,得亲君子庭。驯心托君素,雌雄保百龄。

此诗又名《咏庭前若榴》,应该是蔡邕逃到吴会后所写,反映了他遭遇迫害,幸脱罗网的心情。

首句“庭陬有若榴,绿叶含丹荣”,庭院静悄悄,在一个角落里,那株石榴绿意盎然,朵朵红花像一张张笑脸,躲藏在绿油油的树叶后面。

环境如此美好,让人想起“家有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是不是诗人暗地里也自有暗喻?一是夸奖主人家慧眼识人,一是自己夸赞自己是凤凰。

接下来,“翠鸟时来集,振翼修形容”,看见没有:一群群的翠鸟飞落在石榴树上,为什么会聚集到这里?是因为这里的环境与众不同,显得有吸引力。它们上下不停地振动翅膀,开始修饰着自己的样貌形体。这一切的场景,多么谦和,多么宁静啊,让人身安心安!

又是一记“马屁”轻拍,如果你是主人,看见这种描写,内心里是什么个想法呢?

“回顾生碧色,动摇扬缥青”,继续写翠鸟和石榴叶。快活玩耍的翠鸟,忙忙碌碌的样子多么可爱啊!当它听见动静,赶紧回头观望:啊,原来没什么事情,只是虚惊一场,片片碧叶随风舞动着呢!

此诗前三句,全部用来详细描写石榴,还有在石榴树上快乐玩耍的翠鸟儿。在这里,石榴树的漂亮景象代表着外部生存环境状况,而翠鸟形象的快活样子,一是指代诗人本身,二是代表诗人此时此刻无比愉悦的心情。

“幸脱虞人机,得亲君子庭”,诗人借翠鸟之想抒发自身所感,为什么能有现在这个美好局面呢?是因为幸运地逃脱了猎人的弓弩,所以才能够拥有现在这个机会,可以飞到君子所有的庭院里,享受宁静、平和的生活。

“驯心托君素,雌雄保百龄”,这里的“驯”意为善良,驯服。素,通“愫”,意为诚心的,真情的。善良的心托付于具有真情实意的君子,才会保住翠鸟一家子的安全,可以平平安安地度过一生。

诗作写翠鸟,写石榴树,都是借物喻人,其实质完全写的是诗人自身境况。通过对翠鸟形象的细致描写,以及和石榴树之间相处和谐场景,用心良苦,突出反映诗人劫后余生的激动心情,更强调了对收留人的感谢之情。

此诗状物逼真,生动活泼,虽感情含蓄,但却贴切自然,通篇反映了诗人强烈愿望,希望能够寻找一块安全之地,可以用来避开危机。

04

可惜,生逢乱世,身不由己,十年之后,远避江湖的蔡邕,终究还是被董卓强硬逼迫回去长安城。

是非之地是非多,一声叹息一行泪。

仅仅一个感恩的悲恸,便丢掉了自己的命。

据说蔡邕入狱之时,曾哀求王允,“邕陈辞谢,乞黥首刖足,继成汉史。士大夫多矜救之,不能得。”

他在最后的乞求,并不是为了能够活命,而是为了像司马迁那样修完《汉史》。

然而,没有,他仍惨死于狱中。

著名经学家郑玄听闻惨讯,不禁仰首长叹息:“伯喈逝去,汉朝的史事,还有哪个谁来给予考证啊?”

他的抱负,他的才华,就像他的焦尾琴,成为一曲断人肠的绝响。

蔡邕惨死没有多久,就在当年,长安城被董卓余党攻破,王允也遭到残忍杀害。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李渊最小的儿子,他一生过得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李渊最小的一个儿子,他一生过得如何?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唐朝的李世民是个狠人,他的家族原本是北周关陇贵族李氏,他的父亲李渊袭封唐国公,还深受姨母独孤皇后和姨母隋文帝的喜爱。但后来,李家反了,李渊把表哥杨广的皇位夺了,让隋朝二世而亡,自己则建立了大唐帝国。当然,李世民比李渊狠。他

  • 商鞅对秦国的贡献巨大却被车裂,他到底做错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在战国变法中,最重要的便是商鞅变法,其影响极为深远,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秦献公病逝之后,秦孝公继位,然而此时的秦国已十分弱小,甚至被后旗的魏国夺走河西之地数百年。曾经的春秋五霸之一如今沦落至此,如若继续这样下去,秦国怕是只有灭国。秦孝公自然不愿祖宗基业毁于自己手里,于是广纳贤才,并颁布了招贤

  • 朱瞻墡有多厉害?他为什么被称为“最强皇叔”?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朱瞻墡是明朝宗室,明仁宗朱高炽的第五子,他虽然一辈子没当过皇帝,但却干了不少皇帝干的事情。在他的晚年,明英宗对其礼遇有加,就连明英宗都不再自持皇帝的身份,而是以侄子的身份面对朱瞻墡,不少人称朱瞻墡为最牛皇叔。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朱瞻墡乃是明宣宗朱瞻基的亲弟弟,不是

  • 康熙皇帝是怎样平定三番的?又怎样平定吴三桂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南明政权灭亡的那年,清顺治帝已经病死,他的儿子玄烨(yè)即位,这就是清圣祖,也叫“康熙帝”。 康熙帝亲自执政后,大力整顿朝政,奖励生产,惩办贪污,使新建立的清王朝渐渐强盛起来。当时,南明政权虽然已经灭亡。但是南方有3个藩王却叫康熙帝十分担心。 这3个藩王本来是投降清朝的明军将领,一个是引清兵进关的

  • 乾隆为何不杀贪污索贿的宠臣李侍尧?有何隐情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对啮噬国基的人,皇帝虽然很生气乃至生出杀气,内心却对他们有感情,常常放一马。这一点,和他们用强硬手段对付“谋反”的人是有些不同的。乾隆对李侍尧就是一例。据说,云贵总督李侍尧贪污索贿一案败露后,经钦差大臣和珅初审,定为“斩监候,秋后处决”,但大学士、九卿奉旨核议时,认为应从重,改为即行斩决。覆审报告送

  • 刘禹锡的诗作有哪些?为什么刘禹锡被称为“诗豪”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刘禹锡(七七二年出生,八四二年去世),字梦得,号“庐山人”。又称“刘宾客”或“刘梦得”汉族人,唐朝彭城人(今天的江苏苏州人),唐朝中期著名的诗人,哲学家,文学家。代表作品有《乌衣巷》、《秋词》、《竹枝》、《浪淘沙》、《杨柳枝》(一)、《西塞山怀古》、《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等,被后世人尊称为“诗豪

  • 成康之治指的是哪两位君王?成康之治出现的意义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的成康之治指的是哪两位君王?成康之治,是我国有史可查的第一个太平盛世。指的是我国西周初年的两位君王——周成王姬诵和他的儿子周康王姬钊统治的时期。周成王姬诵,是西周的第二位君主,周武王姬发的儿子。周武王去世,他继承王位的时候尚年幼。曾由他的叔父周公姬旦辅政多年。周公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 刘禹锡是什么家?刘禹锡永贞革新是如何进行的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盛唐时期经济发达,民风开放,这一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鼎盛时期,不管是军事经济还是文化都数一数二,多产诗人也是这个时代的特点,李白、杜甫、白居易等都是代表人物,留下了千百篇诗作,为后人带来宝贵的文化遗产。以《陋室铭》闻名的刘禹锡与白居易并称“刘白”,是唐代时期的著名诗人。高山流水知音难觅,在文坛上刘

  • 商朝盘庚迁殷的故事讲什么?盘庚迁殷的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盘庚迁殷的故事发生在公元前1300年左右。盘庚是商朝的第二十位君主,也是一位才能比较出众的政治家。他刚刚继位的时候,商朝的内部局势十分混乱,爆发了所谓的“九世之乱”,列王之间为了争夺商朝的王位你死我活。为了躲避天灾人祸,盘庚决定把读成迁到殷。但是原来的都城奄,商族人民已经居住了很长时间,因此无论是那

  • 戴梓制造出了那些火器?是什么冤案改变了他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提到火器的发展,就必然会想到火器制造家戴梓。戴梓出生于清朝顺治年间。他出生在一个官吏的家庭,从小就表现出来了多方面的天赋。再加上父亲从小带给他的影响,使得戴梓从小就喜欢摆弄和机械有关的东西。在他还很小的时候就能制造出多种类型的火器。戴梓小时候的经历为他长大后主要从事火器制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对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