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战国四大名将李牧:攻必取守必固物阜民安

战国四大名将李牧:攻必取守必固物阜民安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4743 更新时间:2024/1/24 6:54:06

李牧是四大名将里,综合评价很高的一位。李牧出生不详,嬴姓,李氏,名牧,他是战国时期的赵国军事家,与白起王翦廉颇并称”战国四大名将“,他曾经因为战功卓著被封为武安君。李牧本来只是戍守边防的一个普通的将领,在多次对匈奴的战争中,均打败了匈奴因而受到了赵王的赏识。李牧的一生对赵国主要有两个贡献,第一个是抵御北方的匈奴,另一个是多次击退秦军的进攻,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赵国要是没有李牧,可能早就被匈奴或是秦国给灭掉了。李牧是起于行伍的职业军人,他可以称得上是真正的名将。李牧为人正直,一生为国为军为民,李牧攻必取,守必固,物阜民安,可见其治军能力。而且,他本人一直都避免和权贵有所接触,真正做到铮铮铁骨,一身正气。

他的前半生主要花在了怎样抵御匈奴的问题上,最开始他作为一名普通的将领,在军队里的名气不是特别大。自从他被赵悼襄王派去守边,他的名气一下子就上来了。可笑的是,并不是因为他的功绩,而是他本人因为”胆小“而闻名。其实,李牧在边防担任戍边将领,政绩不错,他任职的期间边防基本都没有问题,损失很小。但是又为何被人称为胆小鬼?因为,他下令不管是百姓还是士兵,一律不准捕杀匈奴,每次遇到匈奴百姓和士兵就玩命地往城里跑,久而久之大家都以为李牧怯战,因而被人称为胆小鬼。

其实,李牧的做法恰好保存了赵军的实力,而李牧深知,匈奴的南下的目的就是为了掠夺牲畜和人口,只要不让匈奴得逞,他们长途奔波而来,也不能将赵军怎样,加之匈奴本就不擅长攻坚。因此,以退为进,是对付匈奴最好的办法。从对付匈奴的策略看,我们知道李牧是个很有军事头脑的人,他极其富有远见。然而就因为避战被赵王撤回都城,一年不到边防驻地竟被匈奴掠夺殆尽,边关人民遭受了极大的痛苦。因此,李牧再次出山,依旧采用原来的方法,最开始匈奴都笑话他,之后他们便笑不出来了。

经过几年的经营,李牧时机已到,他便打算给匈奴重重一击。李牧将大量的牛羊和士兵放出城外,当做诱饵,诱惑匈奴,一向谨慎的匈奴也只派出了小部队进行来打探下情况,结果与这一批士兵一交战,发现赵军轻易就被打败,匈奴就掉以轻心,放心出动全部力量掠夺。结果,没想到李牧的军队隐藏了实力,把匈奴痛快教训了一顿,此战后匈奴十几年不敢再侵犯赵国。这里又足以见证李牧的远见卓识,李牧不愧是个名将。

悼襄王九年,此时的赵国又迎来了另一个强敌——秦国。秦国在当时已经侵犯到了赵国的武遂,并杀掉了很多士兵和将领,国家危难之际。赵王只有再次请李牧出山,李牧以大将军身份出征,成功打败了秦军,而李牧因为此次功绩突出被封为武安君。过了几年,秦军再次进犯赵国,也被李牧击退,同时,还在南面抗拒韩两国魏,拯救国家于危难之中。

前229年,赵王迁中了秦国的离间计,听信谗言夺取了李牧的兵权,不久后将李牧杀害;3个月后赵国即灭亡。李牧这位纵横沙场的名将最终死在了他所誓死保卫的祖国君臣的手中,其无辜被害,使后人无不扼腕叹恨,以致司马迁义愤地骂赵王迁“其母倡也”。李牧可算是匈奴崛起后第一个与之大规模交锋的汉族将领,诚然他没有最终消灭匈奴,但是他对抗匈奴的战略、战术确实十分漂亮。他不是个伟大的军事大家,没有什么理论可言,出身行伍的李牧,打战就是他的全部,而保护国家和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就是他最大的职责于是他最大的光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长平公主:末世烽烟时生于帝王家心力交瘁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帝王一怒,血流千里,形容心力交瘁的图片

    1644年,长平公主才15岁,正是花样年华,她喜欢诗文,懂得针线烹饪,这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女孩子。可是在这一年,因为农民军的攻入,让她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当时,崇祯皇帝命令周皇后上吊自缢了,而长平公主则是闻讯赶到,刚好看到了母后的尸体,大声痛哭,跪着爬上前想抱抱父亲崇祯的腿,却被

  • 赵衰和赵夙是何种关系?赵衰对晋国有何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秦晋之好是哪两个人,秦国和晋国哪个强大,赵奢破秦军阏与

    赵衰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大夫,他辅佐晋文公成为一方的霸主,是当时五大贤士之一。赵衰在晋文公还是公子重耳时,便一直跟随在他的左右,为他出谋划策,立下了汗马功劳。从一定程度上来讲,赵衰是晋文公后来能够成就霸业的重要因素之一。赵衰的出生日期已经不可考了,但根据史料的记载,我们可以知道赵衰在选择侍奉晋献公的哪个

  • 揭秘:张仪之妻是谁?张仪生平有何显著功绩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张仪人物事迹,张仪之子是谁,张仪妻子简介

    张仪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宰相,他也是著名的外交官和谋略家,是个能力超强的传奇性人物。张仪原来只是魏国的一位没落贵族的后裔,但他非常的聪明且又勤奋好学,才学谋略方面确有过人之处,因而心怀抱负。他还曾拜入鬼谷子的门下研习游说之术。当时,大名鼎鼎的纵横家苏秦和他是同窗,也赞叹他是天生是外交官的材料,论才学,苏

  • 揭秘:同是纵横家的张仪和苏秦谁更厉害些?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张仪和苏秦谁更厉害,纵横家张仪的故事,张仪与苏秦哪个更早

    战国是个大国兼并小国,强国兼并弱国的一个鱼肉强食的时代,倘若你没有能力,那么最后只有死路一条。不过即便是弱的国家,也不愿意坐以待毙,而是采取了当时应运而生的合纵之术。联合众多弱国,共同抵抗一个强大的大国。正所谓一物降一物,自然有针对合纵之术的方法,那就是连横。弱国通过依附于一个强大的国家,消灭其他的

  • 吴起的武卒:“大战七十二全胜六十四战平八场”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魏武卒和秦锐士,春秋战国的吴起简介,吴起军

    战国四大强军之一的魏武卒。大家都知道统一六国的秦军,后世也认为在战国时期秦军是最强的,中央台还出过纪录片。详细描写了秦军的武器,战法,可是秦军到底打败了哪些军队才取得了天下呢?从秦的地图来看,韩,赵,魏是挡住秦军的第一道防线,所以魏国的军队就是他必须跨过的一道坎,让我们来看看魏国的军队,他就是历史上

  • 吴起变法为何会失败?到底对国家的改变有没有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改变带来失败的例子,申不害变法为什么失败,魏国吴起变法

    吴起变法为战国初年楚悼王执政期间,立吴起为最高官职令尹,来执行楚国的政、法、军等多个方面的社会改革。楚悼王去世以后,该变法遭到了旧贵族的一众反对,最终告败,但是通过这一系列的改革,国力逐渐昌盛,甚至联赵打败了魏。楚国本身国土、人力均十分博大,是战国时期极为强大的势力,可惜由于政治、经济的衰败使得国立

  • 吴起被评“”出将入相“” 与孙武一起并称为“孙吴”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被评上,吴起知乎,吴起输过吗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出将入相”可以说是一个人才最高的评价了。也即出征可为将帅,入朝可为宰相,这是古代历史上比较推崇的人才水准。在唐朝之前,尤其是武则天设置武举人之前,文官和武官并没有严格的区分。而在春秋战国时期,因为称霸和兼并战争的需要,文武双全的人们比较受到欢迎。其中,战国时期的吴起就是非常典型的

  • 揭秘:吴起究竟有何本事让中国许多朝代尊崇他?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吴国强大吗,吴起为什么那么厉害,功臣为什么没有好下场

    当吴起被迫离开魏国,来到楚国时,当时的楚国国君是楚悼王。他听说名满天下的吴起来楚,非常高兴,先是任命吴起为宛城太守,一年之后,吴起就被任命为令尹(楚国令尹相当于国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让他全权负责楚国的变法。吴起曾向屈宜臼咨询在楚的为臣之道,屈宜臼极力反对他在楚变法。但吴起终究对楚国进行了一番大刀

  • 吴起求将心切无情无义竟杀妻 被很多人所诟病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无情无义的人是什么意思,九阴九阳张无忌结局,吴起杀妻的译文

    如果说战国时期最受争议的人是谁,当属那位杀妻求将的吴起,吴起很牛,怎么说呢?他很有才气,别人都学一门功课,他学三门,不仅是兵家的代表人物,而且还是儒家学者,也是法家先驱,本来是孔子的再传弟子,偏偏又把兵法玩的头头是道,后世甚至将吴起与孙武并称为孙吴,可见吴起在军事上绝非等闲之辈。不仅如此,吴起是历史

  • 匈奴为何会骚扰汉朝近百年?直到汉武帝时才被打跑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汉武帝北击匈奴,汉武帝和刘邦什么关系,汉武帝把匈奴赶到欧洲

    在战国以及秦朝时期,匈奴并没有那么厉害,与中原各国无法相敌。然而,秦朝灭亡后,情况发生了反转,匈奴成为了困扰汉朝近百年的外患。关注秦末汉初历史的亲们可能发现一个现象,就是匈奴这个困扰汉朝近百年的外患,其实在战国以及秦朝的时候,并没有那么厉害,更是经常被中原各国吊打。而到了汉初,情况发生了转变。汉朝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