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秦惠文王是怎样的一个帝王?后人对他有何评价

秦惠文王是怎样的一个帝王?后人对他有何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819 更新时间:2024/3/5 8:23:27

秦惠文王为秦孝公的儿子,原名为嬴驷。后人在评价秦惠文王之时,都认为他是位大有作为的秦国君主,后人将嬴驷评价为秦国四雄主之一。嬴驷在位时,将秦国的国土面积进一步扩大,并且加强了君主专制,为后代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秦惠文王名叫嬴驷,嬴是他的姓,自然不必多说。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驷”的含义,从偏旁来看,“驷”为左右结构,左字旁为马,右字旁为四。从古人造字来看,“驷”字有四匹马拉车之意,后来经过进一步衍生,“驷”的意思又为说话做事谨慎,表示此话一出四匹马都拉不回来,类似于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之意。从嬴驷政绩来看,他的确做到了谨言慎重。秦惠文王在治理秦国期间,他不敢贸然出兵对付魏国和楚国,他任用张仪进行游说之后,才敢对其它国家发动战争。秦惠文王在位时期,秦国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才走向正轨,和楚国、魏国等国家相比起来,秦国还有很多路要走。为了让秦国走的更远,秦惠文王每一个决策都要纵观方方面面来决定施行,如果某一环节没有想到,可能就会引起其它国家对秦国发起兼并战争。幸亏秦惠文王任用张仪当说客,说服了其它国家“亲秦”,这才避免了战争。从秦惠文王功绩来看,他无疑是位贤明的君主。

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因病去世,享年四十六岁。秦惠文王为秦孝公的儿子,原名为嬴驷。后人在评价秦惠文王之时,都认为他是位大有作为的秦国君主。后人将嬴驷评价为秦国四雄主之一。嬴驷在位时,将秦国的国土面积进一步扩大,并且加强了君主专制,为后代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秦惠文王上位后,第一件事就是除掉了商鞅,商鞅变法深入人心,但是他触动了统治阶层的利益。当时,商鞅变法得到了朝廷上下的支持,民间百姓对商鞅的呼声也很高,秦惠文王意识到商鞅手握重权,已经威胁到了他的利益。在他上位后,对商鞅进行车裂,而且顺手铲除了商鞅的党羽,巩固了自己的统治权。

秦惠文王善于发现人才,在他即位期间,采用了张仪、公孙衍、魏冉等多位能人将士,并且对他进行了重用。张仪对秦惠文王在扩张领土上的建议是连横说。秦惠文王认为张仪说的很有道理,便毫不怀疑的进行重用。张仪主张秦国参与各诸侯复杂的斗争,秦国在参与过程中,进行谋利。在扩张上,秦国先对东边的魏国下手,魏国抵挡不住来势汹汹的秦兵,随后便败下阵来。为了保全国家政权,魏国只好被迫割让15座城邑给秦国,使得秦国领土进一步得到增加。公元前311年,当秦惠文王四十六岁时,因身患重病而去世,结束了他文韬武略的一生。

秦孝公去世后,嬴驷成为秦国新一任的国君。嬴驷一生的成就很多,他扩充了秦国的疆土,并且将改“公”称“王”。后人评价嬴驷时,认为他有很高的政治才干,尤其重用人才这一点,嬴驷贯彻了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这个道理。秦惠文王在位期间励精图治,他从东南西北四方入手,扩充秦国的疆土,狠狠地打击了其它诸侯国,进一步扩张了自己的势力。正是因为如此,后人将他和秦始皇嬴政并称为秦国四大雄主。在政治上,秦惠文王大胆用张仪,张仪主张连横破纵,秦惠文王任命张仪为谋士,让他出使各诸侯国当外交家,张仪不辱使命,他将各诸侯国纵合抗秦一论转变为连横亲秦,深得秦惠文王的认同和赏识。在疆土扩充上,秦惠文王派遣樗里疾、魏冉等人讨伐魏国、楚国和义渠,在众多名将的努力下,秦惠文王时期的版图得以快速扩大,进一步加强了秦国势力范围。史学家认为,秦惠文王一生最大的成就在于他善于任用贤才,而秦惠文王也的确做到了“不拘一格降人才”。纵观秦惠文王时期的大将,都是数一数二的能手,比如张仪、樗里疾、魏冉、公孙衍、司马错等。正是因为秦惠文王善于用人,敢于用人,所以秦国才能快速发展。秦惠文王之所以彪炳史册,与他个人努力是分不开的。

后人对秦惠文王一生政绩,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将他称为战国时代秦国四大雄主之一。秦惠文王时期,最大的两个举措就是任用了张仪连横破纵理论,第二个就是将商鞅及其党羽处死,稳固了国家政权。商鞅受到秦孝公的支持后,在秦国开始了变法运动。秦孝公时期,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富民强,大大地提高了综合国力。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拥护商鞅,秦孝公有了危机感,他意识到商鞅的号召力很大,开始担心商鞅变法会威胁统治者的权力。为了让商鞅变法在秦国持续实行,秦孝公并没有剥夺商鞅的权力。秦惠文王上位后,商鞅在秦国的呼声越来越大,这时保守派给秦惠文王说商鞅有心造反,秦惠文王借此事,抓捕了商鞅,并车裂处死他。为了清除商鞅的势力,秦惠文王杀掉商鞅同党,巩固了秦国的统治权。

除此之外秦惠文王大胆启用外籍能臣张仪,并认同张仪连横破纵说。不久之后,秦惠文王任命张仪为“相”,让他出使各诸侯国当游说“连横破纵”。在张仪努力下张,他将各诸侯国纵合抗秦一论转变为连横亲秦,改变了秦国面临的危险状况。从秦惠文王为政措施来看,他的确是位深谋远虑、并具有远见卓识的君主。当张仪与司马错就“是否平蜀”发生争辩时,秦惠文王当下决定让司马错平蜀,展现了秦惠文王审时度势的君主风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揭秘:历史中的甘龙是什么样的?他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老甘龙的结局,秦甘龙,历史上老甘龙的结局

    关于甘龙简介:甘龙,秦孝公的臣子。甘龙是《商君书》、《战国策》中都有记载的变法反对派,秦国的世族民臣。后来,他的孙子甘茂和甘罗都受到了秦国的重用。甘龙先是上大夫后来是太师,他实际上是世族领袖与复辟势力的核心人物,也是整个变法势力中的最大的政敌。甘龙简介中说,甘龙的人物个性,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其一

  • 战功卓越的乐毅 为何在灭齐之时从燕逃往赵国?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长平之战为什么没上乐毅,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乐毅为什么不灭齐国

    春秋战国时代,华夏大地分成了好多的国家,国君是数不胜数,这里面有明君也有昏君,当然也出了不少奇葩的君主,今天我就给大家讲一个特别会强词夺理的国君,燕惠王。当年因为种种原因吧,齐国把燕国狠狠的欺负了一把,之后继位的燕昭王发誓要报仇雪恨,就开始广招天下人才。当时有一个叫乐毅的人来到了燕国,在得知他是天下

  • 揭秘:战国时期燕国的第一名将是谁?有何功绩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战国时期燕国地图,燕国有哪些名将,大燕国是什么朝代

    一提到战国七雄,存在感最弱的是燕国。在历史上,似乎除了燕国主导的五国灭齐事件之外,很少看到燕国的影子。好不容易出了一位名将乐毅,还是魏国人,也有说是中山国人的。但是,燕国历史上土生土长过一位名将,名叫“秦开”。他虽然自己的名声不够响亮,但是他的功绩却对中华民族福泽千年;而他的孙子则是历史上的一位名人

  • 大将军乐毅两次遭受离间:为何都能化险为夷?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化险为夷下一句是什么,朝仓陆遇到事情不能坐以待毙,化险为夷打一动物

    中国历史上,但凡君臣不和,往往是由受到挑拨离间而起,如齐威王与田忌,秦昭襄王与魏冉、白起,赵孝成王与廉颇,赵王迁与李牧等。这些受到挑拨离间的臣子,往往都是在劫难逃,下场凄惨。所以,如何避免受人挑拨离间,便成为后人十分关心的问题。名将乐毅,在帮助燕国攻打齐国期间,也曾两次受到挑拨离间,最终乐毅都大难不

  • 蜀汉开国名将黄忠:62岁单挑魏延71岁刀劈夏侯渊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蜀汉二十四名将排名,张飞乘胜长驱绝地反击,魏延和姜维谁更厉害

    在三国人物中,黄忠的一生可以说是悲剧的,一个遗憾的英雄。良马当遇伯乐,好马得配好鞍。黄忠就是一个奋发于沙场的好马。可是多年来,他一直在韩玄这位庸主手上,直到61岁才遇明主。黄忠,字汉升,南阳人。关于黄忠,能开二石力之弓,百发百中,是历史上有名的老将。在老年时期表现活跃,他与战国时期赵国大将廉颇齐名。

  • 同位于战国四大名将行列 王翦和白起谁厉害些?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王翦和蒙恬谁厉害,王龁王翦关系,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王翦

    可以说秦灭六国,其中就有5个是王翦父子所灭,虽然说王翦只是灭了三个国家,其中他灭的两个国家实力都算雄厚的,无人敢说赵、楚弱,因此他的功劳是当之无愧的。在公元前229年的时候,虽然在此之前王翦曾带领士兵去攻打过赵国,但是没有把赵国给真正消灭了,于是在这一年,秦王就派他去灭了赵国。王翦从郡上出兵,到了井

  • 揭秘:战国四大名将分别是谁?他们结局都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五虎上将最后的结局,战国四大刺客,战国七雄四大名将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关于武将有着“一将功成万骨枯”的说法。不过,武将功成之日,或许就是皇帝“狡兔死,良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时刻。在战国时期,频繁的兼并战争不仅让苏秦、张仪等合纵连横家登上历史舞台,更让一群军事统帅逐鹿中原。其中,最出名的就是战国四大名将。在《千字文》中,曾经用起翦颇牧,用军最精。

  • 长平之战赵国失败 是因为赵括的“纸上谈兵”吗?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赵括惨败的原因是什么,赵括失败的真实原因,长平之战赵国自作自受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很多人物几乎是被打上了固定的标签,怎么撕都撕不掉。比如三国时期,刘备爱哭,阿斗扶不起,周瑜很小气等等。而在春秋战国时期,赵括同样被打上了“纸上谈兵”的标签。并且,因为长平之战的重要历史意义,赵括不仅成为了赵国的罪人,也沦为白起成神的背景。那么,赵括真的是“纸上谈兵”吗?首先,战国

  • 王莽“复古”称帝后是怎样对原来的汉朝进行改革的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刘秀怎么打赢王莽的,王莽娶了自己的女儿,刘秀与王莽

    汉成帝是个荒淫的皇帝,即位以后,朝廷的大权逐渐落在外戚(太后或者皇后的亲属叫外戚)手里。成帝的母亲、皇太后王政君有八个兄弟,除了一个早死去外,其他七个都被封为侯。其中最大的王凤还被封为大司马、大将军。王凤掌了大权,他的几个兄弟、侄儿都十分骄横奢侈。只有一个侄儿王莽,因为他父亲死得早,没有那种骄奢的习

  • 汉平帝是怎么死的?汉平帝的死与王莽有何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王政君和王莽什么关系?,王莽死后谁继位,王莽怎么灭亡的

    汉成帝的母亲、皇太后王政君有八个弟兄。二弟王曼的次子叫王莽。有些大臣吹王莽好,汉成帝就封他为新都侯,后来又拜他为大司马,让他掌握朝廷大权。王莽用心搜罗天下人才,远远近近一些知名之士都来投奔他。公元前7年 ,汉成帝死了,新君即位,就是汉哀帝。汉哀帝尊王政君为太皇太后。汉哀帝即位六年也死了,王莽就立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