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同样都是北伐 诸葛亮能受赞美,姜维为何受到贬低

同样都是北伐 诸葛亮能受赞美,姜维为何受到贬低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1364 更新时间:2023/12/18 4:49:24

诸葛亮姜维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诸葛亮北伐败多,姜维北伐胜多,对诸葛亮的赞赏为什么比姜维还多?

历史上,诸葛亮一共北伐五次,而姜维一共北伐十一次,从结果来看,诸葛亮是败多胜少,但姜维却是胜多败少。可是,与结果不同的是,人们对于诸葛亮北伐的评价很高,称赞他的伟大品格,但对于姜维北伐批评声却明显多于赞美声。

同样是北伐,为何诸葛亮受到赞美,姜维却受到贬低呢?难道是人们对于诸葛亮有“粉丝滤镜”,而对姜维有“刻板偏见”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诸葛亮北伐与姜维北伐受到的评价不同,是因为两者的北伐差异本就巨大。

一、北伐背景

诸葛亮北伐时,背景对于诸葛亮是相对有利的。

在政治上,诸葛亮掌控了实权,他是蜀国的奠基者之一,刘备死后,蜀国能很快从夷陵之战中恢复元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诸葛亮。诸葛亮本人尽管把持了朝政,引起了李严等人的不满,但他为人正直,勤于政务,还打击了官员贪腐,澄清了吏治。所以诸葛亮政治上是得到朝野上下的真心拥戴的,他的政治基础比较牢靠。

在舆论上,诸葛亮宣称北伐是继承刘备的遗志,他在《出师表》中写道:“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这就使得诸葛亮的北伐成为蜀国的官方意志,舆论上很少有人敢反对。

在现实形势上,当时三国鼎立,魏国不断在强大,但又还没有达到蜀国无法抗衡的地步,而蜀国丢失了荆州,如果不北伐选择偏安一隅,只有死路一条。这一点也是诸葛亮能够将北伐贯彻下来的重要原因。

对于姜维来说,他当然也可以扯刘备的大旗,他甚至还可以将诸葛亮的遗志也加入进来,在官方舆论上造势。可是,姜维所面临的现实背景终究是不同了。

姜维掌权时,魏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对北方的一统,并完成了对北方军事资源的消化。这个时候的魏国国力比之诸葛亮时期的曹魏又有极大的增强,反观姜维这边的蜀国,只是勉强从北伐中的消耗中恢复了元气,面对魏国时,则完全处于劣势地位。

在政治上,姜维成为大将军后也把持了朝政,费祎死后则无人可以节制他。可是姜维掌控的权力叫做强权,与诸葛亮相比,不论是政治威望还是舆论评价,姜维都差远了。朝野以姜维为尊,但并没有真心爱戴姜维。更何况姜维还是一个“外来户”,人们不可能像信任诸葛亮一样信任姜维。

姜维固然可以扯诸葛亮的虎皮来加强自己的政治威望,但是不要忘了,诸葛亮北伐留下来的问题也是姜维必须要面对的。诸葛亮五次北伐损耗不大,但终究还是加重了蜀国百姓的负担,三年五年还好,大家可以忍一忍,但是诸葛丞相去世,你姜维又接着劳财伤民北伐,百姓们自然忍无可忍。

连年北伐的失败已经让蜀国的精英阶层和下层百姓都开始丧失信心,并且逐渐对北伐愈发抵触。姜维解决不了这些问题,他只能利用手上的权力来强行北伐。这样的结果自然是引发民怨,留下骂名。

二、北伐策略

诸葛亮和姜维北伐的具体策略也是完全不同的。

诸葛亮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所以他做事情考虑的也会比较周到。尽管诸葛亮和姜维的北伐都对蜀国的国力造成了消耗,但是两者的程度是完全不同的。

诸葛亮北伐时往往只带一部分大军,且作战时也是见好就收,既不贪功也不冒进,一旦战事不顺就立马撤军。所以即使诸葛亮战败,损失的士兵也会比较少,对蜀国的消耗也不大。

可是姜维的北伐却足足进行了十一次,并且费祎死后,没了限制的姜维每次北伐都会倾全国之力。尽管姜维的战绩还不错,但是蜀国的国力毕竟不能跟魏国比,就算姜维每次都能占点小便宜,但蜀国也是愈发撑不住了。

最后一次北伐时,廖化就劝姜维说:“连年征伐,军民不宁,兼魏有邓艾,足智多谋,非等闲之辈,强欲行难为之事。”

诸葛亮北伐时期也有很多人反对北伐,但是那个时候的局面对于蜀国来说还没那么遭,加上诸葛亮北伐措施相对得当,所以尽管诸葛亮没有取得很大的战绩,但是人们对于诸葛亮北伐的评价总体上还是很高的。

可是姜维北伐时,蜀国的国力已经支撑不住了,姜维激进的北伐谋略劳民伤财,也引发了朝野的不满,很多忠义之士也反对北伐。

所以,姜维的北伐相对于诸葛亮而言,受到的批评更多。

当然,也必须看到,姜维的北伐并非毫无意义。在失去了大量名将和朝臣的情况下,姜维一个人支撑着蜀国,连续发动对魏国的进攻,且胜多败少,这样的成就是值得称赞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历史上战国四公子都是哪些人?春申君黄歇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战国时代末期,各诸侯国贵族竭力网罗人才,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顾名思义,战国四君子,指的是战国时期的四位大人物,他们分别是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赵国的平原君赵胜,齐国的孟尝君田文,以及楚国的春申君黄歇。这四位战国末期的风云人物站当时都是以养“士”著称,他们

  • 赵云投靠蜀汉之后为何再也没被重用过?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蜀汉五虎将威震三国,但曲终落幕后,接下来听听我爱历史网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原,在各种较量制衡中,最终形成魏蜀吴三分天下的局面,这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三国纷争时期。促成三分天下的局面,一批豪杰武将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说到武将,不得不提堪称完美将军的赵云。史书上记载,赵云一身是胆

  • 立刘弗陵为太子后杀死了钩弋夫人,汉武帝为何这么做?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在历史上面能被称千古一帝的只有三个帝王,一个是秦始皇,一个是唐太宗,还有一个就是我们的汉武帝。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汉武帝“立子杀母”的做法,看似有些残忍,但站在一个帝王的角度来考虑,此举却极有必要。西汉建国以来,从吕太后到薄太后,再到窦太后、王太后,几乎就没有一个省油的灯,而

  • 收养刘封之后,刘备真的将他当继承人培养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蜀汉昭烈帝刘备,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刘封,他武艺不弱,性格刚猛,是刘备的养子,其深受刘备器重。后来关羽有难,向刘封和孟达求援,但两人以不敢轻易离开为由,而拒绝出兵相救关羽,导致关羽最终战败遭擒被杀。关羽死后,刘备因孟达、刘封不救关羽之

  • 曹操的兖州之路,究竟是谁在暗中支持?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兖州可以说是曹操势力的发源地,因为得到了兖州,曹操才有了后来划分三国,差点一统的成就。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很少人关注曹操的前期发展,同样是身为三国霸主之一的刘备,前期劳苦磨难,与后期的逆袭翻盘有着强烈对比,使得很多人都爱上了刘备的剧本。但是却不知道曹操也很苦,甚至过得还不如刘备

  • 刘邦想换太子,为什么过不了吕雉这一关?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刘邦打下了江山之后,实际上只当了八年皇帝就去世了,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刘邦想要立刘如意废刘盈,原因是刘盈太过软弱,刘如意最像自己。另外所有的大臣劝告刘邦,刘邦都不肯听,直到吕雉喊来了商山四郜,刘邦就呜呼哀哉了。令人想不明白的点就是商山四郜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威力,另外身为皇帝的刘邦

  • 历史上汉文帝刘恒有多节俭?在位期间有何作为?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皇帝是中国帝制时期最高统治者的称号,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尽管封建时代的皇帝崇尚节俭,但对皇帝来说,几乎都是享受着无尽的荣华富贵。但有一个皇帝,以节俭出名,称为史上最节俭的皇帝,他就是汉文帝刘恒。刘恒是西汉高祖刘邦的第四子,七岁被封为代王。他的母亲薄姬一直处于“

  • 曹操有那么多的儿子 参与王位竞争的人为什么只有曹丕和曹植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对曹丕和曹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曹操有25个儿子,在争夺王位上,为什么只有曹丕和曹植,其他儿子又在做什么?公元220年,曹操病逝,享年六十六岁。曹操去世后,儿子曹丕继承了他的王位,成为了魏王。之后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给自己,建立曹魏。东汉灭亡,三国时代正式开始。

  • 曹操的儿子那么多 曹操最后为什么会选择曹丕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了解:曹操和曹丕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曹操最后为什么会把皇位传位曹丕?曹操是怎么想的?在汉中失守后,天下三分,孙刘的势力逐渐壮大,要想一统天下是很艰难的。步入花甲之年的曹操开始有点力不从心了,于是开始思考在自己老去后应该把王位传给哪个儿子呢?曹操开始是想把

  • 历史上曹节是什么身份?她最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汉献帝大家的第一印象可能都是一个被曹操控制着的一个傀儡政权,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在古代,权臣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也为了更好的控制皇帝,常常会把自己的女儿嫁给皇帝。曹操作为古代权臣之一也不例外。而曹操更特别,不是嫁一个女儿给皇帝,而且把三个女儿一同嫁给了汉协帝刘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