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赵云投靠蜀汉之后为何再也没被重用过?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赵云投靠蜀汉之后为何再也没被重用过?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4782 更新时间:2024/1/19 20:05:44

蜀汉五虎将威震三国,但曲终落幕后,接下来听听我爱历史网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原,在各种较量制衡中,最终形成魏蜀吴三分天下的局面,这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三国纷争时期。促成三分天下的局面,一批豪杰武将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说到武将,不得不提堪称完美将军的赵云。史书上记载,赵云一身是胆,他救主有功、护主无双,在三国时期,是典型的忠臣无二的将领,其美谈留在今日,映照古今。那么,历史上的赵云究竟是怎样的呢,为什么没有得到重用呢?

一、几近常胜将军的赵云,只是“杂号将军”

说“单挑”也好,说指挥群战也罢,赵云几乎在沙场上游刃有余,纵横捭阖。

要说长坂坡赵云单骑救阿斗,或者是诸葛亮赤壁借东风,都是演义小说为了突出主人公的鲜明角色而设定的情节,包括诸葛亮舌战群儒都是正史没有的事情。可为什么作者有此一说呢,很简单,就是想突出故事主人翁的鲜明特色和文治武功。

在历史上,赵云作为刘备的贴身侍卫,确实充当了很重要的角色,可以说没有赵云的忠肝义胆护主,就没有刘备后来的蜀汉政权。

说赵云是常胜将军也不为过。正史记载他输过一次沙场,那是诸葛亮第一次伐魏时候,由于魏军势力过于强大,导致诸葛亮主攻失败,赵云佯攻也不利,但赵云在这种极为不利的情境下,还是抢夺了些许战略物资。诸葛亮对赵云是大加赞赏。赵云的武功不但体现在这次战斗中,两次救阿斗都展现了他的不同凡响、异于凡人。

但也许跟你想象中的不一样,就是这样一位流芳百世的功臣,在刘备当了汉中王之后,赵云也就被封了一个杂号将军。据史料记载,赵云一生并不受刘备重用,他所担任的职务也大多是没有实权。不过能在刘备军中担任一定职务,赵云还是有一些能力,虽然没有影视文学作品中描绘的那么勇猛,却也十分了得。赵云有勇有谋,武功高强,不落后于关羽张飞等人,也曾真正以一人之躯面对曹操的数万铁骑,且丝毫不胆怯。不过赵云一生没能得到刘备集团的重用,究竟为何呢?

二、亦武能文的赵云,有勇缺谋,始终猜不透主公的“意思”

赵云非但武功了得,文治方面也有不俗表现。赵云在与曹操大将夏侯兰的对战中,将夏侯兰生擒。此人与赵云是同乡,赵云也深知夏侯兰的为人和秉性。于是赵云胆大将此人推荐给刘备作为军正。缘于此人法纪严明,更能严于律己。所以赵云也识人善任,将他推荐给刘备。由此可见赵云不单单是一名虎将,也是一位心思缜密的文官。

赵云一生,不论是两次营救少主,还是贴身刘备身边,都是殚精竭虑,是并无二心的忠臣老将,包括诸葛亮也要敬重此人三分。就是因为此人的忠臣和睿智,包括他的与人为善、正义凛然等性格,都是值得称道的地方。但刘备为何就把赵云“压箱底”了呢?我们通过两件事说明。

首先,因为赵云的疏忽,阿斗险回东吴。孙小妹是东吴之主孙权的亲妹妹,也是刘备的妻子,然而这些并不是她的真实身份,哥哥孙权让她嫁给刘备,实则是当细作,做东吴的内线。聪明的刘备对孙小妹的真实身份一早就了然于胸,于是派赵云负责自己的家庭安全,实际上就是为了监看孙小妹。谁知赵云愚钝,看不出刘备的真实用意,孙小妹竟然带着阿斗上了回东吴的船,幸好张飞发现后,将阿斗拦截下来,这才没导致蜀国受制于吴国。

其次,刘备准备攻打东吴之际,麾下文武大臣都认为这是不明智之举,但为了蜀国大业着想,纷纷出谋划策想怎么把攻打东吴的风险降到最低,可是赵云竟然公然站出来指责刘备,说他这个想法是完全错误的,临战之际,可想而知身为主公的刘备对赵云的行为是多么气愤。在这一点上,他没有效法诸葛亮的“不言不语”。不过刘备处于爱才心理并没有将赵云治罪,只是训斥几句便作罢。

不难看出,一个不懂得主子想法的臣子,又怎能被主公看上呢,所以赵云的职务也就是一些不起眼且无足轻重的小职罢了。

三、忠臣莫属赵云,但蜀汉却对不起他

纵观历史上,不论是伍子胥的鸿门宴救主,还是大将郭子仪的忠肝为国,类似赵云这样的忠臣良将是刘备的幸运,也是三国的传奇。就像《三国演义》所描述的那样,刘备哪怕摔阿斗于地上,也要怜惜赵云这位大将的安危,且不论刘备是不是佯装此举,但可以反应出刘备爱惜人才、爱惜赵云,因为赵云值得托付、值得生死交付。然而,刘家最终还是对不起赵云。陈寿《三国志》里,最终将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一起列传,才有了“五虎上将”一说。

马陷敌群,枪角穿云的常胜将军赵云也许只能在戏台上看得到,但常山赵子龙确实是历史上的一位良将,也是一段传奇。论武功他不是千里挑一,论文治他也没有诸葛亮的论断善谋。虽为刘备识得,只是赵云的一生不能得到重用无疑是悲剧。话说回来,一个连本职工作都完成不好的人,又怎么能独当一面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立刘弗陵为太子后杀死了钩弋夫人,汉武帝为何这么做?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在历史上面能被称千古一帝的只有三个帝王,一个是秦始皇,一个是唐太宗,还有一个就是我们的汉武帝。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汉武帝“立子杀母”的做法,看似有些残忍,但站在一个帝王的角度来考虑,此举却极有必要。西汉建国以来,从吕太后到薄太后,再到窦太后、王太后,几乎就没有一个省油的灯,而

  • 收养刘封之后,刘备真的将他当继承人培养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蜀汉昭烈帝刘备,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刘封,他武艺不弱,性格刚猛,是刘备的养子,其深受刘备器重。后来关羽有难,向刘封和孟达求援,但两人以不敢轻易离开为由,而拒绝出兵相救关羽,导致关羽最终战败遭擒被杀。关羽死后,刘备因孟达、刘封不救关羽之

  • 曹操的兖州之路,究竟是谁在暗中支持?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兖州可以说是曹操势力的发源地,因为得到了兖州,曹操才有了后来划分三国,差点一统的成就。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很少人关注曹操的前期发展,同样是身为三国霸主之一的刘备,前期劳苦磨难,与后期的逆袭翻盘有着强烈对比,使得很多人都爱上了刘备的剧本。但是却不知道曹操也很苦,甚至过得还不如刘备

  • 刘邦想换太子,为什么过不了吕雉这一关?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刘邦打下了江山之后,实际上只当了八年皇帝就去世了,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刘邦想要立刘如意废刘盈,原因是刘盈太过软弱,刘如意最像自己。另外所有的大臣劝告刘邦,刘邦都不肯听,直到吕雉喊来了商山四郜,刘邦就呜呼哀哉了。令人想不明白的点就是商山四郜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威力,另外身为皇帝的刘邦

  • 历史上汉文帝刘恒有多节俭?在位期间有何作为?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皇帝是中国帝制时期最高统治者的称号,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尽管封建时代的皇帝崇尚节俭,但对皇帝来说,几乎都是享受着无尽的荣华富贵。但有一个皇帝,以节俭出名,称为史上最节俭的皇帝,他就是汉文帝刘恒。刘恒是西汉高祖刘邦的第四子,七岁被封为代王。他的母亲薄姬一直处于“

  • 曹操有那么多的儿子 参与王位竞争的人为什么只有曹丕和曹植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对曹丕和曹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曹操有25个儿子,在争夺王位上,为什么只有曹丕和曹植,其他儿子又在做什么?公元220年,曹操病逝,享年六十六岁。曹操去世后,儿子曹丕继承了他的王位,成为了魏王。之后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给自己,建立曹魏。东汉灭亡,三国时代正式开始。

  • 曹操的儿子那么多 曹操最后为什么会选择曹丕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了解:曹操和曹丕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曹操最后为什么会把皇位传位曹丕?曹操是怎么想的?在汉中失守后,天下三分,孙刘的势力逐渐壮大,要想一统天下是很艰难的。步入花甲之年的曹操开始有点力不从心了,于是开始思考在自己老去后应该把王位传给哪个儿子呢?曹操开始是想把

  • 历史上曹节是什么身份?她最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汉献帝大家的第一印象可能都是一个被曹操控制着的一个傀儡政权,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在古代,权臣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也为了更好的控制皇帝,常常会把自己的女儿嫁给皇帝。曹操作为古代权臣之一也不例外。而曹操更特别,不是嫁一个女儿给皇帝,而且把三个女儿一同嫁给了汉协帝刘协

  • 刘备称帝前损失了10位能臣猛将,他们分别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刘备称帝前损失了10位能臣猛将,他们分别是谁?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一、庞统庞统是刘备身边的重要谋士,才华可以和诸葛亮比肩。庞统原本是周瑜帐下谋臣,但是周瑜去世后,他不受孙权重用,所以转投了刘备。庞统到刘备帐下后,为刘备提出了上中下三计,帮助刘备夺取益州,但可惜在入川作战时,庞统

  • 李世民是如何让房玄龄对自己一生忠诚的?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唐太宗李世民的文治武功,自古就为人所津律乐道。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繁荣盛世的“贞观之治”,让唐太宗李世民流芳千古,他在统治期间,广纳贤才,知人善用,功勋显赫的文武大将比比皆是。为了杜绝功臣滋生居功自傲的习气,李世民则很有一套掌控大臣的帝王之术,那就是:“恩威并施,刚柔相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