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萧何为何帮助吕后杀韩信? 萧何的结局是怎样

萧何为何帮助吕后杀韩信? 萧何的结局是怎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1422 更新时间:2024/1/24 12:19:20

萧何,其一生最大的功绩便是辅佐刘邦建立了西汉王朝。萧何生于公元前257年,是沛丰人,与汉高祖刘邦是同乡。萧何在幼时便十分的聪慧,才思敏捷,喜好研究历代的律令,是当时不可多得的人才。在年轻之时便做了沛县的主吏掾,任职期间认识了许多朋友。萧何虽年纪轻轻,但性格和善,善于识人。当萧何初见刘邦时,便认为此人不同寻常,是个有大智慧的人。后来发生的一系列事情,也证明了当时萧何对刘邦的认知是正确的。当时恰逢乱世,天下动荡,人人自危,萧何便与刘邦商议今后该怎么办的问题。两人感慨陈胜吴广的起义,便决定在沛县起义。当时沛县的县令外逃,沛县百姓群龙无首,在萧何的推荐下,刘邦便担任了沛县的县令。

从沛县开始,刘邦便开始了他征战四方的生涯。而萧何一直跟随在刘邦的左右,为刘邦出谋划策,安抚人心。最终,在萧何的辅佐之下,刘邦建立了西汉王朝,成为西汉的开国皇帝。在刘邦建立西汉这一新政权的过程中,萧何居功甚伟。萧何先是推荐了一代名将韩信,韩信也没有辱没萧何对他的期望,先后立下大功,为开创新王朝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同时,萧何在刘邦开创伟业的过程中,留守关中,为刘邦的军队筹集粮草,安抚当地的百姓,修葺破损的房屋,重新建立统治秩序等等。萧何为刘邦能够在前方安心征战,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萧何是刘邦成就霸业的决定性人物之一。

韩信原本是项羽的部下,他有勇有谋,却不被项羽所重视,于是就转投到刘邦麾下。起初,刘邦给他当的只是一个管理粮草的小官,韩信很失望。一次的偶然的机会,韩信跟当时的宰相萧何相识,在彼此的交流中,萧何发现了韩信过人的才华,于是屡次向刘邦推荐,却没有引起任何的重视。转眼过去了两个月,汉军将士都不愿在蜀地久待,都希望东归,回到自己的故居。有一天,韩信在营中越想越生气,觉得自己仍不被重用,就一气之下离开营地。有人报告给萧何,萧何立马放下手下的紧急事务,直接快马加鞭去追韩信,刘邦还在为军纪的不严谨感到苦恼中,却听到有人报告:“萧丞相跑了。”刘邦大吃一惊,立马派人去寻找萧何,连着找了两天都不见人影,急的刘邦坐立不安。

话说,萧何为了追到韩信,一路打听,一路追,直到天黑了,也看不到韩信的人影。他正想下马休息的时候,却远远望去看到一个人牵着马在河边徘徊,于是乎,快马加鞭,大声喊:“韩将军,咋们也算是相识一场,怎么可以不打声招呼就走了呢。”韩信不理睬,萧何说了一大堆规劝他的话,之后,夏侯婴也来了,两个人苦苦相劝韩信,希望他能够回去。他们说:“假如汉王还不听我们的劝谏,那我们三个人一起去。”这样才把韩信劝回汉营。之后就是萧何劝谏刘邦,希望刘邦能够派韩信为大将军,否则他还是会跑,告诉他争天下就得靠韩信,于是,就有了之后的拜将台,让韩信当上大将军,整顿旗鼓,替刘邦争夺天下。

韩信在死前,曾说过这么一句话“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根据他这种话,我们就会有几个问题?韩信的崛起跟萧何有何关系,以及韩信的死跟萧何又有何关系,甚至是萧何为什么要杀韩信呢?韩信本是汉营帐下的小将,不受刘邦的重用,但是自从有了月下追韩信之后,就受到了刘邦的重用,这就回答了之前的第一个问题。在汉朝建立之后,谁都知道韩信的功劳是极大的,因此刘邦对他的猜忌也是最重的,就想要除掉他,借吕后之手,联合萧何,才除掉了韩信,这就回答了第二个问题。可是为什么萧何非得要帮着他人除掉韩信呢?两个都是同僚,关系不可能会很差,可就是帮助吕后施展恶计,可见其中是有原因的。

刘邦的账下,能人众多,但是最先跟随他的就是萧何,只要是刘邦两口子的事情,让他干什么,萧何都会去做,甚至于去做一个奸人。至少之前,我们所看到的萧何都是好好先生样,为何这次他就要做奸人呢?可见他心里只有苦衷的。刘邦在汉朝建立之后,对之前的功臣都有猜忌之心,萧何也在所难逃。因此我们可以把萧何这种做法,理解成萧何为了自保,才出此下策。毕竟他为了躲过刘邦的猜忌,曾想贪污,往自己身上抹黑,从这方面想,他为了自保,而出卖韩信的可能性是有的。萧何在出狱之后,人已经被折磨的不成人样,但依旧担任丞相一职,可谓是想当官,而失去了很多东西。

萧何,西汉的开国功臣之一,亲眼见证了西汉这一全新王朝的建立。与萧何一同跟随刘邦打天下的同僚们,最后大多都是被刘邦所杀,没有一个好结局。那么,萧何是如何死的呢?萧何生于公元前257年,与汉高祖刘邦是同乡,两人皆是沛丰人,有同乡之谊。萧何初见刘邦之时,便认为刘邦在今后会是有大成就的人。随后,在萧何有心的结交之下,刘邦与其关系日益紧密,成了至交好友。当时恰逢乱世,天下大乱,有志之士纷纷揭竿而起。萧何和刘邦有感于天下之势,便决定在沛县发动起义。在萧何的谋划下,刘邦当上了起义军队的首领。在之后的日子里,萧何一直尽心辅佐刘邦,为他的霸业献谋献计。最后,刘邦成为了西汉的开国皇帝,统领四方。

自古以来,皇帝都是只可共患难不可共富贵之人,汉高祖刘邦也不例外。刘邦在就成霸业之后,就开始疑心那些一起跟随他打天下的兄弟们,认为他们有谋反之心。萧何经他人的提醒,明白了刘邦已经开始疑心自己了。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萧何自污名声,只求保全自己的性命。最后,萧何成功的运用自己的智慧,消除了刘邦对他的疑心。在汉高祖刘邦重病身亡后,其儿子刘盈成为继承者,萧何便又尽力辅佐汉惠帝。萧何最后是病逝的,于公元前193年即惠帝二年病逝在家中。萧何比起韩信、英布等人,他最后的结局已经好上太多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汉初三杰”为何仅韩信惨死?是韩信居功自傲吗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刘邦即位后在洛阳开庆功宴,宴席上,他总结了自己战胜项羽、夺取天下的原因:“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方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擒也。”萧何、韩信、张良是

  • 作为第一谋士的刘伯温 为何却斗不过朱元璋?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朱元璋的第一个谋士是谁,刘伯温是被朱元璋害死的吗,朱元璋对刘伯温真的无情吗

    今天给大家说说明朝的那些事,鉴于之前说了那么多的明朝皇帝了,这次就不讲他们了。还是把露脸的机会交给明朝的那些大臣们吧,当然这次露脸的大臣可不一般,他可是号称朱元璋第一谋士的刘伯温。说刘伯温是朱元璋身边的第一谋士一点也不夸张。大家都知道,朱元璋作为大明朝的开国皇帝常常拿来和大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刘邦做比较

  • 与张良有关的典故有哪些?张良回来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张良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张良的下场如何,张良的典故

    张良(约公元前250-前186年),字子房,颍川城父人,秦末汉初杰出的谋士、大臣,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张良的祖父、父亲等先辈在韩国的首都阳翟任过五代韩王之相。曾劝刘邦在鸿门宴上卑辞言和,保存实力,并疏通项羽叔父项伯,使刘邦得以脱身。后又以出色的智谋,协助汉高祖刘邦在楚汉战争中最终夺得天下

  • 揭秘:张良是如何做到全身而退明哲保身的?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明哲保身与独善其身,张良大招金身会断吗,张良是谁

    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原是韩国人,在秦统一天下后,为报亡国之恨,曾雇力士在博浪沙(今河南省原阳县城东郊)刺杀秦始皇,事败后逃亡下邳。后归附沛公刘邦,为刘邦打败项羽登上皇位、平定叛乱治理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随着西汉建立,皇权的慢慢稳固,张良逐步从“帝者师”退居到“帝者宾”的地位,遵循着可有可无、时进时止

  • 当韩信被杀时 作为好兄弟的张良为何不帮忙?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张良为什么要退隐,谁劝韩信功成身退,韩信和张良结局不同的原因

    刘邦杀韩信,表面上面是个案,其实揭示了开国皇帝与功臣之间的微妙关系。我们还是以“汉三杰”为例。韩信为刘邦忌恨,这多少情有可原或事出有因,那么刘邦杀韩信时候,和韩信称兄道弟的张良为何不相救呢?张良是个足智多谋的人物,《汉书》有云“后韩信破齐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怒。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足矣见到

  • 揭秘:为什么说班婕妤是古代最为完美的女人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你就是这么完美的女人,很完美的女人,充容和婕妤哪个地位高

    班婕妤曾是汉成帝宠幸的后宫妃子,也是着名的西汉女辞赋家,史称她善诗赋,厚美德,因此,她被后代誉为中国历史上最完美的女人。晋朝顾恺之在他所画的《女史箴图》中,描绘了班婕妤与汉成帝同乘驾舆的情景,把班婕妤的端庄娴静,作为劝导嫔妃们慎言善行、普天下女子以此为鉴的典范,成了美好妇德的化身。梁代钟嵘的《诗品》

  • 王昭君生育了几个孩子?最终王昭君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王昭君有孩子吗,王昭君历史上活多少岁,王昭君的孩子结局

    王昭君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在四人中排名第二,人们常用落雁比喻她的美貌。落雁有一个小典故。昭君被选中与匈奴和亲。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昭君开始了她的和亲之路。王昭君知道此行不会再有回家的一天,心里感到很忧伤。昭君在马上弹起了离别之曲。这时,空中的大雁听到了这样悲苦的曲子,回过头来看。发现了昭君绝世的

  • 文化学者曹溶的成就有哪些?主要作品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作家贾平凹介绍,南戏成就最高的作品,原罪学者steam成就

    通过了解曹溶生平简介得知,曹溶生于公元1613年,卒于公元1685年,享年72岁。在介绍曹溶生平简介的书籍中,都提到了曹溶的生平经历。以今天的地名来说,曹溶是浙江嘉兴人。公元1637年曹溶参加科举考试,随后因考取进士而入朝为官。到了顺治年间,曹溶先后担任河南道御史、顺天学政等多个职位。曹溶不但在经济

  • 一代巾帼豪杰翘楚:小刀会起义军首领周秀英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小刀会周秀英是上海小刀会起义军的女首领,江苏青浦白鹤塘湾人,是周立春的女儿。1852年,周秀英与父亲带领青浦农民发动武装抗粮运动,并于同年9月击退了青浦知县和苏州知府的进攻。小刀会周秀英至今仍是人们津津乐道的巾帼英雄,是一代女中豪杰。她自幼习武,精于刀法,为人仗义,善于同恶势力作斗争。1852年,青

  • 宋理宗赵昀是明君吗?他在位期间用过哪些年号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宋理宗之后,明英宗为什么有两个年号,宋太宗年号

    看待一个人需要从多角度、多方面,不能仅仅因为他做出的一些错事而全盘否定其所作所为,未免太过于偏执。尤其像皇帝,其一生在位时间也有长短,所面临的境况也各不相同。论起,南宋的宋理宗,可以说他是南宋唯一一位有所作为的皇帝,但也是南宋灭亡的关键所在。总的来说,他虽不是一位好皇帝,但至少也做出过一些贡献。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