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周馥:极易被今人忽视的晚清重臣

周馥:极易被今人忽视的晚清重臣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880 更新时间:2024/4/7 9:44:03

1901年11月7日,晚清栋梁李鸿章去世。闻讯后此人飞速赶往北京,见李鸿章最后一面,他就是一个极易被今人忽视的晚清重臣——周馥。

他帮李鸿章闭上双眼

周馥赶到李鸿章病榻前时,李鸿章还没有断气,身上已经穿上了殓衣。周馥痛哭,呼喊李鸿章的名字,可李鸿章已经无力说话,只是眼睁睁地看着他。直到次日午刻,李鸿章依然不肯闭眼。

网络配图

周馥边哭边说:“老夫子,有何心思放不下,不忍去耶?公所经手未了事,我辈可以办了,请放心去罢。”

听到这句话,李鸿章目张口动,不能说话,唯两眼流下泪水。

周馥一边抚李鸿章的双眼,一边喊着他的名字,李鸿章这才闭上了双眼。后来周馥在日记中回忆这段往事,自称“哭之久,不能具疏稿。”

周馥,名宗培,字玉山,号兰溪,是一位极易被忽视的晚清重臣。他早年因才能卓著而被李鸿章一手提拔,后来成为李鸿章的左膀右臂。李鸿章办理洋务的30多年,周馥很多事都参与其中,包括会办天津电报局、创议架设北塘至山海关电报线路、筹建天津机器局、开平煤矿,修筑津沽铁路等等。很多洋务上的事,名义上是李鸿章挂名,很多是周馥亲手经办的。

因此,有人说周馥是追随李鸿章时间最早、最久也最得信任的一个人,被人们称为“李鸿章的大管家”。也正因为这个缘故,李鸿章临死前,也念念不忘要见他。

可正是这样一位晚清重臣,做人做事却极为低调,以至于我们现在很少人能记得他。周馥曾参与创办北洋水师学堂,很多后来的北洋大员都毕业于此。这些人,有的后来当了大总统,如黎元洪,有的当了国务总理,如段祺瑞、陈光远、齐燮元,可他们面对周馥都以学生自居。这固然是由于师生之谊,又何尝不是因为周馥的魅力呢?他们评价周馥,说他“情真语挚,清谈竟日”、“礼数皆宽,人以为姻娅往来”,足见周馥的平易近人。

网络配图

他被鲁迅的哥哥评价五十年新旧官吏,无人能及因为周馥的才能,他被李鸿章一手提拔。李鸿章故去后,周馥历任山东巡抚、两江总督,两广总督。按理说身为封疆大吏,怎么也该有些架子吧,可他一点也没有。

周馥的后人回忆,他们幼年跟周馥一起吃饭,用的碗居然没有名贵瓷器,全是搪瓷的。他家的仆人,每天的饭就是普通的面条。他本人不收礼物,用人送了“福寿”刺绣给他,他把礼物退回去,只说字收下了,东西不能要。他出门,清随简从,只是一辆马车。

近代著名的文学家,鲁迅先生的弟弟周作人是亲身感受到周馥人格魅力的人。

周作人早年要参加留学生,去日本学习海军,可他因为近视不合格,因此跟其它两名同学失去了留学的资格。当时,这三个人就留在学堂里,没人管,每天只是吃饭睡觉。

1905年的一天,周作人还在学堂,忽然来了一个老人,穿着棉袄、棉鞋,像一个教书的老先生,很朴素。这老人通过交谈知道他们的情况后,说要给他们安排些别的差事,可周作人不肯,就想去日本。结果没几天,他们就接到出国学习别的科目的通知。

周作人后来才知道,当时那个衣着朴素的老人,就是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的周馥!周作人后来回忆此事,写道:“可以说,在五十年中所见到的新旧官吏中,没有一个人及得他来的。不是因为他叫我们‘办局子’,乃是为了他的朴素、诚恳的态度,不忘记我们两个留校的学生。这在刘坤一张之洞、魏光焘大概是不会得有的。”

他的诗作现在白宫收藏

周馥清廉做官,一心为民,可晚清的腐朽已经深入骨髓,不是他一个人可以扭转的。

他爱好写诗,因此经常借诗咏志。

网络配图

1902年,周馥任山东巡抚,他考察青岛,学习西方的管理经验,开济南为商埠。在此期间,他感时伤怀,曾写过一首诗:

朔风雨雪海天寒,眼底沧桑不忍看。诸国共称周版籍,斯民犹是汉衣冠。

谁人持算盘盘错,当局拈棋着着难。挽日回天宁有日,可怜筋骨已衰残。

大好河山,都是周天子的臣民,可为什么如此“沧桑不忍看”,如此四分五裂?是谁一直算错?是谁老是出败着儿?他在最后感叹自己想要回天,可是“筋骨已衰残”。

这首哀国伤民的诗,流传很广,后来经日本人之手,递给了时任美国总统的老罗斯福。

诗是翻译成英文的,据说老罗斯福看后也很有感触,特意托人把这首英文的译作再翻译回中文,经当时的中国驻意大利使馆交给周馥,想让他看看对不对。

周馥看了美国总统的翻译后,没有多说什么,特意用书法写了一个条轴,拖人辗转交给了老罗斯福。据周馥的后人讲,这首诗作现在就收藏在美国白宫。

周馥为官有能,作官清廉,身为高官,待人真诚。谨以此文,纪念这位被遗忘的晚清重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大明首辅乡试落榜 竟不是因为文章不好!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明嘉靖十六年(1537年),湖北乡试在武昌举行,主持乡试的是湖光巡抚顾璘。顾璘是一代才子,自幼聪慧,21岁就中了进士,与同乡的陈沂、王韦并称“金陵三俊”,历史上说他“有知人鉴”,就是善于识人。这次主持考试,一个特殊的考生受到了他的特别关照,但关照的方式不是提拔,而是让他“落榜。”这个特殊的考生就是后

  • 雍和宫:被康熙赐给雍正乾隆又生于此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雍和宫有着很传奇的经历,他曾是康熙御赐给雍正的府邸后来雍正称帝后变成了宫殿,乾隆皇帝据载就是出生在此地。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座宫殿。北京是很多朝代的帝都,有着很多灿烂的文化和历史遗迹。更有着古代帝王所居住的宫殿——故宫。网络配图故宫里面有着很多的宫殿,每一个宫殿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秘密,自己的故事,

  • 如果刘备统一了天下,诸葛亮结局会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这里提到诸葛亮会向反例一样泛舟西湖,个人认为不是很恰当,诸葛亮从能力上看,灵活机变,战场军事非其所长,当然你要是拿《三国演义》说事,就当这话是放屁。如果非要有一比,我觉得诸葛亮更像范蠡的的同事文种。再回到这个问题的本身,如果刘备走了狗屎运统一了天下,那么诸葛亮的下场会如何呢?既然是假设,就做一个基本

  • 为孙子清除障碍的朱元璋,为何没杀了朱棣呢?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1402年,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之名,攻破了大明帝国的首都应天,在这场叔侄大战中,朱棣成功地从朱允炆手中夺取了皇权。最终伴随着朱允炆在大火中的失踪,朱棣以藩王造反的手段,成功地登上了皇位。燕王朱棣当皇帝时,距离朱元璋去世才4年,可见一切其实是朱棣早已准备好的。而朱元璋作为一名白手起家的皇帝,他的

  • 光武帝刘秀为何不攻打匈奴 为什么呢?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雄才大略,重兴汉室、统一全国,但是他的名气远不如高祖刘邦以及汉武帝刘彻。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刘秀统一全国后没有远征匈奴,进一步开疆拓土。现代很多史学家也因此批评刘秀软弱,对当时的北匈奴过度忍让。那么光武大帝为什么不远征匈奴呢?刘秀在公元25年称帝,公元36年消灭川蜀统一全国,之后集中

  • 他是如何靠历史性饭局解除自己后顾之忧的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他曾是一位职业军官,而在成为职业军官之前,他却喜欢闯荡江湖、行侠仗义,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武侠。 他大概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侠客出身的皇帝,他的就是宋太祖——赵匡胤。自陈桥兵变中,部下诸将给赵匡胤披上黄袍,拥立为天子后,赵匡胤的事业便达到了顶峰,成为了北宋的最高统治者。话说当了一国之君之后,赵匡胤的生活

  • 崇祯手下哭穷的官员被李自成搜出白银近亿两?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崇祯皇帝一生无奈,最终无奈间被迫在景山上吊死了。明末江山危机,崇祯想让臣工们募款,但大臣们都哭穷,其实都是一毛不拔的铁公鸡。李自成进城的时候从这些大臣的家中搜出的银两竟达亿两白银。崇祯皇帝接手明朝的时候,明朝已经彻彻底底的成为一个烂摊子了,崇祯皇帝自己也是省吃俭用,节衣缩食,后宫的宫女不够用,自己也

  • 揭秘:曾国藩开挂的一生 十年七迁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汉族,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

  • 李世民瞧不起长孙顺德?背后有什么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现代人对长辈很尊敬,相比较古代没有封建礼节的束缚,就不必行那些大礼,但心里还都是很尊敬的。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古人可更是尊敬长辈,要是说皇室就有些不同。虽然是长辈,但是和皇帝也得低头。世人都说是李世民是开明的君王,为什么李世民还有些瞧不起自己老婆的叔叔呢?难道李世民也这么忤逆长

  • 萧何是怎么在刘邦手底下活过来的?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萧何早年只是秦国的一个县吏,在秦末农民起义的时候辅佐刘邦,从沛县起义一直到刘邦建立汉朝,其萧何功不可没。萧何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人口,在为刘邦制定策略的时候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保举韩信让刘邦在楚汉之争中打败了项羽,一统天下。而之后刘邦就将萧何列为众卿之首,被称为“开国第一侯”。但是之后刘邦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