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大明首辅乡试落榜 竟不是因为文章不好!

大明首辅乡试落榜 竟不是因为文章不好!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1435 更新时间:2024/4/24 6:50:22

明嘉靖十六年(1537年),湖北乡试在武昌举行,主持乡试的是湖光巡抚顾璘。顾璘是一代才子,自幼聪慧,21岁就中了进士,与同乡的陈沂、韦并称“金陵三俊”,历史上说他“有知人鉴”,就是善于识人。这次主持考试,一个特殊的考生受到了他的特别关照,但关照的方式不是提拔,而是让他“落榜。”

这个特殊的考生就是后来名震朝野的内阁首辅张居正,这时他刚刚13岁,是有名的才子。顾璘和张居正很熟,和他是忘年交。顾璘对张居正的谈吐和见识十分惊讶,以致“许以国士,呼为小友”。

网络配图

顾璘有一次把自己的儿子都叫出来拜见张居正,并对儿子们说“这位就是荆州张秀才,以后他当了中枢大要,你可以去见他,他一定会顾念到你是老朋友的儿子的。”顾璘已经认定张居正将来要发达,已经提前开始给儿子们拉关系。

张居正是这次考生中年龄最小的,卷子做的相当漂亮,然而正当主考官准备录取张居正的时候,却被顾璘给阻止了。

顾璘从张居正的诗中看出了一个少年得志的神童的自负和高傲。这是这些才子的通病,眼高手低,经不起任挫折,不但自视甚高,而且心浮气躁。有多少少年才俊最后一生宦海沉浮,都是因为这个。

顾璘把朝廷派来监督乡试的赵御史请来,对他说:“张居正不是一般的人才,将来一定会对国家做出重大贡献。但是13岁就让他中举,这么早入了官场,将来不过是多一个官场上风花雪月、舞弄墨的文人,对国家其实是一种损失。不如趁他现在年龄小,给他一个挫折,让他多经历一些。”

这事虽然副主考官和赵御史都不太愿意,但是也难以顾璘说出的理由,他们虽然也爱惜张居正的才华,但是最终还是按照顾璘的意见,给张居正亮起了红灯。

“江陵才子”张居正意外落榜成为轰动一时的大消息,对于早就已经习惯了顺风顺水和吹捧的张居正来说,由此带来的打击可想而知,很长一段时间张居正都无法出门,为此愤愤不平,很是不服气。

网络配图

顾璘也没瞒着这件事,他找到张居正说:“是我坚持不录取你。”顾璘一句话,年少的张居正瞬间明白了这个忘年交对自己的期望,从此张居正闭门读书,开始戒去浮躁和才子光环,加强了自己的历练。

3年后,16岁的张居正再次参加乡试,并考中了举人。张居正考中后就去拜见了正在安陆督工的顾璘。

顾璘很高兴,将自己的一条犀牛皮的腰带给了他,希望他做伊尹,做颜渊,不要做少年成名的秀才。还说“你将来是要系玉带的,我的这一条配不上你,只能暂时委屈你了。”

在古代,官员的服装是不能随意换的,什么样的级别穿什么样的衣服,甚至系什么样的腰带都是有规定的,像顾璘这样级别的官员,系一条犀带已经算是最高级别了。但是在顾璘眼里,眼前的这个少年是要系玉带,执掌国政的。顾璘对张居正的期望已经不言而喻。

网络配图

最后的历史证明,张居正没有辜负顾璘的一片苦心,成为明朝最重要的内阁首辅和政治家,一代名相和事实上的皇帝。后人评价说“明只一相,张居正是也。”

作为一代杰出的政治家,张居正一生都感激那个让自己落榜的顾璘。张居正在给有友人的信中说最懂自己的人就是顾璘。

张居正一生都在感激这次“被落榜”,从张居正的经验来看,少年成名有的时候也不见得是件好事,受点挫折也是有好处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雍和宫:被康熙赐给雍正乾隆又生于此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雍和宫有着很传奇的经历,他曾是康熙御赐给雍正的府邸后来雍正称帝后变成了宫殿,乾隆皇帝据载就是出生在此地。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座宫殿。北京是很多朝代的帝都,有着很多灿烂的文化和历史遗迹。更有着古代帝王所居住的宫殿——故宫。网络配图故宫里面有着很多的宫殿,每一个宫殿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秘密,自己的故事,

  • 如果刘备统一了天下,诸葛亮结局会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这里提到诸葛亮会向反例一样泛舟西湖,个人认为不是很恰当,诸葛亮从能力上看,灵活机变,战场军事非其所长,当然你要是拿《三国演义》说事,就当这话是放屁。如果非要有一比,我觉得诸葛亮更像范蠡的的同事文种。再回到这个问题的本身,如果刘备走了狗屎运统一了天下,那么诸葛亮的下场会如何呢?既然是假设,就做一个基本

  • 为孙子清除障碍的朱元璋,为何没杀了朱棣呢?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1402年,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之名,攻破了大明帝国的首都应天,在这场叔侄大战中,朱棣成功地从朱允炆手中夺取了皇权。最终伴随着朱允炆在大火中的失踪,朱棣以藩王造反的手段,成功地登上了皇位。燕王朱棣当皇帝时,距离朱元璋去世才4年,可见一切其实是朱棣早已准备好的。而朱元璋作为一名白手起家的皇帝,他的

  • 光武帝刘秀为何不攻打匈奴 为什么呢?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雄才大略,重兴汉室、统一全国,但是他的名气远不如高祖刘邦以及汉武帝刘彻。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刘秀统一全国后没有远征匈奴,进一步开疆拓土。现代很多史学家也因此批评刘秀软弱,对当时的北匈奴过度忍让。那么光武大帝为什么不远征匈奴呢?刘秀在公元25年称帝,公元36年消灭川蜀统一全国,之后集中

  • 他是如何靠历史性饭局解除自己后顾之忧的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他曾是一位职业军官,而在成为职业军官之前,他却喜欢闯荡江湖、行侠仗义,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武侠。 他大概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侠客出身的皇帝,他的就是宋太祖——赵匡胤。自陈桥兵变中,部下诸将给赵匡胤披上黄袍,拥立为天子后,赵匡胤的事业便达到了顶峰,成为了北宋的最高统治者。话说当了一国之君之后,赵匡胤的生活

  • 崇祯手下哭穷的官员被李自成搜出白银近亿两?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崇祯皇帝一生无奈,最终无奈间被迫在景山上吊死了。明末江山危机,崇祯想让臣工们募款,但大臣们都哭穷,其实都是一毛不拔的铁公鸡。李自成进城的时候从这些大臣的家中搜出的银两竟达亿两白银。崇祯皇帝接手明朝的时候,明朝已经彻彻底底的成为一个烂摊子了,崇祯皇帝自己也是省吃俭用,节衣缩食,后宫的宫女不够用,自己也

  • 揭秘:曾国藩开挂的一生 十年七迁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汉族,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

  • 李世民瞧不起长孙顺德?背后有什么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现代人对长辈很尊敬,相比较古代没有封建礼节的束缚,就不必行那些大礼,但心里还都是很尊敬的。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古人可更是尊敬长辈,要是说皇室就有些不同。虽然是长辈,但是和皇帝也得低头。世人都说是李世民是开明的君王,为什么李世民还有些瞧不起自己老婆的叔叔呢?难道李世民也这么忤逆长

  • 萧何是怎么在刘邦手底下活过来的?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萧何早年只是秦国的一个县吏,在秦末农民起义的时候辅佐刘邦,从沛县起义一直到刘邦建立汉朝,其萧何功不可没。萧何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人口,在为刘邦制定策略的时候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保举韩信让刘邦在楚汉之争中打败了项羽,一统天下。而之后刘邦就将萧何列为众卿之首,被称为“开国第一侯”。但是之后刘邦开始

  • 李世民杀了10个侄子,他最后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要说到这李世民,大家对他评价褒贬不一,他这一生被百姓所抨击的最多就是玄武门之变了,不管他在历史上做了多少得贡献,但是这件事情,是事实,也是没有办法跨过去的污点,但是李世民在治理朝政这一方面那真的是没得说,贞观之治还是让人实在佩服。我们今天就来说一下,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后,有因必有果,他的结果怎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