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王安石变法的最终结果:敛财富国加速北宋灭亡

王安石变法的最终结果:敛财富国加速北宋灭亡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149 更新时间:2024/1/25 8:04:20

王安石变法:最有名的是青苗法和募役法,青苗法就是在青黄不接之时,由政府出面贷给农民粮食,夏、秋粮食收获后,农民还贷,并付20%至30%的利息。青苗法本意是限制民间高利贷,但实质上变成政府发放高利贷。青苗法最初规定不许强制贷款,但在实施中,不论城市坊郭户还是乡村主客户,都被强制贷款纳息,而且利息往往不止百分之二三十,甚至高达百分之七八十。最终,青苗法沦为政府掠夺民间财富的手段。

募役法也是如此。宋朝户口分为五等,在募役法实施之前,宋朝实行差役法,从上三等户里出人为政府服务。募役法实施之后,政府不再直接差派,改为征收免役钱,再由政府出钱募人服役。但差役法实施时,四、五等户即广大下户并不需要服役,改为募役法之后却需要同样纳钱,且数额不低,这大大加重了乡村下户的负担。而且,对于免役钱的使用,政府并非用来雇人服役,而是挪作他用,并依旧经常差人,导致广大乡村民户既要出钱,又要服役。

网络配图

青苗法、募役法之外,王安石还实行市易法,市易法本意是打击巨商大贾垄断市场,但却使政府成了垄断性商业兼金融机构,强制性向商人放贷或赊贷货物,导致商人债台高筑,严重影响商品流通,抬高物价。而其他措施如均输法、方田均税法也并未起到发展生产的作用。只有农田水利法兴修了一万多处水利设施,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富国”措施外,王安石还实行保甲法和保马法,据王安石所言,实行保甲法一是为了“除盗”,二是为了“与募兵相参”,部分恢复征兵制,三是为了节省养兵费用。其实质是将养兵、募兵的负担转移到民间。保甲训练并非安排在农闲时,地方官甚至专挑农忙时训练保丁,故意刁难百姓,只有纳钱才能安于生产。保马法是由政府出一部分钱,由民间代替政府养马,但政府所给之钱远远不够,养马之家倾家荡产者甚多。

从这些改革措施来看,王安石变法的实质是为政府敛财,掠夺民间财富。变法之初,司马光在和王安石争论时就指出:“天地所生货财百物,止有此数,不在民间,则在公家”,“善理财之人,不过头会箕敛,以尽民财,如此则百姓困穷,流离为盗,岂国家之利邪?”王安石争辩道:“此非善理财者也。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饶。”但最终司马光的预言成为现实。

网络配图

变法执行者多缺少操守。王安石上台之前,声望非常高,大有“介甫不起则已,起则太平可立致,生民咸被其泽”(《司马光集》卷六〇《与王介甫书》)之势。他与司马光、吕公著、韩维关系密切,被称为“嘉祐四友”。变法初期,程颐苏辙也参与其中。但随着变法日渐损害到从官僚地主到普通百姓的利益,越来越多士大夫同王安石决裂,其中就包括司马光、吕公著、苏轼等,也包括王安石的恩师欧阳修。王安石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宋史》卷三二七《王安石传》)为口号,将所有反对意见一概归为流俗之言,将所有反对变法的大臣全部驱逐出朝廷。驱逐反对派后,王安石用大批少年新近之人,包括吕惠卿章惇曾布、李定等,他们不少人才华横溢,但政治操守一般。比如变法副手吕惠卿最初附和王安石,当上参知政事(副宰相),但王安石第一次罢相后,吕惠卿千方百计排挤王安石,甚至将王安石写给他的信给宋神宗看。王安石退居金陵之后,还经常写“福建子”(吕惠卿为福建泉州人)三个字,深悔为吕惠卿所误。李定也多次被御史弹劾不为庶母服孝。

正因如此,在后来的历史叙述中,这些人往往被称为“小人”。启用“小人”虽解决了人才不足的问题,但他们操守上的瑕疵却使王安石承受着严重的舆论指责。

网络配图

变法开启党争导致北宋灭亡。王安石变法目的是为富国强兵,从结果来看,可谓富国有术,强兵无方。通过青苗、募役等法令,政府聚敛起大量财富,但导致民怨沸腾。另一个严重后果是,王安石变法使朝臣分裂为反变法派和支持变法派,即“旧党”和“新党”。宋神宗死后,先是旧党上台废除王安石变法的绝大多数措施,哲宗亲政后,又效法神宗变法,新党得势,大规模清洗旧党。此时,变法已经成为口号,只是党派倾轧的工具。

南宋人将北宋末年的党争视为亡国的主要原因,开启党争的王安石自然成为罪臣,此后对王安石的评价一直比较负面,而王安石变法则被视为北宋衰败灭亡的信号。

直到近代,中国落后挨打,不少人将希望寄托于变法改革之上。在向历史寻求支持时,他们发现了被列宁称为“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的王安石,于是,王安石被梁启超等人洗去骂名,获得高度评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明朝皇帝朱元璋真容:脸上真的有72颗大麻子吗?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上给后世留下严重“相貌疑云”的帝王是明太祖朱元璋。有史学家称他是下巴奇长、耳朵肥大、满脸麻点的丑陋、猥琐男人,朱元璋才算是中国帝王中的第一丑;但有的人称朱元璋是五官超漂亮,到底哪种说法是对的呢?下面看看朱元璋民间画像吧:在红光中降生的朱元璋是个怎样的长相?也许有人会说,历史上不是流传着朱元璋

  • 为何明朝隆庆皇帝的存在感比雍正皇帝低很多?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学过初中历史的都知道,清朝有 “康乾盛世”。按某百科的说法,此一百三四十年时间里,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都获得了极致的发展,进行了很多改革,国力强盛,社会稳定,人口迅速增长,疆域辽阔。然而,在专业人士眼里,这段所谓盛世的正确叫法应该冠以康雍乾之名。网络配图因为中间还有个雍正皇帝。从这名字我们就知道,雍正

  • 揭秘历史上第一位连穿三年丧服的皇帝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直到今天,在我国很多的农村地区,每当有亲人去世,子女都会为亲人披麻戴孝,这是从国古代就传下来的礼法。不过,时至今日,很多的风俗习惯都已被改变的面目全非了。但是,在我国的古代却有这么一位皇帝,当自己的父王去世后,接连三年都穿丧服吃素食,他就是西晋的晋武帝,也可以说是我国古代第一位连穿三年丧服的皇帝,来

  • 嗜杀功臣的刘邦与朱元璋共同特点:出身底层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朱元璋:位居要职需足够的自信明朝皇帝的胎记就一般情况而言,哪个地方出了个人物,比如高官或名人,这地方的人大抵都会感到自豪;要是一不小心出了个皇帝,那就更是无比的荣耀。安徽凤阳出了个朱元璋,这位凤阳老乡和他的子孙后代统治中国长达两百七十六年之久,可令人惊讶的是他的凤阳老乡不但没有一星半点的自豪感,反而

  • 了不起的狄仁杰,死后武则天痛哭“朝堂空也”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狄仁杰(630—700)字怀英,生肖虎,汉族,唐代并州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南郊区)人;唐(武周)时杰出的政治家,武则天当政时期宰相。举明经。历官并州都督府法曹、大理丞、侍御史、宁州、豫州刺史,武则天即位,任地官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后为来俊臣诬害下狱,贬彭泽令,转魏州刺史,神功初复相,后入为内史,后

  • 历史揭秘:真实的阿斗,真的那么糊涂?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现在汉语中,都用“扶不起的阿斗”来形容一个人的无能。毛主席他老人家说,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真实的刘禅真的那么糊涂吗?在我看来,比起吕端来,刘禅大事就不糊涂。刘禅,小名阿斗,中国历史上公认的最著名的弱智愚蠢之人,懦夫。当年刘备收养了一个儿子,起名刘封,又生阿斗,起名刘禅。封禅是天子祭天地的

  • 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其实是“腐败交换”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看了很多关于宋太祖赵匡胤的故事,故事大致是这样:河南洛阳夹马营的一户人家内,随着一声啼哭,顿时红光满屋,紫气绕梁,生下的婴儿身上还有着阵阵异香,这个“香孩儿”就是后来一统天下的宋太祖赵匡胤。不爱吟诗填词就好骑马练剑,只身行走江湖缔造了一个个传奇故事,“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都发生在他身上。他主张

  • 朱元璋的为政之道:为何喜欢独揽军政大权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出身微贱的皇帝,也是一个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是一个从历史的夹缝中钻出来的英雄。他喜欢将军政大权全由自己一人独揽。在夺取政权的时候,他任人唯贤;在建立新政权之后,他对大臣们大行杀戮,其中的胡蓝狱更是骇人听闻。而这一切,只不过是在为他的朱氏王朝铺路。军政大权由自己一人独揽朱元璋

  • 汉朝巫蛊之案:汉武帝竟差点被自己灭族?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公孙贺是当时汉朝丞相。为了替儿子赎罪,他答应为汉武帝捉拿阳陵大盗朱安世。朱安世被捉后,为了报复,向汉武帝写了一封揭发公孙贺的信,朱安世在信中写出了公孙贺的种种罪行,甚至说公孙贺密谋要取代皇上;在皇上经常出入的甘泉宫路下埋下木偶,巫蛊皇上。很快,这封信便转到武帝刘彻手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刘彻看了这封信,

  • 明朝野史:明太祖朱元璋死后有多少美女殉葬?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殉葬本是秦汉以前的丧葬制度,活杀死者身边的妃妾新侍,到阴间给死者站岗放哨当“服务员”。秦始皇死后,秦二世便曾父皇生前多得不清的后宫女人全都处死 了,天怨人恨明太祖朱元璋死后有多少美女殉葬?明太祖朱元璋给南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除了孝陵,世界现存最长、保存最完好的都城城墙——南京明城墙,也是朱元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