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世民是怎么把残酷的肉刑玩出花儿来的?

李世民是怎么把残酷的肉刑玩出花儿来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585 更新时间:2024/1/15 9:01:44

唐太宗李世民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直追舜禹三王,他统治时期的贞观之治更是被后世称颂了一千多年,尤其是在贞观四年,当年全唐只有二十九人被官府执行死刑,更是从侧面证明了唐朝的政治清明,律法完备,所以作奸犯科的人少,但事实上就在四年前,唐太宗还为了将死刑犯的右脚砍掉而和大臣起了争执。

网络配图

事情的开始要从唐太宗将玄武门之变的血污刚刚洗去,逼迫李渊禅让,自己登基的时候说起,唐太宗认为当时刑法太过严苛,必须要重新厘定,于是就安排长孙无忌房玄龄主导此事,经过各方的协调,为了显示新皇的仁慈,在李世民的收一下,房玄龄就将死刑中的绞刑五十条改为了“断右趾”。“趾”在我们现代人的意识里,觉得就是脚趾头,但事实上“断右趾”是一项古老而又残酷的刑罚。

“右趾”是在汉代就有记载的一种刑罚,是中国最古老的肉刑之一,这里的“趾”代指的就是脚,所谓断右趾,就是将犯人右脚砍去,在唐太宗将绞刑改为肉刑之后“应死者多蒙活矣”。或许是听到了来自民间的呼声,对这一桩仁政,李世民自觉十分得意,于是他又以汉文帝为例,说前朝的皇帝已经将这种残酷的肉刑废除了,我怎么能眼睁睁看着罪囚们遭受如此大的痛苦为由,准备将“断右趾”也废除掉。

看到《旧唐书》和《新唐书》如此一致的记载,英明神武的唐太宗顿时变成了一个“圣母白莲花”。既然依法判处了罪犯死刑,不管是斩、是绞,这肯定都是根据相关的法律来进行裁决的,不说这些人是死有余辜,那也应当是罪有应得。要知道从汉代的“约法三章”开始,死刑就是极其重要的,威慑不法之徒的利器,但在李世民的干预下,律法已经将绞刑改为了断右趾,现在又要将断右趾也废掉,那么在接下来为了皇帝“高大全”的仁慈形象,是否要将死刑犯全部释放呢?

网络配图

作为今天的一个升斗小民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就更别说当时朝野上下的有识之士了,在唐太宗一番在“作秀”之后,当时在场的谏议大夫王珪、尚书左仆射萧瑀等人就对答道,这些死刑犯本是死罪,能够通过砍去右脚存活就是皇帝您的仁慈了,况且这些没了右脚的人回到家乡也能达到惩戒乡里的作用,这样就已经很好了。唐太宗听出了这些大臣的弦外之音不外乎是暗指仁慈这件事不可太过了,但是李世民却装作不明白的样子,继续让大臣考虑这件事的可行性。

在关于唐太宗让大臣考虑废除“断右趾”的记载中,《新唐书》和《旧唐书》出现了一些差异,《新唐书》写的是“公等更思之”,《旧唐书》却写作“公可更思之”。中国历代编辑历史的人都讲究“春秋笔法”,一个字的不同就有千差万别的意思,《新唐书》的语气似乎更温和,把这件事的建议权交给了臣工,但《旧唐书》中的“可”字,却分明有着说不出的咄咄逼人的意味。

网络配图

在这件事后续的发展中,两部唐朝史书的记载却又趋于一致,那就是李世民的弟弟,蜀王的法曹参军裴弘献紧接着上书驳斥了当时不合时宜的四十条律令,然后皇帝下令,命裴弘献与房玄龄等人商议律令到底该怎么改。根据古人尊卑有序的排列方法,一个小小的法曹参军竟然排名在邢国公房玄龄前面,这其中谁是主导的意味不言而喻。可对于李世民来说,无数国家大事等着他去处理,这样的小事怎么会值得他大动干戈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揭秘:为什么汉代君王称帝 唐宋以后称宗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对于汉代帝王的称谓都是**帝,而唐宋时期都改成**宗了,这是为何,感觉帝的称谓要更响亮些,后代帝王这是谦虚吗?实际上,这恰恰是帝王私心的一个表现。网络配图“帝”是古代对于君王的谥号,谥号最早起源于周朝,除了秦朝秦始皇觉得谥号让子议父、臣议君不可取而废除了谥号制,除此外其他王朝都在

  • 揭秘:朱元璋没让刘伯温当宰相的真实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据《明史·刘基传》中的记载,应天大战之前刘伯温就料定张士诚目光短浅,不会跟陈友谅合作一起进攻南京,于是他向朱元璋建议,速战速决,诱敌深入,痛击陈友谅,从而使得朱元璋在军事上由被动转为了主动;安丰告急的时候,朱元璋要去救小明王韩林儿,又是刘伯温及时出面制止,可惜的是朱元璋没听进去,下了一招险棋,终因对

  • 最窝囊的皇帝:才华横溢 却被老婆骂窝囊废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李煜,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祖籍彭城,南唐最后一位国君。李煜多才多艺,工书善画,能诗擅词,通音晓律,尤以词的成就为最大。李煜的词,存世共有三十余首,在内容上,可以亡国降宋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风格绮丽柔靡,虽不脱花间派习气,但在人

  • 她是草原美女新婚夜被人掳走 是铁木真挚爱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弘吉剌孛儿帖,姓孛思忽儿弘吉剌氏,元太祖成吉思汗正妻,父亲德薛禅,母亲名叫速坛。成吉思汗一共有后妃40多人,并同时册立数位皇后。她们分居在五个斡儿朵(原意为毡帐,后指宫室)中。每个斡儿朵排名第一位的,既是该斡儿朵的首领,其余后妃按实际地位排名。所有后妃中,又以第一斡儿朵的正妻孛儿帖地位最高。孛儿帖居

  • 汉文帝刘恒的继位之路 步步小心终登皇位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刘恒是刘邦的第四个儿子,他是薄姬所生。薄姬原是项羽部将魏豹的妻子,楚汉战争初期,魏豹投降刘邦,但不久又背叛,刘邦派韩信、曹参将其剿灭。叛乱平息后,包括薄姬在内的魏豹的妻妾成为汉军的俘虏,不久薄姬被送入织室干杂役,这一干就是一年多。一个偶然的机会,刘邦见到了薄姬,见其颇有姿色,便将其纳入后宫。公元前2

  • 他是亡国之君 因一个女人被骂了3000年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周幽王(前795?—前772),姬姓,名宫湦,是中国西周王朝的最后一位君主。在中国历史上,周幽王是出了名的昏君,甚至后世人只要想警醒当权者,就把他拿来说事。在历史的记载中,周幽王沉湎酒色,宠爱妃子褒姒,不理朝政,国内民怨重重,政局不稳,地震、旱灾屡次发生。幽王不仅不警醒,反而变本加厉地加重剥削,并启

  • 倒霉透顶的一位君主 留下来的宝贝却震惊世界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我们今天介绍一个史上最倒霉的君主,还有与这个君主有关的一件弥足珍贵的文物。春秋时期的晋景公姬獳(ru)。提起他,大家比较陌生。不过一说“病入膏肓”这个词,大家以后可以想到他。晋景公姬獳。还有我们的赵氏孤儿,也是在晋景公时代发生的。网络配图是人都要得病,病入膏肓,也只能说天不眷我。不过,这个主公的倒霉

  • 刘备爱才如命为何最终计杀庞统?有何隐情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刘备胯下的战马,是三国历史上与赤兔马齐名的“的卢马”,这匹马原来为张武所有,后来赵云杀了张武夺回此马。刘备欲将的卢献于刘表,刘表的谋士蒯越认为此马“眼下有泪槽,额边生白点,名为‘的卢’,骑则妨主”,还以张武之死为佐证,吓得刘表又把马还给了刘备。刘备见刘表不要,就自己骑着。伊籍看到了也说此马妨主,刘备

  • 李元霸跟罗成打起来的话 谁的胜算会高一点?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看过隋唐演义的应该都应该对那位擅使银枪的罗成不陌生吧,不过虽然在书中他本事不凡,但是在正史中却并没有这样一个人物存在,只是作者杜撰出来的而已,事实上燕王罗艺的儿子只是个普通的富家公子,因此没有多少事迹流传,关于他的历史形象无从考究了。不过罗成此人也并非是作者信手拈来的,一样有具体人物作为参考,才使得

  • 中国历史上最恨贪官的胡人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五代时后唐明宗李嗣源,是历史上并不多见的好人兼好皇帝,虽然他的文化水平有限,又是胡人,但所作所为却很正统。 他很注重民生,为了减轻百姓负担,毅然精减战马,这对于武将出身的他,难能可贵。 与此同时,他还大力惩治贪官,掀起了一场惩贪风暴。邓州留后陶玘搞“税外税”,立刻贬官;亳州刺史李邺贪污受贿,赐他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