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乾隆一生最大的过错:文化高压大兴文字狱

乾隆一生最大的过错:文化高压大兴文字狱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124 更新时间:2024/2/6 5:52:14

乾隆皇帝自称“十全老人”,一生文治武功,雄才大略,纵横捭阖,叱咤风云,的确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过巨大贡献;可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他也有很多错误与罪过。那么,乾隆一生最大的过错是什么?那就是在意识形态上大肆毁灭篡改汉人古籍、对天下士子兴“文字狱”疯狂杀戮禁锢。有人认为,他的罪行还要超过焚书坑儒的大“暴君”秦始皇呢!甚至还有人说他是“千古第一罪人”,这可能有些夸张。为什么呢?我们下面继续分析。

图片来源于网络

乾隆皇帝,即清高宗,满族名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1735-1795年在位),生于北京雍亲王府(雍和宫),清朝第6位皇帝,入关之后的第4位皇帝,雍正之子,嘉庆之父。自幼聪明可爱,5岁就学,过目成诵,深得祖父康熙喜爱。初封和硕宝亲王,25岁登基,在位60年,禅位后又任3年另4个月太上皇,实际行使国家最高权力长达63年另4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世界上实际统治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88岁,米寿),逝世于紫禁城养心殿,葬于清东陵之裕陵(今河北遵化境内)。

乾隆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和物质有了进一步发展。清朝达到了康雍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汉学在此期间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全国人口达到3亿1300万,这也是历史最高值。

乾隆早期勤政,整饬吏治,加强朝政,重用人才;重视社会稳定,缓和阶级矛盾,关心受灾百姓,在位期间5次普免天下钱粮,3次免除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并且重视农业生产和水利建设,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的国库日益充实。

乾隆武功繁盛,在平定边疆地区叛乱方面做出了巨大成绩(平定大小和卓叛乱、消灭准噶尔汗国、平定大小金川、抗击廓尔喀、镇压台湾林爽文起义、缅甸之役、安南之役,及土尔扈特部东归),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并拓广了领土,并且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占领了新疆,正式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始置伊犁将军,清朝及中国的版图由此达到最大化。

图片来源于网络

乾隆在位期间,民间艺术有很大的发展,如京剧就形成于这个时期(即1790年乾隆八十大寿,四大徽班进京)。

但是乾隆在位后期生活奢靡,好大喜功,大兴土木,吏治有所败坏,贪污横行,全国多地爆发起义;并且闭关锁国政策也达到了最高峰,拉大了和西方的差距,推迟了现代化的进程,使清朝统治出现了危机;文字狱之风比康熙、雍正时期更加严酷;大肆损毁和篡改典籍,有人说其危害程度超过“焚书坑儒”,称他是货真价实的“千古第一玩人”、“千古第一罪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专制者”。

你说乾隆嘛,一方面大力发展汉学,搞“博学鸿词科”,还主持编修了《四库全书》、《文献通考》、《大清会典》等大型文化典籍(《四库全书》历时9年成书,是当时世界上最为庞大的百科全书),完成了《明史》的编撰,学术考古界出现“乾嘉学派”;但另一方面在具体编纂过程中实行狭隘的文化方针,销毁了很多历代优秀典籍名著(一个统计是存书3457 部,79070 卷;却禁毁6766 部,93556 卷),并大肆篡改乱搞,也是一次文化浩劫。对此,鲁迅先生在《病后杂谈之余》中批判道:“那时的禁书,我想他都未必看见。现在不说别的,单看雍正乾隆两朝的对于中国人著作的手段,就足够令人惊心动魄。

全毁、抽毁、剜去之类也且不说,最阴险的是删改了古书的内容。乾隆朝的纂修《四库全书》,是许多人颂为一代之盛业的,但他们却不但捣乱了古书的格式,还修改了古人的文章;不但藏之内廷,还颁之文风较盛之处,使天下士子阅读,永不会觉得我们中国的作者里面,曾经有过很有些骨气的人。……我以为这之后,则清人纂修《四库全书》而古书亡,因为他们变乱旧式,删改原文……对我最初提醒了满汉的界限的不是书,是辫子。这辫子,是砍了我们古人的许多头,这才种定了的,到得我有知识的时候,大家早忘却了血史。”洋洋大作完成后只是藏于深宫、束之高阁,对于文化普及并没有起什么作用;相反在历史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展上还制造了曲折、失误,有延缓至少是停滞。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文化政策上,乾隆把“文字狱”发挥到了极致,比及大明,乾隆间的文化高压也是历史性倒退。在整个大清朝160余起文字狱案中,光乾隆时就有130余起,占全部案件的80%。乾隆时的文字狱主犯都被处以极刑,亲属男15岁以上斩,15岁以下及女性为奴。浙江仁和县人卓长龄亦因诗中有“可知草莽偷垂泪,尽是诗书未死心”等句,被乾隆判为逆诗,卓被开棺戮尸,其孙被斩立决。乾隆二十一年,天灾人祸、民不聊生,常熟人朱思藻写《吊时语》抨击贪官,被乾隆认为“侮圣非法,实乃莠民”,不但朱被杀,凡看过《吊时语》而未告发的也被严惩。翰林院学士胡中藻因其作《诗抄》中有“一世无日月”、“一把心肠论浊清”等句,被乾隆认为是“悖逆诋讪怨望之词”,指斥胡诗“加浊字放在国号(清)之前,是何心肝?”胡诗中“穆王车驾走不停”之句,也被乾隆认为是讽刺他南巡,结果不言而喻。如此等等,真是罄竹难书。梁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说:“文字狱频兴,学者渐惴惴不自保,凡学术之触时讳者,不敢相讲习。”鲁迅也说:“为了文字狱,使士子不敢治史,尤不敢言近代事。”

在文化独裁恐怖镇压之下,中国的知识分子终日战战兢兢,怎么可能解放思想,探索社会革新,寻找新的发展出路?没有思想创新,国家又怎么可能走向新的方向?也难怪说乾隆之罪尤甚秦始皇,颇有道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朱元璋为什么要杀富可敌国的沈万三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沈万三,本名沈富,字仲荣,俗称万三,万三者,万户之中三秀,所以又称三秀,作为巨富的别号,元末明初商人、巨富。沈万三通过开展海外贸易而积累原始财富,从而使他迅速成为"资巨万万,田产遍于天下"的江南第一豪富。周庄"以村落而辟为镇",也实为沈万三之功。关于沈万三富豪事,民间甚至传说他有一只聚宝盆等等,由此

  • 朱元璋为何暴打茹太素:禁绝废话提高效率?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明史》里有个很有意思的“段子”,今天读来还让人会心一笑。1376年,司法部副部长茹太素给朱元璋打了一份报告,长达17000字,朱元璋看得眼花,就让秘书王敏念给他听,都念到6300多字了,还不知道要说啥。朱皇帝实在受不了,当场找人把茹部长狠揍了一顿。第二天又让王秘书接着念,从第16500字到结尾,茹

  • 探秘慈禧创造的世界纪录:竟是生日礼物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大清晚期的实际掌权人慈禧太后,为众人所熟知。但是她创造的世界纪录又有谁知道呢!今天跟大家聊得便是慈禧的“生日礼物”,千万不要小看,那可是世界纪录!生日礼物很独特!万寿祝疆无!慈禧五十岁生日:爆发中法战争!清廷在越南的权利没有了!网络配图又作清法战争,是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光绪九年十一月

  • 为让儿子当国王而让丈夫关入米仓饿死的女人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朝鲜英祖的继妃金氏害死庄献世子,和孙子正祖相斗多年。这当中,还有一个关键人物——庄献世子的妻子惠庆宫洪氏。洪氏的是朝鲜宣祖嫡长公主贞明公主的后人,父亲洪凤汉还促成了英祖续妃之事。洪氏当选世子妃,生下儿子正祖。图片来源于网络后来庄献世子被父亲关进米仓饿死,多年后他儿子正祖继位,洪氏还写下了一部《恨中录

  • 揭秘:孝恭仁皇后为何不喜欢亲生儿子雍正?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孝恭仁皇后乌雅氏他的皇后的名分全因他的儿子登上了皇位,她14岁就进宫, 19岁生下了皇四子胤禛,她一辈子生了三子三女。为何她偏偏就不喜欢雍正呢?网络配图这得从雍正的出生说起,当时乌雅氏虽然生下了雍正,由于没有被册封,地位低下(后来才被晋升为德妃),没有资格去抚养自己的皇子,于是刚出生的胤禛被送到当时

  • 明朝“大部制”改革:朱元璋为何废除丞相?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从传说中先秦时代按照图腾命名的龙官、鸟官;到秦汉时期强调人治的“三公九卿”的出现,一时间丞相位高权重,连皇帝都得去丞相府议政;而隋唐时期“三省六部”的设立,让“部”第一次以清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这六个部究竟掌管了国家的哪些方面,和我们今天常说的“外交部”“国防部”是一个概念吗?再到宋朝的“中书门

  • 揭秘:历史上为数不多的顾念手足之情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都说无情最是帝王家,但是要说所有的皇帝对待亲兄弟都是那么像冬天般的冷酷,也有点说不过去。毕竟皇帝也是人做的,他们也有人性,他们也渴望亲情,在历代皇帝中,笔者就知道有至少三个是对兄弟非常好的,好到今天的“五好家庭”也未必做得到。网络配图1.汉景帝刘启汉景帝刘启本来是哥四个,但是他登基前,老三老四,也就

  • 和孝庄有染却成为得力大臣的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孝庄皇太后是清初的一代贤后,关于他下嫁多尔衮也是百年来争议不断。今天,小编不讲她下嫁多尔衮的事,而是讲另一位和她有染的大臣,这个男人最终还成了大清得力重臣,此人是谁?此人就是降清的明朝大将洪承畴!网络配图话说,洪承畴也是位了不起的人物,然而在民族气节依旧支撑着汉人脊梁的明代,他却做了大明帝国的叛徒。

  • 帝王之家:历史上白手起家的皇帝大盘点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皇帝,自然会以为是继位,比如唐朝的李世民是继位的,清朝的雍正继位等等,都是从老子那传下来的。历史上也有像创业一样,白手起家的。下面就由来说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去盘点下历史上白手起家的皇帝:1、青少年时代的刘邦,怎么看都不像当皇帝的胚子。出身低微也就算了,他不学无术;不学无术也就算了,他还游手好闲;

  • 诸葛亮死后预测那些事 无一例外都验证了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在《三国志》中对诸葛亮的评价是“史官鲜克知兵,不能纪其实迹焉”,他是我国伟大的军事家,发明家,在他的一生中有很多发明,木牛流马,诸葛连弩,孔明灯,比比皆是。而最令人感到最神秘的无非,就是他的占卜术,诸葛亮每遇难题,必暗自用一种独到的占卜法。而他利用占卜术,预测的一些事情,好像无一例外都验证了。网络配